中医儿科学胎黄.ppt
《中医儿科学胎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胎黄.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儿科学_胎黄,中医儿科学_胎黄,第三节 胎 黄,【概述】定义:胎黄是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西医学称胎黄为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发病情况:60%足月儿、80%早产儿。,第三节 胎 黄【概述】,中医儿科学_胎黄,胆红素代谢过程:,衰老RBC,葡萄糖醛酸转换酶+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酐酶,正常菌群,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汁,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尿胆元粪胆元,还原,肠肝循 环,肠,肠,肝C内,Y、Z蛋白,A,脂溶性,水溶性,胆红素代谢过程:衰
2、老RBC葡萄糖醛酸转换酶葡萄糖正常菌群胆,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 8.8mg/kg/d, 成人: 3.8mg/kg/d红细胞数目多、破坏多、寿命短(20-40d);胆红素其他来源多。如来自肝脏等组织的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少量被破坏)的胆红素前体较多。2.转运胆红素的能力 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过多:,3.肝功能不成熟: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C内Y、Z蛋白含量低);葡萄
3、糖醛酸转换酶形成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差。,3.肝功能不成熟:,4.肠肝循环特点:肠道内正常菌群尚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胆素原(尿胆元、粪胆元等);新生儿肠内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较高,可使结合胆红素分解,重新变成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循环而达肝脏。 上述原因使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极易发生新生儿黄疸。,4.肠肝循环特点:,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其他因素:,饥饿:由于葡萄糖不足,缺乏与胆红素结合的葡萄糖醛酸;缺氧:胆红素的结合过程中几乎每一步都需要氧;便秘:胎粪排出延迟可使其中胆红素经肠壁吸收增多而加重黄疸(胎粪中胆红素含量为足月儿每日胆红素产量的5-
4、10倍);,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其他因素:饥饿:由于葡萄糖不足,缺乏与胆红,失水:血液浓缩使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酸中毒: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能力与血pH成正比,pH7.4时,1mol的白蛋白能与2mol的胆红素联结,PH7.0时,胆红素与白蛋白完全分离;体内出血:如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广泛皮下出血等,红细胞破坏后所产生的胆红素被吸收而加重黄疸。,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其他因素:,失水:血液浓缩使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其他因,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生理性胎黄: 时间规律:生后2-3天出现,4-7天明显,10-14天逐渐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消退一般情况:好,无其他症状,精神饮食良好
5、。血清胆红素水平:早产儿 15mg/ dl者占42.9%。国外标准:12.9 mg/dl,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生理性胎黄:,病理性胎黄黄疸出现时间或过早或过晚; 持续时间长; 其黄疸不会自行消退;程度较重;一般病情较重,伴有精神萎靡,纳呆,以及兼有相关的病证,预后欠佳。,病理性胎黄,胆红素代谢过程:,衰老RBC,葡萄糖醛酸转换酶+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酐酶,正常菌群,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汁,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尿胆元粪胆元,还原,肠肝循 环,肠,肠,肝C内,Y、Z蛋白,A,脂溶性,水溶性,胆红素代谢过程:衰老RBC葡萄糖醛酸转换酶葡萄糖正常菌群胆,病理性胎黄的特征,符合下列任何一种情况
6、均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过早(24h内);2.黄疸出现过晚;3.黄疸退而复现;4.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205mol/L(12mg/dl);6.黄疸进行性加重,每日上升85mol/L(5mg/dl);7.血清结合胆红素26mol/L(1.5mg/dl)。,病理性胎黄的特征符合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均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胆红素脑病的特征:1.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超过下述临界值者可致本病: 足月儿342mol/L(20mg/dl);未成熟儿257mol/L(15mg/dl);极低体重儿171mol/L(10mg/dl)。2.多在生后212天出现症状,早
7、期症状轻,有厌食、睡眠差、精神萎靡、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尖叫、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心动过缓、惊厥或角弓反张等,甚至死亡。,胆红素脑病的特征:,【病理性黄疸的病因】,l.感染性新生儿肝炎 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时被感染,巨细胞病毒(CM)乙型肝炎病毒等较多见;其他如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基和EB病毒、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一般起病较慢,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粪便颜色随黄疸轻重而变,黄疸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黄疸轻时,粪便色深,尿色变浅。通常不发热,部分患儿可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肿大。,【病理性黄疸的病因】l.感染性,新生儿
8、败血症 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者多见,大肠杆菌多于金葡菌。 可因中毒性肝炎、溶血而发生黄疸,一般有感染中毒表现。 新生儿l周内肝形成结合胆红素功能差,故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1-2周后始见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如主要由于肝细胞受损而无溶血,则可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他 尿路感染、先天性疟疾等。,新生儿败血症 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者多见,大肠杆菌多于金葡,2.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病 胎儿由父亲遗传获得母体所不具有的血型抗原,在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后,该血型抗原即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IgG血型抗体,当这种抗体进入胎儿血循环与其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使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遭致破
9、坏,引起胎儿血管外溶血。 大量溶血造成严重贫血,甚至导致心力衰竭;因胎儿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而致全身水肿;贫血使髓外造血组织代偿性增生、出现肝脾大;娩出时黄疸往往不明显,但很快出现并迅速加重。溶血产生的大量末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使脑神经核黄染,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胆红素脑病。,2.非感染性,RBC,RBC,RBC,母O型,胎儿A,胎儿B型,母体,A抗原,B抗原,抗A,抗B,抗A+ A抗原,B抗原+抗B,Hemolytic disease,RBCRBCRBC母O型胎儿A胎儿B型母体A抗原 B抗原,A、B、O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时;如母为AB型,或婴儿为“O”
10、型则均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因AB血型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某些植物、寄生虫及细菌中,O型母亲通常在第一胎妊娠前即可受到自然界具有A、B血型物质的刺激而产生抗A、抗B抗体(IgG),故40-50ABO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A、B、O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Rh血型系统在红细胞上有6种抗原:C、D、E、c、d、e,但d始终未能发现;依抗原性强弱排列,依次为D、E、C、c、d、e。 Rh溶血病是因为:母亲红细胞缺乏D抗原(Rh阴性), 而胎儿红细胞具有D抗原(Rh阳性),母体所产生的D IgG抗体在进入儿体后即产生免疫性溶血。但Rh阳性(具D抗原)母亲如缺乏Rh系统其他抗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儿科学 胎黄 中医 儿科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0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