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ppt
《【精品】ppt课件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ppt课件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ppt(1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品】ppt课件-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精品】ppt课件-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3.1 概述,基础形式柱下条形基础筏形、箱形基础:50m的建筑桩筏基础桩箱基础,2,地基与基础工程,3.1 概述基础形式4地基与基础工程,筏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刚度,能较好地调节上部结构荷载差异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除此之外,筏形基础能较好地满足地下室的使用功能要求。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基础型式。,3,地基与基础工程,筏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刚度,能较好地调节上部结构荷载差异引起的地,箱型基础,地下空间被分割,利用略显不便。,箱形基础一般为多层,至少一层,因此埋深较大,具有较好的补偿性和较好的抗震
2、效果。天然地基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或重型建筑物一般须采用箱形基础。,4,地基与基础工程,箱型基础地下空间被分割,利用略显不便。箱形基础一般为多层,至,桩筏基础,地下空间未被大量分割,方便利用。,5,地基与基础工程,桩筏基础地下空间未被大量分割,方便利用。7地基与基础工程,桩箱基础,地下空间被分割,利用略显不便。,6,地基与基础工程,桩箱基础地下空间被分割,利用略显不便。8地基与基础工程,陆家嘴的高层建筑群,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返回,7,地基与基础工程,陆家嘴的高层建筑群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返回9地基与基础工程,金茂大厦工程概况,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总 建筑面积89500m2。 主楼88层高42
3、0.5m, 裙房 6层,层地下室,面积约 21000m2; 巨型框筒结构(以混凝土 为主的钢-混凝土结构)。,8,地基与基础工程,金茂大厦工程概况 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总10地基与基础,9,地基与基础工程,11地基与基础工程,地下连续墙,主楼与裙房桩及桩承台平面图,金茂大厦桩基设计,10,地基与基础工程,地下连续墙,主楼与裙房桩及桩承台平面图金茂大厦桩基设计12,建筑高度:420.5m,地上88层,地下3层;基础形式:桩筏基础;筏基尺寸:主楼筏基埋深18m,板厚4m,总量13500m3,C50混凝土;桩基规格:钢管桩,最大直径914m,最大桩深83m,总计打桩1062根 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
4、深36m,厚1m;基坑支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方案。,上海金茂大厦桩阀基础,11,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高度:420.5m,地上88层,地下3层;上海金茂大厦桩,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1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基本概念传统设计采用隔离法,把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作为彼此离散的独立结构单元进行力学分析 。,平面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静力平衡 变形连续、协调,注:刚性基础、扩展基础设计时,仅考虑静力平衡,未考虑变形协调问题!,12,地基与基础工程,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1上部结构、,受力特点:置于地基上的梁倒梁,以柱下条形基础为例,翼板,肋梁,条
5、 基,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13,地基与基础工程,受力特点:置于地基上的梁倒梁以柱下条形基础为例翼板肋梁条,地基变形u1基础底面位移u2基础顶面位移u3柱角位移u4,u1= u2u3=u4,实质上,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变形连续、协调,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三部分功能不同,材料各异,研究方法亦不同,目前要把三部分完全统一起来进行设计计算还有困难。(相对刚度对相互作用影响最大),14,地基与基础工程,地基变形u1u1= u2实质上,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变形连续,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的设计特点,应考虑上部结构、地基、基础的相互作用;应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变形协调条件。1.建
6、立能较好反映地基土变形特性的地基模型及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2.建立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基础与上部结构连接,可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求解;基础与地基间的连接需采用地基模型和结构计算确定。解答共同作用理论的关键在于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的反力计算。,15,地基与基础工程,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的设计特点应考虑上部结构、,3.2.1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的概念,3.2.1.1 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3.2.1.2 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3.2.1.3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16,地基与基础工程,3.2.1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的概念3.2.1
7、.,3.2.1.1 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17,地基与基础工程,3.2.1.1 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19地基与基础工程,3.2.1.1 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影响规律:上部结构刚度影响基础变形、基底受力;基础刚度、地基变形影响上部结构内力分配。假定基底反力均布:上部结构刚性,强制约束基础变形时:类似“倒置连续梁”,不发生整体弯曲;支座间将发生局部弯曲。上部结构柔性,不能有效约束基础变形:基础同时发生整体弯曲、局部弯曲。,18,地基与基础工程,3.2.1.1 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影响规律:20地基,3.2.1.2 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仅考虑地基刚度的影响:刚性地基:基础无挠曲,
8、上部结构无附加内力,相互作用可忽略(分开计算);地基刚度很小:基础变形大,上部结构内部产生显著的附加内力(次生内应力).,19,地基与基础工程,3.2.1.2 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仅考虑地基刚度的影响:2,3.2.1.2 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仅考虑基础刚度影响:柔性基础:随上部荷载作用变形,假定上部荷载均匀,则基底压力一般较均匀。刚性基础:约束地基变形,调整荷载传递,基底压力多不均匀;,20,地基与基础工程,3.2.1.2 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仅考虑基础刚度影响:柔性,3.2.1.2 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刚性基础基底压力的分布形态(P94),21,地基与基础工程,3.2.1.2 基础与地基
9、的共同作用刚性基础基底压力的分布形,3.2.1.3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P94自学共同作用后的基底反力分布真正的反力分布受地基、基础变形协调的要求制约最重要的困难,就是选择正确的地基模型!,22,地基与基础工程,3.2.1.3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P94自学24,3.2.2 地基模型,3.2.1.1 文克尔(winkler)地基模型地基土表面任一点处的变形与该点压力成正比,与其它点压力无关。公式: p=ks,23,地基与基础工程,3.2.2 地基模型3.2.1.1 文克尔(winkler),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土体表面某点单位面积上的压力(kPa) s
10、相应于某点的竖向位移(m); k地基抗力系数(“基床系数”,kN/m3) 。,特点:模型简便,只要k值选择得当,结果较理想。但忽略剪应力,未考虑压力扩散,与实际不符。适用性:适用于软土地基;或压缩层薄,厚度不超过基底短边的1/2,基底压力向外扩散微弱的情形。,24,地基与基础工程,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特点:模型简便,只要,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2.2 弹性半无限空间地基模型假定:均质、连续、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集中荷载诱发的应力、位移布辛奈斯克解。P坐标原点的竖向集中力;RM点至坐标原点的距离;R线与Z坐标轴的夹角;r M点与集中力作用点的 水平
11、距离。,25,地基与基础工程,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2.2 弹性,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2.3 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假定:地基是侧限条件下,有限深度的压缩土层;基于分层总和法,建立地基变形荷载关系。压缩变形公式: P99,见土力学教材。,26,地基与基础工程,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2.3 有限,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2.4 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抗力系数k的确定1.根据基底压力p和地基变形s k=p/s2.按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计算:3.根据现场荷载试验确定(略),27,地基与基础工程,3.2 上部
12、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2.4 地基,地基模型的选择?,普遍认为用连续性模型得到的结果比文克尔地基模型得到的结果更符合实际。但文克尔地基模型简单,计算方便,故普遍采用文克尔地基模型。当基础位于无粘性土上时,特别是地基比较柔软、又有局部荷载时,宜采用文克尔地基模型。当基础位于粘性土上时,特别是对于有一定的基础刚度,基底反力适中,地基土中应力水平不高、塑性区开展不大时,一般应采用连续性地基模型。对于塑性区开展较大,或是薄压缩层地基,文克尔地基模型又有了其适用性。当然,能考虑非线性影响的连续性模型可以认为是较好的选择。当地基土呈明显的层状分布、各层之间性质差异较大时,采用分层地基模型是比较
13、适当的。,28,地基与基础工程,地基模型的选择?普遍认为用连续性模型得到的结果比文克尔地,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3 基础分析方法3.2.3.1 不考虑共同作用分析法结构力学方法具体方法:假定基底反力线性分布,上部结构、基础、地基三者分别计算。上部结构:底端固支于基础,求支反力;基础:上部结构支座处的力为荷载,假定基底反力线性分布,求基底反力大小;地基:基底压力为荷载,求地基变形特点:只考虑静力平衡;未考虑连接处位移连续、变形协调引起的基底反力重分配,及其对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影响。,29,地基与基础工程,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3 基础分析,3.2
14、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常见的结构力学分析方法:静定分析法:柱端以荷载替代,基础梁视为静定结构.倒梁法: 柱端视为支座,基底压力视为荷载,基础梁视为超静定结构.,30,地基与基础工程,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常见的结构力学分析方,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3.2 考虑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法部分共同作用法,方法:1.按静力平衡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割,求支反力;2.选择地基模型,基础承受支座作用力,视为地基上的构件,计算地基反力;3.计算基础内力。,特点:未考虑上部结构刚度,所得地基变形偏大;未考虑基础变形引发的上部结构内力。,31,地基与基础工程,3.
15、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3.2 考虑,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3.3 考虑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法 全部共同作用法原则:三者连接处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变形协调上部结构底端位移 基础表面位移;基底位移 = 地基变形。方法:空间子结构法。特点: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内力的影响;考虑地基、基础变形对上部结构内力的影响。,32,地基与基础工程,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3.3 考虑,三者之间变形与它们相互作用力、相互刚度有关。三者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变形和刚度有关。,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满足静力平衡条件。,3.
16、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3,地基与基础工程,地基顶面变形u1u1= u2三者之间变形与它们相互作用力、相,三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1,1,2,3,2,3,34,地基与基础工程,三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11232336地基与基础工程,3.3 柱下条形基础,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3.3.2 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1.倒梁法2. 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3.弹性半空间地基上梁的简化计算链杆法3.3.3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35,地基与基础工程,3.3 柱下条形基础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37,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及构造,注:构造措施见GB50007-2002之8.3!结
17、构:矩形梁翼板特点:基底面积较大,能承受较大荷载。增加建筑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提高抗震性能。,36,地基与基础工程,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及构造注:构造措施见GB5000,3.3 柱下条形基础,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满足扩展基础的构造(规范第8.2.2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hf不应小于200mm,当hf=200250mm时,翼板宜取等厚度;当hf250mm时,可做成坡度i1:3的变厚翼板。,37,地基与基础工程,3.3 柱下条形基础3.3.1柱下
18、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39,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38,地基与基础工程,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40地基与基础工程,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39,地基与基础工程,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41,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下图要求。,40,地基与基础工程,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
19、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41,地基与基础工程,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在软弱土地区的基础梁底面应设置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石垫层;若用素混凝土垫层,则一般强度等级为C7.5,厚度不小于75mm。当基础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荷载。,42,地基与基础工程,3.3.1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与构造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3.3.2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计算,主要设计内容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按照构造确定长度;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宽度;翼板计算
20、:翼板厚和配筋;按抗剪确定翼板厚度;按抗弯计算横向配筋。基础梁纵向内力分析;构造设计。,翼板,肋梁,43,地基与基础工程,3.3.2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计算主要设计内容翼板肋梁45地,3.3.2 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方法,1.倒梁法2. 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3.弹性半空间地基上梁的简化计算链杆法,44,地基与基础工程,3.3.2 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方法1.倒梁法46地基与基,3.3.2.1倒梁法,不考虑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假定:上部结构刚性,柱脚无差异沉降;基础近乎刚性(无整体弯曲)基底反力初始假定为线性分布(注:后续局部调整)计算模型:柱脚固定铰支座;倒置多跨连续梁;地基净反力线性分
21、布。,45,地基与基础工程,3.3.2.1倒梁法不考虑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47,3.3.2.1倒梁法,计算步骤参见教材P106,图3-18拟定基础尺寸,计算上部结构荷载;计算地基净反力(先按线性假设);柱端处理为不动铰支座,绘多跨连续梁简图;按连续梁计算:弯矩、剪力、支座反力;消除支座不平衡力(基底反力调整);叠加计算,直至得:梁的最终内力、基底反力.,46,地基与基础工程,3.3.2.1倒梁法计算步骤参见教材P106,图3-18,3.3.2.1倒梁法,计算模型示意图倒梁法的计算技能(结构力学方法)参考教材P106-108,及例题3-1!,47,地基与基础工程,3.3.2.1倒梁法计算
22、模型示意图49地基与基础工程,3.3.2.1倒梁法,倒梁法的适用条件:上部结构刚性较好,荷载分布均匀;各柱之间没有差异沉降。地基分布均匀。基础梁刚度足够大(梁高柱距的1/6)时。,48,地基与基础工程,3.3.2.1倒梁法倒梁法的适用条件:50地基与基础工程,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考虑地基基础相互作用原理:,q梁顶线荷载;kN/m ;p基底面荷载;kN/m;b基础梁的底面宽度,49,地基与基础工程,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考虑地基基础相互作用q,利用材料力学公式:,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50,地基与基础工程,利用材料力学公式: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
23、计算52地,由变形协调条件s=,可得:,文克尔地基上梁的挠曲微分方程为:,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假定梁顶线荷载q=0,则上式变为:,51,地基与基础工程,由变形协调条件s=,可得:文克尔地基上梁的挠曲微分方程为:,3.3 柱下条形基础,winkler地基上梁的微分方程解答:弹性地基梁的特征系数;反映了梁的挠曲刚度与地基刚度之比,单位: m-1; 1/称为特征长度(单位: m)。通解为:,52,地基与基础工程,3.3 柱下条形基础winkler地基上梁的微分方程解答:,winkler地基上梁的微分方程应用:基于边界、荷载条件,求解微分方程;导出:挠度、转角、弯矩、剪力等的计算式。,
24、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53,地基与基础工程,winkler地基上梁的微分方程应用:3.3.2.2文克尔地,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受竖向集中力作用边界条件:x时,0 x=0时,d/dx=0 x=0时,V+=-P0/2。,54,地基与基础工程,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梁上不同位置的挠度:,55,地基与基础工程,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梁上不同位置的挠度:57,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梁的划分注意:根据荷载作用点到梁段距离划分无限长梁:荷载作用
25、点距梁的两端均大于/;半无限长梁:荷载作用点距梁一端小于/,距另一端大于/ ;,56,地基与基础工程,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梁的划分注意:根据荷载,有限长梁:荷载作用点距梁两端都小于/,梁的长度大于/(4) ;短梁(或称刚性梁):梁的长度小于/(4) 。注 意:刚性梁(亦称短梁)按一般独立基础,假定基底反力为直线分布,基础的内力按倒梁法或静定分析法计算。,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57,地基与基础工程,有限长梁:荷载作用点距梁两端都小于/,梁的长度大于/(,挠度转角弯矩M剪力V,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集中力(偶)作用下的无限长梁的内力:,58,地基与基础工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ppt 课件 条形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