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第二章数学模型.ppt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第二章数学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第二章数学模型.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第二章-数学模型,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第二章-数学模型,重点:,难点:,2.传递函数的概念、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实际物理系统,特别是机械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3.系统框图的建立、化简。,4.梅逊公式的应用。,1.拉氏变换的定义与常见函数的拉氏变换。,重点:难点:2.传递函数的概念、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实际物,1.数学模型:,自控系统的组成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液压或气动的等等,然而描述这些系统发展的模型却可以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数学模型来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摆脱各种不同类型系统的外部特征,研究其内在的共性运动规律。,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首要工作(
2、或基础工作)。,2.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表达式。,1.数学模型:自控系统的组成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液压或气,3.建模方法:,5.由数学模型求取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4.常用数学模型,3.建模方法:5.由数学模型求取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 微分,2.1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列写的步骤:,1.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2.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根据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定理写出各微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写出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4.变换成标准形式。,2.1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列写的步骤: 1.,例: 图为机
3、械位移系统。,整理得:,解:,弹簧弹性力:,阻尼器的阻尼力:,2.1.1机械系统,例: 图为机械位移系统。F y(t)k fm整理得:解:弹簧,例: 如图RLC电路,试列写以ur(t)为输入量,uc(t)为输出量的网络微分方程。,解:,2.1.2 电系统,例: 如图RLC电路,试列写以ur(t)为输入量,uc(t,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如果方程的系数为常数,则称为线性定常系统;如果方程的系数不是常数,而是时间的函数,则称为线性时变系统。线性系统的特点是具有线性性质,即遵循叠加原理。,分析上述系统模型还可以看出,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的系数都是系统的结构参数及其组合,这就说明系
4、统的动态特性是是系统的固有特性,取决于系统结构及其参数。,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如果方程,式中: , , , 和 , , , 由系统结构参数决定的实常数。由于实际系统中总含有惯性元件以及受到能源能量的限制,所以总是:,在工程实践中,可实现的线性定常系统,均能用 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其运动特性。设系统的输入量为 ,系统的输出量为 ,则单输入、单输出 阶系统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有如下的一般形式 :,式中: , , , 和 , , , 由,2.2 拉氏变换与反变换,2.2.1 拉氏变换,一.拉氏变换的定义:,L,式中:,表示进行拉普拉斯变换的符号。,象函数,注意:,(1)在任一
5、有限区间内, 为分段函数,只能有有限个间断点。,原函数,(2)当时间 , 。,2.2 拉氏变换与反变换2.2.1 拉氏变换一.拉氏变换的,二.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1.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二.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2.单位脉冲函数(t) 的拉氏变换,单位脉冲函数,单位脉冲函数的性质:,2.单位脉冲函数(t) 的拉氏变换 单位脉冲函数,又称单位斜坡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3.单位速度函数的拉氏变换,又称单位斜坡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3.单位速度函数的拉氏变换,4.单位加速度函数的拉氏变换,4.单位加速度函数的拉氏变换,5.指数函数 的拉氏变换,6.正弦函数与余
6、弦函数的拉氏变换,5.指数函数 的拉氏变换 6.正弦函数与,三.拉氏变换的主要定理,1.叠加定理,拉氏变换服从线性函数的齐次性和叠加性。,设 ,则 式中: 常数。,(1)齐次性,(2)叠加性,设 , ,则 两者结合起来,就有:,三.拉氏变换的主要定理1.叠加定理拉氏变换服从线性函数的齐,2.微分定理,同样,可得 的各阶导数的拉氏变换是:,设 ,则 。式中: 函数 在 时刻的值,即初始值。,2.微分定理同样,可得 的各阶导数的拉氏变换是:设,式中: , , 原函数各阶导数在时刻的值。,如果函数 及其各阶导数的初始值均为零(称为零初始件),则 各阶导数的拉氏变换为:,式中: , , 原函,设 ,则
7、 。 式中: 积分 在 时刻的值。,3.积分定理,当初始条件为零时,,当初始条件为零时,,对多重积分是,设 ,则,它表明原函数在 时的数值。,即原函数的初值等于 乘以象函数的终值。,4.初值定理,5.终值定理,设 ,并且 存在,则,即原函数的终值等于 乘以象函数的初值。,它表明原函数在 时的数值。 即原函数的初值等于,2.2.2 拉氏反变换,拉氏反变换的公式为:,通常将复杂函数展开成有理分式函数之和,然后由拉氏变换表一一查出对应的反变换函数,即得所求的原函数 。,式中: 表示拉普拉斯反变换的符号,求解拉氏反变换的方法:部分分式法,2.2.2 拉氏反变换拉氏反变换的公式为: 通常将复杂函数展,在
8、控制理论中,常遇到的象函数是 的有理分式:,为了将 写成部分分式,首先将 的分母因式分解,则有:,部分分式法,式中, , , 是 的根,称为 的极点。按照这些根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来研究。,在控制理论中,常遇到的象函数是 的有理分式: 为了将,1. 的极点为各不相同的实数时的拉氏反变换,再根据拉氏变换的叠加定理,求原函数。,式中, 是待定系数,它是 处的留数,其求法如下:,1. 的极点为各不相同的实数时的拉氏反变换再根据拉氏,(2.37),例1:求 的原函数。,解:首先将 的分母因式分解,则有:,(2.37) 例1:求,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第二章-数学模型,2.含有共轭复数极点时的拉氏反
9、变换,例2:已知 , 求 。,解:,2.含有共轭复数极点时的拉氏反变换例2:已知,查拉氏变换表得:,查拉氏变换表得:,2.2.3 应用拉氏变换解线性微分方程,应用拉氏变换解线性微分方程时,采用下列步骤:,(2) 解代数方程,得到有关变量的拉氏变换表达式;,(3) 用拉氏反变换得到微分方程的时域解。,(1) 对线性微分方程中每一项进行拉氏变换,使微分方程变为 的代数方程;,2.2.3 应用拉氏变换解线性微分方程应用拉氏变换解线性微分,2.3.1 传递函数的概念,2.3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1 .定义,一般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3.1 传递函数的概念2.3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1,2. 传递函数
10、的性质:,(1)传递函数是s的函数,其中分子表示了系统与外界的联系,分母反映了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3)nm,因为实际系统或元件总存在惯性。,(4)传递函数可以有量纲,也可以没有;,(5)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环节或元件,可以具有相同形式的传递 函数。,(2)若输入给定,则系统的响应为:,零状态响应,2. 传递函数的性质:(1)传递函数是s的函数,其中分子表示,1.传递函数可写为如下形式:,K称为传递系数或增益,在频率法中使用较多。,2.3.2 传递函数的零点(zero) 和极点(pole),零、极点分布图:,2.传递函数也可分解为如下形式:,首1型,尾1型,式中zi称为零点;pj称为极点;
11、称为传递系数或根轨迹增益。,1.传递函数可写为如下形式:K称为传递系数或增益,在频率法中,1. 极点决定系统的稳定性。,2.3.3 零点和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系统极点的形式:,当 时,系统是稳定的。,越大,系统消除误差的速度越快,快速性越好。,影响了自由响应的振荡情况,决定了系统在规定时间内接 近稳态的情况。,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当 时,如果自由响应收敛于0,那么系统是稳定的。,必落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0 jS平面1. 极点决定系统的稳定性。2.3.3 零点,2.零点影响各模态在响应中所占比重。,例 具有相同极点不同零点的两个系统 ,分别求零初始条件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 原理 电子 教案 第二 数学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