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ppt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郑伯克段于鄢,一、说明,(一)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据说为孔子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国史的通名,又是鲁国史书的专名。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历经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春秋时代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件,是研究中国古
2、代社会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三传区别,左传重叙史其内容大部分是传注史事,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公羊传与谷梁传重义理它们的内容和特点在今人看来大同小异,二者都重视阐释春秋之“大义”或“宗旨”,不重历史事实的传注,因而史料价值远远低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为左传的首篇,也是古文观止的首篇。,(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二、解 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主人公,事件,地点,(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等用法。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
3、公的弟弟。,(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构后置句,课堂作业:熟读课文,填表格。,二、串讲,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号。 爵位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如:齐侯、楚子、虞公、秦伯。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表扬的如:文、武、明;批评的如:厉、灵、炀;同情的如:哀、悼、怀。如:汉文帝、魏明帝、晋武帝、隋炀帝。,第一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
4、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郑武公姓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娶于申从申国娶妻,即娶申国国君之女。申,春秋时国名,姜姓,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北。后为楚所灭。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涉外婚成为春秋战国时君王通例。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共(g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
5、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 氏族略序)战国以后,姓氏逐渐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并且自天子到百姓都有姓了。共是氏(上古诸侯、卿大夫及后裔可以以受封的国名或邑名为氏,也可以所居的地名为氏),姬是姓,段后逃于共,故以共为氏。叔,排行,伯、仲、叔、季。段是名。,寤生寤,通“牾”。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寤,假借为牾,足先见(xin),逆生也”。即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惊姜氏使姜氏惊。使动用法。遂恶(w)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亟(q)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 亟作“赶快”时读“j”(亟待解决)。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译文: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叫
6、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这部分主要写了武姜偏爱,潜在矛盾的原因。,第二段,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 及,介词,到。 从人,从手,表示后面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人。本义:赶上,抓住。 即( 本义:就食也)位,天子或诸侯就职叫即位。为之请制 替段请求制这个地方。制,地名,现河南省巩县东。岩邑险要的城邑。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虢(gu)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
7、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之(是)”。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 佗,同“他”,旁指代词,别的,另外的。 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惟命是从),谓之京城大(ti)叔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大,同“太”。王力、朱骏声作古今字。京,地名,在现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译文: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武姜为共叔段请京。,第三段,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
8、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祭(zhi)仲郑国的大夫。祭:特殊读音。都城过百雉 都邑的城墙超过了300丈。 都: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凡是城邑,有宗庙和先君神主的叫做“都”,次于国都而高于一般城邑的城市。 雉: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国之害也 国家的祸害。下文“参国之一”之“国”指国都。大都不过参(sn)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周
9、制:郑为伯爵之国,首都的城墙应为三百雉。参,同“三”。,中五之一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五分国之一”的省略。小九之一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九分国之一”的省略。 周王(天子)国都最大,合九里,即540雉,诸侯国都300雉,大都100雉,中都60雉,小都30雉。而京的城墙超过100雉,超过了定制。不度不合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堪忍受得了。 (不堪忍受)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祸害? 辟,“避”的古字。,何厌(厭)之有:有何厌。有什么满足。宾语前置。有:作谓语。 何厌:作宾语。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之所给他安排个地方,双宾语,即重新安排。 为:动词,安排。无
10、使滋蔓不要让他滋长蔓延,“无”通“毋” 。宠说文:“宠,尊居也。”处于尊贵的地位。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毙,本义扑倒、倒下去。子您。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姑姑且、暂且。,译文:大夫祭仲说:“分封的城邑如果城墙超过三百丈,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尊贵的弟弟呢
11、?”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这段主要表现兄弟冲突,显庄公伪善。,第四段,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既而固定词组,不久,后来。 既: 本义:吃罢,吃过。命西鄙北鄙(b)贰于已命令原属庄公的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城邑同时也臣属于自己。 鄙:边邑,从邑,啚(b)声,边境上的城邑。 贰:两属。若之何固定结构,对它怎么办?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件事。 欲与(y)大(ti)
12、叔:如果想把国家交给共叔段。与,给予。臣请事之那么我请求去事奉他。事,动词,事奉。无生民心使动,不要使民生二心。,无庸不用。“庸”、“用”通用,一般出现于否定式。将自及将自己赶上灾难,杜预注:“及之难也。收贰以为己把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领邑。贰,指原来贰属的西鄙北鄙。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厚将得众土地扩大,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众,指百姓。不义不暱(n),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 暱:同“昵”(异体),亲近。 崩:山崩,这里指垮台。后“天子死曰崩。”(礼记曲礼下)称为驾崩、山陵崩。,译文:过了不久,太叔段使郑国公室管辖的城邑同时属于自己管辖。公子吕说:“国
13、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就请您允许我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第四段冲突加剧,更显庄公阴险。,第五段,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
14、 缮甲兵修整作战用的甲衣和兵器。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 兵: 从廾( gng,双手),从斤,会意。象双手持斤。本义为兵器,如厉兵秣马,后引申为战争,汉以后与卒同义。,具卒乘(shn)准备步兵和兵车。 具,准备。卒,步兵。 乘: 战车,包括一车四马(驷)三甲士七十二步卒。 万乘之国:大国;千乘之国:中等国家。,袭偷袭。行军不用钟鼓。杜预注:“轻行掩其不备曰袭”。 左传 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伐:是正式的战争,所以有钟鼓,而且进攻的国家总要找一些“声讨”的理由。如“公伐诸鄢”左传 隐公元年 侵:不需要理由,只是“不宣而战”。如“侵蔡,遂伐楚。”左传 僖公四年 袭
15、:比“侵”更富于秘密性质,只是偷偷 地进攻。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公闻其期庄公听说了偷袭的日期。帅车二百乘 率领二百辆战车。帅,率领。公伐诸鄢庄公攻打共叔段在鄢邑。 诸:“之于”的合音字。之,指共叔段。辛丑干支纪日。即二十三日。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者相配,用以纪日,汉以后亦用以纪年。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译文: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兵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16、。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第五段主要写兄弟相残,庄公露出奸诈的真实嘴脸。,第六段,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不弟不守为弟之道。与“父不父,子不子” 用法相同。后来写作“悌”,弟弟服侍兄长。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 学而如二君,故曰克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 斗,所以用“克”字;克,战胜。称郑伯,讥失教也称庄公为“郑伯”,是讥 讽他对弟弟失教。讥,讽剌。失教,庄公本有 教弟之责而未教。谓之郑志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 志,意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郑伯克段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8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