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习课件.pptx
《针灸推拿学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推拿学习课件.pptx(2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灸理论,第一章 经络总论,主讲:陈红银,针灸推拿学习课件,针灸学,经络总论,经络的定义,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路径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络:网络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络是人体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结构,功能,经脉与络脉的比较,经络学说,定义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系统的理论。地位 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
2、科的临床实践,其与针灸学科的关系最为密切。,经络学说的形成,针刺等感传的观察 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腧穴功效的总结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经,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经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附属结构,脏腑,肢节,(五官九窍),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和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十二正经,十二经脉的命名,十二经脉的名称是结合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而确定的。经脉循行分布于四肢的内、外和所属脏腑的阴阳属性不同,有阴经、阳经之分。太阴阳明 盛
3、手足少阴太阳 一阴一阳 三阴三阳 三阴 厥阴少阳 衰 三阳,十二经脉的名称,1. 阴阳属性 盛衰阴脏、内侧 三阴 太阴 前 阳明 三阳 阳腑、外侧 (内侧) 厥阴中(侧)少阳 (外侧) 里 少阴 后 太阳 表2. 脏腑隶属脏阴经 举例:腑阳经 手循行至手起止部位 太前 循行路线3. 手足循行 阴属脏,内侧缘手上肢 肺属肺脏所属脏腑足下肢 经经脉,手六经彩绘图,足六经彩绘图,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内属于府藏(内行部分)外络于支节 (外行部分),十二经脉外行部分 外络于支节四肢分经,头、躯干部分部,四肢分经 四肢的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 各分三阴
4、三阳太阴、阳明前厥阴、少阳中(侧)少阴、太阳后特殊足厥阴内踝8寸 交出足太阴之前,头、躯干部分部 手三阴胸手、足三阳头( “头为诸阳之会”)足三阴腹及胸。阳明体前前头 少阳体侧侧头 太阳体后后头,躯干部的经脉分布,十二经脉内行部分,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于大肠 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络于小肠阴经属于脏 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 络于表里腑 足太阴脾经属于脾络于胃 足少阴肾经属于肾络于膀胱 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 手太阳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阳经属于腑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 络于表里脏 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脾 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 足少阳胆经属于胆络于肝,十二经
5、脉循行规律,阴经循行重体内 善治脏腑病阳经循行重体表 善治外经病,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阴、脏、里 阳、腑、表阴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阳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经属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属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腑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腑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脏,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阴经属本脏而络表里腑,阳经属本腑而络表里脏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就形成了六组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为用表里属络关系为十二经脉所特有,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与十二脏腑有
6、特定的属络关系与其他脏腑也有联系,尤其阴经与脏腑联系较广除手厥阴心包经外,各经脉与五官九窍、咽、喉等器官均有联系。阴经图表,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灵枢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十二经脉的衔接,表里阴阳经 在四肢末端衔接同名阳经 在头面部衔接异名阴经 在胸部衔接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图标,奇经八脉,定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命名“奇”有异的含义,与十二正经不同,无表里属络,“别道奇行”,故称“奇
7、经”。名称多反映其循行分布和各自的功能特点。,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除任督脉,其余六脉借道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 基本概况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 一源三岐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任脉 督脉,带脉,冲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奇经八脉的作用,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奇经八脉的腧穴,任督二脉各有所属腧穴其它六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脉与
8、任督脉之中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专属腧穴与主治,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故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十五络脉,定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络脉”。命名:以所别出的经脉、腧穴名称而定名 之别 络脉 循行分布: 十二经脉的别络从本经络穴别出四肢肘膝关节以下(11) 均走向其表里的经脉 躯干部的三络,分布身体的前、后、侧面。,十五络脉分布及作用,分 布 作 用四肢:十二经之络 络穴(肘膝以下) 相表里经 沟通表里两经 加 渗 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强 灌 前:任脉别络 鸠尾 散布于腹 沟通腹部经气 表 气躯干 后:督脉别络 长强 散布于头,
9、别走足太阳 沟通背部经气 里 血 侧:脾之大络 大包 胸胁 沟通侧胸部经气 经 孙络、浮络 难以计数,遍布全身 输布气血,络脉,孙络从络脉中分出的细小分支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出现郁瘀血现象的络脉,十五络脉是全身络脉中的主要络脉 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主导作用,十五络脉,作用:加强了阴阳表里经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之间(四肢肘膝以下)的联系。躯干部的三络,主要是加强身体前、后、侧的沟通联系。遍布全身的络脉,其作用主要是促进气血渗灌输布,以濡养全身组织。,十二经别“别行之正经”,定义:是十二经脉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的支脉。命名:其名称以所别出的
10、经脉名称而命名。 之正 经别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离 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别)四肢肘膝上下入 进入胸腹腔称“入”合 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 各会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出 于头颈部出来称“出”,十二经别循行示意图,阴阳经的经别于均腘中,阳经经脉,阴经经别,阳经经别,阴、阳经别出于项部,阳经经别入于本经,阴经经别合于阳经,离,入,出,合,经别联系简图,阳经,阴经,十二经别“六合”,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合于本经阳经经脉。这样,十二经别以表里两两相合为六对,称之为“六合”。作用:加强了表里两经和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补充了经脉在循行分布上的不足,使十二经脉
11、对人体各部的联系更趋周密扩大了腧穴的主治范围,十二经筋主运动,定义: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 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命名:随所辖经脉而命名。 经筋循行分布:与经脉体表循行通路基本一致走向: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面、胸腹。行于体表,不入内脏手足三阳之筋都到头目手三阴之筋到胸膈足三阴之筋到阴部作用:联结筋肉,约束骨骼,利于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六阴结于胸腹手三阴经筋聚于贲(膈肌)足三阴经筋聚于阴器,六阳结于头面手三阳经筋聚于角(额角)足三阳经筋聚于九页(目下),结聚多在关节、骨节突出及肌肉丰厚处,散,络,十二经筋分布图示,十二皮部,定义 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
12、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分布区域 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作用 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传注病邪:皮络经腑脏 反应病候 临床上,从外部的诊察和施治,可推断和治疗内部的疾病,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标本,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标上,本下四肢为本,头面躯干为标,根结,根,根本,开始;结,结聚,归结。根结所表述的是一种向心性的经气循行输注,即从四肢末端流向头、胸、腹。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头、胸、腹 三部为结“四根三结” 根结的理论,说明经气循行两极相连的关系,阐述了人体四肢与头面躯干的有机联系和腧穴之间的配合作用。,根结与标本,十二经脉的“根”与“本”、“结”与“标” 位
13、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者,标者,部位在上,皆为经气归结之所。它们反映的是十二经脉的向心性的经气输注,强调了肘膝以下诸穴的重要作用,为五输穴等特定穴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气街,气街是经气汇聚通行的共同道路。人体从上至下横分为头、胸、腹、胫四气街特点:横向为主、上下分部、近邻脏腑、前后相连核心内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胫作用:从另一角度阐述了经气运行的规律,为临床配穴提供了理论依据。,四海,海,是水流归聚之所,十二经气血象百川归海一样汇集到一定部位,由此形成了“海”的概念。定义:水谷、气、血、髓四者的汇集所在,称为四海。胃为
14、水谷之海;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膻中为气之海;脑为髓海。四海概括了人体经气的生成、输布、聚集的四个主要部位。原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共同构成人体的真气(正气),真气行于经络者称做“经气”或“脉气”。四海的部位与气街类似: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各部相互联系,主持全身气血津液。,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构成有机整体中医整体观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当病邪侵犯人体时,孙络和卫气可以发挥重要的抗御作用。,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说明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归经指导针灸治疗,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说明病理变化,
15、病理状态下,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可反映症候征候 经络气血阻滞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化热红、肿、热、痛 气血运行不足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及功能减退经络虚证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脏腑病经络、腧穴,经络的实证,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辨证归经,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举例 前额及前头痛阳明头痛 侧头痛少阳头痛 后头及项痛太阳头痛,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针灸方法的选用 经络、脏腑病用皮肤针扣刺皮部或皮内针进行治疗,贵州针灸推拿培训班课件,针灸学经
16、络腧穴部分,针灸学经络腧穴部分,贵州针灸推拿培训班学习课件,谭老师:18586814885 QQ微信:434405310,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定义及十二经脉的特 点。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 作 用及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 及临床应用。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了解十五络脉的意义。,一、经络总论,、经络的含义: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 是沟通表里, 运行气血的通路。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 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
17、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十二经脉:,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其特点是:,是古人根据阴阳消长所衍化的三阴三阳,结合经脉循行于上肢和下肢的特点,以及与脏腑相属络的关系而确定。循行于上肢内侧的经脉属阴,根据阴气的盛衰特点,分别为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其中手太阴与肺相属,称之为手太阴肺经。余类推。也是按这一原则命名。, 分布规律: 阳明经在前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循
18、行走向特点(流注):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内属一定的脏腑: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十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十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有表里络属关系: 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所属的经脉间也有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有络脉沟通。交接部位: 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经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
19、经,2)奇经八脉,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特点: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不直属脏腑 无表里关系 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作用: 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 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渗灌蓄积调节作用,)十五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 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 络的总称,、经络的生理功能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4、经络的临床应用诊断方面:治疗方面: 循经取穴治疗疾病 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 经脉郁滞
20、者取之络 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下一篇:任脉,任脉,一)经脉循行,一)经脉循行:、体表路线:起于前后阴之间会阴穴腹胸颈前正中止于颏唇沟中点的承浆穴。,、体内联系:与生殖器、唇、目有联系,二)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三)常用腧穴:(本经共穴),中极关元气海(膀胱募穴)(小肠募穴)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下寸 脐中下寸 脐中下1.5寸主治:遗精阳萎崩漏月经不调带下 阴痒闭经痛经不孕不育遗尿癃闭小便不利疝气以治泌尿系病中风脱症虚劳脱肛阴挺变为主泄泻眩晕等 强壮作用,为保健的要穴刺灸:直刺寸。针前先排尿。孕妇慎用。可灸,、神阙,定位:脐的中央主治:虚脱脱肛阴挺绕脐腹痛腹胀泄泻水肿臌胀刺灸:禁针。多用灸
21、法。,、中脘(胃的募穴八会穴腑会),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上寸。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吞酸 泄泻黄疸癫狂痫刺灸:直刺寸。可灸,、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气会),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咳嗽气喘胸痛 心痛心悸噎膈呕吐 乳汁少乳痈刺灸:平刺寸。可灸,、天突,定位:胸骨上窝中央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喉痒咽干咽喉肿痛梅核气 瘿气暴喑噎膈刺灸:先直刺0.2寸,然后把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5寸。不宜垂直深刺;也不宜左右横刺,以免伤及大血管及肺尖。可灸,、廉泉,定位:喉结上方,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主治:舌下肿痛流涎舌强不语哑症暴喑吞咽困难咽喉肿痛刺灸:向舌根斜刺0.50.8寸,
22、不留针或浅部留针。可灸,、承浆,定位:颏唇沟的中点主治:面瘫流涎 齿痛龈肿齿衄癫狂痫刺灸:斜刺寸。可灸,下一篇:督脉,督脉,一)经脉循行,、体表路线: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龈交穴,、体内联系:与生殖器、脊髓、脑、鼻有联系,二)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三)常用腧穴:(本经共穴),、长强定位: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治:便血痔疾脱肛泄泻便秘癫狂痫腰脊痛刺灸:紧靠尾骨前面,针尖向上斜刺0.81.2寸。不宜直刺,免伤直肠。可灸,腰阳关命门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第二腰椎棘突下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阳萎 遗精腰脊痛 下肢痿痹泄泻刺灸:直刺寸。可灸,
23、4、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外感热病风疹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头项强痛肩背痛 癫狂痫刺灸:向上斜刺寸。可灸,5、哑门6、风府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寸。直上寸主治:中风不语偏瘫癫狂痫头痛项强哑症眩晕外感咽喉肿痛刺灸:直刺或向下斜刺0.5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及延髓。少灸,7、百会,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主治:头痛眩晕晕厥中风不语偏瘫癫狂痫不寐脱肛阴挺刺灸:平刺寸。可灸,8、上星,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寸。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鼻鼽癫狂痫疟疾外感热病刺灸:平刺寸。少灸,9、水沟(人中),定位:人中沟上与下交点处。主治:急救要穴:昏迷晕厥中暑牙关紧闭面瘫面肿癫狂痫小
24、儿惊风腰脊强痛刺灸:向上斜刺寸,不灸。,下一篇:手太阴肺经,手 太 阴 肺 经,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目的要求,1掌握本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一)经脉循行,1、体表路线 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腕后1.5寸食指端交大肠经。,2、体内联系属肺,络大肠。并与胃、气管、喉咙联系。,(二)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痛、外感、经脉所过部位病症,(三)常用腧穴(本经共11穴),1
25、中府(肺的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咳嗽 气喘 胸痛 胸部胀满刺灸: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宜向内深刺,免伤肺脏而致气胸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咳嗽 气喘 咳血 咽喉肿痛 肘臂挛痛刺灸: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2尺泽(合穴),3孔最(郄穴),定位:腕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穴的连线上。主治:咯血 气喘 咳嗽 咽喉肿痛 失音 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51寸。 可灸。,4、列缺(络穴 八脉交会穴,定位:腕横纹上1.5寸,桡 骨茎突上方。主治:头痛项强 面瘫 伤风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 手腕疼痛无力 刺灸:针尖向上斜刺0.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推拿 学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