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ppt
《先秦诸子选读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选读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学习孟子运用排比、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诵读。通过讨论交流,加以体味、联想、思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思索文章所包蕴的人生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学习体味文章深刻思想,从而对人生获得一种借鉴与指导,直面今后所面对的人生困惑;,学习重点: 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学习难点: 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
2、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温故,检查预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 、 、 、 ,战国中期 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 ”,又与孔子并称“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作 七篇。宋代朱熹将 合称“四书”。,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 散文家,亚圣,孔孟,孟子,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考考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是,馁也。馁:萎靡不振。 B.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确实。 C.管夷吾举于士
3、 士:指读书人。 D.发于声,而后喻。喻:明白。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不阙秦,将焉取之 C.非徒无益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举3.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B.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助。 C.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横塞。 D.行有不慊于心 慊:通“歉”,歉疚。,C,B,D,考考你,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必先苦其心志 C
4、.行拂乱其所为 D.劳其筋骨,饿其体肤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B.助之长者,揠苗也。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A,A,研 习 课 文,齐读孟子公孙丑上:,思考,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配义与道”,形态,性质,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研 习 课 文,思考,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
5、也。,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把事情弄糟。,研 习 课 文,思考,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
6、精神状态。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小结:,孟子的 “人格修养”,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朗诵孟子滕文公下,?,讨论,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
7、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朗诵孟子滕文公下,?,讨论,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 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不认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朗诵孟子滕文公下,?,讨论,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亮剑中的李云龙等。,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8、小结:,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齐读孟子告子下,思 考,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齐读孟子告子下,思 考,2、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
9、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齐读孟子告子下,思 考,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证法、道理论证法。,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小结:,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一、字音辨识恶乎长()馁也() 揠苗()枯槁() 耘苗() 丈夫之冠也()行拂乱其所为() 富贵不能淫()答案:wniy/oynun/fyn,二、名句积累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0、,_,_,_,_,行拂乱其所为。3.人恒过,_。困于心,衡于虑,_。4.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答案:1.威武不能屈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3.然后能改而后作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三、成语解读1.揠苗助长:_2.富贵不淫:_3.威武不屈:_答案:1.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富贵:指有钱财、有地位;淫:扰乱。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扰乱。 3.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一、文言实词1.今日病矣 病:2.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3.征于色,发于声 征:答案:1.疲累,倦困2.的
11、确,确实3.验,二、文言虚词1.必有事焉 焉:2.安居而天下熄 而:3.舜发于畎亩之中 于:答案:1.助词,啊2.连词,就3.介词,从,三、通假字1.行有不慊于心 (“”通“”,)2.往送之门,戒之曰 (“”通“”,)3.曾益其所不能 (“”同“”)4.困于心,衡于虑 (“”通“”)5.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答案:1.慊惬快心,满意2.戒诫告诫3.曾增4.衡横5.拂弼辅助,四、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发于声,而后喻 ( )1.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 ) 发闾左適戍渔阳(陈涉世家) (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 )答案:动词,兴起/动词,传
12、出、传达/动词,发射/动词,征发/动词,启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2.然 无若宋人然 ( )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 )答案: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那样/连词,表转折,然而、但是,五、古今异义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义:今义:指女子的配偶2.人恒过,然后能改古义:今义:连词,指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答案:1.男子2.这样以后,此后,六、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丈夫之冠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答案:1.名词作动词行加冠礼2.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3.名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心外之物,4.所以动心忍性 ()5.富贵
13、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敢问夫子恶乎长 ()答案: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韧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6.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语法视窗】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果一个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那么该动词和它的宾语就不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关系。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使(怎么样)”的形式。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句中的“止”本是“停止”的意思,但在这个句子中的意思变成了“使止”,“止之”就是“使之止”,即“使愚
14、公停止”。 又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也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七、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_2.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译文:_答案:1.判断句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女之道。2.被动句管子从狱官的手中被释放并且得到提拔,孙叔敖被从海边提拔出来,百里奚被从做买卖的场所提拔出来。,3.行有不慊于心。 ()译文:_4.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译文:_答案:3.状语后置句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4.定语后置句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的人。,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15、则塞于天地之间。【句意品读】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它属于仁义、道德的范畴。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它必须靠我们日积月累,长期培养。,【内涵评析】孟子在这里强调了常施仁义、操守美德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人的思想意志集中于求道为仁,就会以具体的行动去加以完成,日积月累,必会有所成就。这就启示我们,修养德行,要严格要求自己,长期坚持。只要不断地培养充实,就会使自己的“内功”大增。,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句意品读】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 一个人富贵了,不要迷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先秦 诸子 选读 浩然之气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