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课件.ppt
《生产运作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运作管理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产运作管理,自从人类有了生产活动,就开始了生产管理的实践。18世纪70年代西方产业革命之后,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作坊,机器代替了人力,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才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展开。,今日之中国实业强国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差距日益拉大,生产运作管理的新课题不断摆在我们面前。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收入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的24.62%、12.31%、9.51%。,一个多世纪前,中国的民族资本家们努力想实业救国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许多人壮志难酬,也有一些历尽挫折,终有所为。,生产制造业,工业发达国家 占1/41/3国
2、民收入占我国工业比重 42.47%,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就业扩大了,雇员收入增长了,必然会刺激消费需求。消费需求的主要目标是购买和更新住房与汽车,这样又进一步带动钢铁、汽车和建筑业等三大传统产业的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现代化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也是因为生产制造业的进步。,“一个国家的人民要生活得好,就必须生产得好”。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学者、教授们经两年努力对美国及西欧和东亚一些国家的八个工业制造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而完成的集体之作“夺回生产优势”(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及对策)一书中的第一句话。由此可见制造业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生产
3、运作管理既要解决传统产业存在的问题,也针对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对于目前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中国来讲(还有70%的人口滞留在传统农业生产领域),如何缩短工业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信息化、网络化是建立在工业化、城市化及生产生活社会化的基础之上的),有人说MBA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和荣誉,然而生产运作管理却意味着汗水、心血和能力、胆识。要搞好生产管理,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生产管理,比在企业管理其它任何领域付出的劳动与资本、人力与物力都要多。,现代企业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精细,任何一个生产环节的失误都可能使整个生产过程无法进行。为了适应变
4、化多端的市场竞争,提高产品综合竞争能力,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已势在必行。,现代企业仅靠产品、营销和组织等某一方面的单一创新并不能确保企业成功,现代企业管理应是一系列创新的组织和实施,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发达国家经历300年工业史,积累了大量资本、知识、技术等财富,其形成的国际垄断我们无法打破,因此我们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工业化必须付予新的含义。,第一部分 绪 论,第一章:运作管理概论第二章:运作战略,第一章:运作管理概论,学习目标:(1).掌握运作管理的概念(2).区别制造与服务不同点(3).
5、描述运作管理的目标与任务(4).概述运作管理的发展演变(5).介绍当前运作管理的一些新趋势,生产(production) 服务(service)运作过程( operations process) 运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 行为科学 (behavior science) 运筹学( Operational research) 制造业(making sector)服务业(service sector)世界级制造方式(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
6、ngineering),关 键 词,运作的实质是一种生产活动。人们习惯把提供有形产品的活动称为制造型生产,而将提供无形产品即服务的活动称为服务型生产。过去,西方国家的学者把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作“Production”,而将提供服务的生产称作“Operations”。而近几年来更为明显的趋势是把提供有形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生产统称为“Operations”,都看成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1.1 运作的基本涵义 广义的生产概念,1.1.1 运作概念的发展,1.1.2 运作活动的过程 把输入资源按照社会需要转化为有用输出,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就是运作活动的过程。,表1.l列出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组织
7、的输入、转换、输出的主要内容。其中,输出是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也是它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特色与竞争力,是在转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转化过程的有效性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输入则由输出决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其它输入要素。,表1.1 输入转换输出的典型系统,运作活动具有如下特征:1)运作需要投入一定资源,经过某种转换过程,实现价值增值;2)运作包括有形产品的生产,也包括无形产品的服务;3)产出可以满足一定社会需要,具有一定使用价值。,企业的运行有三大基本职能:运作、理财和营销。运作就是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把运作活动组织好,对提高企业的经济
8、效益有很大作用。理财就是为企业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只要进入的资金多于流出的资金,企业的财富就不断增加。营销就是要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运作是企业的最基本职能之一,运作的基本涵义,包括制造与服务在内的广义生产概念,运作是企业的最基本职能之一,运作活动的过程是把输入资源按照社会需要转化为有用输出,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1.2 制造生产与服务运作的区别,有形产品的制造过程和无形产品的服务过程都可以看作一个“输入一转换一输出”的过程,但这两种不同的转换过程以及它们的产出结果有很多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产品物质形态不同。制造
9、生产的产品是有形的,可以被储藏、运输,以用于未来的或其它地区的需求。因此,在有形产品的生产中,企业可以利用库存和改变生产量来调节与适应需求的波动。而服务生产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是不能预先“生产”出来的,也无法用库存来调节顾客的随机性需求。,2)顾客参与程度不同。制造生产过程基本上不需要顾客参与,但服务则不同,顾客需要在运作过程中接受服务,有时,顾客本身就是运作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3)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不同。制造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可以有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的交货周期,而对于许多服务业企业来说,必须在顾客到达的几分钟内做出响应。由于顾客是随机到达的,就使得短时间内的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服务
10、业企业要想保持需求和能力的一致性,难度是很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在制定其运作能力计划,进行人员和设施安排时,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4)运作场所的集中性和规模不同。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设施可远离顾客,从而可服务于地区、全国甚至国际市场,有比服务业组织更集中、规模更大的设施,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更多的资本投资,对流通、运输设施的依赖性也更强。而对服务企业来说,服务不可能被运输到远地,其服务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对最终市场的接近与分散程度,设施必须靠近其顾客群,从而使一个设施只能服务于有限的区域范围,这导致了服务业的运作系统在选址、布局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5)在质量标准及度量方面不同。
11、由于制造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是有形的,其产出的质量易于度量。而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大多数产出是不可触的,无法准确地衡量服务质量,顾客的个人偏好也影响对质量的评价,因此,对质量的客观度量有较大难度。,1.3 运作管理,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总称。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是讲在现行的运作系统中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按用户的需求,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1.3.1 运作管理的目标 运作管理的目
12、标:高效、低耗、灵活、清洁、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高效是对时间而言,指能够迅速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谁的订货提前期短,谁就能争取用户。低耗是指生产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产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最少。低耗才能低成本,低成本才有低价格,低价格才能争取用户。灵活是指能很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清洁指对环境没有污染。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合格产品和(或)满意服务,是指质量。归结起来,对运营管理的要求包括6方面:时间(Time,T)、质量(Quality,Q)、成本(C
13、ost,C)、服务(Service,S)、柔性(Flexibility ,F)和环境(Environment,E)。,1.3.2 运作管理的内容 运作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含许多具体的管理工作,其管理职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内容:,1)运作战略。它是企业总体战略下的职能战略,按照所达到的目标市场和企业既定的竞争战略,对企业的运作系统进行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构造一个能不断发展的具有高效益、高效率的先进的运作模式。,2)运作准备与运作组织。是指运作的物质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它包括工厂与车间的平面布置、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研究、运作过程组织、物资管理、设备管理、企业文化
14、等。,3)运作计划。是指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生产计划工作和负荷分配工作。它包括生产计划、过程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材料计划、人员计划和负荷分配等。,4) 运作控制。是指围绕着完成计划任务所进行的检查、调整等管理工作。它包括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及企业的标准化工作。,5) 先进的运作模式。为适应企业国际化和企业竞争激烈的新形势,尽快提高企业管理集成度,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已是现代运作管理的热点。从20世纪50年代的GT(Group Technology)、70年代的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与MRP(Manufacturing Reso
15、urce Planning)到80年代的JIT(Just Time)和90年代出现的LP(Lean Production)、AM(Agile Manufacturing)、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AVE(Agile Virtual Enterprise)都是先进的生产模式。,1.3.3 运作管理的任务 从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可知,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在计划期内,按照社会需要,在必要的时间,按规定的产品质量,以限定的产品成本,高效率地生产必要数量的产品。 产品质量、数量、成本和交货期是互相关联的,如: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
16、;增大生产批量,又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必须从整个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出发,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人运作系统中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使生产过程中物质流和信息流有机地融为一体,按照最经济的方式,创造出使社会和企业都满意的产品或服务。,1.4 运作管理的演进,自从人类有了生产活动,就产生了运作管理的实践。在古代,有许多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帝国的公路与输水道、西班牙的海船制造。虽然有了建造这些工程的经验,但是并没有形成科学。自18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开始之后,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作坊,机器代替了人力。1771年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出现,标志着管理理
17、论萌芽开始诞生。但是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是源自泰罗对生产活动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科学管理原理。,第四阶段,现代管理思想(1945)一系列管理学派(管理科学派、行为科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第一阶段,早期管理思想(19世纪末以前),第二阶段,古典管理思想(19世纪末1930年),以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和法约尔一般管理思想为代表,第三阶段,中期管理思想(19301945),以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和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为代表,表1.2 1911年以来运作管理发展演进的重大事件,1.4.1 科学管理 1911年弗雷德里克w泰罗(Frederick WTaylor)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给生产运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8、。他通过对工作方法的观测、分析和改进以及运用经济手段相结合方法来提高生产率,取得明显成效。 泰罗理论的基本思想是:1)利用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方法确定工人每天的劳动定额;2)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训练工人;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4)明确划分管理职能,使管理工作专业化。他的杰出贡献是使管理由经验走向科学,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与泰勒同时代对科学管理做出贡献的还有弗兰克吉尔布雷思(Frank Gilbreth)、莉连吉尔布雷思(Lillian Gilbreth )和亨利.L.甘特(HenryGantt)。,1.4.2 流水装配 1913年出现了机器时代最重大的技术革新福特公司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流水装
19、配线进行生产。流水生产以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为目标,成为大批量生产的一种方式。运用流水装配线,力求实现劳动机械化,促进更细的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福特公司在该装配线引入之前,一个工人完成一辆汽车底盘的装配要用12.5个小时。而在流水装配线建成之后,由于应用了专业分工和底盘可以自由移动,每个底盘的平均时间缩短为93分。,1.4.3 人际关系理论 从1927年开始,由社会学家梅奥(Mayo)领导的哈佛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组织的研究小组,在西屋电气公司的伊利诺斯州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6年实验研究。开始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工厂环境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但研究的结果却发现人的因
20、素比以前理论工作者想象重要得多。由此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基本观点是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尊重工人比只靠增加工资更能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工人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个人和社会作用的发挥,组织和社会对工人的关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学说大大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使管理重心开始由物转向人,开始重视人的激励问题。20世纪40年代,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需求层次理论;50年代赫芝伯格(Frederick Hertzberg)提出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于60年代提出X理论与Y理论;到了70年代威廉.乌奇(William Ouchi)提
21、出Z理论。激励理论广泛用于运作活动,成为发挥工人创造性、积极性和提高生产率的源泉。,行为科学派企业文化“源在美国,根在日本”一种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可和共同遵循的,带有本企业特色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精神因素的总和。科学管理是以“物”为中心的“理性管理”(硬件),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灵性管理”(软件)。,泰罗的科学管理强调工作设计的技术层面而忽视人的因素。欧美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美注重“硬”的方面,强调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日不但重视“硬”的方面,还特别注重“软”的方面。80年代,美国学者所著企业文化论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Z理论
22、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和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1.4.4 运筹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解决后勤组织和武器系统设计的复杂问题,促使运筹学向跨学科的数学化方向发展。包括数学、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许多专家学者们都参与到对运筹学的研究中。他们用定量的方法构造和分析问题,寻求数学意义上的最优解。战后,运筹学的优化方法广泛应用生产领域,为运作管理提供了许多定量分析的工具。50年代末到60年初,运作管理作为独立学科出现。爱德华柏曼(Edward Bowman),罗伯特法特(Robert Fetter)出版了生产与作业管理分析(1957年);伯法(B
23、elffa)出版了现代生产管理(1961年)。他们都注意到生产系统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以及生产运作为一个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排队论、仿真、线性规划在运作管理中的应用。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运作活动的复杂性,运筹学建立的数学模型很难准确地描述生产系统,使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1.4.5 计算机技术与物料需求计划(MRP) 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运作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制造业中,一个重大突破是物料需求计划(MRP)被应用于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料需求计划通过计算机软件将企业的各部门联系存一起,共同完成复杂产品的制造。这样,生产计划人员就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水平。IBM公
24、司的约瑟夫奥利克(Joseph Orlicky)和奥利佛怀特(01iver Wight)在MRP的理论与应用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MRP进一步扩展为制造资源计划(MRP),其应用范围扩大到销售部门和财务管理,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在MRP基础上,把办公自动化、后勤、设备维护、过程控制、数据采集和电子通讯等结合起来,实现更广泛的管理信息集成,向更高层次的企业需求计划(ERP)方向发展。,1.4.6 准时化生产与工厂自动化 80年代发生了运作管理思想和自动化技术的革命。准时化生产(JIT)是制造业思想的主要突破。准时化生产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经过20余年的运作实践总
25、结出来的它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形成个完整有机生产体系。JIT是一种彻底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多样的适合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方式,用最少库存生产最适当数量的产品,实现零缺陷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在80年代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受到普遍重视和推广应用。 在这个时期,工厂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许多新的生产技术相继产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集散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并促进运作管理向系统集成与高效敏捷方向发展。工厂管理控制一体化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出现并走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运作 管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