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复习课件.ppt
《溶液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复习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质的溶解,知识回顾,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 里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溶液 1.概念 :,2.组成-溶剂和溶质,固气溶液 , 液为剂。液液互溶 , 多为剂。水多水少 , 水为剂;不指溶剂 , 总为剂(指水)。,( 溶质 ),(溶解),(溶剂),溶液的命名:设A为溶质,B为溶剂,则称为A的B溶液。碘酒的全名叫碘的酒精溶液。溶剂是水,往往省去不写出或不读出,例如:硫酸的水溶液,常称为硫酸溶液。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确定,可简化为:固、液混合,固为质;气、液混合气为质;液、液混合,少为质;若有水在,水为剂;混合有变,新为质。溶液里的溶质可以有多种,例如:澄清的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
2、镁等多种溶质。,氯化钠的水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水,水,水,水,酒精,碘的酒精溶液,碘,酒精,氯化氢的水溶液,盐酸,硫酸的水溶液,硫酸,食盐、蔗糖,填写下列表格,3特征 均一性: 各部分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溶剂量)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注意: 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Cu2+ 溶液是蓝色,Fe2+ 溶液是浅绿色, Fe3+ 溶液是黄色,MnO4 溶液是紫色。,知识回顾,溶液质量等于实际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体积不等于二者之和。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而
3、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知识回顾,M液=M剂+M质,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新溶液,其溶质、溶剂的判断:,反应前有硫酸溶液,其溶质为H2SO4,溶剂为H2O;反应后生成ZnSO4溶液,其溶质为ZnSO4,溶剂为H2O。,反应前有盐酸溶液,其溶质为HCl,溶剂为H2O;反应后生成CaCl2溶液,其溶质为CaCl2,溶剂为H2O。,悬浊液: 小固体分散(不溶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固体下沉。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不溶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两液体分层。 乳化现象:使难溶性液体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这个
4、现象叫做乳化现象。洗涤剂(如:洗洁精,肥皂等)具有乳化功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随水一起流走。,知识回顾,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_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溶质一定是固体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任何条件下溶液都是稳定的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种一定是溶质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速度较快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将mg氯化钠放入n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 为(m+n)g, ,4.溶解时的热效应,知识回顾,溶解时的能量变化1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2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不变;3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升
5、高。,溶解时的能量变化的物质举例(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3)NH4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冰凉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B,Exercises,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 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A、浓硫酸B、烧碱C、生石灰D、蔗糖 E、硝酸铵F、氯化钠,DF,ABC,E,二.饱和溶液、不饱
6、和溶液,知识回顾,1.概念:,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溶剂质量和溶质。,注意:浓溶液和稀溶液只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 质含量的多少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条件下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在该条件下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最简单的方法,在一定温度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如果不再溶解,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水或改变温度下,有溶质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有没有关系?
7、,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但是对于同一温度、同一溶质来说,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知识要点梳理我最棒!,知识回顾,3、相互转化,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记准,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降温、加溶剂,特殊溶质:Ca(OH)2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知识回顾,三、溶解度,1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强等有关。,2固体的溶解度(S)(1)概念的理解:,抓四点: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克,(2)与溶解性的
8、关系,(3)影响因素,温度,举例: 20时NaCl溶液的溶解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必须讲明温度,溶解度的含义:,若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为S克,则此时:M质 = S克,M剂 = 100克,M液= M质+M剂 = 100+S 克,归纳:,(4)表示方法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列表法 ;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溶解度(克),温度(C),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
9、0,30,20,10,200,190,180,170,10,100,90,80,70,60,50,40,30,20,0,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铵,氯化钠,硼酸,1: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对大小。,说出50各物质溶解度相对大小,3:物质的溶解性,50,说一说: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由一根曲线可以看出什么,说出溶解性,4: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溶解度(克),温度( C ),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200,190,180,
10、170,10,100,90,80,70,60,50,40,30,20,0,NH4NO3,KNO3,NaNO3,NH4Cl,NaCl,硼酸,几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讨论,1.线上的点表示什么?,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2.两条线的交点表示什么?,某点所示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线上方的点表示什么?,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有该物质未溶解,4.线下方的点表示什么?,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5、溶解度曲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图)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如KNO3;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如NaCl;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如Ca(
11、OH)2;,知识要点梳理我最棒!,增大,变化不大,减小,.,.,.,.,.,硝酸钾,.,.,.,.,在80时,将11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_ _ _ _溶液。欲使其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份,降温到60,若再降温到10,会怎样?,会析出89g硝酸钾晶体,21,169,不饱和,想一想:,59g,89g,3、气体的溶解度 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规律,知识回顾,1、 在某
12、温度时,400g水中最多能溶解X物质10g,则 X物质在该温度的溶解度是( )A. 40g B.10g C. 5g D. 2.5g2、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3、t时,把14g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氯化钾4g,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A. 40g B. 20g C. 140g D. 120g,Exercises,D,不正确,A,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将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
13、溶解31.6克KNO3,而200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 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 A B C D,D,5、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时,把20克NaCl投人到50克水中充 分溶解后,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成了70克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克饱和溶液C. 有18克NaCl发生溶解 D还剩余2克固体NaCl(未溶解),6、生活中的下
14、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 出.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A,C,7、如图所示,表示物质x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x可能是( )A. NaCl B. CO2 C. Cu(OH)2 D. KNO3,B,观察右图,有一烧杯装有某种液体,液面上漂浮有一木块,烧杯底有少量该液体所含溶质的未溶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液体是Ca(OH)2 溶液,杯底是未溶的Ca(OH)2固体,现在对杯底加热,木块如何变化? (填上升或下降,下同) (2)若该液体是KNO3溶液
15、,杯底是未溶的KNO3固体,现在对杯底加热,木块如何变化 ?_,下降,上升,巩固练习,1.下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2) 时,A、C、B三者溶解度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A,B,C三种物质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小的是 溶解度 A C B 0 t1 t2 温度,Exercises,高于t1,高于t2,B,A,B,C,M,N,S,O,t,t1,t2,2. (1)t20C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当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可达到饱和的是 ;,(3)M点的意义是,20g,
16、(4)N点的意义为,A、B、C,A,A、B两物质在 t10C时溶解度相等,A物质在 t20C时溶解度为20g,3.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B,4. (1)物质C的溶解性为_(2)M点表示_(3)在5时A、B、C溶解度大小_(4)要使P点所示的A溶液变成饱和溶
17、液的方法_(5)要使Q点所示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10C时,B、C的溶解度相同。,CBA,降温到t1 C,升温到t1 C,Exercises,5、有一杯t时的硝酸铵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x g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后有y g未溶;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2g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铵的溶解度(),B g,A. g,D g,C g,D,(1)t3时A的溶解度为 (2)P点的的含义 (3)N点为 t3时 ,可通过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
18、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8)除去A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A,B,C,t1,t2,t3,N,80,S,80g,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A的不饱和溶液,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CBA,降温结晶,蒸发结晶,A和B,C,ACB,过滤,结晶,溶解度曲线:,知识回顾,1.过滤适用范围: 固体和液体或可溶和不溶性固体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附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四.混合物的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溶液 复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