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课件第四章物质成分.ppt
《《岩石学》课件第四章物质成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学》课件第四章物质成分.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物质成分(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第五章 物质成分(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一、化学成分 组成岩浆岩的元素分为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四类,在岩石的成因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用于岩浆岩分类的是主要元素。(一)岩浆岩中的主要元素 1.主要造岩元素 地球化学研究资料表明,地壳中所有的元素几乎都可以在岩浆岩中出现,但含量最多的是:O、Si、Al、Fe、 Ca、 Na、K、 Mg、Ti、 Mn、 H、 P十二种元素,约占岩浆岩总重量的99.25%,占地壳总重量的99%以上,称为主要造岩元素。,一、化学成分,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据F.W.Clark,H.S.Washington,192
2、4),其中,氧含量最高,占岩浆岩重量46.59%,近1/2;硅含量占岩浆岩重量27.72 %,1/4强。,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据F.W.Clark,H.S.Wash,岩石学课件第四章物质成分,岩石学课件第四章物质成分,主要造岩氧化物间关系,不同成分的岩浆岩,各氧化物的含量(重量百分比)也不同。 各氧化物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一般来说,随着SiO2含量的增高,K2O、Na2O为正相关,而MgO、FeO(Fe2O3)为负相关,Al2O3、CaO变化较复杂,从超基性岩到基性岩增加较快,达到最大值,然后随酸度增加而降低。,主要造岩氧化物间关系 不同成分的岩浆岩,各氧化物的,(1)SiO2含量
3、 SiO2含量变化于3475%之间,少数可达80%(或仅有20%),是含量最高、最重要的一种氧化物。它支配着其它氧化物的含量变化,对岩浆及岩浆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矿物组成影响最大,是岩浆岩化学成分分类的主导因素。据SiO2含量可把岩浆岩分为四类: 超基性岩 SiO266% (SiO265%)酸度/基性程度 习惯上,SiO2含量高,称为酸性程度高或酸度大,或基性程度低。 反之,SiO2含量低者,称为酸度小,亦可称为基性程度高。,(1)SiO2含量,(2)Na2O+K2O含量 Na2O+K2O在岩浆中的含量称为全碱(Alk)含量。它们在地幔、地壳中的含量差别显箸,是主要元素中最容易熔融的组分,对源区
4、的组成、部分熔融程度的变化以及岩浆的演化过程反应敏感,因而在岩浆岩的研究中意义重大。 岩浆岩碱度(碱性程度)及碱性系列常用三种方法划分:1)里特曼(组合)指数() 1957年,里特曼提出,用值参数反映岩浆岩组合及岩浆岩碱性特征。其表达式为:= ( K2O + Na2O ) 2 / ( SiO2 - 43 ) 其中,K2O、Na2O、SiO2均为氧化物重量百分数( %Wt ) 。 据里特曼指数将岩浆岩划分为: 钙碱性系列 9,(2)Na2O+K2O含量,2)SiO2- Na2O+K2O图解 据SiO2与K2O/Na2O的重量百分比值,将岩浆岩划分为碱性系列(A)和亚碱性系列(S)。3)K2O/N
5、a2O比值 K2O/Na2O比值等也常作为岩浆岩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 例如: 壳源沉积岩成因的S型花岗岩:一般 K2O / Na2O 1。 幔源或壳源岩浆岩成因的M型或I 型花岗岩:一般 K2O / Na2O 1。,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2)SiO2- Na2O+K2O图解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3)Al2O3含量 Al2O3含量在岩浆岩平均组成中仅次于SiO2。它影响岩浆的物理性质,即Al2O3丰度高,则岩浆粘度大,也暗示着长石含量增高,是岩石进一步分类和成因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如亚碱性玄武岩中,Al2O3 16 %者被称为高铝玄武岩,是判定岛弧火山岩的重要特征。 如花岗岩中,A / CNK
6、= Al2O3 /( CaO + Na2O + K2O)(摩尔数)1.1者,多为S型花岗岩。,(3)Al2O3含量,(二)主要元素的研究意义 1.火山岩系列及类型的划分 火山岩结晶粒度细小、或存在玻璃质,无法鉴定物质组分和含量时,可以根据化学成分进行岩石划分。分为碱性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三部分。,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性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性系列,钙碱性系列,(二)主要元素的研究意义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2.主要氧化物变异图解 区域内,成分变化范围很宽的各种岩浆岩共生在一起,岩石之间具有什么成因联系呢?是否存在派生关系?是否
7、来源于共同的母岩浆?是通过什么方式演化的? 可以通过成分变异图,称为Harker图解。通常是以SiO2或MgO作为横座标,其它氧化物作为纵座标,投点后分析成分变化,是否具有相关性,有相关性的属于同成因,没有的无成因联系。,2.主要氧化物变异图解,(3)标准矿物计算方法及主要用途 利用化学成分,计算岩浆岩中理想矿物组成及含量。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CIPW方法。是1902年由W. Cross, J.P. Iddings, L.V.Pirsson 和H.S.Washington 四人共同提出,计算结果用标准矿物的重量百分数表示。 计算步骤参看岩浆岩岩石学教材(邱家骧,1991)。目前已有软件,通过计
8、算机来完成具体操作。主要用途: CIPW计算结果用于岩浆岩分类命名、成分对比、实验相图投点,分析岩浆形成过程、结晶的温压条件。,(3)标准矿物计算方法及主要用途,(二)微量元素 是指在岩浆体系中,不作为任何物相的主要组分存在的分散元素,如Li、V、Cr、Co、Ni、Cu、Zn、Rb、Sr、Y、Zr、Nb、Ba、Ta、Pb、Th、U等,含量很低,总重量1% ,一般用10-6(ppm)或g/g来表示。由于含量很低,它们在岩浆中的物理化学形为可以近似地用稀溶液定律来描述。微量元素的存在方式: (1)类质同象 在矿物晶格内,占据化学性质相近的其它元素位置,例如Cr、 Ni占据橄榄石、辉石中Mg、Fe的
9、位置,基性岩中含量高;Li、Rb、 Cs占据钾长石、云母中K的位置,酸性岩中含量高。 (2)保存在火山玻璃或气-液包体中。 (3)吸附 吸附在矿物表面、或以杂质的形式存在于晶体缺陷的间隙内。,(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林伍德(A.E.Ringwood)认为 地幔相容元素: 地幔岩石熔融为岩浆后,残留、富集于地幔岩矿物中的元素,如Cr、Ni、Co、Yb、Er等(离子半径和电价与组成地幔岩矿物中的元素相近)。 地幔不相容元素: 在熔融岩浆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岩浆作用后,富集于地壳的元素,如Cs、Rb、K、Ba、Sr、La、Y、REE、Th、U、Hf、Zr、Ti、Ta、Nb、P等(离子半径
10、和电价与组成地幔岩矿物中的元素相差较大)。 除上述元素外,还有K/Rb、K/Ba、Rb/Sr、Nb/Ta、Th/U等,都有成因意义。研究意义 示踪源区,分析岩浆的形成背景。 1. 微量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异,造成各元素丰度及比值在岩石圈垂向剖面上的分布差异。地幔岩石熔融、岩浆作用、进入地壳后,导致地壳中不相容元素的丰度高于地幔。另外,来自软流圈或更深处的流体,也可能对局部地幔进行交代,使不相容元素再次富集,造成地幔岩横向上的不均一性。 2. 不同源区形成的岩浆,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特征。利用岩浆岩中微量元素特征,示踪岩浆源区的组成与特征,进而可以分析岩浆形成的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林伍德
11、(A.E.Ringwood)认为,(三)岩浆岩中的同位素 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两部分。某些元素的同位素丰度和比值,对于探索岩浆的源区、冷却的过程、演化历史、形成时代等具有重要意义。1.稳定同位素: 应用较多的有氧、碳、硫、氢、氦,以及O18/O16、S34/S32等。 原理:不同元素的质量不同,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存在着分馏差异,造成 岩石圈不同部位的岩石中元素的含量不同,熔融成岩浆后,岩浆 的同位素组成就有差别,可用同位素组成示踪岩浆岩的源区。 例如氧同位素,由O16、O17和O18组成,其中O16和O18分馏后,造成岩石中含量不同,不同源区的岩石熔融成岩浆后,所含的氧同位素组成(O18
12、 )值也不同。例如花岗岩:O18 10 ,属于壳源沉积岩成因,称为S型花岗岩。O18 6 ,属于幔源岩浆岩成因,称为M型花岗岩。,(三)岩浆岩中的同位素,2.放射性同位素 用途:确定岩浆岩的形成年龄、示踪源区。应用较多的有K-Ar、Rb-Sr、Sm-Nd、U-Pb、Th-Pb、Re-Os以及Sr87/Sr86、Pb206/Pb204、Pb207/Pb204等。(1)示踪源区 原理: 例如 Rb-Sr :Sr有四种稳定同位素,即Sr88、Sr86、Sr84和Sr87。前三者在自然界中的丰度稳定,且Sr86丰度最大。但是,Sr87是由Rb87放射性衰变生成,丰度不定。由于不同岩石中Rb87的丰度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石学 岩石 课件 第四 物质 成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