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凝血病》课件.ppt
《《创伤性凝血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性凝血病》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 伤 性 凝 血 病(Coagulopathy of Trauma),周 志 浩,1,整理课件,创 伤 性 凝 血 病(Coagulopathy of,创伤性凝血病,凝血功能紊乱与创伤的关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策略,2,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2整理课件,出血是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3,整理课件,出血是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3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J Trauma ,2003,55(1):39-44.,4,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J Trauma ,2003,5,5,整理课件,5整理课件,6,整理课件,6整理课件,7,整理课件,7整理课件,死亡三角,低体温,
2、酸中毒,凝血功能紊乱,死亡,严重创伤的致死“三联症”,严重创伤的致死“三联症”,8,整理课件,死亡三角 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紊乱死亡,重视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2006年国际上发起“针对创伤大出血的努力教育”(educational initiative on critical bleeding in trauma,EICBT)的行动,旨在提高创伤救治人员对创伤后凝血病的认识和救治水平。提出“阻止出血的战役(STOP)” 包括:(1) Search 筛查具有凝血病高危风险的创伤病人。 (2) Treatment治疗出血及创伤性凝血病。 (3) Observe 观察病人对于干预的反应。 (4) P
3、revent 预防再次出血及发生凝血病。欧洲的创伤指南最早发表于2005 年,分别于2007 年和2010 年做了修改,2013进行了再次更新。,9,整理课件,重视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2006年国际上发起“针对创伤大出血的,10,整理课件,10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定义: 创伤性凝血病是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组织损伤,引起机体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多元性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亦称为“非外科性出血”或“微血管出血”急性创伤性凝血病 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创伤早期的凝血病 Early coagulopathy of Trauma创伤休克的急性凝血病
4、Acute coagulopathy of Trauma-shock创伤相关凝血病 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11,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定义:11整理课件,发病机制,休克,血液稀释,酸中毒,低体温,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创伤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 性能障,12,整理课件,发病机制休克血液稀释酸中毒低体温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创伤创伤性凝,发病机制1组织损伤,组织损伤是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基础,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与创伤程度明显相关创伤的直接暴力、休克、炎症反应、自由基等都可以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内皮下的型胶原和TF暴露,通过与vWF、血小板及因子结合,激活凝血进程。受损的内皮
5、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增加,而PAI-1减少,纤溶酶激活,使机体的纤溶活性增强。在凝血因子减少或功能受损时,纤溶活性增强进一步导致了血凝块形成减少或不稳定,从而增加出血量和加重凝血病。,13,整理课件,发病机制1组织损伤 13整理课件,休克是诱发创伤早期凝血病的关键因素。 组织低灌注: 内皮细胞释放血栓调节蛋白增加,结合凝血酶并抑制其功能, 激活蛋白C而抑制、因子的功能,使机体抗凝活性增加。,发病机制2休克,14,整理课件,休克是诱发创伤早期凝血病的关键因素。发病机制2休克,Thrombin bindsThrombomodulin,The complexThrombin-Thro
6、mbomodulinactivates Protein C,APC decreasesFVIIIa and FVaand inducesD-dimers production,15,整理课件,Thrombin bindsThe complexAPC d,Ann Surg. 2007 May; 245(5): 812818.,thrombomodulin and protein C levels are predictive of 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major trauma.,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 Initiated b
7、y Hypoperfusion Modulated Through the Protein C Pathway?,16,整理课件,Ann Surg. 2007 May; 245(5): 81,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伤员在接受明显的液体复苏之前就表现出凝血病,提示在创伤早期血液稀释并不是凝血病的主要原因。创伤失血可以直接丢失凝血因子,体液从细胞内和组织间隙向血管内转移、后续的大量液体复苏和输注库存血都导致凝血因子稀释。,发病机制3血液稀释,17,整理课件,发病机制3血液稀释17整理课件,急性失血对血小板的影响,18,整理课件,急性失血对血小板的影响18整理课件,各凝血因子可耐受的失血量,血小板 23
8、0% 血容量纤维蛋白原 140%凝血酶原 201%V 因子 229%VIII因子 236%,19,整理课件,各凝血因子可耐受的失血量19整理课件,低体温是指体表温度35 创伤患者 失血 躯体暴露 环境低温 大量输注没有加温的液体 手术 肌肉产热减少 低体温,发病机制4低体温,20,整理课件,低体温是指体表温度35发病机制4低体温20整理课件,21,整理课件,21整理课件,22,整理课件,22整理课件,低体温影响凝血功能的病理基础,低温主要是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这是通过影响vWF、血小板表面GP Ib/IX复合体的结合而起作用。34C以下会影响,在32以下低温时,会较明显地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
9、 。体温降低 1C,凝血功能降低10%,23,整理课件,低体温影响凝血功能的病理基础 23整理课件,Johnston等报道,在没有血液稀释的情况下,体温在35时所有凝血因子功能均降低。F和F只有65%的功能,在32时它们的功能分别降到17%和32%。 Brohi等报道,33-36的低体温对凝血因子的活性影响不是很大。,低体温对凝血因子的影响,24,整理课件,Johnston等报道,在没有血液稀释的情,维持凝血所需的凝血因子水平,凝血因子最低水平(正常)I30-50II20-40V15-25VII5-10VIII25-30IX15-25X10-20XI10XIII2-3,25,整理课件,维持凝血
10、所需的凝血因子水平 凝血因子最低水平(正常),低体温与死亡率,严重创伤患者低体温与死亡率明显相关!体温 34 34 33 32 死亡率 7% 40% 69% 100%71 trauma patients with Injury Severity Scores9(ISS)25,Jurkovich GJ et al. Hypothermia in trauma victims: Anominous predictor of survival. J Trauma 1987;27:1019,26,整理课件,低体温与死亡率严重创伤患者低体温与死亡率明显相关!Jurko,发病机制5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在创
11、伤患者中很常见组织低灌注大量高氯的液体复苏抑制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也促进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当PH从7.4降到7.0时,Fa的活性可降低90%,a/组织因子复合体活性降低55%,Fa/Fa触发的凝血酶原激活率降低70%。 -,27,整理课件,发病机制5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在创伤患者中很常见27整理课,代谢性酸中毒所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 1. 凝血因子复合物的活性依赖于它们与活化的血小板表面磷脂暴露的负电荷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受到不断增加的氢离子浓度的影响。 2. 酸中毒可以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低温时更明显。 虽然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缓冲剂纠正酸中毒,但并不能单纯地
12、治疗凝血病,提示酸中毒与凝血病之间还有着更复杂的联系。,28,整理课件,代谢性酸中毒所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2,凝血过程和炎症反应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交联关系。 创伤是诱发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后者同样影响凝血的过程。 单核细胞可以表达组织因子并黏附到损伤部位的血小板上,炎症反应引发内皮细胞损伤,通过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途径激活抗凝系统,从而影响凝血病的发生。,发病机制6炎症反应,29,整理课件,凝血过程和炎症反应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交联关系。发病机制,创伤性凝血病已知的发病机制伤性凝血病分类,30,整理课件,获得性创伤性凝血病已知的发病机制伤性凝血病分类功能性凝血病稀,31,特点
13、,表现,自发性多发性,皮肤黏膜伤口出血穿刺点出血或瘀斑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出血倾向,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表现,31,整理课件,31特点表现自发性皮肤黏膜伤口出血出血倾向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问题:创伤性凝血病就是DIC吗?,32,整理课件,问题:创伤性凝血病就是DIC吗?32整理课件,33,整理课件,33整理课件,DIC出血(腹主动脉瘤术后),34,整理课件,DIC出血(腹主动脉瘤术后)34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出现在创伤后早期由于大量血液丢失、低温、组织低灌注、酸中毒等多因素导致凝血物质的消耗和功能异常,DIC在创伤后早期出现,或者创伤后期由并发症引起多出现在颅脑外伤.长骨骨折.挤压伤等创伤部位释
14、放出促凝物质,引起广泛的微小血栓形成,引起凝血物质的消耗和纤溶亢进,创伤性凝血病 VS DIC,35,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DIC创伤性凝血病 VS DIC35整理课件,Acute Trauma Coagulopathy is the Natural Body Defence Against DIC ! -Dr. Lai Kang Yiu,Intensive Care Unit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创伤性凝血病 VS DIC,关键环节:是否有凝血酶大量生成临床表现:是否有微血栓的形成,36,整理课件,Acute Trauma Coagulopathy,创伤性凝血病
15、诊断标准,1、 实验室标准 PT 18s APTT 60s TT 15s 2、临床表现:活跃性/潜在性出血+血液制品、替代治疗过程。 British National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 American College of Pathologists 1994年指南,37,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诊断标准37整理课件,凝血、纤溶相关监测指标的评价,实验室检查通常需要2060min,不能及时反映活动性出血患者的真实状况。通常的凝血指标只反映凝血初始阶段的功能,并不能提供血小板功能、血栓强度、纤溶活性等信息。且体外试验的温度、pH值、血小板水平与体内环境不同,不能真
16、实反映体内的凝血功能。通常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只提供数值,不能反映它们的功能状况。血栓弹力图(TEG)能够反映全血的凝血和纤溶水平,还可以行床边快速检测。,38,整理课件,凝血、纤溶相关监测指标的评价38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监测,2013年指南,39,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监测2013年39整理课件,血栓弹力图仪装备美军,40,整理课件,血栓弹力图仪装备美军40整理课件,凝血弹性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一种能够动态监测整个凝血过程的分析仪。主要用于对凝血和纤溶全过程及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检测。,41,整理课件,凝血弹性图(Thrombelast
17、ography, TEG),承载血标本的测试杯以445的角度和每9秒一周的速度均速转动一旦血栓形成,置于血标本检测杯中的金属探针受到标本形成的切应力作用,随之出现左右旋动金属针在旋动过程中由于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电流,给电脑软件处理后,便形成TEG曲线。,血栓弹力图(TEG)工作原理,42,整理课件,承载血标本的测试杯以445的角度和每9秒一周的速度均速转,43,整理课件,43整理课件,TEG图形介绍,44,整理课件,TEG图形介绍44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一、早期识别高危因素:严重创伤、入院前大量液体复苏或输血、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休克、酸中毒、脑外伤等。二、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
18、征,可以根据创面、浆膜表面、皮肤切缘、血管穿刺处等部位的广泛渗血来初步判断。三、行凝血、纤溶等相关指标的常规监测,包括血PT、PTT、TT、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TEG等等,根据病情必要时每24 h重复检查。四、同时应注意体温和酸中毒的监测。,45,整理课件,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一、早期识别高危因素:严重创伤、入院前大量,创伤性凝血病高危病人的早期甄别,创伤性凝血病临床诊断,严重创伤本身所致引发: 创伤后即刻发生,在输液复苏之前约25%病人入院当即已发生凝血病,而ISS45,60%的病人在1h内即将发生。识别发生凝血病的高危因素: 当ISS25+收缩压70mmHg+T35+pH7.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伤性凝血病 创伤 凝血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