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课件.pptx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课件.ppt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1贫血患者的护理2白血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01,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01,(一)健康史,询问患者是否有与贫血相关的疾病或促成因素,如: 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血病等; 红细胞破坏过多: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急、慢性失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出血、痔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二)身体状况,1贫血特点,贫血(anemia)是指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含
2、量、红细胞(RBC)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范围的最低值,其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最为重要。,(一)健康史护理评估 询问患者是否有与贫血相关的,(二)身体状况,2评估要点,评估贫血的进展情况和严重程度;了解患者的起病方式、发病时间、主要症状与体征;评估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组织器官缺氧表现,有无皮肤黏膜苍白的特征性表现;有无精神、神经症状,有无出血或感染的表现,尿液颜色是否改变。,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2评估要点 评估贫血的进展,(三)心理-社会状况 由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乏力,影响学习、工作及社交活动,患者可产生烦躁、易怒等心理;某些造血功能异常引起的贫血和遗传性贫血,
3、由于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及预后不良,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涂片检查,可判断贫血的性质与类型(见表6-1-1、表6-1-2、表6-1-3);骨髓穿刺检查有助于观察骨髓细胞量和质的变化,对贫血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表6-1-1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表6-1-2 贫血程度的划分标准,表6-1-3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护理评估性别Hb(g/L)RBC(/L)HCT男1204,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护,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一)一般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原,护理措施1给氧(
4、三)对症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必要的心,患者是否: 活动耐力逐渐增强; 贫血状况得到纠正和改善。,护理措施向患者讲解贫血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避免贫血的诱因,及,(一)健康史,出血(bleeding)或出血倾向(bleeding tendency)是指机体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种症状。,询问患者有无引起出血或出血倾向的病史,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肝硬化等;家族成员的健康情况;工作环境中有无对骨髓造血功能损害的因素,如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污染等;近期有无特殊用药。,(一)健康史 出血(bleeding)或出血倾向,(二)身体状况,(二)
5、身体状况护理评估1出血特点(1)出血部位与症状2评,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 反复出血,尤其是大出,护理诊断(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2)恐惧 与反复出血尤其,(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2饮食护理,(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的改变,监测血红蛋白浓度、出凝血时间等。,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护理措施1输血或血制品(四)用药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 能够减少或避免出血; 恐惧感减轻或消失; 未发生颅内出血,或颅内出血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患者是否:,指导患者避免引起或加重出血的诱因,遵医嘱服用止血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六)健
6、康指导,护理评价 能够减少或避免出血;患者是否:,(一)健康史,继发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是指血液病患者由于成熟白细胞的量及质下降,或因机体免疫力降低,或因营养不良、贫血、化疗等,易致病原体侵袭而引起感染。,询问患者有无白血病、严重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病史;有无应用化疗药物、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有无受凉、进食不洁饮食、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史、侵入性治疗等诱因。,(二)身体状况,1继发感染的特点感染部位多见于口腔、牙龈、咽峡部、肺部、泌尿道及肛周皮肤,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2评估要点评估感染发生的部位,发热的缓急、时间、程度、热型等特点;有
7、无肝、脾、淋巴结肿大。,(一)健康史 继发感染(secondary inf,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 反复感,(1)体温过高 与继发感染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 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关。,(1)患者的体温下降至正常。(2)患者的感染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 与继发感染有关。护理目标(1)患者,患者是否: 体温下降至正常; 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三)对症护理(四)用药,贫血患者的护理,02,贫血患者的护理02,(一)缺铁性贫血,贫血是由多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血液病所致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造血原料不足或
8、利用障碍(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造血干细胞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一)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由多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1病因,当体内贮存铁减少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的铁时,铁蛋白、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继而红细胞内缺铁,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粒细胞、血小板的生成也受影响。,(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2)铁吸收不良(3)铁丢失过多,2发病机制,病因
9、及发病机制1病因 当体内贮存铁减少到不足,(一)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1原发病表现2贫血共有的表现3本病特征性表现(,1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关键。积极改善饮食结构和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2铁剂治疗铁剂治疗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辅助检查1血象2骨髓象3铁代谢生化检查治疗原则1病因,(二)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指由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药物的作用,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1叶酸代谢 人体所需叶酸由食物中获得,需要量为200400 g/d。叶酸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吸收
10、,吸收后转变为四氢叶酸,在肝内贮存。,2维生素B12代谢 维生素B12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完全靠食物供给,如动物肝、肾、肉、鱼、蛋及乳制品。,(二)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1病因,四氢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合成DNA的重要辅酶,当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时,红细胞DNA合成期延长,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时间延长,而胞质内的RNA仍继续成熟,造成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细胞体积变大而核发育幼稚,形成巨幼细胞。,(1)叶酸缺乏(2)维生素B12缺乏,2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 四氢叶酸和维生素B1,(一)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1血液系统的表现2消化系统的表现3神经精神症状,1病因治疗病因治
11、疗是巨幼细胞贫血治疗的关键,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2补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辅助检查1血象2骨髓象3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测定,(三)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1病因,(1)药物与化学物质 (2)物理因素(3)病毒感染 (4)其他,(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1)造血干细胞缺陷(“种子”学说) 包括造血干细胞质和量的减少。,2发病机制,(2)造血微环境异常(“土壤”学说) 再障患者骨髓活检发现除了造血细胞减少外,骨髓还出现了“脂肪
12、化”及局部结构的病理改变。,(3)免疫异常(“虫子”学说) 再障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分泌的造血负调控因子明显增多,髓系细胞凋亡亢进,从而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病因及发病机制(1)造血干细胞缺陷(“种子”学说) 包括,再障的临床表现与全血细胞减少有关,主要为进行性贫血、感染、出血,肝、脾、淋巴结多无肿大。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再障(SAA)和非重型再障(NSAA),两者的鉴别见表6-2-1。,表6-2-1 重型再障与非重型再障的区别,临床表现 再障的临床表现与全血细胞减少有关,主要,1去除病因病因治疗是巨幼细胞贫血治疗的关键,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辅助检查1血象2骨髓象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护理学 内科 护理 第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