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2.pptx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2.ppt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重点: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教学重点: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近代中国关税,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定义和概念赋税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的根本,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包括税和役.税又分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租),以及其它杂税.役主要是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定义和概念,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田赋、人头税和徭役,租庸调制、两
2、税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元朝基本沿袭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时代制度秦汉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朝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1、租庸调制以庸代役的作用、基础、意义。2、两税法的特点、时间、意义3、一条鞭法的内容、意义与之前赋税制度的内容有什么变化。4、摊丁入亩的内容、意义。,1、租庸调制以庸代役的作用、基础、意义。,1、租庸调制隋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沿用北魏租调制,并发展、完善为租庸调制。租庸调制:租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
3、产时间)。,1、租庸调制,材料一 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归纳材料一中赋税制度的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以庸代役。,归纳材料一中赋税制度的特点。,作用: A以庸代役,一方面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B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唐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历时一百年繁荣局面的出现,正是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结果。同时也促使开垦荒地;C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D由租调制
4、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作用: A以庸代役,一方面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另一方面劳动,2、两税法两税法 780年杨炎背景:唐中期,封建经济发展,均田制破坏,租庸调无法实施,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内容:780年杨炎主持实施: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租庸杂徭悉省;夏秋两征之.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影响:改变了战国以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百姓负担.,2、两税法,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
5、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新唐书杨炎传(1)两税法的征税标准是什么?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2)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有哪些进步性?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 贵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纳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3、“一条鞭法”背景:明初实行按田亩征收田赋,按户、丁征发徭役的赋役制度。为此,明政府编制了鱼鳞册(登记田亩)和黄册(登记人口)。明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和赋役不均的情况日益严重
6、,农民大量逃亡,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其主要内容有A赋役合并: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B折成银两C部分“摊丁入地”: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3、“一条鞭法”,材料三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知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1)一条鞭法中收取租税的内容有什么变化? 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2)农民将土特产品出售,换取货币交税,这一过程体现了什么? 带动了商品经济发
7、展。,材料三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一条鞭法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的势力,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赋役统一征银的办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结果:虽然由于大地主的反对,不久就停止实行,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共25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
8、度的演变(共25张PPT)人教版部编版,一条鞭法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的势力,相对减轻了农民,4、清朝时期的赋役制度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内容:雍正初年实行地丁合一,开始了单一的土地标准征税,正式废除了人丁税。地丁合一又叫摊丁入亩,丁随地起,即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征收。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共25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共25张PPT)人教版
9、部编版,4、清朝时期的赋役制度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中,材料四 “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浙江嘉兴府志材料五 到雍正末年,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6000多万两。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3.01多亿人。中国封建社会由此出现了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阅读上面史料,回答摊丁入亩有哪些作用? 人口欺瞒现象消失,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减少的政府的工作,徇私舞弊的现象大大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 赋税 制度 演变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9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