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D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D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K-PD 与抗生素合理使用,1,PK-PD 与抗生素合理使用 1,一、抗生素药动学/药效学参数 二、抗生素PK/PD分类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三、 抗生素PK/PD理论的临床应用,目录,2,一、抗生素药动学/药效学参数目录2,Absorption 吸收Distribution 分布Metabolism 代谢Excretion 排泄,药动学/药效学参数,3,Absorption 吸收 药动学/药效学参数3,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是指引起细菌肉眼观察下未见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
2、c effect,PAE )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至低于MIC或清除后,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的抑制效应。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坐标轴与药-时曲线围成的面积,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抗生素药动学/药效学参数释义,4,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1. 时间依赖性(Time-dependent):杀菌率在低倍MIC时即已饱和(通常45*MIC),在此浓度以上杀菌速度及强度不再增加,主要参数为TMIC(%),如-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除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的PK-PD分类,2. 浓度依赖性(Conce
3、ntration-dependent): 抗生素后效应长,浓度与杀菌活性正相关,主要参数为AUC0-24h/MIC 或Cmax/MIC,如喹诺酮类、氨基甙类、 万古霉素、甲硝唑类和阿奇霉素等,5,1. 时间依赖性(Time-dependent):杀菌率在,时间(h),抗生素药动学/药效学参数,6,血 药 浓 度 mg/ml0 0,抗生素的PK-PD分类,7,抗生素的PK-PD分类抗菌药分类PK/PK 参数药物时间依,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多无PAE,浓度降至MIC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至少是给药间隙的4050%或6070%,最好是85%以上,可达临床细菌学治愈。故应一日多次给
4、药。,-内酰胺类PD特性与给药方案,8,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内酰胺类PD特性与给药,一、头孢曲松例外,半衰期较长8.5小时,故12-24小时给药一次即可,而不降低疗效。二、 碳氢酶烯类中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菌均有强大的杀菌活性,又显示较长的PAE,因此临床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间隔,采取2-3次/日的给药方案,-内酰胺类-特例,9,一、头孢曲松例外,半衰期较长8.5小时,故12-24小时给药,氟喹诺酮类的PD特性与给药方案,浓度依赖性抗生素,PAE较长。PK/PD评价参数为AUC0-24/MIC 、Cmax/MIC AUC0-24/MIC 期望值必须100-12
5、5, Cmax/MIC一般要求8毒性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日剂量单次应用争议较大。,10,氟喹诺酮类的PD特性与给药方案浓度依赖性抗生素,PAE较长。,大环内酯类的PD特性与给药方案,基本属时间依赖性,但差异较大,难用一类参数描述。红霉素为抑菌剂,TMIC%期望值为40-50%,应多次给药。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比红霉素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它们能积蓄于巨噬细胞,而阿齐霉素具有从细胞缓慢外排特点,药物在白细胞的高浓度可以在感染部位发挥药物释放系统作用,其作用持久。PD模型为AUC24/MIC,期望值应大于30,只需一次/日给药。,11,大环内酯类的PD特性与给药方案基本属时间依赖性,但差异较大,,氨基糖苷
6、类的PD特性与给药方案,浓度-依赖性的抗生素,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持续长久的药效及PAE,也具有浓度依赖性PK/PD评价参数为Cmax/MIC, 对常见细菌的期望值应在8-10以上。建议一日单次足量给药:耳、肾细胞对该类药物的摄取具有饱和性,增加药物浓度不会再增加摄取量,一日多次或持续静滴时,尽管Cmax相对低,但维持时间长,有较高比例的药物被肾皮质摄取,易造成蓄积中毒,12,氨基糖苷类的PD特性与给药方案浓度-依赖性的抗生素,浓度越高,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TMIC增加药物剂量缩短给药间隔/增加给药频率延长点滴时间 或持续给药,抗生素PK/PD理论的临床应用,13,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TMIC抗
7、生素PK/PD理论的临床应用1,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一、增加给药剂量增加医疗成本费用效果比?-不是首推的方法,MIC,14,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一、增加给药剂量MIC14,15,美平0.5g q8h, iv 60min,美平1g, q12h, iv 60min,二、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间隔,15美平0.5g q8h, iv 60min美平1g, q1,16,美平0.5g q8h, iv 60min, 对不同细菌的TimeMIC(%),李家泰,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第83卷第12期,16美平0.5g q8h, iv 60min, 对不同细菌的,17,美平1g, q12h, iv 60min对不同细
8、菌的TimeMIC(%),李家泰,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第83卷第12期,17美平1g, q12h, iv 60min对不同细菌的Ti,18,美平 1g, q12h VS 0.5g q8h,李家泰,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第83卷第12期,18美平 1g, q12h VS 0.5g,19,美平500mg点滴30分钟或3小时的血药浓度,100.010.01.0,MIC,g/mL,30分钟点滴,3小时点滴,TMIC增加30,Dandekar, P.K.,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meropenem 0.5 and 2 g every 8 hours as a 3-h
9、our infusion. Pharmacotherapy, 2003; 23(8): 988-91.,三、延长点滴时间,19美平500mg点滴30分钟或3小时的血药浓度 100.0,20,美平1000mg每隔8小时用0.5、1、2或3小时点滴给药时的40%TMIC达到概率 %(TA%),Drusano G. Unpublished. 经许可使用,20美平1000mg每隔8小时用0.5、1、2或3小时点滴给,21,获得美平%TMIC 达到40%的TA%1g, q8h, 0.5、1、2或3小时点滴,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肺炎克雷白氏杆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
10、菌,各给药方法均同等,3小时点滴给药有显著性优势,对铜绿假单胞菌美平1g,点滴0.5或3小时给药时的TA%分别为82.5%和93.4%,这中间10%的差异意味着实际中临床有效率的差异。,21获得美平%TMIC 达到40%的TA%1g, q8h,浓度依赖的抗菌药: AUC/MIC 125 或Cmax/MIC 10-12.5 适当增加给药剂量,可提高治疗效果。,PK/PD理论的临床应用二,22,PK/PD理论的临床应用二22,MPC新概念,现行以MIC为根据的抗菌治疗立足于“消除感染”,为防止突变株出现和进而被选择形成耐药菌群,在新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在金葡菌、肺炎链球菌和分枝杆菌的研究中提出“防突
11、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新概念,23,MPC新概念现行以MIC为根据的抗菌治疗立足于“消除感染”,,24,Mutant Selection Window,MPC,MIC,Serum or tissue drug concentration, MPC 疗效佳,无突变MSW 疗效可,易突变 MIC 无效,亦无突变,Time post-administration,24Mutant Selection WindowMPCMI,10亿中有2个,10亿中有200个,10亿中有20000个,耐药突变株的选择性扩增,野生株,耐药突变株,免疫功能受损,免疫功能健康,感染被清除,播散,爆发流行,MIC,25,10亿中有2个10亿中有200个10亿中有20000个耐药突,总结,一、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TMIC 例:如-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除外)、克林霉素等。 应用:增加给药次数、延长滴注时间二、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Cmax/MIC 例:如喹诺酮类、氨基甙类、 万古霉素、甲硝唑类和阿奇霉素等。 应用:适度增加给药剂量,26,总结一、时间依赖性抗生素:26,谢谢!,27,谢谢!27,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8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