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影像检查法技术指南.docx
《颅底影像检查法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底影像检查法技术指南.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颅底影像检查法技术指南【导读】颅底解剖结构精细、复杂,颅底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单凭临床表现难以准确判断,包括X线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检查法在颅底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一、常规X线检查头颅各种平片可显示颅骨的轮廓和骨破坏、缺损程度,为颅底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常用体位包括正位、侧位和颅底位,也可以根据病度部位选择其他投照位置,如汤氏位、视神经孔位、斯氏位等。头颅摄片必须两侧对比良好,曝光适度。正位:显示头颅大小和形状,额部、额窦、蝶骨翼、眼眶、鼻腔、筛窦、岩骨及内耳道等。侧位:显示颅骨厚度、密度、颅缝、钙化斑和蝶鞍等。颅底位:显示下颌骨、岩骨、蝶骨、
2、斜坡、颈静脉孔、圆孔、棘孔和枕骨大孔等。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扫描分为普通扫描、增强扫描、脑池和脑室造影检查等。颅底病变的CT扫描多用轴位和冠状位。轴位检查时,患者仰卧,以听眦线或眶耳线为基线,为使每层图像两侧对称,听眦线应在同一平面。扫描时向头侧作平行连续扫描,层厚多为25mm,范围包括前、中、后颅凹(图7-4-1)。冠状位扫描时,患者平卧或仰卧,头后伸呈颈顶位或顶须位,层面与听眦线垂直,多用l1.5m薄层扫描,对于显示前颅底、鞍区与中颅凹的病变有独到好处,有助于了解病变与骨质的关系和向上扩张的情况。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原
3、发病灶多在眼、耳、鼻、咽等器官,为了了解原发病灶向颅底侵犯的情况,常用冠状位扫描,可以清楚显示筛板、嗅沟,蝶鞍、海绵窦、视交叉等。当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X线的吸收没有或仅有少许差别时,可用注射造影剂的方法,作造影增强扫描。对脑肿瘤、脑脓肿、脑外伤等的诊断常作增强扫描。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动态螺旋CT,可快速连续扫描成像,多平面成像和三维重建,配合血管造影技术,能更直观、立体、清晰地反映颅底解剖结构,在颅底疾病的诊疗上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CT显示颅底骨质优于X线和MRL适用于颅底外伤性骨折、先天性颅面畸形、颅底骨髓炎、听小骨和内听道的骨性病变及颅底肿瘤等。CT检查结果评估颅底肿瘤时应注意:肿块的位
4、置和范围:可确定肿瘤起源部位。如病变是自眼眶、鼻咽、鼻窦和颗下窝部位向上侵入颅内,还是颅内病变向下发展。骨破坏性质和程度:恶性肿瘤多为不规则骨破坏,侵蚀性强;骨破坏边缘光整,膨胀性生长多为良性肿瘤。肿瘤内钙化:颅咽管瘤内有特征性“蛋壳”样钙化,软骨瘤内有点状及片状钙化影,脊索瘤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影、钙化影。CT增强:脑膜瘤CT增强程度高,具均一性,而脊索瘤CT增强不规则。三、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e,MRD是目前首选的颅底影像学检查工具。其优点在于:软组织分辨率高,无骨伪影;能直接进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由于T1,心值不同可区别液体、脂肪和异常软
5、组织病变;能清楚显示颅神经,确定肿瘤与神经关系。但MRI也有局限性,其成像速度慢;因磁场作用,有严格禁忌证;对骨皮质或钙化显示差。故MRl常在CT表明颅底骨质结构后,需进一步评估颅底软组织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giography,MRA)是利用血液流空效应的一种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可用于颅底及颈部大血管病变的初筛检查,如大于5mm的动脉瘤,外伤性动静脉疹、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狭窄、闭塞等。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血管造影技术的优点,可以清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
6、清晰显影,用于颅底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及介入性治疗。对富含血管的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颈静脉球瘤)能够明确其血供来源、血管丰富的程度以及与周围动静脉的关系,还可用于确定术前栓塞方案和术后复查。【小结】在临床应用中,应熟悉各项影像学诊断的特点,CT对颅底骨组织病变显示良好,而MRl对软组织的显示优于CT,有针对性选择及结合,以求全面了解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以及与周围结构如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依据。第六章前颅底肿瘤及手术概论颅底外科是研究颅底原发及累及颅底的颅内外原发病变诊断和治疗及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手段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由此区发生的肿瘤、炎症、外伤和畸形等各种疾病是颅底
7、外科的主要对象。颅底由额、蝶、颗、筛和枕骨组成,其中包括视、位听和嗅觉诸多特殊感觉器官,以及十二对脑神经及通过颅底的动静脉等。颅底外科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耳鼻喉科、脑外科、头颈肿瘤外科和头颈重建外科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各学科都从各自的侧面为此做出贡献。当代的显微外科、脑神经术中监控、颅底修复、影像学诊断、麻醉安全、显微激光、伽玛刀以及X刀等先进技术和方法都在颅底外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构成了颅底外科的基本内容。【前颅底相关肿瘤】侵及前颅底的肿瘤大多源于颅外,而后继发扩展至颅底。起源于颅内的肿瘤,如脑膜瘤较少向颅外侵犯。鼻腔和筛窦肿瘤是侵及前颅底的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它易侵及前颅底的肿瘤
8、部位来源,包括:泪腺、额窦、眼眶、上颌窦、顿盖骨、前额皮肤和头皮。前颅底肿瘤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纤维血管瘤、软骨瘤、巨大额窦或/及筛窦骨瘤。最常见的上皮源恶性肿瘤有:鼻腔鼻窦的鳞状细胞癌、小涎腺癌、嗅神经母细胞瘤、鼻腔鼻窦未分化癌、神经内分泌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为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前颅底肿瘤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绝大多数侵及前颅底中部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需行保留眼眶的颅面手术。但眼眶直接受侵时,特别是源于眼眶和泪器的恶性肿瘤或筛窦癌侵犯眼眶者,则需行侧前颅底切除及眶内容物剜除术。对有前颅底被侵及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患者,经临床和影像学评估,肿瘤有可能切除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像 检查法 技术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6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