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最全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最全版)一、概述(一)定义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也称特应性湿疹(atopiceczema)f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常见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特应性皮炎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在不同的年龄段,患者还常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需要按慢性病进行长期的病程管理。(二)流行病学全球范围内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儿童患病率达10%20%,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也有上升趋势,2002年10城市17岁儿童的患病率为2.78%,2014年12城市1
2、7岁儿童患病率达到12.94%,而112月龄婴儿患病率达30.48%o目前,我国还没有成人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数据,总体上患病率较以前升高,尤其是近些年已关注到老年患者的增多。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特应性皮炎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遗传因素是本病的最强风险因素,需要关注患者父母等家族成员有无过敏性疾病史。遗传因素影响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外界的气候变化、感染原和变应原刺激等;人们自身的生活方式改变,比如过多不合适的洗浴、过于清洁的环境、相对单一的西式饮食等;还包括环境暴露,如环境污染、被动吸烟等都可能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引起免疫系统与皮肤屏障异常
3、,这些都参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和发展。此外,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是特应性皮炎发病中重要的促发因素。(二)发病机制虽然特应性皮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研究认为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且三方面互为影响、互为诱因。免疫异常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使外界环境物质(如过敏原和微生物)易于侵入表皮而启动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可以抑制皮肤屏障相关蛋白的表达,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特应性皮炎的皮损和周边外观正常皮肤常伴有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增加和菌群多样性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皮肤菌群紊乱,以及所导致的代谢等功能异常,促进了皮肤炎症的进展。反复搔抓是导
4、致皮肤炎症加重和持续的重要原因,搔抓不仅促使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炎症介质,也会导致自身抗原释放,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因素也可参与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三、临床表现(-)不同年龄段临床表现不同年龄段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可分为婴儿期(出生至2岁)、儿童期(212岁)、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岁)和老年期(60岁)4个阶段。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湿疹样皮损和剧烈瘙痒。2014年国内12城市的研究统计数据显示,1-12月龄婴儿特应性皮炎患者大部分属于轻度74.60%)其次为中度23.96%)重度较少(1.44%1.婴儿期:以婴儿湿疹为初发表现,1岁前发病
5、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o皮损以急性湿疹表现为主,典型皮疹为水肿性红斑伴有渗出和结痂,多分布于两颊、额部和头皮,后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伸侧。2 .儿童期:多由婴J牌演变而来,也可单独发生。皮疹多分布在面部、颈部、肘窝、胭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为主要表现,典型皮疹为暗红色斑片,表面粗糙覆有鳞屑,皮纹加深增宽,有明显苔辞样变。3 .青少年与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胭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部,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散在孤立凸起的粟粒到花生大小的坚实性的痒疹样皮疹。4 .老年期:是近几年来逐渐被重视的
6、一个特殊类型,男性多于女性,皮疹通常表现为严重而泛发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严重时累及90%以上体表面积,形成红皮病。(二)特征性临床表现一些特征性的表现是诊断特应性皮炎的重要线索,主要有:1 .干皮症:具体可表现为皮肤干燥、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等。2 .皱褶部位湿疹:表现为眼睑、乳头、鼻下和耳根皱褶处湿疹,唇炎,眶下褶痕。3 .特殊部位皮肤色素性改变:眶周黑晕、白色糠疹。4 .异常皮肤反应:出汗时瘙痒、对羊毛敏感、过度虫咬反应、白色划痕等。5 .伴发疾病:患者可同时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复发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结膜炎等。我国研究数据显示,16.7%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同时患有哮喘,33.
7、7%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结膜炎。此外,慢性病程患者合并发生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炎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淋巴瘤风险增高。特应性皮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见图Io图1特应性皮炎的典型临床表现。IA婴儿期皮疹:面部红斑、丘疹、丘疱疹、糜烂和结黄痂;IB婴J脚皮疹:两侧胭窝对称性暗红斑、丘疹、少量结痂和脱屑;IC儿童和青少年期皮疹:腰部、臀部和大腿散在暗红色结节,表面抓痕结痂,部分融合;ID成人期皮疹:四肢和躯干红斑、丘疹、小结节,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葬样外观;IE老年期皮疹:四肢和躯干散在红斑、丘疹、结节,融合成片;IF、IG急性期皮疹:弥漫红斑、丘疹、丘疱疹、渗出、糜烂、抓痕和结痂;IH亚急性期皮疹
8、:皮肤表面暗红斑、丘疹、结痂、轻度苔葬样改变;11慢性期皮疹:肘部暗红色丘疹、小结节,聚集成片,增厚呈苔群样改变;U口周皮炎:口周和唇部淡红斑,干燥和脱屑;IK头皮皮炎:头皮红斑、丘疹,干燥和枇糠样脱屑;IL眶周湿疹:月匡周皱褶加深,暗红色斑块,轻度苔辞化;IM指尖湿疹:指尖红斑,干燥脱屑伴有裂隙;IN乳头湿疹:乳晕乳头暗红斑,表面糜烂和结痂;10干皮症:全身皮肤干燥脱屑;IPHebra痒疹:下肢结节,表面抓破和结痂;IQ白色糠疹:面部白色斑疹,表面干燥,境界不清;IR耳下裂隙:耳廓下方裂隙,伴红斑、结痂脱屑;IS掌纹征:手掌皮肤干燥,皮肤纹路变深加宽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对于不同年龄段
9、有湿疹样皮损、尤其是慢性反复发作者,均要考虑到特应性皮炎的可能,需详细询问个人和家族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全面体检进行诊断,必要时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等检查,以协助诊断。提示要点:过敏原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判读血清总IgE升高提示特应性敏感体质,特异性IgE辅助确定过敏原,两项指标推荐同时检测。特异性IgE(SlgE)的数值超过0.35kL即定义为阳性,但并不是阳性即为过敏,需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一般来说,SlgE的数值越高,过敏的可能性越大。1.诊断标准:目前,我国皮肤科医例荐使用的诊断标准为Williams标准、
10、张氏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和姚氏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1)Williams标准:见表Io满足主要标准+3条或3条以上次要标准即可确诊特应性皮炎。表1特应性皮炎Williams诊断标准项目内容主要标准皮肤瘙痒次要标准屈侧受累史,包括肘窝、胴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皮疹);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有屈侧湿疹(4岁以下儿童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注:确诊:满足主要标准+3条或3条以上次要标准(2)张氏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推荐用于成人/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主要包括3个条
11、件,见表2需注意同时需要排除接触性皮炎、WiSkOtt-AldriCk综合征、高IgE综合征、淋巴瘤等疾病。表2张氏中国成人/青少年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条件内容1病程超过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2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3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级或2级以上阳性)注:确诊:满足第1条+第2条或第3条中的一条,同时需要排除接触性皮炎、WiSkOtt-AIdriCk综合征、高IgE综合征、淋巴瘤等疾病(3)姚氏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推荐用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主要包括3个条件,见
12、表3。表3姚氏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条件内容1 瘙痒2 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屈侧皮炎):儿童面部和肢端受累或不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同时伴发干皮症第种情况包括:典型的湿疹样皮疹发生在非屈侧部位(头皮皮炎、眼睑湿疹、乳头湿疹、外阴湿疹、钱币状湿疹、指尖湿疹、非特异性手部或足部皮炎/特应性冬季足、甲或甲周湿疹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湿疹样皮疹);非典型湿疹样皮疹(单纯糠疹、唇炎、耳下和耳后/鼻下裂隙、痒疹、汗疱疹、丘疹性苔葬样变异)3 慢性或慢性复发性病程注:确诊:同时满足以上3个条件总之,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皮疹检查和仔细的病史问诊,有的需要长期随访观察才能判断。所以,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亦
13、不能轻易排除特应性皮炎的诊断。2.病情评估: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评价方法较多,常用的有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ingofAtopicDermatitis,SCORAD)、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czemaAreaandSeverityIndex,EASI)、研究者整体评分(InvestigatorsGlobalAssessmentzIGA)、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等。同一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评估和比较,推荐使用IGAo根据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推荐,临床上也可采用的体表受累面积(bodysurfacearea,BSA)进行判断,
14、轻度为BSA1O%,或皮炎呈持续性,瘙痒剧烈影响睡眠。此法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对于基层全科医师是一个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二)鉴别诊断特应性皮炎的鉴别诊断主要与具有同样表现为红斑、丘疹、斑块等多形性皮损炎症性疾病进行鉴别,如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银屑病、鱼鳞病、疥疮、副银屑病。具体鉴别点如下:1.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面、胸背等皮脂腺丰富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有红斑、丘疹、脱屑,油腻,常伴瘙痒。2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外界物质后,主要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肿胀、水疱甚至大疱,可伴有瘙痒甚至刺痛或疼痛。而特应性皮炎皮损具有多样性和边界不清的特点,这是和接触性皮炎鉴
15、别的一个关键点。3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表面覆有银白色的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点状出血现象和薄膜现象。少数患者可出现脓疱、关节损害或其他系统性症状。4 .鱼鳞病:多系遗传因素所致,较早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寒冷干燥季节加重,温暖潮湿季节缓解。5 .疥疮:是由疥螭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可在家庭及接触者之间传播流行。临床表现以皮肤柔嫩之处如指间有丘疹、水疱及隧道,阴囊瘙痒性结节,夜间瘙痒加剧为特点。6 .副银屑病:临床相对少见,与感染、淋巴细胞增生有关,好发于青壮年,典型临床表现为红斑丘
16、疹鳞屑,刮除鳞屑后无点状出血现象。还有一些少见的皮肤肿瘤,如蕈样肉芽肿和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可在疾病的某些阶段出现湿疹样皮损,也应注意鉴别。提示要点:鉴别诊断要注意一头一尾两个人群对于婴幼儿皮疹泛发严重的患者,如同时合并反复感染症状,要注意免疫缺陷病可能。对于老年发病的患者,要注意排除淋巴瘤、大疱性类天疱疮及药疹等。五、治疗全科医生在诊治过程中,需对病情进行评估,对于轻中度患者,推荐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基础治疗和一般的对症治疗,大部分患者1-2周内可控制病情。(-)治疗目的和原则特应性皮炎需按慢性病进行治疗和管理。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
17、患者生命质量。(二)治疗方法1 .基础治疗(1)合理的洗浴和润肤:这是特应性皮炎患者最基本的护理和治疗方法,洗浴不仅可以去除皮肤表面污秽痂皮,还可以降低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数量。建议洗浴频度以每日或隔日1次为宜洗浴温度在3237oCl洗浴时间5-10mino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弱酸性洁肤用品,其PH值最好接近正常表皮PH值(约为6)。如皮损有感染倾向,可在盆浴时加入次氯酸钠(0005%漂白粉浴)以抑制细菌活性,有助于缓解特应性皮炎引起的瘙痒。保湿性护肤品需要足量多次使用,沐浴后应该立即使用,冬季根据皮肤干燥情况可选用富含脂类的润肤剂。建议儿童每周用量100-250g,成人每周用量2505
18、00go推荐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不仅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还能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提示要点:功效性护肤品的使用原则剂型选择:常用剂型为乳剂和霜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皮肤状态、季节、气候等因素。就季节而言,考虑到霜剂滋润度高,一般冬季和北方的春季、秋季使用;乳剂保湿效果好,适合夏季和南方的春季、秋季使用。皱褶、出汗等部位可适当减少应用或选择较四肢稀薄的剂型。使用频率和用量:推荐每日使用12次润肤剂进行皮肤护理,皮损或干燥部位可适当增加使用次数。建议每周用量成人为250500g,儿童为100-250go与外用药物序贯联合治疗:润肤剂和
19、外用药物使用顺序与疗效无关。在特应性皮炎进展期时,将功效性护肤品与外用药物联合治疗;当进入恢复期时,减少或停用外用药物,单纯外用保湿性护肤品防止疾病复发。保湿护肤品中的某些传统成分,如丙二醇和高浓度的尿素具有刺激性及毒性,应避免在2岁以下儿童应用。一些含橄榄油、椰子油等成分的纯油类护肤品,由于其油酸含量过高,会增加经表皮失水量,不推荐外用。应避免含有完整蛋白质形式提供氮元素的变应原(如花生、燕麦等)和半抗原成分(羊毛脂、甲基异曝嘤琳酮等),以免增加过敏风险。(2)避免和减少可能的环境因素:避免各种机械、化学物质刺激,如搔抓、摩擦、毛织物、强酸性物质、高浓度漂白剂等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20、;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适宜居住温度为18-22;清理环境中的致敏物,如尘螭、动物皮屑、花粉等。(3)食物干预:需要特别指出,除非有明确的食物和发疹之间的因果关系,否则不推荐盲目避食,过度避食不仅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无益,还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儿童食物过敏相对多见,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和大豆;5岁以上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坚果、贝壳类和鱼。特应性皮炎患儿食物过敏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包括详细过敏史和喂养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包括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SlgE检测、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进行综合判断(具体
21、饮食管理描述将在儿童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中详述)。青少年和成人食物过敏少见,个别人有花粉相关食物过敏,如桦树花粉相关的食物过敏综合征,常见的食物有苹果、芹菜、胡萝卜和榛果等。(4)避免接触致敏物:变态反应性接触性过敏反应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常见,发生率为6%60%,常见的接触致敏物为银、新霉素、香料、甲醛、防腐剂、羊毛脂和橡胶等。建议特应性皮炎患者衣着、生活用品中尽可能避免接触上述致敏物。2 .外用药物治疗(1)外用糖皮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目前仍然是我国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一线药物。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性质、部位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制剂,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炎症、癖症状。外用
22、糖皮质激素强度一般可以分为4级,见表4o初治时应选用强度足够的制剂,以求在数天内迅速控制炎症;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效糖皮质激素或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表4常用外用激素强度分级及使用建议强度分级常用外用激素使用建议超强效0l%松乳膏、0.05%双醋二氟松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乳膏肥厚性斑块,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避免皱褶部位使用,儿童尽量避免使用强效0.05%卤米松乳膏、0.1%哈西奈德溶液/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乳膏慢性S巴厚皮损,避免皱褶部位使用中效0l%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0.05%丙酸氟替卡松亚急性皮损短期使用,避免
23、大面积长时间涂抹,皮纹增厚鳞屑较多的慢性皮乳膏、0.05%丁酸氯倍他松乳膏、0l%曲安奈德乳膏/洗剂损可选用封包疗法弱效1.0%醋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025%曲安奈德乳膏、0.05%地奈德乳膏针对急性、亚急性皮损,面部、生殖器等特殊部位可短期使用,可用于湿包治疗皮纹增厚、鳞屑较多的皮损可选用封包疗法。急性期泛发性严重或者顽固皮损需要在皮肤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短期湿包治疗,以快速有效控制症状。封包疗法通常是在治疗区域用不透气聚乙烯薄膜(塑料袋)覆盖在霜剂或软膏上面以增加局部药物的吸收,增强药物疗效。湿包治疗是在外用药物及润肤基础上湿敷加包裹(使用内层湿润、外层干燥的双层管状绷带或者棉布或者纱布进
24、行封包治疗),2次/d,连用214do常用的湿包药物有中弱效的激素药膏,比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湿包可以在患处保留2h左右或者更长时间,观察患者的耐受程度。该疗法特别适用于不宜系统用药的儿童患者,但要注意长期大面积外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皮肤和系统不良反应。中重度或易复发患者当皮损控制后,应过渡到长期主动维持治疗(proactivetreatment)o目前更主张使用外用调磷酸酶抑制剂进行主动维持治疗,即在易复发的原有皮损区首选每周2次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果2周后控制不理想,皮疹有反复,仍需要更换为每周2次外用糖皮质激素,并配合全身外用润肤剂,这既能有效减少复发,又能减少外
25、用激素累计用量。应正确掌握并规范使用外用激素,注意用药方法、频度、疗程、如何强弱调整、替代治疗等,既要避免滥用,又要避免过分顾虑。教育患者了解外用药的皮肤吸收非常少(一般为1%2%),系统吸收更少,医患双方才能配合,才能更好发挥外用激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提示要点:初治应选用强度足够的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以求在数天内迅速控制炎症,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部位选择原则:面部、颈部及皱褶部位短期使用中弱效糖皮质激素,四肢躯干部位可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掌跖部位则可选用超强效激素。年龄选择原则:小儿和老人使用中弱效激素制剂。皮损选择原则:慢性厚性皮损选择超强效激素制剂。
26、主动维持治疗:中重度或易复发特应性皮炎患者当皮损控制后,应过渡到长期主动维持治疗,治疗药物选用中弱效糖皮质激素或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2)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此类药物是治疗特应性皮炎重要的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更适合用于面颈部、乳房等皮肤娇嫩部位,褶皱部位以及肛门-生殖器部位等特殊部位,控制轻度的炎症与瘙痒症状或用于主动维持治疗减少复发。1%口比美莫司乳膏多用于轻中度患者,0.03%(儿童用)与0.1%(成人用)他克莫司软膏用于中重度患者。对药物或制剂中任何其他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避免大面积应用,尤其是免疫受损的成人和儿童。如果症状和体征在6周内未改善,应及时检查患者情况,调
27、整治疗方案。在开始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前,应首先消除治疗部位的感染灶,如局部细菌或病毒性皮肤感染。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烧灼和刺激感,将药膏在冰箱中冷藏后再用可减少刺激反应,刺激可随着用药次数增多而逐步消失。急性期或部分不能耐受药物刺激反应的患者,建议可先用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症状后,转换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治疗。此类药物长期使用不会破坏皮肤屏障、引起皮肤萎缩等反应。(3)其他外用药:氧化锌油(糊)齐小黑豆储油软膏等对有少量渗出的特应性皮炎有效;急性期的渗出可以外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及其他药物湿敷;新型针对特应性皮炎炎症介质的小分子外用药如外用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克立
28、硼罗软膏)可以治疗2岁及以上轻中度患者。3.系统治疗(1)口服抗组胺药物:对于伴有尊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合并症的患者,推荐使用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治疗,常用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和由它们衍生的新一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卢帕他定、左西替利嗪等,初始剂量遵循说明书推荐剂量,如果疗效不佳,可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加倍剂量服药;也可以选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患者可尝试选用第一代抗组胺药,以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为代表,考虑到第一代抗组胺药对睡眠质量(快速动眼相延迟并减少)及学习认知能力的影响,不推荐长期使用,特别是儿童。(2)免疫抑制
29、剂:适用于重度特应性皮炎且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患者,需要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皮肤科常使用环抱素,起始剂量35mgkg-icH,疗程建议不超过2年。使用过程中应监测血压和肾功能,用药期间不建议同时进行光疗。甲氨蝶聆成人起始剂量7.510.0mg周,通常逐渐增加至1525mg周。注意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硫嘤瞟岭应用较为谨慎,不建议在基层医院常规使用。(3)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糖皮质激素系统用药。对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可短期应用,推荐剂量为0.5mgkg-id-(以泼尼松计),病情好转后及时减量停药。应避免长期
30、系统应用激素,以防出现感染、血糖升高、向心性肥胖和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提示要点:特殊人群抗组胺药使用原则儿童:首选液体剂型和第二代抗组胺药。老人: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一般不必更改服用剂量,如果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受损,需要根据情况调整剂量。妊娠和哺乳期: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苯海拉明及氯苯那敏归于妊娠药物分级B级,在权衡风险后可以首选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特殊职业:为避免影响驾驶,建议选择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和非索非那定。肝肾功能不良:第一代抗组胺药和部分第二代抗组胺药如依巴斯汀、咪喋斯汀、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通过肝脏代谢,肝功能受损应减低剂量,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不经肝脏代
31、谢,不必调整剂量。所有药物均或多或少通过肾脏清除,因此肾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肾脏功能适当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西替利嗪。(4)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是针对白细胞介素(IL)-4受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阻断参与特应性皮炎发病的主要炎症介质(IL-4和IL-13)的生物学作用,对成人和儿童中重度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已在我国较大范围使用。建议基层医生在皮肤科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用药。用法为成人首次600mg皮下注射,之后每2周300mg皮下注射,配合外用药物及保湿剂可用于长期维持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结膜炎。4.紫外线疗法:紫外线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适用于中重度成人患者慢性期、苔薛化皮
32、损及瘙痒症状的控制及维持治疗。临床上最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是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UVBzNB-UVB)或者长波紫外线UVAl,配合外用糖皮质激素及保湿剂。NB-UVB光疗推荐参照银屑病光疗方案,起始剂量根据患者皮肤类型(Fitzpatrickl-Visy)和最小红斑量(MED)确定。我国经验疗法推荐的起始剂量为0.20.3Jcm2,每次增加50:LoomJ/cm2,最高剂量不超过3Jcm2o此法不推荐用于急性发作期治疗。家庭光疗适合有光疗经验且反复发作的患者,最常用的光源是NB-UVB,光疗方法和疗程和医院光疗相似,需要定期复诊。基层医生可配合皮肤专科医生,参与到患者的家庭光疗指导
33、中。光疗后应注意使用润肤剂。12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全身紫外线疗法。日光暴露加重症状的患者不建议紫外线治疗。5 .瘙痒的治疗: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最主要症状,控制瘙痒可以阻断瘙痒-搔抓-特应性皮炎加重恶性循环,润肤剂、抗组胺药、外用抗炎药物、系统性抗炎药、光疗等对于瘙痒都有良好疗效。轻度瘙痒患者外用药为主,包括含抗瘙痒成分的润肤剂、中弱效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酌情选择口服抗组胺药。中度瘙痒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湿包疗法,35d无明显效果者,可口服米氮平,效果仍不佳可联合加巴贲丁或普瑞巴林。重度顽固瘙痒患者需转诊至皮肤专科治疗。6 .抗微生物治疗:关注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增加)、病毒(疱疹
34、性湿疹等)、真菌(马拉色菌可能参与发病)感染的影响,只有在有明显感染征象时短期使用系统或外用相对应的药物。7 .中医中药治疗: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施治。临床报道部分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苗片剂和针剂、雷公藤片、雷公藤多式等可用于急性发作期控制症状。在治疗中均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雷公藤制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对生殖的影响和肝肾功能的影响,长期使用复方甘草酸苗需要关注对患者水盐代谢和电解质的影响,在用药过程中加以监测。有关中医中药的治疗尚需进一步高质量研究。(三)阶梯治疗方案特应性皮炎的总体治疗遵循阶梯治疗方案,见图2o注:BSA体表受累面积;UVAl长波紫外线
35、Al;NB-UVB窄谱中波紫外线;TCS外用糖皮质激素;TCI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图2特应性皮炎的阶梯诊疗路径六、转诊建议对于有下列情况的患者,建议转诊处理:1 .病情评估为中重度,需要系统使用度普利尤单抗、环抱素、甲氨蝶畛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2 .病情复杂,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3 .伴有多系统或者器官受累及的患者。4 .具有湿疹样表现,但有可能是其他遗传、炎症、自身免疫或肿瘤性皮肤病者。以上几种情况建议转诊皮肤专科及时诊治,病情控制好转后可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巩固维持治疗。七.疾病管理建立特应性皮炎患者管理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生活注意事项,护肤建议,疗效评估表、
36、定期监测指标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是否需要心理疏导等,及时进行双向转诊评估等。(一)预防特应性皮炎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以预防疾病复发非常重要。现有证据级别较高的预防策略包括:皮肤屏障修复,研究显示高危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和个人史的患者)每天使用足量保湿剂可有效降低皮疹发生;118岁的患者口服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和肠道上皮的完整性,诱导免疫耐受,可预防特应性皮炎发生;维生素D参与人体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维生素D水平降低增加食物过敏风险,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皮肤屏障修复、增加皮肤抗微生物肽表达和诱导免疫耐受。在患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观察、评估皮疹和瘙痒改善情况以及随访间隔;控制皮疹
37、和瘙痒后按降阶梯维持治疗、缓慢停药,不同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药物选择总体必须遵循皮肤科用药原则。共病患者联合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时需定期监测血糖、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二)健康教育1 .疾病的认知定位:健康教育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患者及其家属需要了解本病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病程、顽固瘙痒的临床特点和尽量规避各种诱因的注意事项,需要按病情严重程度分阶梯治疗。婴幼儿、儿童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减轻;老年期发病者,病情较重且常迁延不愈。2 .病情评估和用药指导:对患者的病史、病程、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中重度患者寻求皮肤科医生的指导和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力争在短期内控制病情;向患者说明药物使用的方法、预期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3 .生活指导: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还应与患者及家属详细分析寻找发病原因和诱发加重因素(包括非特异性诱发因素,特异性过敏原诱发因素等),告知其具体避免或回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参见基础治疗部分。4 .心理干预与管理:情绪管理也是维持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方面,长病程和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定期适时给予心理指导,科学认知疾病本质,配合医护积极参与疾病的管理,以达到控制症状、较少复发和提高生命质量的长期目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6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