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其危险因素概述.docx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其危险因素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其危险因素概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其危险因素概述【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针对冠心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支架植入后发生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始终是困扰介入医师和患者的并发症。目前认为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可能与血管内膜新生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但其具体进展机制尚无定论,因此仍缺乏针对ISR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现有研究发现与ISR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因素、介入医师的手术因素和患者因素等,其中以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合并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状态时,ISR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但其早期检测仍存在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技术
2、的发展,代谢组学等新兴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未来可能在ISR的早期诊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9报道,心血管病患者约3.30亿,其中冠心病患者为IIOO万,城市和乡村的冠心病死亡率分别为115.32/10万人和122.04/10万人。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I)已成为治疗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方式。2018年,我国每例PCI患者平均植入支架1.46个。尽管许多患者经PCI介入治疗后,冠心病症状得到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冠状动
3、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o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BMS)时代JSR的发生率平均约为15%20%,当处理复杂病变时,这一概率甚至高达60%o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PCI患者的预后,但是也仍有高达10%的患者发生ISR,这成为了全球心血管介入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ISR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本文旨在就ISR的可能发生机制、诊断标准和代谢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以期探索可靠的ISR预测风险因素,筛选ISR高危人群,尽早干预,预防ISR的发生,增加PC
4、I的疗效。1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定义及分类ISR的影像学定义为支架内狭窄直径超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管腔直径的50%,支架边缘(超出支架边缘外5mm内)发生的狭窄也被定义为ISRoISR的临床定义则为支架内存在超过管腔直径50%的狭窄且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有反复发作心绞痛、客观的冠状动脉缺血表现(即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0.80,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结果提示靶血管管腔面积减小(靶血管最小管腔面积V4mm2,如靶血管为左主干则最小管腔面积V6mm2);此外,当再狭窄超过管腔直径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冠状动脉 支架 狭窄 及其 危险 因素 概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6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