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脑胶质瘤领域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脑胶质瘤领域研究进展.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脑胶质瘤领域研究进展1 .指南发布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外31家单位的69位专家共同制定的成人弥漫性脑胶质瘤临床诊疗指南(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dultDiffuseGliomas)T2021年2月在CancerLetters正式发表。该指南是继国内神经外科领域第一部英文版临床实践指南KGCG成人弥漫性脑胶质瘤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正式发布)后首次更新再版,对于推动我国脑胶质瘤学科发展即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2 .手术方案改善胶质瘤的手术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
2、瘤,进一步精细化胶质瘤外科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重中之重。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共同制定了成人丘脑胶质瘤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同时,基于手术患者队列探讨了成人新诊断丘脑胶质瘤的临床预测模型,并完成了在线预后评估工具的建立胶质瘤的切除边界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最大问题。随着对胶质瘤分子病理的认识加深,研究者发现在特定的分子亚型中广泛切除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江涛教授团队基于CGGA数据库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年龄45岁、术前KPS80分及IDH突变的星形细胞瘤患者可从肿瘤全切中获益,但IDH野生型和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未从肿瘤全切中得到
3、生存获益。这一结论可能改变胶质瘤的手术理念:从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至有效的安全切除3 .新靶点探索.新药研发及靶向治疗研究MET基因融合突变可激活MAPK信号通路,破坏细胞周期调控,进而诱导肿瘤进展,既往研究提示MET抑制剂在动物模型中可抑制肿瘤生长。江涛教授带领的脑胶质瘤精准诊疗创新团队通过自建中国人群脑胶质瘤数据库,识别胶质瘤全新治疗靶点PTPRZ1-MET融合基因,研发了单靶点小分子化合物伯瑞替尼,并在动物模型和患者层面探索了其在胶质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以亮点文章发表于Cello同年发表于LancetOncology的研究发现,靶向BRAF的达拉非尼与靶向MEK的曲美替尼的联合靶向
4、治疗在携带BRAFV600E突变的难治性/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以及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均具有临床意义抗血管靶向药物可抑制脑胶质瘤生长和血管源性脑水肿。牟永告教授团队通过回顾性研究指出,多靶点抗血管生成剂安罗替尼单独使用或与替莫嘤胺联合均对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随着脑胶质瘤分子病理分型的逐步推进,新靶点的探索、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已成为研究的焦点,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单抗、瑞戈非尼及安罗替尼、作用于MET融合基因的伯瑞替尼及奥纳妥珠单抗、作用于BRAFV600E突变的达拉非尼和维莫非尼等。目前,李文斌教授团队正开展十余项针对胶质瘤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药物
5、包括绿原酸、和厚朴酚脂质体、TJIo7、靶向PI3K/AKT通路的ACT001及靶向CD95配体的靶向单抗药物CAN008o上述药物在机制方面均已有较为完善的研究,且绿原酸已进入口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期待4 .多模式新型免疫治疗研究由于GBM高度抑制性的免疫微环境,目前的免疫治疗In期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2021年多项国际研究通过应用多模式新型免疫治疗提高其治疗效果。LancetOncoIogy发表的研究显示,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应用抗肿瘤活性增强的溶瘤腺病毒,并使用神经干细胞作为载体,结果显示其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mPFS为9.1个月,mOS为18.4个月,与历史数据相比患者获得生存获益。CAR-T细胞治疗方面,NatureMedicine公布的中期结果显示,改良的HER2特异性CART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中无剂量限制毒性并表现出局部CNS免疫的激活,包括脑脊液中检测到高浓度的CXCL10和CCL2o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6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