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计数及功能与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性研究进展.docx
《血细胞计数及功能与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性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细胞计数及功能与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性研究进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细胞计数及功能与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性研究进展【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生存,VTE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肿瘤进展及肿瘤治疗会影响患者血液系统中众多血细胞计数及功能,后者变化在肿瘤进展、促进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针对凝血因子的抗凝药物外,针对血细胞相应靶点的药物可能成为未来预防及治疗VTE的新途径。为此,该文就血细胞计数及功能变化与肿瘤相关VTE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肿瘤;血细胞计数;生物标志物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
2、疾病,其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及急性肺栓塞。VTE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患者年龄、怀孕状态、长期卧床、急性感染、手术、肥胖、恶性肿瘤等。由于疾病类型不同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VTE的发生率在各类疾病之间也相差较大。相较于非肿瘤患者,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数据显示大约有20%的癌症患者会发生VTE,并且大多发生在确诊及治疗的早期阶段,VTE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约占全部死亡总数的20%-30%o由于肿瘤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辅助放化疗等,这些因素会额外增加发生VTE的风险。所以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有效的血栓预防措施是至关重
3、要的。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住院肿瘤患者应该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及时接受有效的血栓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静脉血栓预防药物主要包括皮下注射的抗凝剂(如低分子肝素)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o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抗肿瘤治疗期间,特别是治疗早期,患者不仅血栓的发生风险增加,同时出血概率也随之增长,这就造成在预防抗凝的同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血。特别是高龄或者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其对于抗凝药物的敏感性可能存在巨大差异,这会极大影响抗凝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而对于门诊患者,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保证抗凝药物在有效降低血栓风险的同时不增加出血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目前指南只推荐血
4、栓风险高的患者在经过充分评估和沟通后才进行预防性的抗凝治疗。因此,对血栓高危人群的识别是决定相应预防措施及预防强度的重要前提。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有许多临床预测模型被开发并利用于识别发生血栓的高危患者。CaPrini评分作为最早用于VTE预测及血栓预防指导的临床模型,纳入将近40个临床危险因素,但是不包括任何实验室化验指标。在肿瘤领域,最为熟知的是KhOrana评分,该评分主要用于预测接受化疗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虽然KhOrana评分评估了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对血栓发生的影响,但是也仅仅停留于简单的浓度测量。在外部验证中,Khorana评分对中高危人群的区分能力不尽如人意,通过纳入D-
5、二聚体后的改良Khorana评分能有效提高对高危患者的识别能力。Caprini评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加入D-二聚体后也能有效提高评分在肺癌患者中的高危人群识别能力。近年,越来越多的临床预测模型开始将血栓相关指标作为构建模型的重要内容,而D.二聚体仍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预测血栓的标志物。即使这样,现有评分模型预测肿瘤患者发生VTE的效度仍较差想要借助模型提高预防血栓的临床决策能力亟需提高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探索发现新型血栓相关标志物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包括凝血因子、炎症相关指标、内皮功能指标、血细胞成分及功能指标、代谢组学及基因组学等。虽然大量的分子标志物被发现与VTE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但相
6、关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小,在不同种类癌症之间的检验效度缺乏一致性。在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除了凝血因子之间的级联反应促使纤维蛋白原凝结外,血细胞成分也发挥着重要的促凝作用并直接参与血栓形成。由于血细胞在血液中稳定存在,因此探索血细胞计数及功能与VTE形成之间的关系是未来可靠的研究方向。1血细胞计数与VTE研究发现白细胞数目增高与癌症患者VTE发生风险增高有关,白细胞数量若升高2倍以上,患者发生VTE的风险系数将提高1.15倍。因此,白细胞计数在许多风险模型中被当做一项重要的预测指标,白细胞计数11x1(T9L被认为是影响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被纳入Khorana评分中。白细胞中数量较多的成分包括
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是促进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而关于淋巴细胞,研究发现其计数增高对肺癌术后患者VTE发生具有保护作用;但在脑胶质瘤患者人群中,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增高却与VTE风险增高显著相关。由于白细胞中不同类型细胞比例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动态变化,因此单纯采用数量变化来预测VTE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采纳细胞成分数目比值被认为是更为科学的做法,各类比值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IymPhoCyte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ratio,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
8、te/lymphocyteratio,MLR)等。这些比值的计算来源于既有的血常规结果,无需额外的检查,却表现出更优异的VTE预测能力。NLR对VTE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AUC=0.893,P0.001),且被认为是急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单纯应用D二聚体,NLRD二聚体比值可提供更优的肺栓塞预测能力,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7.4%和96.7%oNLR也与VTE相关死亡风险有关。一项纳入128例VTE患者的队列研究中发现NLR升高与VTE的发生显著相关(HR=2.13,95%CI:1.263.58,P0.05),同时也与患者2年死亡率显著相关(HR=1.2,95%CI:1.01
9、.4,P3501()A9L是预测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将阈值提高至4431()A9L后,结果仍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然而PLR在VTE预测方面的有效性不如NLR可靠,一项纳入1469例肿瘤患者的研究结果提示,PLR与VTE发生存在显著性关系(P0.001)O但在另一项纳入486例患者的队列研究中,PLR与VTE发生率之间并无显著的关系。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可从血常规检查获得,若未来有更大样本的研究能支持血细胞计数与VTE之间的确切关系这将能够大大减少检测时间及费用。但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简单的血细胞计数对于VTE预测的效度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主要源于单纯的细胞计数难以支持其功能变化在VTE发生
10、发展中的作用。对机制探索的不断深入也表明细胞功能研究是阐明血栓形成的根本途径,各类细胞通过各自功能的表现及互动在VTE形成初始、进展、演变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2血细胞功能与VTE2.1 中性粒细胞功能中性粒细胞主要通过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NETs)发挥其促血栓形成作用。NETS成分主要包含纤维、组蛋白、游离DNA及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等,可来源于细胞主动释放或细胞凋亡后的裂解产物。在血栓形成初期,中性粒细胞最先到达血管损伤部位,在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白介素8(I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细胞 计数 功能 肿瘤 患者 静脉 血栓 栓塞 相关性 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6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