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中方法论的重要性.docx
《教育科学研究中方法论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中方法论的重要性.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方法论,就是人们熟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看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教育科学争论中时刻保有方法论意识明显是至关重要的。而对教育科学争论的方法论意识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在我们国家教育争论界,关于科学方法的论争,就如国外连续了数百年的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争以及连续了一个世纪的教育争论方法论的论争一样,不会有答案,但还会不断连续下去。进入不同教育争论者的视界的教育问题不一样,他们采纳的争论方法差异甚殊,但是,有一种共同的争论信念和气质应贯穿于不同的教育争论群体中,这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受到
2、我们国家学术界的关注,由来已久。1922年,梁启超先生就“科学精神”问题做专题演讲。他指出:“有系统之真学问,叫做科学。可以求得有系统之真学问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梁启超对科学方法的涵义以及中国学术争论由于缺乏科学方法而带来的病症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但是囿于时代,这位启蒙思想家的理解难免有所偏差,他所提出的科学精神实为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科学精神源于自然科学,可以概括为求真求实求准:求真就是注意对事物内部联系和内部规律的探究,强调由爱好激发纯粹求知的探究:求实就是讲求以试验为依据,熟识真实的、可重复推广的现象;求准就是讲求定量上的精确描述。广义的科学精神则是指由科学性质所
3、要求的、贯穿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学问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下文所指的科学精神是在广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科学精神不同于详细的科学争论方法,前者属于更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或探求真理的精神境界。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叶澜教授提出,科学方法在教育争论中要“有条件地适用”,“但科学的精神,不以臆想代替事实,以事实为依据作推断,遵守人类语言、理论表达、沟通的一般规律要求,则具有普遍的意义”。求实、怀疑、批判、严谨、坚持、协作、无偏见等,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不独体现在自然科学争论中,以及采纳自然科学方法进
4、行的人文社会科学争论中。在人文社会科学争论中,一项严格的实证一试验争论或定量争论是建立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的。但是,社会科学争论中的哲学思辨、历史争论、比较争论,所采纳的主要不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只要其是严格的争论,其精神气质就是科学的、求真的。譬如,质的争论者的世界观与科学范式的争论者不同,前者认为在争论中不存在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实在;在争论取向上,前者不追求争论的纯粹客观性、精确性、可重复性。但是,质的争论者要求争论必需有深化、细致、系统的调查材料作为基础,从争论者自己收集的资料中查找有意义解释或理论的依据。质的争论不是一种模糊的、包罗万象的方法,而是有肯定科学法律规范和明确要求的分析方法。可
5、见,一项严厉的质的争论,是符合科学精神的人文社会科学争论。争论问题不同,方法必定有所区分,但是科学精神却是在做任何一种人文社会科学争论中应具备的。在教育争论领域,莫不例外。“科学”争论并不完全取决于争论中所采纳的特定方法。事实上,对一种现象的探究可以采纳数种方法,在每一种方法内又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没有一套规章或“科学方法”能够告知争论者如何去开展各自的争论。由争论者开创的争论完全依靠于争论者自己的制造力,设计出特定的方法,去发觉和检验某个系统中的一贯样式。当然,在争论过程中的确存在一套非正式的程序,在表述争论结果时同样应力求精确严密。对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争论而言,争论方法是详细的,渗透在整个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科学研究 方法论 重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5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