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单位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冲刺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住建单位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冲刺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建单位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冲刺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住建单位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冲刺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结合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接力跑。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被人们感知。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oA、阿克塞尔和巴克所描述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D、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嗅觉皮层某
2、些精细区域被翻译成嗅觉信息【答案】:A【解析】:该段文字主要是对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的描述,B、C、D三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故只有A项最全面。2、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OoA、 1978年B、 1982年C、 1987年D、 1989年【答案】:A【解析】: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故选A。3、法律必须具有权威性,“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A、稳定性原则B、连续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严肃性原则【答案】:D【解析
3、】:略4、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七世纪末至本世纪前十年此一阶段,一直处于自由竞争状态,全国红木厂家和大小作坊先后涌现出数万家,几番番起起落落,其间不乏参与其中只为快速切走一块蛋糕的投机取巧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竞争无序的种种乱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依次()OA、良莠杂陈B、不切实际C、鱼龙混杂D、参差不齐【答案】:A【解析】:分析句子可知横线处填入的词和“竞争无序”共同修饰“种种乱象”。分析四个成语,“不切实际”与“种种乱象”搭配不当,排除Bo“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能用来形容企业,排除C项。“良莠杂陈”指好的坏的都有,混杂在一起。“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前者
4、单指好的坏的都有,后者强调水平高低,不强调好坏。根据句中“投机取巧”、“竞争无序”可知横线处填入“良莠杂陈”更契合句意。5、杂文像一切文学作品一样,贵在创新;如果o杂文家邵燕祥的作品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很讲究文章气势,智慧结合了勇毅,,形成一种特有的气势。(1)不能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失去新颖性,只能败坏读者的胃口,就会显得十分陈旧失去新颖性,不能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就会显得十分陈旧,只能败坏读者的胃口(3)使他的文字无媚态,有棱角,显风骨在其文字中有棱角,显风骨,无媚态A、B.(2)(3)C、(1)(4)D、(2)(4)【答案】:B【解析】:第一个空应与前面的“创新”相关,即为(2)
5、,第二个空,前面这句话为主语,故空项应为(3)o6、下列不属于流动资金特点的一项是oA、占用形态具有变动性B、周转慢C、占用数量具有波动性I)、其循环与生产经营周期具有一致性【答案】:B【解析】:流动资金有以下特点:(1)流动资金占用形态具有变动性;(2)流动资金占用数量具有波动性;(3)流动资金循环与生产经营周期具有一致性。7、知识营销是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方法和途径,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包播产品知识、专业研究成果、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等)传递给潜在用户,并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为将潜在用户最终转化为用户的过程和各种营销行为。下列行为属于知识营销的是OO
6、A、某农业大学组织教授到基层社区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讲座B、某医疗器械公司组织退休老人学习班,免费讲解养生保健知识C、某知名企业匿名为红十字会捐款500万D、小张建立一个论坛,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探讨有关健康饮食的问题【答案】:B【解析】:知识营销的关键信息是“企业”“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农业大学”和“小张”都不是企业,主体不符合定义,据此可以排除A、D项。C项中,某知名企业匿名捐款的行为不能让潜在用户“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因此C项也不符合定义。B项中,行为主体及行为目的都符合知识营销的定义。本题正确答案为B。8、关于证券交易所,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OA、会员制证券
7、交易所从事业务的盈余和积累的财产可按比例分配给会员B、证券交易所总经理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C、证券交易所制定和修改章程应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备案D、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解散必须由国务院决定【答案】:D【解析】:证券法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规定,实行会员制的证券交易所的财产积累归会员所有,其权益由会员共同享有,在其存续期间,不得将其财产积累分配给会员。因此,A项错误。证券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证券交易所设总经理一人,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任免。因此,B项错误。证券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规定,证券交易所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因此,C项错误。证券法
8、第一百零二条第二款规定,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解散,由国务院决定。因此,D项正确。故选D。9、我国合同法对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的负担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下列有关风险负担的表述正确的是:A、特定物的风险在合同成立后即由买受人承担B、需要运输的标的物,自交付给买受人后风险转移给买受人C、在途货物的风险除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后即转移给买受人D、在由于标的存在质量瑕疵,买受人拒绝受领的情况下,风险转移给买受人【答案】:C【解析】:【答案】Co解析:本题直接考查法条,但是十分具体。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
9、另有约定的除外。可以看出、在买卖合同风险负担问题上,该条并未区分种类物还是特定物,因此,一般来说,特定物的风险在合同成立后即由买受人承担,但是在上述“但书”的情况下就会不同。A项错误。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可见,法律同样允许当事人以约定的方式对上述规定做出改变。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D项显然是对对这一条错误的理解。买受人拒
10、绝受领的前提并不是标的存在质量瑕疵,而是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C项完全正确,是法条的原文。10、假如一个人,从他的少年时代开始,就时刻地守住,用它来学习、劳动,决不容忍无聊的玩乐来剥夺任何一个早晨,也决不允许让飘渺的幻想来骗取任何一个夜晚,每接一个黎明都有的斗志,每送走一个黄昏,都有前进一步的喜悦,那么,他的生命将成倍地延长,他将会做出许多别人看来是的成绩。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A、闻鸡起舞一朝一夕不可思议B、一朝一夕不可思议闻鸡起舞C、一朝一夕闻鸡起舞不可思议I)、每时每刻闻鸡起舞水到渠成【答案】:C【解析】:和“守住”搭配的应为名词,排除A。由下文的“任何一个早
11、晨”和“任何一个夜晚”,可知,“守住”的应是“一朝一夕”。排除D。而且“闻鸡起舞”不能修饰“成绩”。排除B。故选C。11、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范围内有效。A、全国B、全省C、全市D、全县【答案】:A【解析】:根据行政许可法第41条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1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O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C、唯大英雄,方能本色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答案】:C【解析】:考查必要条件。题干中,“规矩”是“方圆”必要条件。选项
12、中只有C项符合这一逻辑关系,即“大英雄”是“本色”的必要条件。故选C。13、阅读短文科学给人以知识,哲学给人以智慧。所谓哲学是“智慧”之学,即是问题之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人的智慧最集中最主要的体现。苏格拉底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智慧之星,并不是因为他创造了什么了不起的哲学体系或哲学理论,而是由于他开辟了哲学的新天地,开创了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时代。从问题中引导人们去思考,启发人们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问题中开发人的聪明才智,探索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奥秘。故苏格拉底式问题的对话,一直为后人所传颂与赞赏。智慧首先表现为人的一种创新能力。无论是科学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无论是理性
13、思维形式,还是直观领悟形式,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人们去思考、探索,才会有破旧立新之举。当人类有了自我意识,面对客观世界,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宇宙万物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万物消灭后又归于何处?这些问题开启了人类哲学思维。先是产生了各种神话,后来在神话基础上产生各种宇宙“本原”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自然哲学的起源。尽管自然哲学家对宇宙本原的说法不同,甚至形成相互对立的理论,但都是人类意识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与深化,关于人的主体与世界的客体关系问题突出显示出来:主体与客体何者是第一性?人的主体能否认识客体?如此等等。对此,哲学家不同的回答,形成各种
14、哲学理论与哲学学派。其次,智慧表现为人能够筹划与构建未来的崇高理想。我们常说有智慧的人站得高、望得远,他不同于庸人、常人,这是因为他具有预见与筹划未来理想的聪明才智。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经指出,人与动物虽然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物理世界之中,但人的生活世界完全不同于动物的自然世界,因为人的生活根本特征在于:他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这里我们需要指出,问题的哲学中的“问题”,一定要同我们日常说的问题、具体科学中的问题区别开来。当然作为问题,无论是属于哪一类问题,都是人们才智的一种表现,都是开启人的理性思维的一种方式。但通常所说的问题,具体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的问题,
15、主要是指事实的问题,经验对象的问题,即形而下的问题;而作为哲学的问题却是超越具体事实,超越经验对象,即形而上的问题。因此哲学的问题比具体科学的问题,显得更为抽象和富有思辨性。我们可以把具体科学的问题,称之为知识的问题。但又应该看到,提出或发现哲学的问题,不能光靠知识,更不能说一个人知识越多,发现哲学问题就越多、越深刻。这是因为作为哲学的问题,既要现实,又要现实;既要靠理论理性思维,又要靠知觉领悟。按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哲学既要“出世”,又要“入世”;哲学的方法既要用正方法,又要用负方法。这就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可说与不可说的结合。下列对“问题的哲学中的问题”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6、)。A、它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具体科学中的问题B、它既不同于事实的问题,也不同于经验对象的问题C、它是形而上的超越具体事实与经验对象的问题D、它既是具体的知识的问题,又是靠知觉领悟的问题【答案】:D【解析】:具体的知识的问题属于具体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的问题,故D表述不正确。14、甲、乙、丙三人分276只贝壳,甲每取走5只,乙就取走4只,乙每取走5只,丙就取走6只。那么,最后乙分到多少只贝壳?A、60B、80C、100D、120【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甲、乙取走贝壳数之比为5:4,乙、丙取走贝壳数之比为5:6,则得出甲、乙、丙取走贝壳数之比为25:20:24,则乙取走贝壳数为2
17、76(25+20+24)20=80o15、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失的,如果险情是由于人的原因引起的,则OoA、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B、由紧急避险人承担民事责任C、由紧急避险人和引起险情发生的人共同承担民事责任D、由受有损失的人自己承担【答案】:A【解析】:略16、A县环保局执法中,发现B企业存在私自排放污染物的行为,经过其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C市环保局的批准,决定对B企业罚款10万元,罚款单盖上了A县环保局的公章。B企业对此行政处罚不服,为此B企业提出行政诉讼,被告是()。A、A县环保局B、C市环保局C、A县环保局或C市环保局D、A县环保局和C市环保局【答案】:A【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的
18、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具体说来:当事人不服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本题中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A县环保局,故其为被告。正确答案为A。17、国家级贫困县甘肃永靖县境内,到处是荒山瘠坡,土黄沙厚。但壁立于部分公路两边的“文化墙”,
19、却是一道亮丽的人造景观。墙面被统一涂成蓝色,并画上风景画,煞是悦目。当地政府称此风景是“建设新农村的一种探索”,而当地农民指斥其为“遮羞墙”。建设新农村必须是切切实实地奋斗,而不能因创政绩而用人造景观“遮羞”。由此可见()。A、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意识的能动作用对改造世界是很重要的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答案】:A【解析】: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的。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
20、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无产阶级政党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本题中,该地政府在经济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建造“文化墙”这一人造景观,实际上是脱离了客观实际的一种行为,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精神的一种行为。它告诫我们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项正确。B、C、D项不是材料反映出的问题。18、(1)诸葛亮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2)三顾茅庐(3)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4)赤壁大战大败曹军(5)提出三分天下战略A、 1-4-5-2-3B、 5-4-3-2-1C、 2-5-3-4-1D1-2-3-4-5【答案】:C【解析】:这是一个史
21、实题,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使刘备信服,拜其为军师,由此就可以断定C为应选项。19、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
22、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坚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
23、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位 事业单位 考试 行政 能力 测试 冲刺 检测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2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