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规划(2021-2025).docx
《临沂市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规划(2021-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规划(2021-202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沂市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为加快提升临沂市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优化城市环境,持续增强城市竞争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城市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城市管理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城市管理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支持下,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着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规划目标超额完成。1.体制机制改革创出“临沂经验”
2、。2016年8月,我市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全省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我市建立起“市级主管、县区负责、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新体制,打造了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临沂样本”。2017年10月,全省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推广了我市改革经验。我市制定临沂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现城市管理地方立法重大突破。出台“一引两放三定”制度,全市设置夜市经营街区104处,安置摊点1.16万个,增加就业岗位5万余个,促进了城市“夜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建设,实施“互联网+城市管理”行动,建成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立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的智能化管理
3、新模式。成功创建全国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数字城管智慧化升级,中心城区283平方公里数字城管一体化运行,案件处置率提升至98%以上。2 .“绣花工程”营造优良城市环境。以洁净、有序、精致、宜居、美丽为目标,实施城市管理“绣花工程”,开展系列专项整治,优化了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2019年,全市范围内道路两侧、高速公路沿线和国省道沿线违法大型楼顶式、立柱管塔式、跨路龙门架式广告清零。2019年11月,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肯定了我市成绩。建成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推行停车泊位收费管理,打造“乐泊临沂”品牌,创新“一平台、五统一”
4、共享单车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秩序。建立健全信息化管控、清单管理、执法监管和考核问责“四项机制”,持续加强餐饮油烟、渣土扬尘和道路扬尘治理,市区1.3万家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100%。3 .城乡联动创造良好环境卫生。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置,全市各级财政每年投入资金近7亿元,采取全托管、半托管或自行管理等3种模式实施常态化保洁管理。累计建设生活垃圾收集站318座(已实现一镇一站的建设标准),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桶、箱)19万个(按每15户配备一个生活垃圾桶标准,全市260万户需配备生活垃圾桶17万个),配备各类环卫机动车1037台(其中,道路清扫保洁车辆389辆,生活垃圾运输车辆5
5、44辆)、非机动车15611台,基本满足城乡环卫保洁工作需要。完成中节能兰山垃圾焚烧厂建设工程(1500吨/日)、平邑县生活垃圾焚烧厂(600吨/日)、蒙阴县生活垃圾焚烧厂(500吨/日)工程建设,累计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座,现有8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均已封场,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域生活垃圾焚烧全覆盖,垃圾焚烧处置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虬建立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常态长效管理机制,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实现保洁区域、时段、精细化“三个全覆盖”,中心城区深度保洁率达60%,北城新区达到80%。完成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任务,全过程监管治理体系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84个小区、16余万户和36
6、8家公共机构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立完善覆盖全市的餐厨废弃物管理网络,实现餐厨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4 .精细管养守护城市运行安全。大力实施市政设施补短板工程,完成城区69处积水点治理,累计新建、改造管网(方涵)42.7公里,建设泵站、闸坝14座,整治北城一期市政管网274公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显著增强。实施金雀山路沂河桥等5座重要跨河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对南京路、联邦路、西中环29.2公里道路进行大修,打造畅通安全路域环境。完成西中环等6条主要干道和22条背街小巷照明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城市照明品质全面提升。全面推行设施精细化管护,累计维修人行道40.62万平方米、车行道120.0
7、8万平方米、路沿石21.5万米、桥梁1.1.万米,打通8条、23段2.6万平方米不连续人行道,城市道路整体完好率达到“优”级。累计清疏管网1070公里、清挖检查井23.6万座(次),定期对200余座闸坝、泵站、下穿积水警示系统等进行检修保养,排水防涝基本实现全时畅通。建设恒大中央广场和泰鲁C建筑基坑“共享蓝管”试点项目,既为污水管网“减负”,又改善了水体环境。累计维修功能照明83188余盏次、景观照明36874套,照明亮灯率保持99%以上,打造了由310多栋楼宇和桥梁组成的城市特色景观亮化。将三河口隧道开放时间调整为周一周二白天、周三至周日全天,实现了每周五天24小时“不打烂”。坚持科学应汛,
8、建立市区街居四级防汛工作机制,组建专业防汛队伍,建设城市防汛应急救援站,购置各类抢险车辆55台,其中14台强排泵车移动排水能力22800立方米/小时。重点研发了临沂城区智慧排水防涝系统,实现了对400余处水雨情点的内涝监测预警、泵站闸坝远程控制等功能,大幅提高防汛工作效率。累计有效应对强降水天气52次、台风6次,城区未发生重大灾情。根据住建部和省住建厅指令,2021年7月21日至240,紧急派出2台龙吸水泵车、1台保障车以及6名专业人员驰援郑州排涝抢险,累计抽排京广铁路2处重要下穿的积水近30万立方米,为郑州城区灾后恢复重建赢得宝贵时间。5.“建管一体”打造绿色城市。编制临沂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9、(2016-2020年)临沂城市绿线规划(2020-2035年);绿化建管总投资38.69亿元,新增绿地面积1356.5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公园绿地56处,道路绿化23条;打造花境171处、建设花海13.6万平方米;建成街角游园、口袋公园326处,其中中心城区108处。目前建成区绿地面积9489.2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12%、36.66%和21.19平方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84.11%。9县全部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1个城镇被评为省级园林城镇,54个乡镇获评“园林小城镇”。滨河湿地公园、双月湖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沂河综合整
10、治项目、屋顶绿化项目、铁路沿线综合整治项目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审。编制临沂市市域滨河绿道专项规划临沂市慢行系统规划,将城区沂河、拔河等八条河流串联,构建约350公里的滨水景观慢行绿道,目前已建成308.85公里。2020年,临沂滨河(沂河、舫河)绿道被评为山东省最美绿道。加强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实现保护率100%O(二)机遇与挑战1 .新机遇。从宏观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管理工作高度关注,寄予厚望,要求城市管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
11、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城市工作进行了深入布局和科学谋划,住建部、省住建厅和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分别作出了具体部署安排,指明了发展方向。城市管理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可期。从临沂看,我市具有北接京津冀,南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圈等一系列上级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加之沂蒙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各种积极因素正在加速集聚,区域发展战略叠加,重大政策利好,发展基础厚实,城市建设空间广阔。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公共
12、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持续加大,城乡要素、服务、设施、经济深度融合,城市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前景广阔。2 .新挑战。当前,我市城市管理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已经从城市管理和服务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品质不高,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亟待转变。部分县区、单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工作理念树得不牢,对城市发展规律把握不准,对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二是基础设施仍是短板。环卫、市政、园林等基础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停车场、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仍然存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沂市 城市管理 事业 发展 第十 四个 规划 2021 202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20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