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地形成教学设计课题.doc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地形成教学设计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地形成教学设计课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与其对气候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对降水的影响,并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为以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两局部内容做好根底铺垫。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进而使学生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免死记硬背。学生已经掌握热力环流与风的相关内容,而本节内容以此为根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能是单纯的教师讲授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推理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再加
2、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相关知识进展演示,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教学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局部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根底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4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1教师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热力环流与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2在回顾热力环流的根底上,教师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推理出理想状态地球不自转下,地球的大气环流状况,并发现赤道低气压带和极低高气压带
3、的形成。3在回顾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的根底上,教师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以与信风带、中纬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4在学生不断发现各个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在教师设计的巩固反应中,学生掌握并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全球分布示意图。5结合大气气温与水汽容量的关系,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的地区,其降水情况的差异。6学生观察多媒体Flash课件,自主发现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产生的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规律;并通过对地中海沿岸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成因的探究,加深对气
4、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的理解。通过自主探究、推理式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某某的科学态度,进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与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提问法、探究发现法、演示法五、学法设计探究推理法、观察法六、教学手段与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三圈环流Flash演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演示、气温变化对水汽凝结、降水影响的Flash演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Flash演示等。每位学生两X地球简图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多媒体课件演示复习
5、导入1.请学生边描述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边演示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的Flash动画。2.请学生说明风的形成原因,以与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几何关系。Flash动画演示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Flash动画演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示意北半球理想状态地球不自转下的全球大气环流师:假设地球不自转,且地面平坦、均匀,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是上下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与大气热力环流相似,那么地球的大气运动状况如何?在地球简图上绘制地球大气运动状况,并描述其形成过程。生:在地球简图上绘制地球上大气的运动状况。描述地球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师:演示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示意。师:由于地球外表冷
6、热不均,在两极附近形成了高压带,而在赤道附近形成了低压带,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由高纬指向低纬且垂直于纬线。师:由此,在地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如何?生:近地面,北半球吹北风,南半球吹南风;高空,北半球吹南风,南半球吹北风。师:但是实际情况,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的,因此产生了地转偏向力。请同学来描述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偏转方向。生: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师:在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如何?生:在北半球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师:风向与纬线的关系怎样?生:风向与纬线斜交。师:那么,在北半球的高空,风的受力情况和风向又如何呢?生:在北半球的高空,风
7、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逐渐与纬线趋于平行。师:很好,在北半球高空,风向本应由赤道指向北极,但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逐渐与30N纬线趋于平行,导致气流不再向北流动。师:气流不再向北流动会导致什么现象?生:气流在30N纬线上空聚集,并在重力的影响下气流下沉。师:30N纬线上空的气流下沉,会导致近地面空气聚集,密度加大,那么在近地面形成怎样的气压带?生:在30N纬线附近近地面形成高压带。师:由此可见,这个高压带的形成原因与北极附近高压带的形成原因一样吗?如有不同,说明理由。生:北极附近形成高压是因为北极终年寒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带;而在30N纬线附近近地
8、面的高压带,是由于空气在上空堆积下沉形成的。师:也就是说,北极附近高压带的形成是由于热力原因;而30N纬线附近高压带是由于地转偏向力造成的动力原因形成的。师:空气的下沉运动与流水的下落运动一样,当空气下沉到地面就会自然分散,导致30N纬线附近近地面的气流一支向北流动,一支向南流动。师:向南流动的气流与赤道附近的上升气流相衔接,与赤道至30N纬线附近近地面和高空的气流组成低纬环流。师:观察动画,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生:30N纬线附近近地面向北流动的气流与北极附近向南流动的气流相遇,气流抬升。师:它们在60N相遇,空气被迫抬升,使近地面的空气变少,那么在60N近地面附近形成什么气压带?生:形成低压带
9、。师:这个低压带的形成原因与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一样吗?说明理由。生:不同,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是由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而形成;而60N纬线附近的低压带是两股气流相遇,空气被迫抬升造成的。师:也就是说,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而这个低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师:在60N附近,由于空气上升,高空空气堆积,形成高压区,因此,在其上空气流一支向北流动与北极的下沉气流衔接,另一支向南流动与30N附近的下沉气流衔接,分别形成高纬环流和中纬环流。师:在60N近地面有两支气流相遇,这两支气流的流动方向如何?物理性质是否一样?生:一支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气温较高,另一支由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环流 气压 风带 地形 成教 设计 课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18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