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分两段安排: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一)教学建议: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
2、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要领会教材的
3、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
4、还有的把人民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突出数学内容。4、要利用练习题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如P70、,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需要想像,P73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5、要认真组织实践活动。P7475“小小
5、商店”属于综合型的实践活动,前半部分是情境问题型,让学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活动提供经验支持。后半部分属于动手操作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的或模拟的购物活动。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的经济状况安排活动,可以从商店批发一些便宜的文具,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购买活动,或让学生自带玩具标出价格在教室里买卖,也可以发些写有币值的纸片模拟购物。在活动过程中要教育学生遵守秩序,准确计算,正确付币、找币,活动结束后还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也就是让学生反思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境)安排说明本单元教材的的主要情境是第一例题的两幅情境图。首先通过观察三个小朋友走进商店购物的情境图,激活学
6、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心理需要。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经验,认识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第二幅情境图是三个小朋友在商店购物的情境图,讨论买笔记本时遇到的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想到付币的方法,而不再出现知识讲授式的教学。四、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一)对例题的选用建议本单元共有3个例题。第一个例题的教学通过购物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和第三个例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直接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中认识
7、人民币。例题安排有层次,有一定的价值。(二)对练习的选用建议两课时的想想做做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学生在任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如P70、,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需要想像,P73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三)对课外作业选用的建议与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和补充习题上的题目不错,我们基本上用足这些课外作业。练习册上4
8、6页换币和第5题要多练习。另外要布置一些课外购物的实践活动。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当孩子们在观察、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进率。2、经历分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3、在参与学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难点】人民币之间的互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文具店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文具店里买东西,你们看,这里有
9、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师:我们去文具店里买学习用品需要什么?生:需要钱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汇报2、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要用钱。)、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钱)、师: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呢?(出示第3幅图)师: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3、引出课题师:看来,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师:真棒!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认一认分一分师:拿出
10、我们准备好的人民币认一认,并把你喜欢的一张拿出来说一说,介绍一下。(请一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张人民币,并追问你是怎么认识它。引导学生讲出可以看人民币上的数字,知道它的面值。)之后教师课件出示一张一元纸币和硬币,让生生一起来认一认,巩固由数字认识人民币的面值。课件出示各面值人民币(1)、师: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课件出示的这些人民币已经是按单位的规律分好的)引导学生说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师:人民币的单位除了元、角、分还有吗?(对,没有了)所以我们可以把人民币按照单位分为三类:元:(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7种按单位分角:(1角、2角、5角)3种
11、分:(1分、2分、5分)3种接着让学生操作,将人民币按单位分一分。师:我们还可以把人民币怎么分类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讲出按照形状不同,有长方形和圆形;有些学生可能会讲出,按照他们的材料不同分。这里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发现进行正确的引导。按材料分:纸币、硬币练习,看一看:(三)换一换1、师出示2角人民币2角可以换()个1角(课件出示)1角+1角=2角2、课件直接出示:5角可以换()个1角1角+1角+1角+1角+1角=5角3、想一想5角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四)元与角的十进率1、课件出示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引出:10个1角钱可以换几元?课件演示摆一个1元的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硬币摆成
12、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出:1元=10角(板书)。2、填一填3元=()角4元=()角20角=()元50角=()元三、实际应用1、课件出示文具店师:一元钱可以买那些文具用品?2、说一说解决实际问题:在瑞安坐公共汽车,有的票价是1元2角,谁来说说可以怎么拿?(体现多种拿法)四、全课总结。1、全课回忆:人民币的单位有()、()、()1元=()角2、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一、本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清晰地识别小面值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二、过程与方法: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人民币 小学 数学 认识 人民币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154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