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第5章习题集解答.doc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第5章习题集解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第5章习题集解答.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频率特性法教材习题同步解析5.1 一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G(s)=测得其频率响应,当=1rad/s时,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为12/,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为/4。求放大系数K及时间常数T。解:系统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为,即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即当=1rad/s时,联立以上方程得T=1,K=12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G(s)=5.2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闭环输入信号分别为以下信号时闭环系统的稳态输出。(1)r(t)=sin(t+30);(2)r(t)=2cos(2t45);(3)r(t)= sin(t+15)2cos(2t45
2、);解: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闭环系统的幅频特性为闭环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输入信号的频率为,因此有,系统的稳态输出(2)输入信号的频率为,因此有,系统的稳态输出(3)由题(1)和题(2)有对于输入分量1:sin(t+15),系统的稳态输出如下对于输入分量2:2cos(2t45),系统的稳态输出为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定理,系统总的稳态输出为5.3 绘出下列各传递函数对应的幅相频率特性与对数频率特性。(1) (2)G(s)=10(0.1s1) (3) (4) (5)(6) (7)解:(1)幅相频率特性开环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惯性环节,频率特性为(a) 幅相频率特性Im10Rew0w0w(b) 对数频
3、率特性图5.1 题5.3(1)系统频率特性10w/ (rads1)L(w)/(dB)20 j(w)/90450020w/ (rads1)1010010180135j2(w)j1(w)相频特性为相频特性从180连续变化至90。可以判断开环奈氏曲线起点为(10,j0)点,随w的增加,A1(w)逐渐减小至0,而j1(w)逐渐增加至90,绘制出系统开环频率特性G1(jw)的轨迹,如图5.1(a)虚线所示,是一个直径为10的半圆。而开环系统则是一个典型的惯性环节,其幅相频率特性G2(jw)如图5.1(a)实线所示。对数频率特性开环系统与的对数幅频特性完全相同,仅对数相频特性不同,如图5.1(b)所示。(
4、2)G(s)=10(0.1s1)幅相频率特性开环系统G1(s)=10(0.1s1)的频率特性为,其相频特性为相频特性从180连续变化至90。其开环频率特性G1(jw)的轨迹,如图5.2(a)虚线所示。(a) 幅相频率特性Im10Rew0w0w(b) 对数频率特性图5.2 题5.3(2)系统频率特性10w/ (rads1)L(w)/(dB)20 j(w)/90450020w/ (rads1)1010010180135j2(w)j1(w)w0而开环系统G2(s)=10(0.1s+1)则是一个典型的一阶微分环节,其幅相频率特性G2(jw)如图5.2(a)实线所示。对数频率特性同题(1),二者的对数幅
5、频特性完全相同,仅对数相频特性不同,如图5.2(b)所示。(3)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时间常数表达式为幅相频率特性1)系统为型系统,A(0)=,j(0)=90,低频特性始于平行于负虚轴的无穷远处。低频渐近线如下确定:将频率特性表达式分母有理化为则低频渐近线为同时可知,频率特性实部与虚部均0,故曲线只在第三象限。2)nm=2,则j()=180,幅相特性沿负实轴进入坐标原点。(a) 幅相频率特性Im1Rew0w(b) 对数频率特性图5.3 题5.3(3)系统频率特性w/ (rads1)L(w)/(dB)20 j(w)/90020w/ (rads1)1100.12180135401103)此系统无开环零
6、点,因此在w由0增大到过程中,特性的相位单调连续减小,从90连续变化到180。奈氏曲线是平滑的曲线,从低频段开始幅值逐渐减小,沿顺时针方向连续变化最后终于原点。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G(jw)见图5.3(a)。对数频率特性1)可知系统包含有放大、积分、一阶惯性环节,转折频率为w T =2 rads1。低频段斜率为20dB/dec,低频段表达式为L()=20lg220lg,并通过点L(2)=0dB。经过转折频率wT后斜率为40dB/dec。2)系统的相频特性为积分环节(90)与惯性环节(0 90)相频特性的叠加,为转折频率处相位为j(2)=135,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对应于该点斜对称。绘制开环伯德图L(
7、w)、j(w),如图5.3(b)所示。(4)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时间常数表达式为幅相频率特性1)系统为0型系统,A(0)=2,j(0)= 0,开环奈氏曲线起点为(2,j0)点;nm=2,则j()=180。随w的增加,A(w)逐渐单调连续减小至0,而j(w)滞后逐渐增加至180,幅相特性沿负实轴进入坐标原点。2)将频率特性表达式分母有理化为频率特性虚部均0,故曲线在第三、第四象限。3)相位有j(w)=90,因此与虚轴的交点为(a) 幅相频率特性2Imj0.94Rew0w(b) 对数频率特性图5.4 题5.3(4)系统频率特性2w/ (rads1)L(w)/(dB)20 j(w)/180900020
8、w/ (rads1)1100.106 2400此系统无开环零点,因此在w由0增大到过程中,奈氏曲线是平滑的曲线,G(jw)见图5.4(a)。对数频率特性1)可知系统包含有放大、两个一阶惯性环节,转折频率分别为w1=1 rads1、w 2 =2 rads1。系统为0型,低频段斜率为0dB/dec,低频段表达式为L()=20lg2=6dB。经过转折频率w1、w 2后斜率分别为20、40dB/dec。2)系统的相频特性是两个惯性环节相频特性的叠加,为两个转折频率处相位分别为j(1)=72,j(2)=109。绘制开环伯德图L(w)、j(w),如图5.4(b)所示。(5)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时间常数表达式
9、为幅相频率特性1)系统为型系统,A(0)=,j(0)=90,低频特性始于平行于负虚轴的无穷远处。低频渐近线如下确定:(a) 幅相频率特性(b) 对数频率特性图5.5 题5.3(5)系统频率特性w/ (rads1)L(w)/(dB)20 j(w)/180020w/ (rads1)0.020.20.00290400.020.240 60 20135ImRew0w450低频渐近线为同时可知,频率特性实部、虚部均0,具有相位超前作用,故名超前校正装置;3)j(w)有超前最大值jm。(b)电网络的传递函数为频率特性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伯德图见图5.9(a),此电网络是系统校正中常用的滞后校正装置(见第六章
10、),呈现以下特点:1) 转折频率与之间渐近线斜率为20dB/dec,起积分作用; 2)j(w)在整个频率X围内都0,具有相位滞后作用,故名滞后校正装置;3)j(w)有滞后最大值jm。5.5 由实验测得某最小相位系统幅频特性如下,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表5.1 最小相位系统的实验数据w/(rads1)0.30.51.2522.556.251012.5202550100A9.9789.799.6498.786.35.33.242.30.90.60.10.01解:1)根据表5.1,求出与每个频率对应的稳态输出与输入幅值比的分贝值20lgA,见表5.2。表5.2 最小相位系统的实验数据w/(rads1)
11、0.30.51.2522.556.251012.5202550100A9.9789.799.6498.786.35.33.242.30.90.60.10.0120lgA19.9819.8219.6819.0818.8715.9914.4910.217.230.924.4320402)已知该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可直接由幅频特性曲线求出传递函数,根据表5.12绘出系统的对数幅频性曲线L(w),如图5.10虚线所示。3)根据求得的L(w),由0、20、40、0dB/dec斜率的线段近似,求出其渐近线,如图5.10实线所示。4)由低频段确定系统积分环节的个数v与开环传递系数K低频渐近线的表达式为L(w
12、)=20lgK=20dB,系统为0型,K=10。5)由渐近线的每个转折点确定各典型环节的转折频率;并由渐近线在转折点斜率的变化量确定串联的各典型环节。图5.10 题5.5控制系统的开环伯德图14010L(w)/(dB)100060w/ (rads1)0.014020202020126060204060330在转折频率处,斜率减小20dB/dec,则必有惯性环节;在转折频率处,斜率减去40dB/dec,则有振荡环节,阻尼比可由谐振峰值的大小查表求取。由图5.10,处L(w)的误差约为6dB,查教材表5.7(振荡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最大误差修正表)可得,1。因此,。 6)综上,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6
13、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下列反馈系统的稳定性(1) (2)解:(1) 令s=jw,得开环系统频率特性1)系统为型系统,A(0)=,j(0)=90,低频特性始于平行于负虚轴的无穷远处。低频渐近线如下确定:将频率特性表达式分母有理化为则低频渐近线为同时可知,频率特性实部0,故曲线只在第二与第三象限。2)nm=3,则j()=270,幅相特性沿正虚轴进入坐标原点。3)此系统无开环零点,因此在w由0增大到过程中,特性的相位单调连续减小,从90连续变化到270。奈氏曲线是平滑的曲线,从低频段开始幅值逐渐减小,沿顺时针方向连续变化最后终于原点。4)j(w)有180相位角,故曲线与负实轴有交
14、点,交点坐标可以由下式确定ImG(jw)=I(w)=解之得交点处频率w=10,代入实部I(w),即可得曲线与负实轴交点的坐标为 该系统开环奈氏曲线见图5.11(1)。5)曲线始于虚轴的无穷远处,与负实轴的交点为(5,j0)。故当w由0变到+ 时,开环频率特性曲线顺时针包围(1,j0)点的次数为1/2,N=1/2。由于开环右极点数为P=0,故Z = 2N+ P=2闭环系统有两个右极点,闭环不稳定。(1) (2) 图5.11 题5.6系统幅相频率特性ww0ImRe5w0.0501ww0ImRe101w01解:(2)令s=jw,得系统开环频率特性该系统为非最小相位系统,P=1,开环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
15、)系统为型系统,A(0)=,j(0)=270,低频特性始于平行于正虚轴的无穷远处。低频渐近线如下确定:将频率特性表达式分母有理化为则低频渐近线为同时可知,频率特性实部0,故曲线只在第二与第三象限。2)j()=90,幅相特性沿负虚轴进入坐标原点。3)此系统有开环零点,因此在w=100附近曲线有凹凸。4)j(w)有180相位角,故曲线与负实轴有交点,交点坐标可以由下式确定ImG(jw)=I(w)=解之得交点处频率w=10,代入实部I(w),即可得曲线与负实轴交点的坐标为5)该系统开环奈氏曲线见图5.11(2),与负实轴的交点为(1,j0),说明闭环系统临界稳定,有位于虚轴上的共轭虚根。若直接采用劳
16、斯判据,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闭环极点为与奈氏判据的分析一致。5.7 设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图5.12所示,判断闭环系统是否稳定。图中P为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的极点数,v为系统的型别。解:(a),故闭环系统稳定。(b),故闭环系统稳定。(c),故闭环系统不稳定。(d),在w0附近,曲线以为半径,逆时针补画q=290=180的圆弧与正实轴相交。,故闭环系统稳定。(e),在w0附近,曲线以为半径,逆时针补画q=90的圆弧与正实轴相交。,故闭环系统稳定。(f),在w0附近,曲线以为半径,逆时针补画q=290=180的圆弧与正实轴相交。,故闭环系统不稳定。(g),故闭环系统稳定。(h),故闭环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版余成波第 习题集 解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13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