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篇.docx
《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篇.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篇)第1篇: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供应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3页的例题及相应的试一试,第73页想想做做 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相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1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1以内某个数的全部因数。 2、使学生在相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究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索的水平。
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智力题:有三个人,他们中有2个爸爸,2个儿子,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明:人和人之间是有联系的,数和数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板书:数和数) 二、初步相识倍数和因数。 1、创设情境。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请同学们先想象一下,然后说出你的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第1页/共8页 学生汇报拼法,老师依次展示长方形的拼图,并板书: 43=12 62=12 121=12 老师依据43=12 揭示:43=12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揭示课题:倍 因 提出要求:你能用倍数和因数说一说 62=12 121=12吗?
3、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2、深化感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同桌互说以后再指名学生叙说。 (2) 你能举出一些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老师说明:为了便利,我们在探讨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三、探求一个数的倍数。 1、设疑。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3的倍数有12,3的倍数除了12还有别的吗?请在纸上写出3的倍数。你能完成得又对又好吗?。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引发冲突:为什么停下来不写了?有什么困难吗?引导学生探讨后达成共识:加省略号表示写不完。 2、沟通。 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探讨对不对?。 探讨好不好?。 第2页/共8页 揭示有序,为什么要
4、有序地写倍数呢? 全班探讨:你是怎么写3的倍数的?。 31 32 33 3 3+ 36+3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引导学生探讨得出:用依次1、2、3写出3的倍数。 3、深化。 请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 学生练习后组织评讲。 4、引导视察,发觉规律。 小组探讨:视察这三道例子,你有什么发觉? 全班沟通,概括规律, 5、小结:发觉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找寻一个数的倍数。 四、探求一个数的因数。 1、设疑。 刚刚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接下来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因数。 请写出36的因数,你可以独立思索,可以和同桌探讨,看谁写得又对又多。 学生试写36的因数。 2、组织探讨。 你是怎么找3
5、6的因数的? ( )( )36 从一道乘法算式中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66=36 第3页/共8页 呢? 36( )=( ) 从一道除法算式中也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 探讨多。 问:写得完吗?你可以根据什么依次写? 师板书36的因数(从两端往中间写),同时指出 :当两个因数越来越接近时, 也就快要写完了。最终写上句号。 3、巩固深化。 请写出15的因数,16的因数。 学生练习后组织评讲。 4、引导视察,发觉规律。 问:通过视察这三道例子,你能发觉什么规律? 5、小结:写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从1和它本身来写,从小到大依次找寻。 五、巩固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填表后,组织探讨,
6、你是怎么填写的?指名回答相应的问题。 2、猜数嬉戏。 同学们下飞行棋时,掷筛子,在1、2、3、4、5、6中进行猜数 (1)它是4的倍数。 (2)它是9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 (3)2和3都是它的倍数。 第4页/共8页 (4)它是9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 (5)它是这六个数的因数。 (6)它是因数。 (7)它既是本身的倍数,又是本身的因数。 教后反思: 这是一节概念课,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详细的数学意义,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找寻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通过备课,我梳理出这样一个教学脉络:乘法算式倍数和因数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从教材本身来看,这部分学问对于四年级学
7、生而言,没有什么生活阅历,也谈不上有什么新爱好,是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概念课。如何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驾驭相应的学问,让乏味变成有味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我采纳脑筋急转弯中的一道题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例中隐藏着共同点:一一对应、相互依存。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找寻3的倍数。学生发觉3的倍数写不完时面面相觑,瞻前顾后。学生通过探讨,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己
8、发觉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开心感 第5页/共8页 和驾驭新知的成就感。老师一声亲切的问候:怎么停下来了呢?、一声惊异:哦!写不完呀?、一句激励:能想出方法吗?。看似老师怠工的预设,是为了学生越位的生成。 二、渗透学法,形成学习的技能。 由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无限、又如何有序写出来呢?我设计了尝试练习引出冲突探讨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起先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诀等等。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绽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
9、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捷正确率高所以觉得好。如此的沟通虽然花费了珍贵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从中能体会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供应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到学习的方法,发展了思维,这才是最珍贵的。正所谓没有一路上的山花烂漫,哪有山顶上的风光无限。 三、活用教材,拓展学习的深度。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老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老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
10、主管县一级的教化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化 第6页/共8页 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殊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老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教材中支配36( )( )这一道除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因数。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几点不足,其一:学生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找寻一个数的倍数都是借助乘法算式,同样,找一个数的因数也可以利用乘法,让所学的学问形成系统岂不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吗?其二:从学情来分析,相对于除法,学生更娴熟、更喜爱运用乘法。以学定教,
11、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探讨得出:借助( )( )36来找寻一个数的因数。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精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驾驭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留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实力,课堂上,我特殊重视老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留意声音清晰,凹凸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留意。当我发觉有的幼儿不用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化时机,要求他们用心听,专心记。平常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育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实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解并描述故事,听谜语
12、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办法,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开心,既训练了听的实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课尾,我设计了一道掷筛子猜数练习,通过7道题,将整堂课的内容 第7页/共8页 进行整理和概括,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对后续的学习进行适当的铺垫。融学问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课虽止意未尽的良好效果。 纵观整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尝试练习、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老师只是加以引导,以合作者的身份参加其中。整节课似行云流水、波澜不惊,但我想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实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的。 与当今“
13、老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老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老师”或“教习”。可见,“老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老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格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老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老师”为“教员”。 第8页/共8页 第2篇: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供应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14、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3页的例题及相应的试一试,第73页想想做做 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相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1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1以内某个数的全部因数。 2、使学生在相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究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索的水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智力题:有三个人,他们中有2个爸爸,2个儿子,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明:人和人之间是有联系的,数和数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板书:数和数) 二、初步相识
15、倍数和因数。 1、创设情境。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请同学们先想象一下,然后说出你的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拼法,老师依次展示长方形的拼图,并板书: 43=12 62=12 121=12 老师依据43=12 揭示:43=12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揭示课题:倍 因 提出要求:你能用倍数和因数说一说 62=12 121=12吗?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2、深化感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同桌互说以后再指名学生叙说。 (2) 你能举出一些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老师说明:为了便利,我们在
16、探讨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三、探求一个数的倍数。 1、设疑。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3的倍数有12,3的倍数除了12还有别的吗?请在纸上写出3的倍数。你能完成得又对又好吗?。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引发冲突:为什么停下来不写了?有什么困难吗?引导学生探讨后达成共识:加省略号表示写不完。 2、沟通。 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探讨对不对?。 探讨好不好?。 揭示有序,为什么要有序地写倍数呢? 全班探讨:你是怎么写3的倍数的?。 31 32 33 3 3+3 6+3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引导学生探讨得出:用依次 1、 2、3写出3的倍数。 3、深化。 请写出2的倍数,5的倍
17、数。 学生练习后组织评讲。 4、引导视察,发觉规律。 小组探讨:视察这三道例子,你有什么发觉? 全班沟通,概括规律, 5、小结:发觉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找寻一个数的倍数。 四、探求一个数的因数。 1、设疑。 刚刚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接下来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因数。 请写出36的因数,你可以独立思索,可以和同桌探讨,看谁写得又对又多。 学生试写36的因数。 2、组织探讨。 你是怎么找36的因数的? ( )( )36 从一道乘法算式中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66=36呢? 36( )=( ) 从一道除法算式中也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 探讨多。 问:写得完吗?你可以根据什么依次写? 师板书
18、36的因数(从两端往中间写),同时指出因数越来越接近时, 也就快要写完了。最终写上句号。 3、巩固深化。 :当两个请写出15的因数,16的因数。 学生练习后组织评讲。 4、引导视察,发觉规律。 问:通过视察这三道例子,你能发觉什么规律? 5、小结:写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从1和它本身来写,从小到大依次找寻。 五、巩固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 2、3题。 学生填表后,组织探讨,你是怎么填写的?指名回答相应的问题。 2、猜数嬉戏。 同学们下飞行棋时,掷筛子,在 1、 2、猜数 (1)它是4的倍数。 (2)它是9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 (3)2和3都是它的倍数。 (4)它是9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 3
19、、 4、 5、6中进行 (5)它是这六个数的因数。 (6)它是因数。 (7)它既是本身的倍数,又是本身的因数。 教后反思: 这是一节概念课,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详细的数学意义,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找寻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通过备课,我梳理出这样一个教学脉络:乘法算式倍数和因数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从教材本身来看,这部分学问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没有什么生活阅历,也谈不上有什么新爱好,是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概念课。如何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驾驭相应的学问,让乏味变成有味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胜
20、利的一半。我采纳脑筋急转弯中的一道题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例中隐藏着共同点:一一对应、相互依存。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找寻3的倍数。学生发觉3的倍数写不完时面面相觑,瞻前顾后。学生通过探讨,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己发觉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开心感和驾驭新知的成就感。老师一声亲切的问候:怎么停下来了呢?、一声惊异:哦!写不完呀?、一句激励:能想出方法吗?。看似老师怠工的预设,是为了学生越位的生成。 二、渗透学法,形成学习的技能
21、。 由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无限、又如何有序写出来呢?我设计了尝试练习引出冲突探讨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起先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 3、依次乘 1、 2、 3、用乘法口诀等等。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绽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捷正确率高所以觉得好。如此的沟通虽然花费了珍贵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从中能体会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供应更多的精品教学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倍数 教学 设计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130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