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doc
《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一、 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就是这一要求的课程体现,编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第二章第二节。所处的位置在从实验学化学之后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一章中,是认识化学物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习这一节为今后选修4学习电解质溶液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节无论是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作用。本节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是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其二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是在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之后,以
2、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方法和程序来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将外部的感官现象和内部的本质联系起来,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二、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之后,学生对电解质有了教为深刻的理解,便于安排实验探究,让学生充分讨论,认识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的条件并,引出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复分解反应,本节教材的第一课时又分析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在此基础上学习离子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知识储备是足够的。若从过程与方法的层面上讲,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观,利用这些技巧,去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同样是可以达成的
3、。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离子反应实质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离子浓度减少的反应;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弱电解质生成;3、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稀H2SO4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2、通过Na2CO3 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NaOH溶液于CuSO4溶液混合NaCl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探究反应发生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研究方法,了解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在离子反应上的认知水平;2、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符号语言的在化学学习中的
4、认识;四、 教学策略(一) 现象与本质间的认知发展教学策略通过在NaOH中逐步滴加稀H2SO4这一实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进而引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了解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二) 实验探究教学策略通过设计探究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是否变化的实验,熟悉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反应发生的本质。(三) 符号表征教学策略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会用化学离子符号语言来表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对化学学习的表征之一另外两种为文字和图像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五、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二教学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
5、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知识哪些是电解质,电解质的概念,以及那些物质可以完全电离思考、回答温故知新,也为本节课离子方程式做铺垫过渡稀H2SO4和NaOH溶液混合,离子会有何变化从数目和种类上看实验探究通过稀H2SO4和NaOH溶液混合,离子浓度的变化,设计实验证明猜测,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提供的试剂有:酚酞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产生现象的原因1在NaOH溶液滴加酚酞试液2、逐滴加入H2SO4溶液变红红色消失溶液呈碱性碱被酸中和设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为问题探究做好前提准备。解释实验1、描述实验现象2、三个学生分别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子 反应 发生 条件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12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