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800字(精选5篇).doc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800字(精选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800字(精选5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800字(精选5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800字1日前,流浪地球刷爆朋友圈,迎来票房、口碑双丰收。电影中的家国情怀以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让数亿中国人为之点赞。元宵佳节,故宫文化活动一票难求。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为何备受欢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已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成为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灵归属,展现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诗词大会中,不论是明目皓齿的儿童,还是白发朱颜的老人;不论是学富五车的才子佳人,还是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都展现着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他们喜欢的不仅仅是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诗词,更是诗
2、词中所展现的美妙意境,所传达的喜怒哀乐、家国情思,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处世之道。国家宝藏中,每件国宝都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崇尚的不是文物价值几何,而是每个国之重器背后的民族信仰、国家精神和文化灵魂。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也让世界更加认同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自带优秀基因。以和为贵,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各国人民和衷共济,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心态、仁者爱人的风范,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同。流浪地球中,当人类共同的家园遭遇危机时,中国人民没有采用诺亚方舟的方式独善其身,而是勇于担当,不抛弃,不放弃,精诚合作,不畏牺牲,救各国人民于水火。此种家国情怀,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的梦想,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了
3、最好的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富有生命力。任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历史沉淀,五千年文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磨难而愈发璀璨夺目,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熠熠生辉。如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召唤下,中国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生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是先祖描绘的天下大同的美好情景,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的共同目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蓝图中,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文明不灭,精神不老,中国传统文化正星火燎原。叩问心灵,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珍视和热爱也将由己及人,那就是理解并尊重各国的优秀文化。
4、中国传统文化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春风,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生机勃勃;而中国传统文化也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家园温暖如春,鸟语花香,清风怡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800字2_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原本高度发达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仿佛一下子放慢了脚步。但是我相信:这根本阻挡不了全人类共谋发展的大趋势,更加阻挡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们仍将朝着人类美好未来的星辰大海继续努力地前进着。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始终和世界保持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有些联系有时甚至能够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在商周时代,很多来自两河流域的人类族群就曾迁徙到中国的腹地,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汉代时,张骞开通
5、了西域的丝绸之路,不仅带回来了很多植物的种子,还让凯撒穿上了来自中国的丝绸。唐代时以西域的风物为时尚;宋代时中国的海船走遍南洋。马可波罗在元代时来到中国,开启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三宝太监的宝船多次下西洋,甚至到达了非洲沿岸。正是由于来自美洲的土豆和玉米,使清代的人口大幅增加,活人无数中国的历史说明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从人类存在的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不可阻挡,更不能逆转,因为这是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个人的。如果某些国家或个人因为一己的私利而剥削、欺诈、侵略、蹂躏其他国家或个人的话,那他们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公敌,而受到全人类的唾弃。只有在“同一世界”的理念
6、下,才能让经济落后的地区慢慢发展起来;才能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安居乐业;才能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要全人类共同进步,共同走向和谐幸福。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有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全球一体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会继承历史的经验,运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的思路方法,和全世界的青年人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更加先进、更加幸福、更加和谐的“同一个世界”!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希望大家都能认同这一现实,一起携手,共创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800字3人类应如何对待同类与不同类?对待同类,我们应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待不同类,我们应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为一
7、体”。认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不同的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从表层看,是要解决人类群体之间的紧张、冲突,属于人与人的关系的维度。其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另一重要维度,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为从深层次看,人类生存于同一个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及不同群体的生存就会发生危机与遭遇困境。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不同群体的争斗,往往包括着资源的争夺。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呢?有什么创造性的看法呢?我们祖宗的智慧,是把人类生命的共同体扩大为人与天地万物的共同体。这就把人类的生存,与其他类的生存联系起来了,把人类共同体在空间上拓展了,在时间上延长了。我们的祖
8、宗意识到,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人与草木、鸟兽、山水、瓦石同在。儒家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主张把对亲人的爱推己及人,推爱于老百姓,乃至爱万物万类。张载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百姓是我同胞,自然万物都是我们的兄弟。我们爱人类,也爱自然万物。道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以“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佛学大师说:“众生平等”。从生命的本质上看,一切生命无二无别。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宋代理学家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作为人之仁心仁性,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把爱给予他人和万物,使爱具有周遍人与万物的普遍性。这就把孔子的“仁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9、。明代心学家王阳明说过:有仁德的人见到小孩掉到井里了,定会产生怵惕(担惊受怕)恻隐(同情怜悯)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孺子合为一体了。当然,小孩与大人是同类;但人见到不同类的鸟兽的哀鸣觳觫(恐惧颤抖),也会产生不忍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鸟兽合为一体了。当然,鸟兽与人一样都有知觉;但人见到草木的摧折,必有悯恤(哀怜顾恤)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草木合为一体了。当然,草木犹有生命;但人见到瓦石之毁坏,必有顾惜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瓦石合为一体了。阳明说:“是其一体之仁也”。这就是说,不管是有知觉的动物、有生命的植物,还是如瓦石之类的无生命的物体,当它们受到破坏或损害时,每一个人都会从内心产生“
10、不忍人之心”、“怜恤之心”和“顾惜之心”,并把它们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加以爱护。以此,人所具有的仁爱之心,由“爱人”得以扩展到“爱物”,从而把人与天地万物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古人有着对天、天地精神的信仰及对天命的敬畏,相信人与天在精神上的契合,由此对天下万物、有情众生之内在价值,油然而生出博大的同情心,进而洞见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儒家立己立人、成己成物、博施济众、仁民爱物之仁心;道家强调自然与人是有机的生命统一体,肯定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合,赞美天籁齐物之宽容;佛家普度众生、悲悯天下之情怀,都是这种精神的结晶。由于对人与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人们才可能对万物都持有深切的仁爱之心,将整个天地万物都看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 命运 共同体 作文 800 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12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