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经典著作集读后感.doc
《读马克思经典著作集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马克思经典著作集读后感.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马克思经典著作集读后感 读马克思经典著作集读后感1时间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他的身影也消失了一百多年,可他的思想却永存于世。也许你知道世界首富曾是比尔。盖茨,也许你知道苹果的总裁曾是福布斯,也许你知道沃尔玛的老板是山姆沃尔顿,但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你不能不知道改变数个国家、无数人命运的卡尔马克思。年仅17岁的马克思曾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的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
2、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多么高尚的理想啊!出身于安逸的中产阶级家庭的马克思都能有如此无私且伟大的抱负,那么生活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打算呢?古人云:“时势造英雄。”也许动荡不安的社会、贫困如洗的生活造就了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的理想是崇高的,抱负是远大的,步伐是沉稳的,决心是坚定的。物质充裕的今天给我们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造福人类。虽然我们不能像马克思让无产阶级翻身,但我们可以成为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发明家,像白求恩一样的白衣天使,像袁隆平一样的科学家,而不是在上课的时候睡觉,空闲的时候玩游戏,无聊的时候上网,这种纸醉
3、金迷的生活只能让我们行尸走肉的活着。既如此,我们何不学学马克思呢?(一)学习马克思的刚强流传到我们今天的对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所有描绘,都用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来着重表现他的刚强性格。在这个人身上,魁梧的体魄和超群的才智那样和谐地融为一体;使你感到他俨然是位英明的统帅,在指挥他那“勇敢而威严的”“思想上的百万精兵”冲锋陷阵。就是这种品德,他才能忍受这任何人都难以忍受的重荷半个世纪来苦役般的工作和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生活。对比马克思的刚强,我们是脆弱的。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成为现在孩子的专利,出了什么事情都有父母担着,我们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却难为“一心只读圣贤书”
4、。我们经不起考试的失败,因为我们是家中的“小皇帝”,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们经不起别人的忽视,因为我们一直是家里的焦点,没有人不给我们“面子”;我们经不起独当一面的考验,因为我们在家里可以呼风唤雨,没有不顺心的时候。(二)学习马克思啃书本对马克思来说,啃书本,则意味着要知道一切,从书海里去汲取尚未知晓的一点一滴的道理;啃书本,则意味着在认识过程中进行创造;啃书本,则意味着她繁重的“两班”工作日的短暂停顿,在“为了休息而读书”的书页中间找到避难所;啃书本,则意味着能解除各种痛苦。图书的主宰马克思俨然摆出一副威严的姿态说:“它们是我的奴隶,应当按我的意志为我服务。”有多少那样的奴隶住进他的世界啊!读
5、马克思经典著作集读后感2首先我想谈谈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研究宗教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我们的信仰。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说为了更客观地研究宗教等问题,为了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状态更理想。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矛盾。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共产主义;但同时,这种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背道而驰。边阅读,边思考。学习马克思
6、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得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精一点,兼其他。这其实也就是博与专的关系。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具有广
7、博的视野。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又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理解和判断有这样两大类: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他们创立的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代特征和不同国家国情相结合提出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此
8、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类是从内涵角度,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作出不同的界定。第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第二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三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第四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第五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应该说,五种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本质,但是任何一种界定都是对另一种界定的否定,都带有片面性,从而也就难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我个人比较赞同从整体性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
9、容是一个整体,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而且三个组成部分是一块整钢,将任何一个部分割离出去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尽管人们对列宁的这一说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内容的确还包含许多丰富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需要指出,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时,其组成部分与涉及的学科是两个问题,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人们立即就会质疑,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甚至还包括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如此理解的马克思主
10、义不仅成了无所不包的知识大杂烩,而且潜含着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被肢解的危险。早在1980年,海尔布隆纳就在其著作中批评说:“从一开始,马克思信徒们的著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把马克思的著作加以可悲的分割,对其作出了种种相互抵触的解释。而在最近这些年来,这种分割则日益明显,解释也更加分歧,确实很难找到把整体统一起来的因素。”这是由知识论的致思取向所导致的后果。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个整体的任何知识论的肢解和折衷都是对其整体性的损害。对于这种整体性,晚年恩格斯在一封通信中指出,“马克思的东西都是互相密切联系着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从中单独抽出来”。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确实存在学科分立、各自为营的现
11、象,专业划分非常明显。我不想过多谈这个问题,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但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在本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的同时,拓宽视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所涉及的问题都要关注一些,文学、历史、社会学等也要读一些。从生理上而言人是杂食动物,精神上也应如此。我个人做得也很不够,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钻理论,联现实。我们常常强调研究学问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尤其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今天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
12、然要密切联系现实,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生长点。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很多问题,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性质,很难将理论与现实分割开。比如,当前热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能说只是理论问题,与现实不相关吗?再比如,现时代,如何理解马克思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是不是像西方学者所说,是马克思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呢?如果是,承担解放人类的革命主体都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历史观立即就面临被解构的危险;如果不是,又如何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回应这些挑战和攻击?我认为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与现实密切相关。如果通过深度阅读原著,能对这些问题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 经典著作 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10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