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要求规范.doc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要求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要求规范.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word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X1总如此 102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缺水山区、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与海岛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严重缺乏 或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多为山区、沟壑纵横,引水、输水条件十分困难;居住分散,适宜利用就地资源,分散开发;贫困、不兴旺。例如,西北、华北许多山区,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缺乏,不仅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人畜用水也严重不足。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比拟充沛,但分布不均;区内河谷深切,水资源难以开采;石灰岩裸露、岩溶发育、保水性很差;因而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我国沿海的石质丘陵山区与海岛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引水工程的修
2、建比拟困难,也迫切需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关于规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多年平均降水量适用下限的依据,主要是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所需要的集流工程规模就较大,工程费用也随着增加,将会造成技术不可行和工程不经济。根据调查,我国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中,以某某省的靖远县 和会宁县、某某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某某回族自治区的宁南山区的降水量最小。某某靖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250mm,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解决人畜用水困难,用于灌溉的很少。会宁北部年降水量为250300mm,除了解决人畜用水外,也进展集雨灌溉。某某自治区伊克昭盟降水量多数大于300mm,最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在250mm以上。某某的雨水集蓄利用工
3、程分布在宁南山区,那里的降水量多数在300mm以上。因此本条规定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适宜降水量下限为250mm,是符合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的。 105本规X引用的其它规X主要包括: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X,GBJ8585 喷灌工程技术规X,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X,JGJ/T98-9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GB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ECS82:96农村给水设计规X,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X等。3规划31一 般 规 定311为保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科学决策,使这项工作能够得到健康开展,切实发挥效益,搞好县含县以上的开展规划、合理制定各项规划指
4、标、做好区域性的工程布局是十分必要的。规划主要是区域性规划,因此本节的规定主要适用于对县与县以上各级的要求。312对雨水的利用既要有效,又应有一定的限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估算,我国近年来已建成的雨水集蓄工程利用的雨水占这些地区雨水总资源量的比例还不到1。按照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开展规划,在今后10年内,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不会超过总量的23。33供水标准确实定331供水标准确实定主要考虑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国家与群众的承受能力。由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所能提供的水量很有限,只能有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用水需求。供水标准定的过高,必然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模,
5、使有限的国家资金不能在更大的X围内发挥作用,群众也难以承受过多的自筹资金和劳力投入。比拟合理的做法是在目前先解决群众紧迫的生存问题,并为生产开展创造一定的根底条件,使群众能在今后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提高供水标准。生活供水包括了人的饮水、盥洗和其他生活用水需求。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地区对生活供水标准的规定见表1。表1中,1栏中、类地区为北方地区,、类地区为南方地区,类地区局部为北方地区,局部为南方地区。从表1中可以看到,各省自治区规定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生活用水标准X围,北方半干旱地区各省自治区为1030Ld,南方为1545Ld。本规X的规定根本符合这些要求。这些标准虽然比有关规X和手册中所确定的有
6、室内卫生设备情况下的供水标准要低得多,但是是符合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方严重缺水的现状和居民目前的用水水平的实际情况的。此外,南方降雨比北方大得多,对不同降雨量地区规定不同的供水标准是适宜的。根据以上的标准和资料,本规X在表331中对南北方分别作出了生活用水标准的规定。在执行表331的规定时,应根据所在地区降雨量的多少、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难易程度和适宜规模,决定所采用的生活供水标准。表1我国有关部门和地区对生活供水标准的规定编号资料名称供水标准Ld人1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编:供水工程规划、类地区 2035,、类地区 3050,本地区 20402全国乡镇供水2000年开展规划集中龙头供水 40C
7、ECS 82:96农村给水设计规X集中龙头最高日用水 2050全国爱委会办公室编: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集中龙头最高日用水 2050DB 62T4951997某某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标准平水年10,特殊干旱年6某某自治区 DB15T3522000半干旱丘陵山区集雨节水灌溉工释技术规X30DB6VT1981998某某回族自治区水窖工程技术标准平水年10,特殊干旱年6某某省集雨窖灌农业工程建设技术指导手册平水年15,特殊干旱年8某某省东部干旱山区集雨利用工程建设技术指导手册1025某某川北大样板解决人畜饮水和旱山村保苗用水规划提纲45某某省渴望工程规划报告1540 332由于雨水集蓄的数量
8、有限,为了使雨水资源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应当采用非充分灌溉和限额灌溉的原如此和方法。只限于在作物最需水的关键期补水灌溉;在水量上,采用比常规灌溉小得多的灌水定额。根据对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调查,西北和华北半干旱地区进展的集雨节灌,包括下种时的保苗水和作物生长期的灌水,一般只有23次。采用的灌溉方法绝大多数是人工点浇、坐水种、手持软管浇灌、地膜穴灌等十分省水的方法,个别也有用滴灌和简易渗灌的。灌水定额普遍很低,点浇、坐水种、地膜穴灌每亩灌一次水仅为36,滴灌一次1015。全生长期实际灌溉定额也可以从一定容积的蓄水工程所灌溉的面积来估计。某某、某某、某某一般一口30的水窖可以给1亩地灌23次
9、水。考虑水窖的渗漏,每亩地大约供水25左右。在这样低的灌溉供水条件下,虽然产量还不能达到高产,但其增产、稳产的作用却十分显著。据某某省的经验,正常年增产约40,旱年也能保持一定的产量。同时,采用这种非充分灌溉的方法,水分生产率单位灌溉水量增加的产量或价值很高。一般均在2kg以上,有的甚至可达到6kg。因此,采用非充分灌溉的方法,使有限的集蓄雨水多灌一些地,可以大大提高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总体灌溉效益。利用集蓄的雨水给水稻田灌溉,在某某和某某等省自治区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根据在某某省习水县所作的典型调查,一般1亩稻田生长期,约补水250。据某某壮族自治区的资料,5070的水池可以灌1亩稻田,按复
10、蓄4次计算,如此灌溉水量与某某的数据相近。根据以上资料,确定了表3321中的参数。养殖业的供水标准是根据各地的经验确定的。34工程规模确实定341关于生活供水保证率,CECS 82:96规定,“选择地表水为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全国爱委会办公室主编的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中也作了同样的规定。在某某和某某的地方法规中,规定生活用水保证率为95,但同时又规定在特殊干旱年95年的供水标准可降为正常年份的60。而根据这两个省自治区的水文资料,降雨年变差系数v值一般在020025。按照该v值计算得出,保证率95的降雨量大于50年的降雨量的06倍,因此实际上雨水集蓄工程的规模不控制在
11、特殊干旱年。因此本规X采用了CECS 82:96的规定,即生活供水保证率采用90。灌溉保证率根据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X的规定,对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旱作为主的,设计保证率取5075;水为主的,取7080。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属水资源特别紧缺的地区。因此本规X对灌溉供水保证率取5075,根本符合GB5028899规定。我国现行规X、标准中,对养殖业和农村小型加工业供水保证率尚没有有关的明确规定。仅CECS 82: 96规定供水能力应包括养殖与乡镇工业,因此这两种行业的供水保证率也应取90。考虑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供水X围主要是人畜用水和节水灌溉用水,养殖和加工业只能
12、有限度的满足。为了不使集雨工程规模加大很多,对养殖和农村加工业的供水保证率,本规X分别采用了75和7590,与CECS82:96虽有一定差距,但是是符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情的。确定集流面面积时需要有集流面的全年平均集流效率。年平均集流效率即径流系数原如此上应根据多年降雨系列或选用平水、湿润和干旱典型年的降雨系列进展模拟计算确定。这样做需要有场次降雨资料和各类下垫面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场次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以与雨前下垫面湿度、集流面坡度等因素之间关系的试验资料。目前我国已鉴定的科研成果中,仅某某省和某某自治区提供了这方面的资料。某某省根据试验提出了场次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和雨前下垫面湿度之间的相关
13、关系方面的成果。该省还根据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300、300400、400500mm地区、保证率为50、75和95的典型年的次降雨资料计算了8种不同材料下垫面的全年集流效率,成果见表2。某某的试验研究也提供了年集流效率的数据,见表3。此外,某某省“渴望工程规划报告提出的降雨利用系数,透水平坦地面为03,天然不透水山坡为0607,较好的屋面和人工集雨坪为08。某某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供的数据见表4。表2不同集流面在不同降水量地区不同典型车全年平均集流效率多年平均降水量mm保证率混凝土水泥瓦水泥土塑膜覆砂机瓦屋面青瓦屋面黄土夯实自然土坡40050050807553465040258757974
14、4545483823795766941363931196300400508075524649402687578724641423421795756740343729175200300507871474141342067575664034342817595736233283024134 注本表摘自某某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标准表2。表3不同降水条件下各种集流面年平均集流效率降水量mm荒坡硬路面二合土或三合土水泥土面塑膜面20003303904404705225003035 04042047 30003404045048053350031036 04104404840003404045048053
15、450048056064068075 注本表根据某某半干旱丘陵山区集雨节水灌溉工程试验示X与推广技术成果报告表610中数据换算而得。表4某某天然坡面集雨效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关系多年平均降雨量mm1200140016001800集雨效率03504503805004206046065根据上述资料,本规X在表3412中提出了不同材料集流面的年集流效率这项参数,作为计算集流面面积时的依据。公式3411是计算一种用途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集流面面积的公式。因为不同用途的工程供水保证率不同,当一个工程有几种用途时,应采用不同保证率的降雨量分别计算不同用途所需的各类集流面的面积,再把同类型集流面各种用途所需面积
16、相加,即得到该类型集流面的总面积。342蓄水工程所需容积的计算,原如此上应与一般水库调节计算的方法一样。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来水应根据次降雨过程和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的关系进展模拟计算,而且应当采用长降雨系列或多个典型年资料进展,不仅需要试验资料,而且计算也比拟繁琐,要在面广量大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中普遍采用是不现实的。因此本条提出了采用简化的容积系数法。容积系数定义为在不发生弃水又能满足供水要求的情况下,需要的蓄水容积与全年供水量的比值。确定公式342中的系数K时,主要依据如下数据资料:某某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曾对以灌溉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蓄水容积进展过调节计算,结果是旱作条件下,该系数
17、为06;北方半干旱地区一些省自治区的经验,为解决人畜用水困难,需要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供水的时间约为10个月。如此容积系数为083;南方确定蓄水容积时,常按照连续供水80120d设计,如此容积系数为022033;南方一些省自治区的经验,复蓄次数34次,相当于容积系数为025033;根据上面一些分析并考虑一定余地,本规X对不同地区的容积系数作了规定。343旱窖和旱窑指土质地区水窖与水窑上部不蓄水的部位。由于水窖和水窑大多位于黄土地区,为防止黄土湿陷,对顶盖只用粘土或水泥砂浆防渗的水窖,应限制其蓄水水位不得超过拱顶的起拱线。采用水泥混凝土顶盖的水窖,可以允许在拱顶局部蓄水,但应有一定的安全超高,寒冷
18、地区还应考虑防冻要求。土层中的水窑拱部一般都利用黄土本身的自稳性能不加护砌,或采用粘土或水泥砂浆防渗。此时拱的部位也不宜蓄水。本条水池超高值系各地经验数据。 35工程布置353由于生活用水水质要求较高,一般应当用集流水质较好的硬化集流面包括屋面。但硬化集流面面积通常比拟有限,应首先满足生活用水系统。同时,生产供水系统一般布置在田间地头,为减少担水劳力,也不宜与生活用水系统放在一起。但在庭院旁饲养的牲畜用水,为方便起见,可以与家庭生活用水系统一起布置。4设计41集流工程412本条所说的应尽量利用的人工设施指外表渗透性较低并可以用作雨水集流的各类工程或设施,如瓦屋面、公路路面、乡村道路、学校操场、
19、场院等。湿润地区的自然坡面集流效率比拟高,是当地主要的集流面。半干旱区自然坡面虽然集流效率很低,但由于地广人稀,可以用来集雨的荒山坡较多,因此也可加以利用。414根据某某、某某等地实践,塑料薄膜在裸露条件下,一般使用2、3个月或一茬作物生长期后就要更换。为降低本钱,大多采用农用地膜或棚膜。而埋藏式塑料薄膜使用期较长,一般宜采用厚度较大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415在屋顶集流系统中,采用铁皮接水槽和落水管虽然可以减少水溅落损失,但费用较高。某某等省自治区的经验,为满足集流量的要求,往往在庭院内铺混凝土,此时,可把屋檐下的混凝土地面做稍微凹下去一些,以聚集和输送水,这样不会造成水的损失,而代价较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水 利用 工程技术 要求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09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