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七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doc
《《骆驼祥子》七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骆驼祥子》七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骆驼祥子七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 骆驼祥子七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1读完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感触颇深。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也让读者明白社会底层人员在那样的社会很难有出路。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一个老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故事。祥子,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一身正气,他希望在大城市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并且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自主经营,不受车主的操控。经过三年的辛苦打拼,他如愿以偿了。可是好景不长,才几个月,就被大兵抢去,此时他没有服输,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绝不退缩。后来多少次的动摇和失败,他都咬牙过来了但是,让人扼腕痛惜的是,最终他
2、还是被万恶的旧社会逼到了绝路,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非常遗憾,也感到无奈,但也着实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惋惜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或多或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秩序好一
3、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祥子的遭遇反映了旧中国黑暗社会下老百姓的艰辛生活。这使我们更懂得今天的光明社会来之不易,今天的美好生活值得珍惜!生活在当今幸福的新时代,祥子的悲剧不会重演了,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奋斗就能成功。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学习祥子骆驼般的坚韧和执着,认准自己的目标,本着初衷,砥砺前行,实现心中的梦想!骆驼祥子七年级学生读后感600字2骆驼祥子是一部具有悲情色彩的作品,读完后心底像是覆了层阴霾,久久难以释怀。该作品由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以二十
4、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为大背景,在这一框架之下讲述了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而主人公祥子便是当时旧社会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愚蠢和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老舍如是说。小说描绘的大背景是当时底层劳苦大众的修罗场,祥子是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起初的他在这座看似充斥着各种机会的陌生城市里也有过初心,拉车这一简单朴实的职业是他的信仰,甚至是希望。祥子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初心,在循环往复的现实的打压之下,这个似骆驼般勤劳善良的男人一次次站起来,以不屈的意志与社会的黑暗做斗争。可无论再怎样反抗,终归灭了梦想、碎了初心、失了本真。“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
5、了。”这一结局与起初的踌躇满志截然相反,极具讽刺意义,控诉了当时那个黑暗吃人的社会。读完这本小说,感触颇深,小说中的“祥子们”不堪社会的压迫,失了奋斗目标,直至最后的堕落,成为了不幸社会病胎里的产儿。对于祥子,我钦佩他起初的热血与坚强,当然也为他最终的自暴自弃感到遗憾。当时的黑暗社会我未曾经历,因此也无权对这一悲情人物的堕落进行批判,只能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小说中的“祥子们”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是指那些在生活重压之下放弃了目标而失去自我的人。人生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简易的,它或多或少都会包含了坎坷与磨难,没有人的生活之路是一帆风顺的,这正是生活的哲学之处。在这一方红尘中行走,我们不该任由命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骆驼祥子 骆驼 年级 学生 读后感 60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07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