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意精选.doc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意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意精选.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意精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陆游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创作的九千多首诗,突出的特点就是“言征伐恢复事”,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他诗作的显著特色,奠定了他在我国诗坛上的独特地位,素有“史诗”之称。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被任用为严州(浙江建德)知州后,于淳熙十五年任满,卸职回家
2、,不久奉诏到临安担任军器少监,第二年又改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付官。这时宋光宗赵惇即位,陆游曾连上几道奏章,希望他励精图治,收复中原。但被赵惇以“嘲咏风月”为罪名,罢免官职。从光宗绍熙元年(1190)到宁宗嘉泰元年(1201),诗人一直在山阴老家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刈茅以苫屋,缚柴以为门。故人分禄末,邻父饷鱼飱。前门吏征租,后门质襦裙。不敢谋岁月,且复支朝昏。”(困甚戏书)“粗饭寒菹到手空,属餍也与八珍同。”(雨中夕餐戏作)然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语),“孤鹤从西来,掠沙汀”(吾庐)。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并没有消沉,他仍然像孤鹤一样,在沙汀上鸣叫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正是这只孤
3、鹤鸣叫出的一曲动人之歌。原作第一首是实写。先写眼前所见,再由景及人,抒发了平生壮志未酬的感慨。“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第二首是虚写。由眼前景物到沦陷区的大好河山,由“小我”的悲怆到“大我”的感伤,意境更趋辽远宏阔,感情益臻悲痛深沉。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与关注,而且是对昏庸又怕老婆的赵惇及其统治者的呼吁和鞭笞。诗的前两句是写景。但这并非实现,他是久埋在诗人心中的景物,它代表着北方广大沦陷区的山川河流,倾注着诗人的满腔爱情。“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河”,指黄河。“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剑南诗稿卷三十四
4、寒夜歌里说的更明白:“三万里之黄河入东海,五千仞之泰华摩苍溟。坐令此地没胡虏,西京宫阙悲荊榛。”“三万里”,极言其长。“五千仞”,极言其高。这里作者在夸张的基础上,用了“入”“摩”两个动词,化静成动,写出了黄河、泰山、华山的威势。然而,如此美好的河山却沦陷敌手,这对于终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并为之奔走呼号的陆游来说,能不愤慨万端吗?难怪诗人笔下的河和山,仿佛有一股劲,有一腔仇。“东入海”,“上摩天”不仅象征着诗人与年俱增的亡国之恨,也象征着沦陷区人民与日同长的流离之苦。这两句气势大,意境宏,劈空而来,为后文直抒胸臆作了蓄势和铺垫。“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是抒情之笔。如果没有前两句
5、辽阔意境的描写,就没有这两句沉痛感情的直泻。“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泪尽”二字极写人民的痛苦与酸辛。尤其是一个“尽”字,写出了痛苦之深,酸辛之重。自“靖康耻”徽钦二宗被俘至今六十多年,北方山河沦陷,人民遭受蹂躏,生活流离失所,他们怎么能不流干了眼泪呢?又怎么能不希望摆脱苦难呢?“南望”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又”表示多次,说明遗民盼归时间之久。虽然六十多年过去了,但是遗民望归之心依然未泯。这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提醒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恢复大业。同时说明,多少次南望已成为泡影了。从这个意义上看,“又”字还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的鞭笞。诗人正是运用了这样极其平易而
6、简练的诗句,表现了在胡人铁蹄下苦苦挣扎的人民那无数次盼望又无数次失望的痛苦的心理过程。苍凉,悲壮,荡人心胸。清人赵翼评陆游诗“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瓯北诗话)。此话极是。这首诗灌注着诗人两种强烈而深刻的思想感情,即是对沦陷区的人民的缅怀和对南宋统治者的警告,它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其意境雄浑,感情悲愤。读来“浩渺闳肆。莫测津涯,掩卷太息者久之”(剑南诗稿序)。这首诗不愧为为一代诗史。【附】译诗三万里黄河呵,汹涌澎湃入东海;五千仞泰山华山呵,巍拔耸立摩苍天。北方沦陷区的人民,在胡人铁蹄下流干了眼泪,他们南望宋朝的军队,一年啊,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唐宋,是中华历史上
7、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我们以前学习过陆游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示儿。你们还记得那首诗么?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
8、的心灵。理解题目,思考质疑这首诗的题目特别长,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要根据正确的断句多读几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题目中这个“晓”指的是天亮的意思。整个题目的意思是: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出疑问,并且围绕着学生的疑问展开学习。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通过朗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我们划分节奏来读一读这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教师指导朗读:“
9、又一年”,时间多么漫长,读最后一句语速应该缓慢一些。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作者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三万里河说的是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在这里“三万里”不是真实的数字,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除了长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三万里河东入海就需要有气势的朗读。“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
10、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高。高到上摩天的程度。“上摩天”是说碰到天。我们还可以用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华山。此时此刻,就会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多么的壮丽。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高兴、激动、自豪、兴奋。祖国的壮丽河山还有很多,比如滚滚的长江、巍峨的黄山。是啊,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怎会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呢?让学生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此时此刻,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但是当我们读完后两句,会感受到诗人的悲凉、悲伤。一个“泪”字,“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夜 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 诗意 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0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