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沪教版《适合纹样》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沪教版适合纹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适合纹样的概念、特点和基本构成形式,包括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综合式等。掌握适合纹样在不同形状的骨格(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内的设计方法,学会运用夸张、变形、添加、省略等装饰手法对图案进行设计,提高图案设计能力。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制作出美观的适合纹样作品,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的装饰设计,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对艺术与生活联系的认识。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图案构成和装饰艺术的理解,提升对线条、色彩、形状等艺术元素的运用技巧,以及对作品整体美感和协调性的把控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图案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感受传统图案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艺术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用艺术美化生活。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和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不同构成形式的表现效果和适用场景。帮助学生掌握在给定骨格内设计适合纹样的方法,包括图案的构思、元素的选择和装饰手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设计出与骨格形状相契合且美观的纹样。2 .教学难点在设计适合纹样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图案的丰富性和美感,同时保证图案与骨格形状完美结合,避免图案过于拥挤或松散,且要体现出独特的创意和个性。启发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将不同的图案元素巧妙融合,运用创新的装饰手法,创作出具有现代感和文化内涵的适合纹样作品。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适合纹样的图片、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合纹样,如古代陶瓷、民间刺绣、现代装饰画等,以及一些优秀的学生适合纹样作品案例)、绘画工具(画纸、画笔、颜料等)、手工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泥等)、展示架。2 .学生准备:每人一套绘画或手工材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装饰物品图片,其中有带有适合纹样装饰的物品(如带有圆形适合纹样的餐盘、方形适合纹样的手帕)和没有纹样装饰的普通物品(如纯色餐盘、无图案手帕),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物品,有些有精美的图案装饰,这些图案在形状上和物品的外形很契合,它们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图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适合纹样。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适合纹样的概念与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适合纹样是将图案素材经过加工变化,组织在一定的外形轮廓内,即使去掉外形,纹样仍具有外形轮廓的特点。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能使物体表面更加美观。适合纹样的外形可以是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也可以是自然形状,如花朵形、叶子形等。”展示不同外形的适合纹样图片,介绍其特点:“圆形适合纹样给人一种圆满、和谐的感觉,常用于表现团圆、完整的主题;方形适合纹样显得稳定、庄重,适合表现一些正式、严肃的内容;三角形适合纹样则有向上、稳定的视觉效果,可用于体现活力或稳定性。”2 .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向心式:“向心式适合纹样是图案元素由外向内集中,指向中心,中心部分往往是图案的重点或核心,这种形式能营造出一种聚集、收缩的视觉效果。比如在一个圆形骨格内,花瓣从边缘向圆心聚拢,形成一朵盛开的花的图案J离心式:“离心式与向心式相反,图案元素从中心向四周扩散,有放射、扩展的感觉,能传达出一种开放、活泼的氛围。例如,以一个点为中心,线条或图形从中心向外延伸,像太阳光芒一样。”旋转式:“旋转式适合纹样是图案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角度旋转,形成一种动态的、有韵律感的视觉效果。就像风车的叶片围绕中心旋转一样,给人一种旋转的动感和连续性。”综合式:“综合式适合纹样是将向心、离心、旋转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使图案更加丰富多样,富有变化和层次感。比如在一个方形骨格内,既有向中心聚集的元素,又有从中心向外扩散的部分,同时还有旋转的图案,构成一个复杂而美观的纹样。”(展示不同构成形式的适合纹样图片)(三)观察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再次展示适合纹样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构成形式观察:仔细观察向心式适合纹样。图案元素是如何向中心聚集的?是均匀地靠近中心,还是有疏密变化?元素的大小在靠近中心的过程中有没有变化?例如,在一个圆形向心式适合纹样中,可能是大小相同的水滴形状图案均匀地向圆心靠近,也可能是越靠近圆心图案越大,营造出一种透视感。观察离心式适合纹样。从中心向外扩散的元素有什么特点?是线条、图形还是两者的结合?扩散的速度和方向是怎样的?是均匀地向四周扩散,还是有特定的方向?比如,在一个方形离心式适合纹样中,可能是从中心的一个点向外发射出粗细不同的线条,线条的方向有垂直、水平和斜向的,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扩散效果。观察旋转式适合纹样。旋转的中心在哪里?图案是围绕中心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旋转的角度是固定的还是有变化的?例如,在一个三角形旋转式适合纹样中,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围绕三角形的中心按照一定的角度(如30度)顺时针旋转,形成连续的动感。观察综合式适合纹样。多种构成形式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是主次分明,还是各占一定比例?不同形式的结合点在哪里?有没有过渡元素?比如,在一个综合式适合纹样中,以向心式为主,离心式元素作为点缀,旋转式元素则在边缘起到装饰作用,三种形式通过一些曲线或小图形相互连接和过渡。骨格与图案关系观察:分析图案在圆形骨格内的表现。图案是如何适应圆形的弧度的?是沿着圆周排列,还是有部分图案突破圆周的限制?例如,在一个圆形骨格内设计花卉图案,花瓣可能会根据圆形的曲线微微弯曲,花蕊位于圆心位置;或者一些藤蔓类图案可能会从圆形边缘延伸出去,增加图案的动感和延伸感。观察图案在方形骨格内的处理。图案在方形的四条边上是如何分布的?是与边平行、垂直,还是有倾斜角度?图案在方形的四个角上有什么特殊的设计?比如,在一个方形骨格内设计几何图案,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可能与方形的边平行或垂直排列,在角上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拼接或装饰,使图案更加饱满。观察图案在三角形骨格内的安排。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图案有什么影响?图案是如何填充三角形的空间的?是将三角形分割成几个部分分别填充图案,还是采用整体的图案覆盖?例如,在一个等边三角形骨格内,可能会将三角形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填充不同颜色或形状的图案,也可能用一个连续的图案(如螺旋线)覆盖整个三角形。装饰手法观察:研究图案中运用的夸张手法。哪些图案元素被夸张了?是形状、大小还是颜色?夸张后的效果如何?例如,在一个花卉适合纹样中,花朵的花瓣被夸张得很大,颜色也很鲜艳,使花朵成为整个图案的焦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观察变形手法的运用。图案元素是如何变形的?是拉伸、扭曲还是其他方式?变形后的图案与原图案有什么联系?比如,将动物的身体拉长、弯曲,变成一种独特的装饰图案,但仍能看出动物的基本特征。观察添加手法的表现。添加了哪些新的元素?这些元素是如何与原图案融合的?添加后的图案有什么新的寓意或效果?例如,在一个简单的几何图案中添加一些小的装饰点或线条,使图案更加丰富细腻,或者在一个花卉图案中添加蝴蝶等元素,增加图案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观察省略手法的使用。省略了哪些图案元素?省略后对图案的整体效果有什么影响?例如,在一个复杂的图案中省略一些次要的线条或细节,使图案更加简洁明了,突出主要部分。色彩搭配观察:观察适合纹样的色彩选择。主色调是什么?是暖色调、冷色调还是中性色调?主色调对图案的整体氛围有什么影响?例如,以红色为主色调的适合纹样会营造出热情、喜庆的氛围,蓝色主色调则给人宁静、深邃的感觉。观察色彩之间的搭配关系。是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还是协调柔和的色彩搭配?对比色和邻近色是如何运用的?比如,在一个图案中,黄色和紫色这对对比色的使用可以使图案更加醒目、活泼,而绿色和蓝色这对邻近色的搭配则显得和谐、舒缓。观察色彩在图案中的分布规律。是均匀分布,还是有重点区域?色彩的深浅变化是如何体现图案的层次感的?例如,在一个花卉适合纹样中,花朵部分用较深、较鲜艳的颜色,叶子部分用较浅的颜色,通过这种色彩的深浅对比突出花朵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学生对适合纹样的理解,为创作做准备。(四)示范创作(10分钟)1 .以在圆形骨格内创作一个以“四季之花”为主题的适合纹样为例:确定主题与构思图案:教师拿起画笔和纸,开始示范。“我们要在圆形骨格内创作一个四季之花的适合纹样,所以我们选择代表四季的花卉,春天的牡丹、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的梅花。”设计构成形式:“我们采用综合式构成形式。先确定向心式部分,将四季花卉的花蕊部分放在圆心附近,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区分。然后是离心式部分,让花瓣从花蕊向外扩散,花瓣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有所变化,体现出花朵的盛开。再添加一些旋转式元素,比如在花朵之间添加一些旋转的叶子或藤蔓,使图案有动感J绘制图案:“先画牡丹,牡丹的花蕊用黄色的圆形表示,周围用红色和粉色的曲线画出花瓣的形状,花瓣要画得大而丰满,体现出牡丹的富贵。荷花的花蕊用淡黄色,花瓣用白色和淡绿色的曲线来画,形状要细长一些,表现出荷花的清新。菊花的花蕊用深黄色,花瓣用橘色和黄色的细长条来表示,有卷曲的感觉,展现菊花的多姿。梅花的花蕊用红色,花瓣用粉色的五瓣形状来画,小巧精致。在绘制花瓣时,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让牡丹和菊花的花瓣更加突出。”运用装饰手法:”对于旋转的叶子和藤蔓,可以用绿色的曲线来画,叶子的形状可以是心形或椭圆形,藤蔓可以有一些弯曲和缠绕。在一些花朵和叶子上,可以运用添加手法,添加一些露珠或小昆虫,使图案更加生动。同时,也可以对一些图案元素进行变形,比如将叶子的边缘设计成波浪形,增加图案的装饰性。”色彩搭配:”在色彩选择上,牡丹用红色和粉色系,荷花用白色、淡绿色系,菊花用橘色、黄色系,梅花用粉色、红色系,叶子和藤蔓用绿色系。色彩之间要相互协调,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对比,比如牡丹的红色和荷花的白色形成对比,突出不同季节花卉的特点。在一些细节部分,可以用金色或银色来点缀,如花蕊或露珠,增加图案的华丽感。”技巧提示:“在创作适合纹样时,要先确定主题和构成形式,然后根据骨格形状设计图案。在绘制图案过程中,大胆运用装饰手法来丰富图案,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复杂,以免破坏整体美感。色彩搭配要符合主题,同时要注意色彩的分布和层次感。”(五)实践创作(15分钟)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个骨格形状(圆形、方形或三角形),确定一个主题,创作一个适合纹样。可以用绘画、剪纸或手工等形式来表现。要把我们刚刚学到的适合纹样的知识和创作技巧运用到你的作品中哦。”2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纹样的主题构思、构成形式、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上展现自己的想法。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如纹样与骨格不契合、图案过于单调等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建议。(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放在教室的展示架上。3 .自我评价请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创作思路、选择的骨格形状和主题、采用的构成形式以及色彩搭配的理由,还有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比如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在设计图案时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考虑。4 .同学互评其他同学从作品的图案与骨格的契合度、纹样的美观程度、创意、制作工艺、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这个同学在方形骨格内做的适合纹样是关于海洋主题的,我觉得很有创意。他用了离心式和旋转式的构成形式,从中心的漩涡向外有鱼和海草在旋转,感觉很有动感。鱼和海草的图案画得很细致,色彩搭配也很好,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很符合海洋的感觉。而且他的图案和方形骨格很契合,在四个角上也有一些小贝壳的图案,让整个纹样看起来更饱满,我觉得这个作品很棒。”5 .教师评价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如有的学生对骨格形状把握准确,纹样设计巧妙;有的学生在创意方面有亮点,主题新颖、图案元素独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部分作品纹样过于拥挤或松散、色彩搭配不协调或制作粗糙,并提出改进建议。(七)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现代设计中运用适合纹样的案例,如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产品包装等,这些设计将适合纹样与现代设计理念和材料相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适合纹样在当代社会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适合纹样的设计,可以尝试用新的材料(如金属丝、塑料片等)或结合新的技术(如数字绘画、激光切割等)来创作更具特色的适合纹样作品。还可以收集更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合纹样资料,进一步了解适合纹样在世界范围内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设计能力。六、板书设计适合纹样一、概念与特点概念、外形特点(几何形、自然形)二、构成形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综合式三、观察要点构成形式、骨格与图案、装饰手法、色彩搭配四、创作步骤确定主题、设计构成、绘制图案、运用手法、色彩搭配五、技巧提示契合骨格、丰富图案、注意色彩、整体美感六、评价要点骨格契合、美观程度、创意、工艺、整体效果七、教学反思在本次适合纹样的教学中,通过对比展示生活中装饰物品的导入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适合纹样的兴趣。在知识讲解和观察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适合纹样的概念、构成形式和设计要点有了较好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观察与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在分析适合纹样的色彩搭配与整体效果的关系时理解不够深入,只是简单描述色彩的鲜艳或暗淡,无法准确说出色彩是如何通过搭配来提升整体效果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解,并结合更多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方法,如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色彩的情感表达等。在示范创作环节,虽然详细讲解了在圆形骨格内创作“四季之花”适合纹样的步骤和技巧,但在实践创作中,仍有部分学生在图案设计的合理性和与骨格的融合方面存在困难,如图案元素过于分散或集中在一处,没有充分利用骨格空间。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图案布局和骨格利用的指导,如开展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在给定骨格内进行简单图案的布局练习;同时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图案与骨格的关系,及时给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