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标准.docx
CECSTCECSXXX202X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标准Digita1.App1.icationStandardforU1.tra1.owEnergyBui1.dinginCo1.dRegions(征求意见稿)XXX出版社-XX.-x-刖三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24年第一批协会标潴制定、修订计划(草案)的要求,经广泛调查研究,标准编制组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分为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货具体技术内容的解择。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盟龙江东方学院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3.1 一般要求33.2 应用范围33.3 数字化后评估44.1 数字化模组54.2 参数化设计54.3 性能化设计64.4 资产管理75.1 建材与设备管理85.2 施工工法85.3 调试与验收86运行阶取6.1 数据模型106.2 运维管理平台106.4附录A资产管理超低耗字化管理台采1内126.3 故眼诊断引用标准名录Contents1 Genera1.provisions2 rC1.amSaMMMMMMMMMMMMMMMMMMMMM4MM.3 StrategicP1.anningandASm?SSment一一一一一.一31.1 Genera1.Requirements31.2 ScopeOfAppIication31.3 Posc-Digha1.izatk>nAssessment44 1.)es*nPhHSV4.1 Digita1.Mode1.s54.2 ParanericDesign54.3 Performance-BasedDesign64.4 AssetManagement75 (-(instructionPtiHNVS5.1 Materia1.sandEquipmentManagement:5.2 ConS【rue1.ionMethods:5.3 CommissioningandAcceptance86 OperationP1.a3?106.1 DataMcx1.e1.s106.20 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P1.atformIO6.21 au1.tDiagnosis116.22 SSCtManagement12ReferenceStandards1.istAppendixAContentCo1.1.ectedbyU1.tra-1.owEnergyConsumptionDigita1.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P1.atform13aAppendix:Exp1.anatory*NOteS一”8“i一一-iy一一-i1.8.o.为促进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高质量发展,规范超低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技术推广和应用,提高超低能耗建筑智急化水平和应用成效,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数字化应用,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1.0.3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超低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提离建筑能源效率.1.0.4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中国建设工程标准化协会的规定。2.1.1 超低能耗建筑u1.tra1.owenergybui1.ding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其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能效指标略低于近零能耗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OI89-2OI5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O1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夏热冬暧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OI2降低50%以上。2.1.2 建筑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design把建筑设计的全要素都变成某个函数的变量,通过改变函数,或者改变党法,获得不同建筑设计方案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2.1.3 数字化应用digita1.app1.ication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对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牛.命周期进行精准、高效、智能的管理与优化。2.1.4 建筑性能模拟分析bui1.dingperformancesimu1.ationana1.ysis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建筑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热舒适性、采光性能、能耗等。2.1.5 数字化后评估post-digita1.eva1.uation数字化后评估是指利用数字化工具,结合监测数据和模拟数据对超低能耗建筑的数字化应用水平、能耗水平、环境质量和碳排放水平等进行评估。3策划与评估3.1 一般要求3.1.1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技术应用,宜先进行工程数字化策划,明确数字化技术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并编制数字化技术应用策划方案。3.1.2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范围应包括方案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维护阶段等部分。3.1.3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技术应用应综合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3.1.4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平台需满足建设工程全生命期协同工作的需要,支持各个阶段、各项任务和各相关方获取、更新、管理信息,可根据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设置不同功能模块。3.1.5 针对不同的数字化模块,应选择相兀配的模型构建工具。3.1.6 宜建立数字化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不同设计专业和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3.1.7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应明确目标导向,目标重点应包括环境健康舒适、智能监控能耗、降低碳排放量、减少运营成本。3.2 应用范围3.2.1 超低能耗建筑方案阶段可通过数字化设计结合数字仿真技术,对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3.2.2 设计阶段,可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对超低能耗建筑的参数化设计、性能化分析等。3.2.3 施工阶段,数字化应用可包括施工进度分析、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与过程控制。3.2.4 运行维护阶段,数字化应用宜包括建筑空间管理、设施管理、设需管理、能耗管理、碳排放管理、后评估管理等方面。3.2.5 运行维护阶段,超低能耗建筑宜开展数字化数据分析,开展大数据深度挖掘,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J贞量。3.3 数字化后评估33.1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后评估指运行效果后评估,应在建筑竣工投入使用后的第一年和第三年分别进行一次,评估周期不少于一年,评估范用应涵盖建筑的全部功能区域。33.2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后评估应从环境、能效、设备、碳挎放等方面开展相关评估。333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应针对供暖系统进行专项数字化效果后评估。33.4运维阶段后评估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建筑的能效、环境影响、健康与舒适性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rr51350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要求。4设计阶段1.1.1 化模型4.1.1 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类型、使用功能及数字化应用需求建立相应精度的数字化模型和仿真模型。4.1.2 方案及扩初阶段应创建BIM模型,辅助各专业完成碰撞检查及管线综合排布。4.1.3 施工图设计阶段数字化模型应包含以F内容:1建筑形体,屋面、外墙、剪力墙、柱、外门窗(含透光卷墙)、架空楼板等外围护结构及其构造做法、热工性能参数;2室内主要空间分隔,内堵、剪力塔、柱、楼地面、内门窗(含透光幕墙)等内围护结构及其构造做法、热工性能参数:3严寒地区建筑热桥部位,如阳台、雨篷、设备平台、连廊、变形缝、穿墙管、穿屋面管道等易产生热桥效应的节点部位构造做法、热工性能参数:4严寒地区易发生气密性问网部位,如用护结构洞口、电线盒、管线贯穿处、不同用护结构交界处、设备与闱护结构交界处等易发生气密性问题部位的节点设计,确保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气密性;5房间功能类型及其设计参数;6室内主要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设备及其设计参数、性能系数:7可再生能源系统设备及其设计参数、性能系数。4.1.4 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工程贵统计要求,建立对应精细度的BIM模型,辅助完成工程量统计。4.2效化设计1.1.1 筑方案设计阶段,宜通过参数化手段结合数字化建模技术,对建筑形体进行优化,诚小体形系数,降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1.1.2 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宜通过数字化分析工具对建筑日照条件进行分析,识别室内光照条件,优化建筑朝向、窗户尺寸和位置。1.1.3 在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可通过参数化建模调整建筑朝向,改善建筑白然通风和采光。1.1.4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可通过参数建模和气流组织模拟计算.保证建筑整体气密性。1.1.5 在建筑方案阶段宜使用参数化B1.M模型评估建筑屋顶和立面太阳能潜力.确定最有潜力的太阳能安装位置,并开展细化的阵列设计。1.1.6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宜结合数字化模型进行以下参数化设计:1建筑形体和空间设计。利用参数化工具的宜观图形界面对建筑进行迭代设计,快速探索多种建筑形体和空间设计方案:2建筑表皮制作设计。结合美学要求,将设计语言进行大量的产出及实时性更改,对建筑外表皮进行精确的定制;43性能化设计43.1 设计阶段针对严寒地区围护结构性能要求,可利用能耗模拟进行围护结构权衡判断设计。43.2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宜结合数字化模型进行能效指标分析。通过对用护结构热工性能、供暖空调与新风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等进行性能化分析,满足超低能耗技术标准中能耗指标要求。433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宜结合数字化模型进行室内环境性能化分析,满足超低能耗技术标准中噪声、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空气质用等要求,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建筑平面布局进行优化。43.4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宜结合数字化模型进行节.点热桥性能化分析,通过性能化分析方式判断热桥节点设计方案防结露、防冷凝能力。43.5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当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时,宜结合数字化模型进行可再生能源性能化分析,确保太阳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效果。43.6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宣结合数字化模步进行以下性能化设计:1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结合严寒地区气候特点及超低能耗技术标准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完成用护结构构造做法设计:2节点断热柝设计.对4.1.3条所述各类易产生热桥效应的节点部位进行性能化设计,降低严寒地区室内外温差导致的热桥效应:3特殊部位气密性设计。对4.1.3条所述特殊部位进行建筑气密性设计,降低气密性导致的热损失:4被动式技术设计。根据各类透光附护结构构件尺寸及样式,完成主要功能房间窗地面积比、通风开口面积比等指标设计:5供暧空调与新风系统设计。完成暧通空调系统设计,相关参数指标满足超低能耗技术标准中空气质用、能效指标、热效率、性能系数等要求,并根据严寒地区气候特点,设定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开启及运行时间;6照明系统设计。完成照明灯具及附属装置设计,满足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34、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等相关标准要求:7生活热水及动力系统设计。完成生活热水系统、电梯系统设计,枭用合适生活热水热源形式、高效设备及节能措施,降低牛.活热水及动力系统能耗:8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结合严寒地区气候特点、光照强度、项目特征等,采用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系统。4.4资产管理4.4.1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可结合数字化模型、参数化设计、性能化分析成果,形成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典型构造做法库、节点库、陵通空调系统库、可再生能源系统库等各类数字化资产。4.4.2 应通过数字化手段,支持个人账号管理、企业账号管理等多种方式,将严寒地区超低能耗设计阶段数字化资产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保证数字化资产的完推性和复用性。4.4.3 应建立超低能耗设计阶段数字化资产目录消雌,支持通过关键字搜索,实现信息的检索定位。5建造阶段5.1 建材与设备管理5.1.1 在建造阶段宜采用建筑建材及设备管理平台对各种建材和设备等物资信息进行统管理和跟踪。5.1.2 建筑建材及设备管理平台应完整记录和跟踪建材与设备质量问题,并收集和分析建材用量数据。5.1.3 在建造阶段应利用建筑建材及设备管理平台,通过链接工程项目施工计划进度数据、动态实际进度数据与BIM模型,实现施工现场计划与实际进度在线协同管理。5.2 施工!法5.2.1 在施工过程前,应利用BIM软件三维展示功能对管线综合部位、钢筋节点、新材料及新部品、设法机房、净高受限等复杂、特殊部位,通过动画、图片的方式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对交底的B1.M模型留档保存,并提交三维可视化交底记录。5.2.2 施工方案编制时宜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施工模拟验证,模拟内容应包括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平面布置等。5.2.3 施工过程中宜采用BIM技术建立施工进度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时间规划和进度控制.5.2.4 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用水、用电、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5.2.5 施工单位应利用BIM技术进行海工前的预检和施工中的实时监控,实施质量控制与施工安全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5.2.6 施工数字化交底文件应规范格式和编码标准,应保证数据兼容性、可查询性及数据共享和交换。53调试与验收53.1 应建立施工质蛾数字化验收体系,利用数字化工具与手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超低能耗建筑各项性能指标达标。53.2 验收过程中应利用数字化工具检测围护结构保温系统的施工质址、节能设备的安装精度与运行效率等关键指标,建筑在严寒地区能够实现超低能耗运行。533应对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的传感器、监测设备等进行谢试验证,并进行数据准确性评估,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6运行阶段6.1 数据模型6.1.1 超低能耗建筑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交换时应符合IFC或其他国际认可的标准格式,能够调用并获取模型的所有数据元素,确保与其他运维平台与能源仿真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互用性。6.1.2 数据模型应包含完符的静态属性数据,包含模型基附属性数据、几何属性数据、空间属性数据、性能属性数据与主要附件属性数据等。6.1.3 数据模型的静态属性数据应满足可更改、可溯源、可扩展的要求“6.1.4 数据模型的静态属性数据应根据运维需求进行分类、标准化编码与安全性存储,并预密数据接口.6.1.5 超低能耗建筑数据模型应若重记录围护结构、门窗、气密性、热回收等属性数据。6.1.6 数据模型应具备动态更新功能,支持实时数据采集和定期数据导入,以确保模型与实际运行状态的一致性。6.1.7 超低能耗建筑数据模型的动态数据应能够支持基于数据驱动的运维决策,包括能耗及碳排放分析、能效及节能分析、负荷预测、优化调控等。6.1.8 超低能耗建筑数据模里宜具备记录建筑建材与设备的瞪含碳排放与运行碳排放数据的能力.6.2 运维管理平台6.2.1 超低能耗建筑应建立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满足超低能耗建筑的管理与评价需求。6.2.2 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数据应采用通用的通讯协议,满足超低能耗建筑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需求。6.2.3 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应预留与城市能碳平台、政府管理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1.M)基础平台等其他系统平台的数据接口。6.2.4 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应具备将数据模型轻量化展示的能力,数据模型操作响应时间不应大丁3s.6.2.5 超低能耗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应实现对环境参数、能耗参数分项计圻,设备运行关键参数的高精度采集,详细参数信息见附录A。6.2.6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应具备环境监测、能耗及碳排放管理、设备运行管理、故障诊断、超低能耗建筑后评估、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等基本功能。6.2.7 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应具备空间管理、设备定位、楼层巡视、漫游巡检、模型动态交互等三维可视化功能。6.2.8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应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诊断、能耗预测、负荷预测、故障分析预警、优化调控等智能化功能。6.2.9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应具备围护结构参数、热流指标、气密性、供暖能耗、总能耗与碳排放指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指标的分析与展示功能。6.2.10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宜具备在极端严寒天气卜快速匹配设备运行,并及时通知运维人员响应的功能。6.2.11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应录入并展示式设计评价材料与施工评价材料。6.2.12 运维管理平台设计应考虑未来运维需求的变化,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快速适应新的运维管理场景与耍求。6.3 故障谬断63.1 超低能耗建筑应建立全面的故障诊断知识库,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技术自动诊断系统故障。63.2 超低能耗建筑故障诊断结果应能够在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中快速定位故障的空间位置。633故障发生后,应自动发送报警信号并卜发检修工雎,工总信息应包括故障位置、发生时间、故障类型、故障诊断原因等。63.4 故障解除后,检修人员应及时上传故障实际原因、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及处理经验,以持续丰富故障诊断知识库。63.5 超低能耗建筑应具符自动生成故障诊断报告的功能,橙盖工单信息及故由处理信息,同时应支持报告导出功能.6.4资产管理6.4.1 资产管理范围应包含资产采购管理、资产经营管理、资产报废管理、隐蔽资产管理、物业工具管理等.6.4.2 应通过数字化手段,支持人工录入、设备扫码、说明书识别等多种方式,将超低能耗所有的资产管理内容录入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无纸化运维。6.4.3 应建立设备电子目录清单,宜覆盖设备名称、类别、状态、编号、投入使用日期、维保周期等内容,支持通过关键字实现信息的检索定位.6.4.4 应具备创建和管理设备维保计划的功能,同时宜具备维保任务自动提醒和维保工单自动生成功能.6.4.5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资产管理的内容应进行长期备份,确保在外部攻击、内部人员误操作以及软硬件故障等各类意外状况上仍可从备用资产中进行数据恢第,最大程度保证数字化资产的完整性和可用性.6.4.6 超低能耗建筑应具备信息导出功能,支持自定义导出数字化资产管理的内容、周期和格式等.附录A超低能耗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采集内容一级指标二蟆指标二:级参数备注环境多数空外环境参数室外温僮远传传感器监测及参数录入室外湿僮室外风速室外颗粒物浓度太阳辐照强度室外CO?浓度大气压力室内环境参数主要功能房间C0浓度主要功能房间购粒物浓度太阳辐射照度主要功能房间温僮主要功能另间湿度主要功能房间噪声级主要功能房间照度阚护结构参数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能效参数分项能耗计*照明能髭远传传感器监测及分析计算插座能耗空调旎耗供暧能耗动力用电能耗特殊用电能耗建筑能源消耗建筑耗气量建筑一次能源消耗总址建筑能耗粽合值各分项总能耗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多数备注各类型能源换算系数建筑能耗标合值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各分项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贵远传传感器监测及分析计算建筑年耗热玳建筑年耗冷量建筑年生活热水耗热地太阳能热水系统供回水泡度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热水量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热供冷量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量光伏组件竹板M度建筑本体性能指标第准建筑嫁令能耗值建筑本体节能率单位面枳供热负荷单位面枳供冷鱼荷单位面枳供暖年耗热量的位面枳供冷年耗冷量建筑气密性设需运行参数冷热源机加能效机组供回水温度远传传感潺监测及分析计算机组供回水压力系统循环流量机加负载率等机行能效输配系统能效系统输配热依系统输配冷依系统补水累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皴磐教备注新风换气机组能效新风量新风温湿健新风均值排风量排风ifi湿度排风增值通风系统风压热回收效率碳排放指标碳排放强度各系统能源消耗分析计算及参数录入可再生能源发电技各系统用各类能源分量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节能降碳率基准建筑碳排放强度节能隹筑碳排放强变碳抵消比例球色电力总量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碳信用产品总量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卜F以这样做的,采用“可”。引用标准名录本标准引用下列标准。其中,注日期的,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其母新版适用于本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S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受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3GB,'T512I2£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3GB/T5I235«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3GB/T5I350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I366£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JGJ26£超低能耗建筑评价标准TZCSUS1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标准T/CECSXXXXX-202x条文说明制定说明本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发展现状的调杳研究,总结了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r阶段性成果.本标准编制原则为:(1)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2)实事求是,规程使用人应严格遵守规程有关规定:(3)保证施工效率的同时又能保证质量等。关于对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各阶段数字化应用理要问题,编制组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择说明,编制组将对其他尚需深入研究的有关问即多方取证和工程应用后对标准进行更新补充。为便于广大技术和管理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款规定,零碳乡村评价标准B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r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款的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石关事项等进行了说明。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及附录A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1总则.o.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推广和应用日益成为提升建筑质量的关键手段.本标准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严塞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战略部署,针对该区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提出套科学、全而、可操作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规范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其在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能够达到预期的成效。严寒地区由其极端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能效水平及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标准的制定,R在引导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中,加强数字化技术与超低能耗建筑的深度融合,提高建筑的智急化水平,提升建筑的整体能效与舒适性,推动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1.0.2本条文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闱,即本标准适用于严寒地区新、改、扩(建)项目中超低能耗建筑在各个阶段的数字化应用,包括该类型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阶段。1.0.3超低能耗建筑的数字化应用应贯穿于其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淹工、运维等各个阶段。数字化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优化建筑的能源系统设计,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在建筑运维阶段实现更加祜细化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设计阶段,通过先进的数字化设计软件与模拟工具,模拟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使用场景下的能耗表现,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数字化设计实现设计信息的共享与协同,促进各专业之间的对接,确保设计方案的全面性与可实施性。淮工阶段,通过施工模拟、进度控制、质量监控等数字化手段,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照施工方案,减少施工误差与浪费。数字化施工便于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与透明化,为各方参与者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助力项目高效、顺利进行。运维阶段,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对建筑能耗、环境、安全等多方面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何题,为建筑的能耗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能源使用的精细化管理与调度。1.0.4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是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的前提标准0本标准重点在于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数字化应用,并未涵盖建筑物所应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故除了本标准提出的具体规定外,建筑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中国建设工程标准化协会的规定。在追求建筑能效提升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同时,还需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规性。3策划与评估3.1 一般要求3.1.1 前期的工程数字化策划,可以帮助充分理解项目的实际需求、技术挑战及预期目标。数字化技术应用策划方案,宜详细阐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策略、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资源配置、预期效果及风险评估等内容.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数字化技术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要求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如建筑规模、功能定位、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精神界定说数字化技术将应用于哪些领域以及应用的层次和细致程度。3.1.2 方案阶段,数字化技术可辅助进行项目策划、能耗模拟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地计阶段,B1.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的运用,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精细化、协同化,实现各专业的对接,减少设计冲突,提高设计效率。施工阶段,通过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实时监控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离效性。运行阶段,通过实时监测建筑能耗、设备状态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优化建筑性能,降低运行成本。3.1.3 超低能耗建筑的数字化应用需紧密结合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需求,询保所选技术能够精准对接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应充分考虑其成本效益比.在项目初期,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投资成本,但长远来看,其带来的节能降耗、提升管理效率、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等效益将远超过初期投入。3.1.4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平台作为支撑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工具,其核心功能之一便是满足多阶段、多任务、多相关方的协同工作需求。平台需设计为灵活适应设计、建造、运行等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设立专门的功能模块,确保各阶段的信息获取、更新与管理流程得以峡畅进行,在设计阶段,平台需支持设计数据的生成、碰撞检测、性能模拟等功能,以优化设计方案:在建造阶段,需提供施工进度跟踪、质珏管理、材料管理等工具,确保建造过程的离效与精确;在运行阶段,平台需集成能耗监测、故障预警,维修保养等功能,以支持建筑的长期高效运维.平台还需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以便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或增加功能模块,满足不同项目的特定要求。3.1.5 在选择模型构建工具时,应充分考虑数字化模块的具体需求与特点。不同的数字化模块因其功能定位、数据处理量、粘度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对模型构建工具的性能、兼容性、易用性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BIM模型的构建需要选择能够支持多专业协同、具备丰富族库与参数化设计能力的软件工具:能耗模拟模型则更恸向于选择能够准确模拟建筑热工性能、提供详尽能耗分析报告的专业软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模型构建工具的选择也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灵活性。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考虑工具的可升级性、对新技术的支持程度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数字化模块能绣持续适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发展变化。3.1.6 建立数字化协同工作平分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实现不同设计专业(如建筑、结构、机电等)及参与方(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通过该平台,各方可以即时交流设计方案、施工进度、质量控制等信息,确保各方对项目的理解和行动保持一致1数字化协同工作平台提供的版本控制、任务分配、进度跟踪等辅助功能,帮助期日团队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3.1.7 通过集成化的能耗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并分析建筑的能耗数据,为节能降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揖放进行精准计手与评估,并针对性地采取碳减排措施:实现建筑运维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降低因人为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运营成本增加: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科学制定运维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3.2 应用范BB3.2.1 通过数字化设计工具构建精确的建筑模型,不仅包含几何信息,还集成r材料性能、环境参数等多维度数据。利用数字仿真技术,对建筑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模拟评估,包括能耗模拟、热工性能分析、光照环境预测等。仿女结果直观展示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帮助发现潜在问题,并对方案进行针对性优化。3.2.2 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需求复杂多样,涉及建筑形态、围护结构、能源系统等多个方面。参数化设计技术通过设定一系列参数来定义建筑的形态、尺寸、材料等属性,实现设计的灵活性与可变性.通过调整参数,可以快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与优化,从而找到既满足功能需求又符合超低能耗标准的最佳方案。数字化工具能够集成多种性能模拟与分析软件,对超低能耗建筑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建筑的热工性能、光环境、声环境、风环境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3.2.3 在施工阶段,通过集成化项目管理软件与进度计划工具,实时追踪施工进度,对比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目标的差异,及时发现潜在的延误风险,调整施工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通过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噪音等)、结构应力、材料状态等关键佶息,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质址问题与安全除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控.通过对施工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发现施工过程的内在规律与潜在问题,为后续的决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的预测模型与优化算法,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与智能控制,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水平。3.2.4 在运行维护阶段,数字化应用包含建筑空间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空间布同,提淘空间利用率:设施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类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设备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采购、安装、运行、维修到报废的全过程跟踪;能耗管理,通过能耗监测系统实时常握建筑能耗情况,分析能耗趋势,制定节能措施:碳排放管理,最化建筑的碳排放量,并探索碳减排路径,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后评估管理,对建筑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脸教训,为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提供参考.3.2.5 在运行维护阶段,通过收集建筑运行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如能耗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环境参数数据等,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发掘数据背后的胞藏规律、趋势和关联性,从而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点。基于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和改进方案,如调整设备运行策略、优化能耗分配、提升环境舒适度等。3.3 敷字化后评估33.1 本条对超低能耗建筑的运行效果后评估的时间节点及评估周期提出要求。明确规定,对于超低能耗建筑的运行效果后评估,应在建筑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后的第一年和第:年这两个关键时间点分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捕捉建筑在初期使用和长期运行中的不同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网。评估周期不少于一年,确保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了短期波动对评估结论的影响。评估范围应全面覆盖建筑的全部功能区域,包括公共区域及私密空间,都应纳入评估范昭,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3.2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后评估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评价过程,可以全面衡量建筑在环境,能效、设备以及碳排放等方面的实际运行效果.在环境方面,评估关注建筑内外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如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控制、噪音水平等,确保建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或工作环境:在能效方面,深入分析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能源使用效率、节能措施的有效性等,以评估建筑在能源利用方面的表现:在设备方面,评估关注建筑内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维护管理情况以及设备更新换代的合理性,确保设备的高效稔定运行:在碳排放方面,评估St化建筑的碳排放S1.评估其在碳减排方面的成效,推动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33.3 由于严寒地区冬季寒冷,供暖系统的性能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建筑内部的环境质信和居住舒适度,同时也对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产生重要影晌因此,在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数字化后评估中,供暖系统应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项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供暖系统的热源效率、热网传输效率、木端散热效果等,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和记录供暖系统的运行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还需结合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评估供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用户对供暖效果的满意度.33.4 在超低能耗建筑的运维阶段进行后评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