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
聚焦新质生产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变道超车”的根本动力。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靠产业,而新质生产力的教体同样是产业。结合县域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传统产业注入高新技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县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县域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县域发展全面转型的新时期。县域转型的着力点在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落地实施差异化的转型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县域全面转型发展。为此,要通过引导疏通重点产业转移、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等方式,构建省内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制定产业协调发展规划,明确不同地区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统筹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互补协调。要促进合作发展,鼓励不同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产业发展合作机制和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和技术共享。要促进特色发展,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结合县域产业特点与发展需求,构建具备县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开展差别化的政策支持和考核评价。要促进差异化发展,杜绝县域产业发展同质化,加强邻近县域产业发展优势合作互补,实现多县域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地区高质量发展。要促进绿色发展,对于县域内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完善补偿政策体系,实现产业与生态保护平衡发展。产业融合,推进县域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县域特色产业大都面临产业链条短、关键节点缺、市场竞争力较弱筝瓶颈制约。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完善利益链,这“四佳融合”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推进县域产业链纵向延伸,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与协同,加强上下游企业技术共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链升级。要推进县域产业链横向补充,建设产业园区、产业联盟,鼓励不同产业领域横向融合,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融合,加快农业与科技、金融等产业融合。要推进县域价值链提升,强化现有产业隹条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打造县域产业优势品牌,注重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提升产品质量。要推进县域供应链建设,打造物流园区,发展配套全产业供应链,采用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形成县域智能供应链体系。要推进县域利益链完善,依据参与方贡献和风险,制定不同利益分成比例或奖励机制,力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公平分配。此外,通过打造县域产业生态圈,促进不同产业之间交流与合作,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系统,打造具备吸引力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积极投身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加速县域科技成果孵化与应用。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孵化与应用,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加强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创业基金、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要建立县域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结合县域产业发展特点与需求设立一批科技创新项目,鼓励企业揭榜挂帅。要建立县域科技创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发展园区,构建科技创新项目集群,实现“一园区,数项目,多功效”,建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生态。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县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提供知识产权交易、技术转让、成果转化等服务,帮助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落地应用。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以县域产业需求为导向与在陕高校、研究所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县域产业中,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要加快创新企业培育,制定县域内企业培育发展规划,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高成长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要加强科技成果宣传推广,通过举办科技成果展览、技术交流会、媒体宣传等方式,吸引县域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关注科技成果,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要做好创新成果考核与激励,建立县域科技创新成果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企业和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兴趣和创造力。人才驱动,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县域经济建设。全面做好县域科技人才引进、使用、培育、留住、晋升和服务工作。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多渠道引进各类拔尖人才,包括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等,通过建立人才工作站、设立引才项目、简化人才引进手续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县域经济建设。要重视人才使用方式,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和潜能,让其在契合岗位上发挥作用。要建立灵活用人机制,重视人才实际工作成果和贡献,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兴趣和创造力。要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针对不同岗位和需求,开展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人才不间断提升自身技能和竞争力。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工作热情和归属感。要拓宽人才晋升渠道,增设新兴产业职称评审专业,优化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评审机制。要做好人才服务,加强县域人才集中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医疗、教育等优惠政策,关注人才职业发展,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和支持。完善服务,优化县域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强化县域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投资导向功能,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强金融服务和信贷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健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机制,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低成本、全周期、多元化的金融支撑和扶持。要优化营商环境,对接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相关问题,做好企业发展全流程服务和全要素保障,简化行政手续和审批流程。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对县域科技创新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科技创新政策,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要提升县域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供优质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要强化信息共享,完善县域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专利等数据库建设,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服务网络,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要强化项目管理,加强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全过程管理,做好项目立项评估、过程监督、后期评价等环节,落地实施评优激励政策。要强化知识普及,落地实施“新质生产力”全民科普,提升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文化。要加强新兴技术在“三农”中的推广,促进科技创新在基层转化与应用,推进三产融合,提升县域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收益。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