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docx

    • 资源ID:7420846       资源大小:53.71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docx

    附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二。一五年五月1适用范围52规范性引用文件53术语和定义64生态保护红线概念'特征与管控要求75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原则86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97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128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139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确定1910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221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2312指南实施24附录A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歪要性评价方法25附录B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36附录C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报告编写大纲40附录D生态保护红线区块登记表42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制定本指南。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F1.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H)3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X)8)92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X)6年第2号)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2011)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3号)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报告GB/T1234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HJ"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CH/T9005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S1.19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3术语和定义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和其他相关文件,界定如下术语:重点生态功能区: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或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主要类型包括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区。生态敏感区:指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具有特殊敏感性或潜在自然灾害影响,极易受到人为的不当开发活动影响而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区域。生态脆弱区:指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抗外在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禁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指在国家或区域尺度上,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格同稳定,并能够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生态服务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4生态保护红线概念、特征与管控要求4.1 概念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2 基本特征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其属性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是维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区域。(2)空间不可替代性:生态保护红线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定性,其保护对象和空间边界相对固定。(3)经济社会支撵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最终目标是在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的同时,实现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作用。(4)管理严格性:生态保护红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空间保护线,应实施最为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与管理措施。(5)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框架:生态保护红线区是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的基本空间要素,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组分。43管控要求生态保护红线须依据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和管理严格程度实施分类分区管理,做到“一线一策”。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应满足以下管控要求:(1)性质不转换: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用地不可转换为非生态用地,生态保护的主体对象保持相对稳定。(2)功能不降低: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能够持续稳定发挥,退化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不断改善。(3)面积不减少:生态保护红线区边界保持相对固定,区域面积规模不可随意减少。(4)责任不改变:生态保护红线区的林地、草地、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按照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类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红线区共同履行监管职责。5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原则5.1 强制性原则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在事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以及其他重要的生态区域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保护。5.2 合理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应在科学评估识别关键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与管理可行性,合理确定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方案。5.3 协调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应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区划、规划相协调,共同形成合力,增强生态保护效果。5.4 可行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预留适当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空间,切合实际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而枳规模并落到实地。5.5 动态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可随生产力提高、生态保护能力增强逐步优化调整,不断增加生态保护红线范围。6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6.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等国家文件和地方相关空间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识别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点范围。6.2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依据生态保护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方法,对生态保护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和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评估,明确生态保护目标与重点,确定生态保护重要区域。6.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确定对不同类型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空间登加,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根据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政策,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综合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6.4 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开展地而调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地块分布范围,勘定生态红线边界走向和实地拐点坐标,核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调查生态保护红线区各类基础信息,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勘测定界图,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勘界文本和登记表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参见图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次别TT其他区域U规物协两性I;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卜T政策相符性,Ii,免加分析综合制图4-红我命名生TM5性W1.生物多样性维护防风固沙U地面勘查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T定界成图I1.二生态保护缸线划定成果图I生态保护缸线划定技术流程能利用率(gGMJ)o(4)湿度胁迫因子的估算温度胁迫因子T的估算:反映在低温和高温时植物通过内在生化作用限制光合作用而降低第性生产力。T1.i(x,t)=Q8+0.02XTJx)-0.0005X式中:TB(X)为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定义为某一区域一年内NDVI值达到最高时的当月平均气温(Y,当某一月平均湿度小于或等-(C时,其值取0.7xQ的估算:表示环境温度从最适温度7;仆)向高温或低温变化时植物光能利用率逐渐变小的趋势,这是因为低温和高温时裔的呼吸消耗必将会降低光能利用率,生长在偏离最适温度的条件下,其光能利用率也定会降低。Tc2(x.O=1.I84(1+cxp0.2X(.r)-10-71.x.0)1.)×1+CXP(O3×(-Ttf1.(X)-10+7U0)1.)当某一月平均温度TYxM比蚊适温度心高IOtC或低3C时,该月的T1.CM值等于月平均温度7化。为最适温度Tur)时7rj)值的半。(5)水分胁迫因子的估算水分胁迫影响系数WIxM反映了植物所能利用的有效水分条件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随若环境中有效水分的增加,陀(X,逐渐增大,它的取值范围为0.5(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到1(非常湿润条件下)。W,t()=0.5+0.5XEEix.t)!EP1.xj)式中:EET为区域实际蒸散量(mm):EPr为区域潜在蒸散量(mm)(6)最大光能利用率的确定月最大光能利用率的取值因不同的植被类型而有所不同,在CASA模型中全球植被的最大光能利用率为0389gCM.全国尺度上利用CASA模型计算NPP时主要采用MODIS250米每16大合成的NDVI数据产品和反射率数据产品,以及MoDIS1.千米每8天合成的陆地表面温度(1.ST)数据产品,并利用气象站点太阳辐射量数据作为遥感估测模型的补充,通过克里.金插值得到250米分辨率日照时数数据,以实现NpP估兑由点向面的推演和扩展。在数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更i时空分辨率数据进行计算.A.2.2水源涵养功能堂要性评价。参量均标准化到01.之间后再代入£计算防风固沙服务能力指数,A.15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要性升价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能力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为:Sg=NPP,aXFNXFtKXa-FQ式中:S,”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能力指数;NPPEE参数的计兑方法同上:儿为气温参数,由多年(1330年)平均年降水量数据插值获得,得到的结果归-化到04之间:心为海拔参数,由评价区海拔进行归化获得。A3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各生态系统服务值采用QUan1.iIe(分位数)功能进行4级分类(CIaSSifkd)操作。按生态系统服务值大小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4个重要性级别,即一般重要、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附录B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针对区域生态敏感性特征,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与等级划分,将极感性等级育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以下评价方法、参数选取、数据精度等方面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本行政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评价结论的准确性。8.1 数据准备收集评价区域范围内基础图件和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地形、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活动、气象数据(气温、降水、风力、蒸发等)等,进一步采用遥感影像解译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完善生态敏感性评价所需的数据资料。8.2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陆地生态敏感性评价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及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如下。8.2.1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根据土塘侵蚀发生的动力条件,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带来的水上流失根感性将在土地沙化根感性中进行评价:本节主要对水动力为主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评价,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同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规范的要求,选取降水侵蚀力、土填可蚀性、坡度坡长和地表植被覆盖等评价指标,并根据研究区的实际对分级评价标准作相应的调整。将反映各因素对水士流失敏感性的单因子评价数据,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乘积运算,公式如卜丁SS1=R1.×K1.×1.S1.×C,式中:引为夜间单元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评价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R).士填可蚀性(心、坡长坡度(/6)、地表植被程盖(C)O不同评价因子对应的敏感性等级值见表B1.。凡一降水侵蚀力值可根据王万忠等利用降水资料计算的中国100多个城市的R值,采用内插法,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R值分布图。根据表B1.中的分级标准,绘制上壤侵蚀对降水的敏感性分布图。/5一坡度坡长因子:对于大尺度的分析,坡度坡长因子1.S是很难计算的这里采用地形的起伏大小与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关系来估计。在评价中,可以应用地形起伏度,即地而定距离范困内最大高差,作为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地形指标。然后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区域土壤侵蚀对地形的敏感性分布图。K一土壤历地因子:可用宙诺图表示。通过比较土壤质地宙诺图和K因子雷诺图,将士填质地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分为5级:在没有详细的土壤质地图的情况下,可采用自然断裂法对K值进行分级,V0.27,不敏感:0.27-0.42,轻度敏感:0.42452,中度敏感:0.52-0.62,高度敏感:X).62,极敏感。根据土填质地图,绘制土壤侵蚀对土壤的敏感性分布图。C-覆盖因子:地表覆盖因子与潜在植被的分布关系密切。根据植被分布图的较高级的分类系统.将汲施因子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分为5级,并利用植被图绘制土塘侵蚀对植被的故感性分布图.表B1.水土流失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及分做X值因素降雨侵蚀力R土城可蚀性K地形起伏度1.S植被留IKtC分线赋值S不敢适<25石砾、沙620XK8I轻度敬感25-1.粗砂上、细砂土、枯土20-500.6-0.83中度敢感100400面砂土、填土50-1000.4-0.65高度敏感40040()砂填土、粉粘土、壤粘±100-3000.2-0.47极敏感>600砂粉土、粉土>300029在数据条件具备的条件下也可采用通用水土潦失方程(US1.E)计算评价区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值,根据土壤侵蚀量大小进行水土流失敏感性分级.8.2.2 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同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干燥指数、起沙风天数、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等评价指标,并根据研究区的实际对分级评价标准作相应的调整。根据各指标敏感性分级标准及赋值(表B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各维因子敏感性影响分布图进行乘枳运算,得到评价区的土地沙化敏感性等级分布图,公式如下:d.=*11.×W×K.×C.式中:n为,评价区域十地沙化做感性指数:/,、W、K1.G分别为评价区域干燥度指数、起沙风天数、土壤痂地和植被覆盖的敏感性等级值。表B2土地沙化IMm讦价指标及分做指标干燥度指数6m's起沙风天数土壤质地植被用盖度分级赋值S)不敏礴J05基岩郃1轻度敏感1.g1.SAIO粘质0.60.83中度敏感1.5-4.010-3)砾而0.4-0.65高度敏感4.0-16.020T)幅员0.2-0.47极般感>I6X)30沙质<029/1.干燥度指数:表征个地区干湿程度,反映了某地、某时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采用修正的谢良尼诺夫公式计算干燥度指数。全攵AN1.(TC的枳温,全年21。七期间的降水量W1.起沙风天数:风力强度是影响风对土壤颗粒搬运的重要因素.己有研究资料表明,砂质壤土、壤痂砂土和固定风砂土的起动风速分别为6.0、6.6和5.1ms,选用冬存季节大于6ms起沙风天数这个指标来评价土地沙化敏感性。根据研究区各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利用插值生成十.地沙化对起沙风天数敏感性的单因素评价图。K1.土壤质地:不同粒度的土壤颗粒具有不同的抗蚀力,粘质土壤易形成团粒结构,抗蚀力增强:在粒径相同的条件下,沙质十.博的起沙速率大于壤质土壤的起沙速率:砾质结构的土壤和戈壁土壤的风蚀速率小于沙地土壤:基岩质土壤供沙率极低,受风蚀的影响不大。以上填质地图为底图,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得出土壤质地对十地沙化做感性的单因素评价图.C1.植被覆盖度:地表植被覆盖是影响沙化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水域、冰雪和植被海盖高的地区,不会发生土壤的沙化:相反,地表裸露、植被稀少都会使土壤沙化的机会增加因此,植被覆盖是评价土地沙化敏感性的又一重要指标.C1=(NDVI-NDV1.SC)VJ*-NDV1.)式中:NOV/、”为完全植被彩盖地表所贡献的信息,NOWN为无植被覆盖地表所贡献的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获取植被NOVV影像图,进而计算植被覆盖度。由于大部分植被覆盖类型是不同植被类型的混合体,所以不能采用固定的NQI和NDv人值,通常根据NOV/的频率统由表,计兑N)V7的频率累积值,笈积频率为2%的M)W值为M)1.%,素积频率为98%的NQs值为NDVI”B.2.3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石漠化敏感性主要取决于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地形坡度、植被粒盖度等因子。根据各单因子的分级及赋值(表B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福加功能,将各单因子敏感性影响分布图进行乘积计算,得到石漠化敏感性等级分布图,公式如下:S=V。XCXg式中:S为i评价区域石漠化敏感性指数:/),、”,、C,为i评价区域碳酸岩出露面枳百分比、地形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各因子的敏感性等级赋值见表4。D是区域单元范围内碳酸岩出露面积占单元总面积的百分比:P根据评价区数字高程(DEM)在地理信息系统卜进行处理和分级:C的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参照±地沙化敏感性。«B3土地石漠化性评价指标及分锻指标碳酸岩出露面枳百分比(%)地形坡度植被覆盅度分级赋值(三)不敏感<10SS0081轻度敏感IoT)50-800.6-0S3中度敏感30-508015°0.4-0.65高度敏感50-70150'250O.2-O.47极敏感TO>250亚9B3评价分级采用自然分界法和定性分析相结介,将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分为5级,即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具体分级赋值及标准见表BI1.表BU生机星性评价分级不敏感轻度败感中度鼓感高度班熄极敏感分汲赋值13579分级标准1.0-2.02.1-4.04.1606.1-8.0>8.0附录C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报告编写大纲XX省的生态保护缸线划定报告前言介绍工作背景、目的意义、任务来源、工作原则等。1区域概况1.1 自然环境状况1.2 经济社会概况13生态环境保护状况2主要生态问题明确本行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识别潜在的主要生态风险。3总则3指导思想32划定目标33划定原则;划定依据技术路线4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4.1 重点生态功能区4.2 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43禁止开发区4.4 其他5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依据本指南要求,阐述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方法和具体步骤。6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确定6.1 生态保护红线区识别根据指南评价方法,并结合本行政区已有各类生态保护区域分布情况与管理实际,识别最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区,并阐明依据。综合叠加不同类型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形成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方案。6.2 生态保护红线协调性分析分析初步方案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十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相关规划的协调性,提出初步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6.3 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确定根据协调分析结果,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结合管理实际最终确定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方案。6.4 生态保护红线成效分析分析红线方案在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保护成效。7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依据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与特征,结合本地管理要求,制定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或管控措施,8附件包括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相关的技术资料、管理文件、区块登记表等。附录D生态保护红线区块登记表表D1.XX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区登记表所在行政区域代码。名称保护级别美5?生态功能与保妒日标地理位置(四至格述,拐点坐标)区域面积(km2)生态系统类型与特征主要人为话动和牛.态环境问题馋控指够备注TtftS县级代码褊号方式为:类型代码+网拉伯数字,其中阿拉伯数字从O1.开始进行an号.各类红政类文代码如下:A:水源涵用区;B:水士保持区:C防PUa沙区:D:生物实方性为护区,其他类型以此契推,如某4ift2块水源涵养区,用A02表示.各地可培合卖麻情况自行犷展说Pk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