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工作总结.docx
-
资源ID:7412270
资源大小:15.7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工作总结.docx
XX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工作总结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教育和体育局全年重点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精细管理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点定位,五育并举,全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校园整体办学水平,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1 .加强党建引领,打造党建品牌。学校坚持“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理念,从“三会一课”到组织民主生活会,从党员活动日集中学习到自主学习,学校始终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丰富党建学习内容,提升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党建+德育”、“党建+教学”等“党建+”模式,开展以党支部“红色堡垒工程”、党员教师“红色先锋工程”、青少年学生“红心向党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党旗红”引领行动。2 .加强读写教学,翰墨飘香校园。学校开展读书工程,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统一推荐经典书目,开展诵读写活动。班级设立读书角,要求学生坚持每天早上到校诵读10分钟,每天中午阅读半小时,每周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激发师生读书兴趣,提高阅读技能。依托烟台市重点课题一一语文阅读课题“师生共读”阅读策略,加强语文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学校一直秉承“堂堂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的育人理念,开好写字课程。设计书写专用纸,要求学生“每天十分钟、每日一张纸”书写活动,抓好写字育人工程。积极开展学生“写字比赛"和教师'三字”比赛,促进师生书写基本功的提高。3 .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目前,在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研组长的带动下,这种教学模式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课堂效益显著提升,教育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4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中会考决战决胜。学校完善教师考勤细则、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制定中会考团队目标奖惩细则,给教师定目标,下任务,压担子,奖优罚劣,激励全体教师创优争先。深化全员育人导师制,完善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和教师家访考核细则,通过日常谈心交流和家访,从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全程跟踪,全方位指导,强化课标研读,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让优生吃得饱,指标生吃得好,边际生吃得了,后进生吃得进,整体提升学生成绩。深化试题研究,转变题海战术,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今年我校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再续辉煌,优生和指标生均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分配计划,优生成绩、平均分和总评均取得历史性突破。5 .加强教师培养,突破发展瓶颈。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着力练内功提师能,学校把培训当作给教师的最大福利,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充电学习,凡是市教研室部署的外出学习和学科会议,学校全部派骨干教师参加并扎实组织好返校后的递进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帮助教师快乐发展、幸福成长。新学期初举行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业务考试,学期中进行教学大比武、校级优质课评选、观课和议课等活动,以赛促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学校大力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助推教师成长,每学年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十佳教师”评选,放大了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6 .加强安全防护,打造平安校园。常规安全天天抓,不管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值班,重视安检,视安全如泰山,防祸患于未然,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电子屏滚动显示不同主题的疫情防控、防溺水、交通安全等教育内容,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7 .加强关爱行动,构建温馨家园。学校把每一位老师都当成家人,加强人文关怀。举行教师荣休仪式、走访慰问困难教师,给生病的教师及时送去温暖;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全面健康体检;装修教师周转房,解决青年教师住宿问题;设置安装教师专用充电桩;为每一位教职工播放祝福语、吃长寿面庆祝生日,使教师们感受到温馨与尊重,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干部队伍层面:领导示范引领不够显著突出,个别中层领导工作节奏太慢,工作热情不足,示范带动作用欠佳;教学常规管理不够规范精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上墙不上心,精细化管理不到位;课堂教学督导不够深入细致,校级领导、级部领导深入课堂听评课次数偏小,跟进式指导力度不够,教师课堂效率不高。2 .教师层面: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一线教师老龄化严重,尤其小学部教师年龄偏大,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抱残守缺,教师职业倦怠感趋重;教师备课实效性不高,备课缺少个性,缺乏创新,教学反思少,重预设轻生成,当堂检测流于形式;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热情不高,深度不够,学科核心素养未充分体现,达不到深度学习的要求,“注重抓时间,轻视提效率”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技术设备应用不熟练,互联网+教学没有有效开展;教师应试倾向普遍严重,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相脱节,“全科育人”理念缺失,注重知识传授,立德树人意识不够;教师课题研究有名无实,教育科研氛围不浓,课题研究水准不高,存在教、研脱节、“两层皮”现象。3 .学生层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大。学生娇生惯养,养尊处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低,自觉性、自律性差,励志教育、耐挫教育需要加强;学生书写差、阅读少。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和方法缺乏有效指导与训练,阅读时间、空间不足,学生不爱阅读、不会阅读情况日益突出;学生成绩不均衡;初中生培养有山无峰,缺乏尖子生,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尚未养成,素养不高,成绩欠佳,中小学发展不够均衡;家校沟通不畅,合作不力,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生、学困生数量逐年攀升,家校合力育人水平急需进一步提升。三、2025年工作目标和计划1.2025年工作目标(1)总目标:创办师生向往、家长满意、梨乡一流学校。(2)中会考目标:在2025年中会考中,初四中考进入全市前20名,初二、初三会考进入乡镇前10名。(3)中小学监控目标:均进入全市前50%行列。2.具体措施(1)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全体学生综合素质。执行课程不打折,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确保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初四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一律不予发放毕业证书。加强劳动教育组织与管理,完善学生劳动教育档案管理,坚持学生卫生值日制度,充分利用校园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社区志愿服务和研学旅行,拓展学生社团,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增强美育熏陶,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习惯养成奠根基,加强学生书写、阅读、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德育课程一体化,坚持“三全育人”、“全科育人”理念,提升教职工立德树人意识,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内涵,梳理学科蕴含的德育元素,着力建构各学科横向融通、各年级纵向衔接、课内外深度融合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2)狠抓教学常规,提升学校精细管理水平。规范管理求精细,教学常规要求做到“四精四必”,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辅导、精心组织考试,作业布置有发必有收,有收必有批,有批必有评,有错必有纠。强化集体备课的规范化和实效性,学科组长牵头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练习、统一作业、统一检测,促进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形成分工协作、集体研讨、个性完善的集备长效机制,突出做好大单元教学和学教评一体化研讨,促进深度学习,养成高阶思维。狠抓落实强考核,坚持领导24小时带班和校级领导包级部制度,深入一线加强教学督导。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堂巡查,将“一分钟候课制”纳入教师考核,严禁教师带手机进课堂,违者列为教学事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3)聚焦课堂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借力教科院,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导学案,强化分层教学,重视情境教学,建好错题集,用好检测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混合学习。开展初中生语、数、英、理、化学科竞赛,激励优生脱颖而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继续组织教师走出市外学习先进学校的优秀课改经验。强化监管重督查,在校长和分管教学领导推门听课常态化基础上,推行课上“巡课制”,要求分管教学领导每天推门听评课至少一节,校级领导每天上、下午巡课至少一次,每学期参加包帮级部质量分析会至少一次。适时举行示范课、汇报课,推动课堂变革落地落实。(4)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品质。“小题大做“全参与,“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研究周期短,教师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最实际、最迫切、最突出而又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或困惑,以个人或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一学期至一学年的努力,逐一解决本校、本班、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研究,把相关或相近的问题“串联”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求科学,探索规律,反思提升。在全校中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浓厚科研氛围,通过草根式教研,引领教师不断从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学校层面着手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师生共读”阅读策略研究、中小学课程整合与学科衔接研究、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研究。研教结合求实效,在研究中,要求教师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家长,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中去选,研究到课堂中去做,答案到课堂中去找,成果到课堂中去用。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课例研究、课堂观摩等形式,引导教师走出一条“学习一一研究一一实践一一提升一一再实践”的专业发展之路。(5)优化互联网+教学,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引进翼课助听力,争取家长支持,从初一、二级部起始引进翼课网,提高英语听说水平,为两年后的英语中考听力改革奠定基础,让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精准教学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新动力。混合学习助辅导,探索学生作业线上检查与辅导,做好纠偏补弱工作,努力减少学困生。(6)聚力队伍建设,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研修共提高,聚焦教师专业成长,聚力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开展同课异构、命题研究、质量分析等教学研讨。建立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完善骨干队伍培育机制,增强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实施青蓝工程,一帮一,对对红。学习培训走出去,把培训当作教师最大的福利,千方百计提供教师外出充电的机会,注重递进培训,加强交流反馈,扩大受益面,提高学习实效。加强骨干扶持,积极争取个性化、订单式高端培训,组织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取经烟台开发区,学习班级管理和集体备课先进经验。专家引领请进来,积极申请市级以上教研活动,邀请教研员和同行对教学把脉会诊,邀请专家到校指导讲座。区域教研联起来,加强区域联合教研和网络教研,畅通校际互动交流沟通渠道。关爱行动送温暖,牢固树立教师第一、学生至上思想,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开展健康查体和心理讲座,强化教师恪守“教学质量是教师第一师德”信条,选树师德典型,弘扬尊师风尚,增强教师职业荣誉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