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补间动画.docx
动作补间动画动画的制作笫三课时动作补问动画的制作学习目标:1、学会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2、知道实现动作补间动画的条件及可实现的动画效果。3、知道形态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分。重点:1、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2、形态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分。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课时形态补间动画的学习,学生已了解r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关键在于制作首尾两关键帧的场景画面,且关于f1.ash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也已基本熟识,这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形态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分及动作补问动画的制作方法。教学打算1、多媒体演示文件2、学生学案3,演示及学生练习用素材文件:小球运动1.fIa、踢球.F1.a、gif动画滑步踢。教学地点:计算机室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学案导学、任务驱动、小组探究、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1、演示集体复习:(I)补间动画定义、(2)形态补间动画的对象-形态复习任制作20帧的形态补间动画:小球从场景左侧移动到右侧。学生总结:1、形态补间动画制作过程2、形态补间动画的组成元素、可实现的作用效果二、新课教学1、动作补间动画制作过程(1)老师:形态补间动画既可以实现同一个形态的颜色、大小、位置变更,也能实现两个形态之间的变更。F1.ash补间动画除了形态补间动画表现形态的变更,还有一种是动作补间动画表现同一个对象在场兔中的运动变更状况。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与形态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设定首位关键帧场景画面,再起始帧设定补问;不同点:动作补间动画的表演对象是元件或组合对象,补间方式:动作。下面同学们就分组探究一下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完成探究任务(2)试一试:探究任务一:创作20帧动作补间动画:小球从场景左侧慢慢进入场地总结: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操作步骤:1、创建元件小球2、第一帧把小球放入场里3、插入东关键帧,移动小球位置4、选择首帧,创建动作补间动画,时间轴变更5、测试影片(3)问题点拨总结现象:法动作补间动画(展示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非法动作补间动画或老师打算)缘由:1、场景中有形态2、场景中有两个或多个元件总结:动作补间动画的组成元素必需是元件或组合对象,且首尾关键帧必需是一个且是同一个元件。2、首关键帧属性设置:旋转(1)老师:刚才小球是平移到场堤中的,假如是一个车轮的话,那么它应当是生生:滚动着进入场生的师师:对,动作补间动画可以设定让计算机补间填充的时候对象运动加旋转。如何设置?生生:起始帧属性。师:任务二,滚动进入场景,停留20帧时间轴延长,场景中没有变更。(2)试一试:练习任务二:修改小球运动方式:滚动进入场景,并在场景中停留20帧。(3)问题点拨:问题:旋转效果看不出来,缘山:圆,填充色单一。解决:修改元件填充色,让小球看上去有质感。提示:后台修改元件,场景舞台中元件随之变更元件的优点。3、首关键帧属性设置:速度的变更(1)老师:进入场景后小球原来静止,这时假如有个人过来踢了一脚,那么它会怎么变更?学生回答:快速移动,并随着时间速度慢慢慢下来。请同学们再试一试:如何设置小球运动的时候速度由快到慢?(<2)试一试:探究任务三:第40帧起先,小球受外力影响,第60帧退出场景。4、元件对象的调整变形工具运用及元件属性设置A、变形工具应用(1)老师演示加解说:假如小球慢慢离我们越来越远,看上去应当有近大远小的感觉,我们可以设定小球在退出场景的时候越来越小,这就须要利用随意变形工具修改元件对象。(2)试一试:探究任务四:修改动画,小球退出场比时越来越小。B、元件属性设置:(1)老师:小球运动的过程中除了位置、旋转、大小、速度有所变更,它的颜色、亮度透亮度也可以有变更,这就须要修改元件的屈性。演不:选中元件,元件属性窗口,修改元件颜色、透亮度。(2)试一试:探究任务五:修改动画,使小球在场景中停留时颜色、透亮度产生变更。(课后记:对于修改小球中间运动状态,须要额外添加关键帧,可能有同学不娴熟,故可以讲任务简化,小球退出时越来越小并慢慢看不清晰,退出人的视野。提示:小球距离远,会变小,另外人的眼睛可能就看不清晰,这就须要对元件本身做调整,一调大小,二可设球置透亮度。随意变形工具和元件属性设置窗口设置。探究任务:修改动画,小球60帧退出场景,越来越小,最终退出视野(即看不见了)。)6、归纳对比:动作补间动画和形态补间动画对比动作补间动画形态补问动画相同点首尾两个关键帧,中间过渡帧画面电脑自动生成不不同同点点组成元素元件(影片剪辑、图形、按钮)或组合对象形态,假如运用元件、文字,则必先打散再变形。补间方式动作形态时间轴表现淡紫色背兔加长箭头淡绿色背景加长箭头实现作用效果实现一个元件或组合对象的大小、位置、旋转、速度、颜色、透亮度等的变更二个形态之间的变更,或一个形态的大小、位置、颜色等的变更7、课后思索探窕:师:通过刚才的探讨,动作补间动画是一个元件对象的运动变更,假如场景中出现了两个元件,动作补间就出现问题,下面看这个动画:两个小球同时运动,一个做水平运动,另一个做垂直下落弹起运动。如何实现的?提示:图像合成原理图层的概念,f1.ash也有图层功能。拓展任务:假如场景中两个球,其中一个球做刚才的水平运动,另一个做垂直落下弹起的运动,如何实现?8、课堂小结:1、动作补间动画制作过程2、形态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比较课题:形态补间动画制作实例练习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学会形态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2)学会创建影片剪辑的方法,理解影片剪辑的意义。(3)分析比较动画补间动画和形态补间动画的区分,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对比动画补问动画的制作方法,分析动画补间和形态补间这两种基本动画制对动画制作的理性相识。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画制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驾驭动画制作的方法,提高制作动画和学生的11主探究、协作探讨的精神。教学重点:图形的绘制、变形。教学难点:图形的变更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多边形变成圆形、鸡蛋变小鸡的动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 .讲授新课任务一:制作多边形变成圆形的动画。(1)老师按下述步骤,一次性完成其中全部操作,学生理解、记忆老师的制作步骤。1执行修改文档吩咐,在弹出的文档屈性对话框中,设定动画的大小为400px1.50px2单击图层1第1帧,按住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多角星形工绿色圆形渐变色,在场景编辑区左侧画一个五边形。3单击时间轴的第30帧,执行插入空白关键帧吩咐,插入一个空白关键帧。4选择椭圆工具,在场景编辑区右侧画一个圆。5单击时间轴窗口下边的绘图纸外观按针I,在第30帧处能看到第1帧的画面内容,以便调整6单击第1帧,在帧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项为形态可见时间轴的第1帧到第30帧同时标上了一条黑色的箭头线,表示这段动画是形态补间动画。7制作完毕,执行限制播放吩咐,视察动画效果。任务二:制作鸡蛋变小鸡的动画。绘制鸡蛋(1)在工具箱中按下矩形工具数秒,在弹出的工具菜单中选择椭圆工具。设置填充色为无,然后在舞台接着运用选择工具局部修改椭园的形态,使它更加接近鸡蛋的形态。如图12所示。图12绘制鸡蛋(2)绽开颜色面板,选择填充类型为放射状,定义渐变栏为淡黄到橙黄的渐变。如图13所示。图13设置渐变色(3)选择工具箱中的颜料桶工具,将鼠标指针移动到鸡蛋的左上方单击填充颜色。接着运用选择工具选中的De1.键把它删除,完成绘制的鸡蛋如图14所示。图14绘制完成的鸡蛋3.绘制小鸡(1)将图层1重命名为变形,单击变形图层的第70帧,按下键盘上的F7键插入空臼关键帧(2)在工具箱中选择椭圆工具,设置笔触色为无,填充色为黄色。然后在舞台上拖动鼠标绘制两个椭修改椭圆的形态,通过登加绘制形成小鸡的身体形态。如图15所示。图15绘制小鸡身体(3)选择线条工具绘制出小三角形态的鸡嘴,如图16所示。选择刷子工具绘制鸡腿,接着再复制出另一条图16绘制鸡嘴图17绘制鸡腿(4)将绘制完成的鸡嘴、鸡胭和身体组装在一起,运用选择工具框选全部对象,选择修改分别命打散成形态。效果如图18所示。图18绘制完成的小鸡4.绘制眼睛和羽毛新建图层,将它重命名为眼睛和羽毛。在这个图层的第70帧,按下键盘上的F7键插入空白关键(2)在工具箱中选择椭圆工具,设置笔触色为无,填充色为桔黄色,在舞台上绘制出眼睛。然后选择土黄色,绘制出羽毛,效果如图19所示。图19绘制眼睛和羽毛5.创建形态补间动画(1)选择变形图层的第10帧,按键盘上的F6键插入关键帧。(2)保持第10帧被选择的状态,在属性面板补间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形态吩咐,如图20所示,完图20定义形态补间动画这时可以看到,时间轴变更成绿色背景、带箭头的实线。如图21所示。图21定义形态补间动画6.添加形态提示(1)选中变形图层的第10帧,接着选择修改I形态I添加形态提示吩咐(快捷键CtrRSh现了1个带有字母的红色提示符,再次执行吩咐添加第2个形态提示。如图22所示。图22添加形态提示(2)拖动第10帧上两个形态提示到鸡蛋的上下边上,接着选中第70帧,拖动形态提示符到小鸡的身体两形态提示变成了黄色,第70帧上形态提示变成了绿色。说明形态提示定义胜利。如图23是第10和70帧的效果图23变更形态提示的位置(3)选中两个图层的第80帧,按F5键插入帧。此时的时间轴图层效果如图8-24所示。图24时间轴图层效果(4)按下快捷键CIr1.+S保存文件。按下快捷键Ctr1.+Enter测试影片效果,鸡蛋变小鸡的形态补问三、归纳对比:动作补间动画和形态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态补间动画相相同点不不同同点点组成元素补间方式时间轴表现实现作用效果四、拓展思索:拓展探究任务:假如场景中两个球,其中一个球做刚才的水平运动,另一个做垂直落下弹起的运动,如何实现?五、反思总结:简洁的动作补间动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F1.ash中的三种元件及其和舞台的关系2、知道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3、会正确制作动作补间动画教学重点1、属性面板中补间选项的设置2、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制作动作补问动画安排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F1.ash中场景相当于一个舞台,舞台须要演员演出时,演员从后台出来,这个后台我们叫做库,演员分工不同,在F1.ash中出现三种演员:图形元件、影片剪辑元件和按钮。【展示图片】那么我们今日起先我们就要依次就要让这些演员出场了。二、新授1、动画的概念动作补间动画是在两个关键帧上分别定义不同的属性,如对象的大小、位置、角度等,然后在两个关键帧之间建立一种运动渐变关系,这就是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过程。选中蜻蜓图层,在第15帧处插入关键帧,调整蜻蜓的位置(6)选中眼睛图层,在第30帧处插入关键帧,调整眼睛的位置(7)选中蜻蜓图层,在第30帧处插入关键帧,调整嫡蜓的位置(8)选中眼睛图层,在第40帧处插入关键帧,调整眼睛的位置选中蜻蜓图层,在第40帧处插入关键帧,调整蜻蜓的位置(10)创建补问动画(三)测试保存影片三、学生练习制作书42页的节约用水动画效果留意:分层制作分为文字层、水龙头层和水滴层四、作品互评,小今日我们学习了简洁的动作补间动画,制作了第一动作补间动画:节约用水,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生活实例,可以通过我们的补间动画来完成,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充分应用我们所学的学问,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动画补间动画,和前两节课讲的形态补间动画类似,只是补问选项的选取不同,学生驾驭的很快,完成的效果也很好须要改进之处:本节课的关键之处是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动画补间动画,什么样的动画可以用动画补间去做,有些学生习惯性的在选择补间类型时选择了形态,最终造成动画效果的错误,因此最好把两种补问动画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形态变形动画是在动画对象的形态发生变更时运用的,而动作补间动画是在对象的大小位置发生变更时候运用的动作补回动画的制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下册第8单元动画制作第三节制作基本动画第一课时的内容。制作基本动画分为动作补间动画和形态补间动画两部分,四个课时。而本节课则为动作补间动画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驾驭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个人认为图层与动画的结合放在其次课时更为妥当些。二、学情分析上节课主要初步了解了F1.ASH软件的窗口界面及动画原理、帧的基本概念,熟识并进行了工具箱的一些操作,本节课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学习,T脆进入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中去。学生对动画制作是相当感爱好的,因此本节课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主动探究动作补间动画制作方法,从而让学生系统的驾驭动作补问动画的一般步骤。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让学生驾驭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并学会制作动作补问动画。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沟通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驾驭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老师则层层递进地进行讲解并刚好指导。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实力。培育学生勇于实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和创新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驾驭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难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娴熟地制作动作补间动画。五、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学习方法:仿照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沟通合作学习六、设计思想敬市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模拟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架构下,搭建以生为本的情景学习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学与练,以不断解决问题为手段,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新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驾驭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总体的信息素养。而在本节课中就坚持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实力和提高素养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本节课以制作郊游f1.ash里的动画为主线,让学生完成云朵飘动动画、汽车开动动画、风车转动动画。一步步地发觉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学会自我总结。让学生通过探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驾驭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老师制作助学课件:小助手,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制作动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FI我分析问题,解诀问题的实力。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我市新教材培训所上的一节示范课。新教材实施才一个学期的时间,老师对新教材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这节课我上完以后,许多老师就给我许多的看法,当然有优点也有缺点,对我的帮助和启发和大,也引发我一些思索。首先我想谈谈本节课中可供借鉴之处:a)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运用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了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而学生则进行自主探窕学习、小组沟通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一步步的探究完成任务的方法。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很为广泛,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了。然而如何用好任务驱动却值得我们思索。本节课首先以欣赏小明制作的郊游的f1.ash动画导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也为以后的三个任务埋下了伏笔。而接下来的三个任务:云朵飘动、汽车开动、风车转动则显得顺理成章。而这三个任务的设计也是环环相扣,由简到繁,从浅到深。老师则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发觉问题,擅长提出问题,驾驭学习规律,一步步地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实力。在本节课中,主要让学生体会提出问题实践尝试猜想假设实践验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热忱,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究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欢乐。b)因材施教,关注全部学生由于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驾驭存在确定的差异性,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和特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长和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特性化发展。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助学课件小助手。助学课件的运用是在教化局曹老师的建议下运用的。当时在看其他老师在运用时,心中还充溢了疑问。假如才能将助学课件小助手做好。因此我在设计助学课件时,只是把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三个步骤告知了学生。其中将云朵飘动的动画的制作步骤较具体的告知了学生。而小汽车动画则对学生进行了启发。风车转动动画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提示。使得学生在整节课中遇到问题时,都能够尝试用小助手来解决问题,但是又须要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实力。在云朵飘动动画的制作中,我选取了优秀的学生做了小老师,让他们来帮助本组的其他同学。而在汽车动画制作过程中,我则让优秀的同学上台讲解了他的制作步骤,学习优秀的学生是学习的火车头,利用他们做助教,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给他们一个熬炼成长的机会,乂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帮助,消退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培育他们的表达实力和互助精神.而在小组合作中,让每个小组选取福娃来设计动画,则能培育学生的小组协作意识和充分发挥出写生的水平,并让学生制作出拥有自己特性的作品。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我也总结了存在的一些问题:(1)语言不够精练看了这节课的录象,发觉H己的语言不够精练。一节课中,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越好,精练的语言反而能够更有利于学生的驾驭。而在学生练习时,我总是把学生遇到的问题都在全班学生面前讲解。现在想来,对于个别学生所遇到的个别问题,只须要在学生面前解决就可以了。而当发觉是共性问题时,再须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做讲解。(2)小组合作评价指标不够明确小组合作可以培育学生互助精神、协作实力。然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却简洁留于形式。在本节课中,小组须要对福娃进行动画设计。学生应当先进行小组探讨,确定动画方案,再进行实施。而实际状况却不是我所想的,有许多同学是自己在做自己的设计,只是在遇到问题时,才会想到向本组同学寻求帮助而已。当然这也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简洁产生的问题,我想这应当是因为小组合作评价指标的问题。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看小组的结果,而却忽视了制作的过程。假如在评价小组时加上一些指标,我想会好些。因此,我认为在小组合作时,可以引入激励机制,评比优秀合作小组。而优秀合作小组的评价指标为:(1)小组探讨主动,每个组员分工明确,小组长能协调各组员的工作。(2)组员之间团结协作,主动参加课堂活动。(3)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富有创意,较完整的作品。(4)小组成员能对本组作品能进行适当地讲解和评价。面对新教材,我们很欣喜,学生也很欣喜。书本变的精彩,内容变的生动,而课堂呢?当然也须要随之变更。而如何变更则是须要我们这些信息技术老师不断思索的问题,这次示范课就给了我们很好的一次沟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