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6第六讲 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教案.docx
-
资源ID:7392885
资源大小:10.8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6第六讲 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教案.docx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第六讲)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章节名称"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授课时长90分钟授课方式课堂教学教学目标一、理解"中华”概念的实质是“华夷融合";二、理解"五胡"主动选择"中华化”的原因及表现;三、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以后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华夏认同的明确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一、为何"五胡"主动融入中华,而非被动御员?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鲜明特征是"五胡"主动融入中华,"主动"两字是本讲的"文眼"。二、"五胡"主动融入中华的表现:1 .政制趋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所建立的政权都经历了汉号立国、礼法治国、郡县理国、经史记国的华夏化进程,通过不断模仿与学习中原政治制度与礼仪文化,由原来的部落联盟体制向中原式政治体制过渡。2 .中华认同:魏晋时期南北政权虽然分立,但各政权都不遗余力地宣扬"正统观"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以争取"正统”的历史地位;各政权力图通过"中华化”的政制改革来实现"正统”认同和中华一体化。3 .维护一统:北方游牧民族开创了均田制、三长制、府兵制等制度,巩固中央集权,推动族群融合。4 .经济交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胡人南下中原,逐渐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定居化、农耕化转变,中国北方的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深度融合;同时,中原汉人南卜,将中原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带入南方"蛮夷"部落地区,促进江南经济开发,使得南方的农耕经济与山地经济深度融合。5 .族群融合:南北朝时期,"五胡"政权的兴起与纷争,导致了更大范围的大迁徙、大交融、大编户。随着社会组织的重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使得文化区隔、族际边界被冲破,族群交融达到新的高峰。6 .文化融合:北方胡人入主中原以后,均接受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原文化传统,儒家纲常伦理成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制定典章制度的依据,儒学成为官方教育的法定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都注重对西域地区的经营与治理,西域文化也对中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佛教经由西域传入中原,也即佛教中国化的开始。文化交流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汲取、相互涵化的。教学难点一、课程导入的生动性。二、如何根据课件需要,灵活把握部分章节的内容以及时长。三、如何解释"主动”入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导入:通过交代“五胡入华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史实,直入正题二、章节讲解:(一)政制趋同:中华正统体制的承继(二)中华认同:中华认同的实践(三)社会转型:农耕社会结构的形成三、课程衔接:"欲知隋唐时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J为下一堂课做铺垫。案例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课程评价方法课堂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