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超声表现及治疗要点.docx
-
资源ID:7350713
资源大小:9.4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超声表现及治疗要点.docx
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超声表现及治疗要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之为Wi1.kie综合征,由VonRokitansky于1861年首次描述了该疾病的存在,是由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减小而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的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发病机制肠系膜上动脉一般在第一腰椎水平处分出,与腹主动脉呈30°-42°。若成角过小,可使十二指肠受压。引起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减小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肠系膜上动脉起源位置过低或先天性的夹角过小:十:指肠悬韧带过短。后天性: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内脂肪短期内大量减少,使之角度减小。临床表现腹主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为高位小肠梗阻,上腹胀痛,发作时可见胃肠型,伴明显恶心、呕吐,呕吐物常含胃液、胆汁、食物,常发生在餐后,改变体位时(如右侧卧位、俯卧位等)可使梗阻症状缓解。长期发作,可以导致消瘦、脱水、全行营养不良。超声表现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V22°,两者之间宽度<8mmu肠系膜上动脉后方的十二指肠受压,近端的十二指肠扩张呈漏斗状或葫芦状。治疗无症状可不必处理,一般保守治疗。急性发作期:禁食、胃肠减压等对症支持治疗。缓解期:以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餐后站立和平躺,应活动或选择右侧卧位、俯卧位等。保守治疗无效:根据情况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