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docx
-
资源ID:7281706
资源大小:18.6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docx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不仅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品质,也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缓和心情,能显著调整学生的状态。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课堂的教学形式仍旧采用传统的知识输出模式,在课堂上以说唱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导致课堂教学气氛相对低落,缺乏灵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深化课堂内容,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一、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走向深度学习的意义(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在我国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即要注重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习音乐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等,给课堂的教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但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未完全褪去,学校整体对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一些音乐教学器材,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在上课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大多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不浓厚,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不明确,从而促使教学方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极大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不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要求。(二)小学音乐教学深度学习的意义从音乐知识的本质来看,音乐作品是一种作者的内在表达,好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形成家国情怀和爱国之情,也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感染。同时音乐作品本身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内在气质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从音乐作品的表达中获取精神力量,在压力较大和心情不好的时候进行自我调节,避免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音乐教学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品德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走向深度学习的策略(一)依据主体原则,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原则是教师应当一直遵循并且落实的主要教学原则,即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学习地位,结合音乐作品引领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促使其在心理上与作者或者更多的听众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渴望了解音乐知识的欲望,在提升课堂音乐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例如,小春笋是一首属于春天的、轻快欢乐的歌曲,能帮助学生缓解压力、释放心情。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一些教学情境,结合辅助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具体感知,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其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结合学生对春笋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讨论,并侧重阐述春笋的成长应当是怎样一种“音乐的感觉”,这时学生会纷纷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春笋在刚冒出头的时候有一种“冒泡的声音”、成长的过程则如同小溪欢快的歌唱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小春笋,并配上春笋成长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将欢快的歌曲与视频里的景物结合起来,对音乐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学生观看完成后,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互相讨论春笋的成长以及在春天里发生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交流,并以相互启发的形式提升学习体验。最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合唱,结合之前观看的视频、讨论的内容,促使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促进其情感升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主体原则展开授课,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二)教授乐理知识,提高学生音乐基础能力对音乐作品的深度学习决不能仅限于表面的认识,而是要了解一些乐理基础知识,由此深化到对作品文化和内在情感的挖掘,以真正理解音乐作品。对此教师也要注重结合教学大纲和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目标,给学生输出合理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例如,在教学唱起来、跳起来一课时,教师要在课前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从学生对音乐认知的角度设计相关课堂内容,如大部分学生的音乐乐理知识相对匮乏,针对唱跳合在一起的作品往往不容易跟上节奏。因此教师要由简及难地给学生导入课堂内容,如在刚上课时教师可将背景音乐和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然后从视频里人物的舞步与音乐节奏的拍子对比,让学生逐步了解音乐的规律,在高潮阶段,视频里人物的跳舞节奏明显加快,同时乐器弹奏也非常紧凑,可逐步过渡到对乐器、节奏以及音乐意境的学习和了解。为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学习,教师也可给学生播放演奏的过程,一般演奏者在演奏时都会跟着自己的理解或者节奏走,这能让学生直观了解这首曲子的节奏是如何演奏出来的,并和视频里的舞步形成强烈合拍,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加深对乐理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在课末教师也要就这部作品的乐理知识给学生做一个总结,并过渡到对其思想和内在文化的学习,给学生做好音乐学习的导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教授乐理知识,能较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三)坚持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魅力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好的音乐作品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但在当下,受到网络大环境的渲染,一些口水歌的爆红使部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发生偏差。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始终坚持一贯的审美原则,可结合一些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深度剖析,使其感受音乐的文化魅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品质。如今,很多网络红人会翻唱各种音乐作品,甚至将其改得面目全非,这会对学生的音乐认知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重点给学生渗透音乐的审美原则,即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为美,以低俗卖弄为丑等,先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音乐审美观念,然后再开展教学。例如,在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教学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蜗牛与黄鹂鸟歌曲,让学生的思想和感觉徜徉在欢快的节奏中,让学生享受这种音乐带来的美。然后,教师再给学生播放一些网络人士对此类作品的翻唱,引领学生进行对比,促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明确哪一种风格的唱法更为积极向上。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教师也可从一些音乐作品的节奏、歌词、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和对比,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故事文化,并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解析深刻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如青花瓷和学猫叫,教师可播放两首音乐作品,然后结合歌词和节奏让学生讨论哪首歌曲更加好听、蕴含的文化更有魅力等,对学生展开积极的引导,使其真切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提升其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审美原则,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和感受音乐,能在较大程度上使其感受到经典音乐的魅力。(四)挖掘音乐内涵,领悟音乐内在文化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背景,音乐教学还应该凸显一些思想文化,包括作者创作音乐的故事、里面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等,侧重从思想方面展开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深刻体会音乐文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和解读作品信息,并逐步为其导入思想内容,以展开思想教育。如在牧羊女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牧羊的内容,采用图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先对牧羊时的情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播放牧羊女,结合之前的图片和视频,学生会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感觉到身为牧羊女会面临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就这首音乐作品的作者、创作历程以及作者想在作品中向世人传达什么思想,向学生做全面介绍,如牧羊女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悠闲自然的生活状态,同时也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等。教师可将作者的思想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细细品味。同时,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也可播放其他人创作的好的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学习,如曹元德先生创作的歌曲等,通过广泛的接触和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向学生全面教授音乐知识,还要引导其挖掘其中的音乐文化,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五)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为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必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教师也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举办相应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结合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将音乐的自由度放开,可不局限于课堂上的音乐作品,也可跨学科表达,帮助学生充分释放压力,增强课堂音乐教学的感染力。如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课教学时,教师要先根据学生的近期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可适当增加一些音乐活动。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就本节课音乐知识给学生做具体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相关音乐作品,如节奏记号跳动的舞步等。由于每个学生的心态不同,近期的心理压力、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心情等都有所区别,因此针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心态也不一样。对此教师可留出时间举办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借助音乐作品释放自己,表演自己喜欢的作品,内容不限于课堂内容,也可以是流行音乐、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等;可以小声哼唱,也可以组队合唱等。在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会感到十分有趣,也会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时教师可创设合适的环境,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学生表演完成后,要从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音乐作品本身具有怎样的力量、自己在表演前后有怎样的情感或者态度变化等,可和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对作品进行解读,增进学生的音乐认知,拓展学习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适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借助音乐作品表达自己,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六)创新教学形式,增强学生艺术体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在艺术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体验,增强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创新自身教学形式,可结合音乐乐理知识、乐器、作品特点以及创作过程给学生整体解读,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创作的不易,增强其对艺术的认识。如在小乌龟飞上天一课教学时,作品内容有着较大的跳跃感,可以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形式,采用逐步导入的形式给学生渗透作品内容。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动物的视频,如动物王国开大会的视频,配合小乌龟飞上天的背景音乐给学生播放,这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渲染力,其思想会不自禁地与视频和音乐内容联系起来,也会对背景音乐感到向往和喜爱。这时教师再逐步给学生呈现有关背景音乐小乌龟飞上天的创作过程,如这部音乐作品主要是运用钢琴演奏,节奏飞扬轻快,表达了小乌龟对天空的向往,寓意人们要向往美好的理想等,让学生从乐理基础知识到乐器演奏等全面理解音乐作品。在学生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后,教师可给学生播放之前的视频素材,然后鼓励学生以合唱的形式演唱小乌龟飞上天,并要求其带着自身情感唱歌。学生了解了这部作品的内在情感,清楚了创作过程,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唱出对美好的向往之情,并结合之前的学习和视频内容增强音乐体验。教师创新自身教学形式,将音乐基础知识、乐器演奏以及情感等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给学生授课,不仅能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还能提高音乐的艺术魅力。(七)开展生活教学,拉近课堂教学距离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人文性较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目前的教材内容来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关联密切,所以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拉近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切实促进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教师必须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教师在讲解咏鹅这节课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咏鹅这首古诗以及搭配的音乐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教师可以先将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鹅的形象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近距离观察鹅的模样。咏鹅这首作品用轻柔的民族音乐演绎了古诗中鹅的自然体态,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自然也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应该先通过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出鹅在实际生活中的状态,让学生能够直观看到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如“你观察到了鹅的什么外观特点?你觉得咏鹅这首歌曲写出了鹅的什么形象?”在听着这首歌曲、看着大屏幕上展示出来的鹅的形态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悠闲自在”之类的词语,这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内在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个人的音乐发展,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生的角度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结合音乐特点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乐理基础知识、乐器、音乐作品内在的文化与情感等,并遵循主体原则切实有效展开课堂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在促进音乐课堂教与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人教学艺术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