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析.docx
-
资源ID:7281601
资源大小:20.0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析.docx
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析小学是学生打基础和养成正确行为观念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受限,其认知能力不足,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对爱国主义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是教师需重点探究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一)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是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自身的自然属性之外,还需要后天培养起良好的社会属性,以推动自身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成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但能够使学生主动认识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还可以不断强化其主人翁意识,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自觉承担起义务,增强自身的社会属性,以此使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逐渐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其未来的成长发展以及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打下坚定的思想基础。(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其具体行为的行动指南,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认知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和关键阶段,受生活阅历的局限,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人文素养都比较缺乏,因此,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借助学校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其他同学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逐渐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三)促进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繁荣文化是国家内涵的重要载体,历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见证。作为一个文明大国,我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和变革中积累起了无尽的历史瑰宝和文化财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在我国奋斗历程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繁重,在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民族历史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从而自觉做好历史和文化繁荣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新的内涵。(四)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国才有家,国家统一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基础,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保障。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在为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不断奋斗,国家意识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关键。爱国主义教育不但是学生未来践行爱国主义行为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其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不竭思想源泉。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案例和多样化的主题教学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感受国家强大的同时自觉承担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历史使命。二、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一)教材挖掘深度不够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少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照本宣科地讲授给学生,教学内容比较浅显,缺乏深度和多样性,同时也缺少对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仅停留在课本等理论层面,难以将其有效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缺少对教材深度理解和深度教学的课堂,还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或完成教学任务,时常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将知识点一次性教给学生,让其自行消化并吸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仍然以单一的理论讲解为主,通过板书或讲解,为学生干巴巴地讲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等内容,缺少教学情境的创设、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脱离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导致实际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三)课堂互动流于形式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往往只是简单的“师问生答”,教师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和深度互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体验感,不但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课堂互动流于形式,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看、去听、去想,缺少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依赖课本、依赖教师、依赖他人等不良学习习惯。高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互动课堂应以“教师呈现内容、学生自主思考、师生合作探究”为模式,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师生有效的交流、沟通和探讨过程中真正学有所获,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一)增强认知,提升教师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同时也是自己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灯塔。教师不但要教授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以自身为榜样影响每一位学生。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就要不断增强认知,提升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此影响学生,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共鸣,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对统编版五年级“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因此,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观看甲午纪录片等了解我国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压迫到奋起抗争再到伟大复兴的历程,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自己眼中的祖国变化情况,并以此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讲解完成后,引导学生回顾历史,通过将百年前和如今的生活做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有何感受”“对未来的展望”“我们能够做些什么”等话题。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和学生互相分享彼此的学习感受,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演唱七子之歌等歌曲,使学生在听、说、思等活动中增强爱国主义认知,激发其强烈的民族信念。(二)激活教材,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不胜枚举,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信念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本身,提高自身钻研教材的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将教材知识点与爱国思想有效结合起来,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中增强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例如,统编版教材中的显性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以地图的形式呈现了我国广阔的领土范围,教育学生我国领土一寸都不能少,以此培养学生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五下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中,对中华民族近百年以来反帝反封建最终实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激励学生刻苦奋斗,为将来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除了显性素材之外,教材中还有部分内容虽然没有明确的爱国主义标签,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四下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中,引用了大量的生活事例,使学生深刻了解到食物、衣服、日用品等都是通过辛苦奋斗获得的,表面上可以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而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也可以从社会繁荣、国家安定的角度切入,使学生明白只有在社会和谐、祖国安定的大环境下劳动人民才能够不断创造更多财富的道理。因此,教师要有效激活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不断增强学生的认识和感悟。(三)资源整合,拓宽爱国主义教育路径一方面,引据传统经典。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衍生出了璀璨多姿、绵延千年的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壮丽、华美的篇章。无论是文字、诗词等有形的文明,还是艺术、精神等无形的文明,都充分体现出了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核心标志,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根据爱国主义教育与单元知识点的关联度,积极寻找传统经典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将优秀的传统经典和文化与新时代精神充分结合起来,凸显当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故事性、思政性、历史性与时代价值,赋予“爱国主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例如,在教学五年级“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时,教师就可以引据传统经典,从“文字”“艺术”“科技”“美德”等方面着手,开展主题展示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吟诵、唱跳、演讲等方式,在搜集材料、展示内容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在每一项经典背后都折射出了人们对祖国更强大、更美好的追求,进而使学生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赞颂时代楷模。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更容易接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榜样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思维品质。因此,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就可以根据“榜样力量”的激励性和互动性,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精选榜样人物和事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情感共鸣,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大榜样宣传力度,通过榜样作用引领学生、激励学生,从而有效构建起学习仿效机制。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适时向学生讲述疫情防控期间的故事,通过开展“爱心志愿者”“可敬的逆行者”“可爱的家乡人”等教学主题,为学生讲述社区工作者、大学生、科研人员和白衣战士等人群的抗疫故事,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大化地发挥出榜样的价值,使其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四)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爱国主义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中的文字层面,避免一味地讲空洞的大道理,而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沉浸在营造的可感知的爱国主义教学氛围中,在生动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感性思维、形象思维,不断提高爱国主义认识。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欢欢喜喜庆国庆”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教师就可以在“新中国的生日”和“这时候该怎么办”教学中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情境一: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国歌法的相关内容,包括奏唱国歌时,所有人员要举止庄重、庄严肃穆,不得出现不合时宜的行为。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使学生明白在升国旗、唱国歌时,在国歌前奏响起时必须立正并敬礼,在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态度严肃、禁止打闹,以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尊重国旗、国徽和国歌。情境二:教师结合本节内容,向学生出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三种情况。(1)自己上学迟到了,等到进了校门已经开始升国旗了,这时该怎么办?(2)“欢庆国庆”的活动结束后,我们手中的小国旗该怎么处理?(3)突然开始下雨了,而国旗还在旗杆的顶端,该怎么办?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指向性明确的环境下深入思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使其在交流和探讨中明白这些情况下自己该如何去做,进而深刻体会到爱国是每个人的义务,爱国行为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方方面面中。(五)引用媒介,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被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网络媒介等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宽泛、抽象、扁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和有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感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内涵和实质,从而不断增强思想认识,获得深刻感悟。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图画和视频,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品味和研讨中认识到爱国之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获得思想认知的转变;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创新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搜集资料和素材的教学活动中,在思考和探究中感知爱国的必要性,逐渐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我们神圣的国土”时,课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家里爷爷奶奶的口中了解他们经历的祖国历史变迁,或者借助互联网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对于有展示欲望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并发给自己,教师在课前将这些资料整理制作成PPT并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课中,教师在开始上课前留出35分钟时间,让这些学生进行简单的分享和讲解,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演讲中和PPT的视觉感染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剪辑好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祖国从古至今的朝代更迭、国土变迁、各地秀丽景色和文化特色中感受我们神圣的国土。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在感受祖国强大、神圣的同时写一篇观后感或制作一份手抄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媒介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六)多方合作,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一是结合校园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完“团团圆圆过中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校园文化节,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描写中秋节各地习俗的文章;合唱水调歌头等与月亮相关的歌曲;吟诵含有赏月文化的诗歌、童谣等。将爱国主义教育带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民族自信,唤起其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二是结合家庭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生动化。例如,在教学“欢欢喜喜庆国庆”之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这一节日氛围,教师就可以发挥家庭的力量,邀请退伍军人或革命前辈线上讲述革命故事。学生在观看完之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观后感,并将自己搜集到的革命故事分享给大家。通过家校联动使学生在课前在革命故事的讲述中,便深刻了解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以此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学生真正体悟爱国的真谛。三是结合社区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化。社区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场所,教师可以与社区进行合作,适时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志愿活动等实践过程中坚定爱国信念,将爱国主义精神外化于行。例如,“欢欢喜喜庆国庆”这一内容编排在国庆节前夕,这时各个社区都会开展“喜迎国庆”的主题活动,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国庆主题活动中,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悬挂国旗,独唱、合唱爱国歌曲,绘制喜迎国庆的宣传标语等,借助社区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切身参与中将爱国之情外化于行,自觉参与到爱国行动中。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不断拓宽认知范围、增强认知体验,从而将爱国主义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