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观意蕴探析.docx

    • 资源ID:7280376       资源大小:19.0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观意蕴探析.docx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观意蕴探析摘   要:劳动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历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劳动为视角,阐释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劳动的实质,由工人与劳动的产品相异化、与劳动的过程相异化、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社会现象,最后推断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相异化的结论。这种异化了的劳动成为了资本家奴役工人的工具。马克思通过透视异化劳动,批判了旧的劳动观念,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失去人本真的活动,要使得劳动成为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就必须扬弃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分析和研究异化劳动不仅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提供了指引。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劳动观中图分类号:A81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8-0001-04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产生的时代背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表明劳动和劳动观的生成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也使得社会关系出现了变革,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激化。自16世纪开始,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逐步发展起工厂手工业。18世纪6080年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机器的大量使用,使得资本主义向前跨越式的发展。19世纪起,欧洲各个国家开始进入工业革命的进程。欧洲各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不断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工业革命的急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无产阶级这一新的阶级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工人,很快,工业的发展达到饱和,工人找不到活干。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家之间激烈的竞争,很多小资本家沦为了无产者,为了生活不得不加入了工人的行列,致使工人的人数剧增,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除此之外,随着机器的普及资本家对工人的需求减少,工人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工资。由此,资本家无休止地加大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工人仅有勉强能够维持生存的工资,生活条件逐步恶化,迫使工人在悲惨的生活中开始寻找出路,开始自发地、分散地起来反抗资产阶级以取得更高的待遇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在反复的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组织队伍和自身觉悟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逐渐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自此,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两极分化以及两极对立。19世纪40年代,欧洲工人阶级开始起义,迫切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目睹了工人的残酷生活,肯定了工人的起义,思考了工人运动的必要,并在这一过程中酝酿了异化劳动的思想。二、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思想内容及扬弃途径异化是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或者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成一种“异己”的,反过来与主体相对立,表现为对主体的统治、支配、压迫、奴役,甚至“折磨”和“摧残”。在手稿中,异化特指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生活的乐趣,是生命自由的表现,是个人生命的体现,更能体现人个性的特点,是人类真正的财产1。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不再是它原本的意义,劳动创造的财富被资本家攫取,成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社会越进步,工人受到的压迫剥削就越大,劳动就不再是自由自觉的行为了,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存在的异化劳动。(一)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及其内在联系1.从生产结果来看: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的过程就是工人生产产品的过程,工人应该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占有其生产结果。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私有制占主体地位,工人辛苦的劳动成果被资本家所有,工人不但不能占有、支配自己劳动的成果,反过来还要被自己的劳动成果所支配,造成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2工人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渐使自身走向对立面,丧失自我。“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得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的奴隶。”349也就是说,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越多,创造出来的财富越多,被资本家占有的就越多,最后的结果就是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越来越贫穷,劳动产品对人统治的力量就越强大。工人本该主宰自己的产物,但现在物却统治了自己的生产者,这就是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产品成为了奴役人的工具。2.从生产过程来看: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异化表现在结果上也表现在过程中。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不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也不是自觉自愿的行为,而是属于资本家的压制、强制活动。从表面上看,工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资本家雇佣工人,给工人工资,“按照斯密的意见,通常的工资就是同普通人即牲畜般地存在状态相适应的最低工资。”336工人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并且按照资本家的指令行事。例如,一名螺丝钉工人,从他进入工厂开始就进入了资本家的监督范围,资本家会规定好他的上班时间,规定好他做哪种型号的螺丝钉,以至于连他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频率都会有明确的规定。在他上班期间,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监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就是机器的延伸,是机器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却没有了任何的自由,成为了机器的附属品。3.从人的类本质来看: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新的内涵,提出人是类存在物、自由自觉的类特性,继而创造性地从劳动对象化方面入手揭示了实践或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类本质”是出于自己主观意志,是自由的劳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353我们以伐木工为例。伐木工在伐木的过程中应该感觉快乐,因为这是对他价值的肯定,这是他自觉自愿的行为,他可以自由占有、支配他砍伐的木头。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从伐木工成为伐木工的那一刻起压迫和剥削就开始了。首先是有产者和无产者的形成,有产者成为资本家,无产者沦为工人,工人们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去资本家那里讨生活。其次他们的生产过程受资本家的监督,如若有任何违规操作,工人将不能获取正常的工资。最后,砍伐的树木所创造的价值均由资本家占有,如若砍伐的树木不能按时出售,伐木工也不能按时得到工资。伐木工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充当了部分机器的作用。在这种状况下,人与动物无异。4.从人际关系来看: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必须通过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才能得以表现。工人的劳动产品被资本家强制占有,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到无趣,感到被压迫、被奴役,但又为了生存不得不受资本家的奴役和剥削,这种奴役和剥削使得工人没有了生产劳动产品和创造的乐趣。劳动仅是工人的谋生手段,而不是人本来就拥有的自由活动。工人被迫为资本家劳动,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折磨,带来的不是富足而是贫苦,从而使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处于紧张的异化关系中。这样必然会使社会分裂为压迫和被压迫、剥削和被剥削的两大对立阶级。在被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状态下,在资本家永不停息的竞争中,无数的资本家破产并且加入工人的行列;工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就业相互之间也存在分裂和敌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每个人都与其他人处于对立和疏远的状态,都处于被异化的社会状态中。5.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的内在联系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之间不是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关系,而是存在一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条规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直接描述,是异化最浅显的表现,也是最容易被工人理解的。第二条规定是对第一条规定的拓展和延伸。因此,马克思才说:“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活动的产品怎么会作为相异的东西同工人对立呢?”350第三条规定是在前面两条的基础上的总结和推论,从人劳动的异化推论出人本身的异化。第四条规定是前三条规定的必然结果,异化的结果最终演变成人和人的异化,将异化的范围从人扩展到整个社会。手稿中的劳动观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和平和自由的假象,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的真相呈现在世人眼前,这一理论成为工人觉醒后的思想武器。(二)异化劳动的根源及其扬弃的途径1.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异化劳动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其根源是私有制的存在,从更深层次分析,是因为劳动分工的存在。私有财产的出现与异化劳动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私有财产的出现导致异化劳动的出现和加深,而异化劳动则促进了私有财产的增加。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有强制的劳动,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其发展程度远远没有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发展的程度深。生产力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社会分工的发展也是从简单到复杂。在资本主義社会之前,生产力低下,劳动分工简单低级,每个人都是为了群体的生存而劳作,没有多余的剩余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大机器的出现使得社会分工不合理程度加深,一部分拥有剩余劳动产品的人开始雇佣没有生活资料的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也由此产生。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人的劳动也越来越单一,从而迫使工人对资本的依赖程度愈发加深。这种深层次的不合理的社会分工使得劳动越来越异化,而这种异化程度的加深又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2.异化劳动的扬弃途径首先,改变不规范的社会分工。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所有的分工都需要改变,需要改变的是不合理的社会分工。不合理的社会分工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对分工起支配作用的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占有了生产资料就有了支配别人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就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拥有支配别人的力量;工人就是被支配的对象,工人没有自我,只能依附于资本家而生存。马克思指出,不消除自发的社会分工,异化劳动就会一直存在,这种分工最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枷锁。异化劳动造成的工人悲剧是自发社会分工的结果,消灭自发的社会分工就要建立自由自觉的社会分工,自由自觉的分工使工人自觉自愿地劳动、不受任何人的支配,由此人的本质复归。当然,自由自觉的社会分工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发展的;不是任何情况都可以形成的,而是要在生产力发展极大提高和物质产品的积累极大丰富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形成的。其次,要消灭私有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存在大部分的劳动产品被少数人占有的现象,但是,为了长久的发展他们会保证奴隶、农民的基本的生存条件。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不仅拥有自己的财产,还将工人的财产据为己有,工人自身也成为资本家的附属物,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能满足,资本家占据一切。这个阶段的私有财产的积累方式是毫无人性的,所以,要废除、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财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使工人不再是资本家的所有物、不再受资本家的剥削,而是按照自身的意愿自由自觉地活动。三、手稿蕴含的劳动观的现实意义在手稿中,马克思以劳动为视角,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阐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指出了要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就必须要扬弃资本主义制度。研究马克思的劳动观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劳动者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手稿中提到,劳动作为最基本的活动,对其他活动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马克思从异化劳动中推断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劳动的异化程度不断加深,在这种状况下工人必然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会日益尖锐。社会想要得到稳定,就必须构建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通过对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和谐劳动的关系应该有这样的特征:劳动的产品属于劳动者;劳动者的生产过程是自觉自愿的;劳动者对行业的选择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人们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友爱。其次,马克思的新劳动观不仅指和谐的劳动关系,还体现为在劳动中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人通过劳动从自然界获取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创造出新的事物。传统的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征服与被征服的,人们只是一味地征服自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呈现异化的状态,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出了挑战。从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到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党对生态环境问题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在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变,彻底摈弃人类中心主义”4“人定胜天”这些传统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人优于自然,这种思想已然过时。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也是人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人们在关注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要尊重和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我们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而是和大自然一体的。在对待自然时,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造,不能盲目索取。如若不然,自然环境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危机也会随之而来,阻碍社会的进步。最后,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人的全面解放而奋斗。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要积极扬弃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实现人的主体的解放,实现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始终是奴役无产阶级的手段和工具,只要私有制存在,这种状况就不会改变。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人们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真正价值的最高体现,人可以真正享受人的生命的意义。人的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只有在实现消灭阶级、消除分工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只有达到这种阶段,劳动才算是实现了真正的回归,人类才算是真正的解放。

    注意事项

    本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观意蕴探析.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