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工作实施方案.docx
关于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工作部署,依据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省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实施方案、省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指标任务执行标准、市数字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市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以全省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为契机,以数据整合、应用集成和服务融合为目标,深化“统一领导、上下衔接、运作高效、统筹有力、整体推进”的“全市一盘棋”组织管理体系,完善“集约共享、数据赋能”技术架构,打造全市统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移动政务门户,深入推动市、县(区)协同建设,实现全市数字政府协同均衡发展。从2022年起分三年完成省部署我市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指标任务(详见附件),有力夯实我市数字政府建设基础。其中,2022年底前完成任务进度30%,2023年底前完成80舟,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初步实现全市数字政府协同均衡化发展,数字政府应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市、县(区)、镇(街)、村(居)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取得初步成效,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撵。二、工作任务(一)完善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 .提升市政务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市政务云节点基础算力、内存与存储等资源,提升对市、县(区)两级政务信息系统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市、县(区)两级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实现“应迁尽迁”。2 .提升全市政务网络服务能力。全面建设市、县(区)、镇(街)政务网络支持“一网多业务平面”架构,增强网络承载能力,实现服务、业务、管理的“1+N”架构。3 .提升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完善我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完成市级公共数据元规范和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依托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按照“一数一源一标准”规范要求,推动市、县(区)级部门按照省、市两级数据元规范和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完成数据资源编目挂接工作。加快推进我市视频和物联平台建设,完成与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对接,实现视频和物联数据统一汇聚和共享管理。(二)拓展公共支撑应用1.加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应用。依托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政务信息系统与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对接,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办”。4 .拓展电子证照服务应用。提升电子证照数据资源服务能力,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和效率,推广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实现使用电子证照的政务服务事项100O项以上。推动全市电子证照数据资源汇聚,提升全市电子证照数据资源质量。5 .推动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平台应用。依托省电子印章平台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各级政府部门电子印章全面覆盖。推动各类电子文件加盖电子印章,确保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依托省电子签名平台应用保障能力,推广电子签名应用,积极探索企业电子印章应用场景。(三)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1 .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进“粤系列”平台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拓展“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200个“一件事”主题服务的实施应用。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通申办审批系统与省统一认证、统一物流、统一支付平台,积极引入视频办、上门办、亲友代办等多元化办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2 .提升“跨域通办”应用能力。推进“跨省通力、”事项管理中枢和业务应用能力建设,实现与省市业务受理系统互联互通,推动100项高频服务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推行市场主体”省内迁移通办”,将原来涉及到市场主体迁移的多个环节整合为“迁入登记”1个环节,实现3个工作日内市场主体在迁入地”一次申请、一次办结”。3 .拓展“粤省事”服务事项覆盖范围。拓展服务事项覆盖范围和定制化服务应用,实现进驻“粤省事”平台本地(特色)服务(查询类办理类)和集成套餐式移动服务60项以上,有条件的县(区)、镇(街)可以开设服务专栏。丰富“扫码亮证”“一码办事”等应用场景,推动市、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对接粤省事码,实现预约办事、扫码取号、授权用证等3类场景应用。4 .拓展“粤商通”应用服务。依托“粤商通”一站式服务能力,对接“粤商码”应用服务,推进“粤商通”“亮证办”应用功能建设,完成市及县(区)政务服务大厅接入“粤商码”,实现本地自建业务系统利用“粤商通”公共基础能力的琮合数量达到10个以上。推进“粤商通”专版建设,推进省招商引资信息平台服务专区建设,及时响应企业诉求。5 .推进“粤省心”平台建设应用。推进与“粤省心”平台对接,实现省市互联互通,升级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功能,实现省、市、县(区)、镇(街)、村(居)五级接办体系。6 .扩大“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服务范围。推进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入驻,本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驻15项以上,扩大“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馄行智慧柜员机的覆盖范围,实现镇(街)、行政村100喘覆盖,进一步提高“粤智助”使用率,实现平均办理量达到800次/年。7 .提升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化水平。加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标志标识、统一管理规范、统一服务标准。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综合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制度。汇集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业务办理数据,实现线上线下精细化监管,并与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平台对接。推进高频服务事项的线下办理渠道向基层延伸,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便捷服务。重点提高我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评价器配备率,实现“好差评”全覆盖。推动我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接入全市统一预约体系,完成预约数据汇聚并共享至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平台。推动我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视频监控全覆盖,完成监控视频、管理信息和线下政务服务运行信息在市级层面统一汇聚,并共享至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平台。8 .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完成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接,实现统一服务导航、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签章、统一信息发布、统一登记赋码、统一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根据全省统一规范,推进远程异地开评标、区块链、电子保函、电子档案等创新应用,提升市场交易主体办事体验。(四)深化市域治理“一网统管”1 .优化提升“一网统管”基础平台能力。提升市“一网统管”基础平台支撑能力,提升市域范围“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一网协同共治”支撑能力。推动市级、县(区)复用市级“粤治慧”平台开展专题建设工作。2 .推进市、县(区)两级重点应用专题创新建设。各级各部门围绕治理场景和业务需求,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市、县(区)两级重点应用专题创新建设,完善市域、县域数字化治理体系,重点针对经济运行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开展专题建设。(五)强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1 .拓展“粤政易”平台服务能力。依托“粤政易”平台,拓展符合我市各部门业务实际的实用、易用、好用的政务应用。推动市、县(区)、镇(街)、村(居)四级联通统一的“粤政易”协同办公平台应用,完善办文、办会、办事等应用。加大“粤政易”平台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市、县(区)、镇(街)各级部门全面开通使用。2 .提升电子公文交换能力。实现省市各级部门电子公文实时交换。3 .提升全市视频会议能力。推进视频会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视频会议软硬件配置,在全市各单位推广使用“粤视会”平台,促进互联互通,支持各单位视频会议系统高效接入。(六)完善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1 .完善政务云基础安全保障体系。统筹开展市政务云平台网络安全设备改造升级、攻防演练与安全测评,巩固提升政务云基础防护能力和安全运营支撑能力,推进全市安全运营平台与省级安全运营平台对接。2 .推进政务领域商用密码应用。遵照全省政务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支撑体系,推进全市核心政务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改造工作,确保核心政务信息系统通过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3 .加强“一网共享”平台数据安全保障。贯彻落实国家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一网共享”平台基础数据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我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政务数据分类分级服务,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我市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工作,有效整合资源,明确年度目标、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确保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明确职责分工。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承担本地区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先有项目、后有预算”,做好项目筛选和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安全、合规、高效地推进工作。充分调动县(区)、镇(街)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应用服务水平。严把项目立项、采购等审核关,确保软硬件产品安全可靠。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规范设备资源处置,提高设备资源利用效率。(三)加强资金保障。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负责本级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建设资金保障,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鼓励依法依规与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建设。鼓励依法依规使用专项债券政策保障资金。市级财政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保障市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工作稳步推进。(四)加强人才和技术保障。按照省统一部署,全面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推动数据治理和融合创新,加强项目统筹管理,提高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探索设立全市数字化人才库,实施数字政府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数字素养与技能专项培训力度,结合全市数字化人才需要,科学、精准、高效地提供专业人才培训服务,以数字化重塑能力结构。将数字化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积极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及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及相关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对我市的技术支撑。(五)完善实施与评估机制。对均衡化发展项目依照轻重缓急分类排序,按计划进行分步实施,保障项目具体落地。依据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评估工作体系和省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指导与评估机制,加强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完善工作常态化评估方法,形成评价、反馈、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附件:市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任务分工市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任务分工序O重占八、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1提升市政务云服÷能力。提升政务云支撑能力。vCPU(虚拟处理器)实际使用量达到13500核(VCpU实际使用率5%)。VCPu实际使用量达到8398核(VCpU实际使用率10%),支撑了69个单位198个系统运行.VCPU实际使用量达到10500核(vCPU实际使用率10%).VCPU实际使用量超过13500核(VCPU实际使用率X0).市政务腰务数据管理局负责统筹提升政务云支撑能力,做好资源使用率监测.推动各级各部门提高资源使用轧各皴各部门按实按需提出政务云资源需求,结合实际调整云资源使用量,保障政务云资源使用率.2内存实际使用量达到33500GB(内存实际使用率60%)。内存实际使用量达到23116GB(内存实际使用率37%),支撑了69个单位198个系统运行。内存实际使用量达到2800OGB(内存实际使用率50%).内存实际使用量达到3350OGB(内存实际便用率60%)。3存储实际使用量达到2400TB(云资源整体分配率60%)。存储实际使用量达到235TB(云资源整体分配率36%).存储实际使用量达到100OTB(云资源整体分配率60%)。存储实际使用量达到2100TB(云资源整体分配率60).序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4提升市政务云服务能力。玫息迁。成信统二宪务系移市、县(区)两级符合迁云条件的系统100%if移上云(以省数据普查系统数据为准)°核对省数裾普查系统,摸清我市政务信息系统底数清单。2023年底之前将符合迁移条件的系统迁移政务云平台。后犊新上系统全部部署到政务云,不涉及到上云迁移。市政务及务数据管理局负责牵头开展全市政务信息系统底数普查,统筹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各皴各部门按要求摸清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底数,并及时在省数据普查系统上录入和更新,落实相关经费推进本部门政务信息系就在2023年底前迂移上云,实现“应迁尽迁”。5升市务络务6提全政网根能提商市、县(区八镇(街)、村(居)四级网络厦盖能力。市到县(E)骨干网网络设备接口带宽支掾能力达到10,OOOMO市到县(E)骨干网线路带宽月度峰值利用率小于50%,骨干网线路带宽可以迸行适当降低。所有市到县(区)互联设备使用万兆端口。将地市到各县(区)广域网网络设备和线路纳入省级平台监控。箕中1.所有市/县(区)互联设备使用万兆端口;2 .所有市到县(区)线路流量W线路带宽*50%;3 .省到市广域网双设备双线路对接,市到县(区)广域网具备双线路双设备。将地市到各县(区)广域网网络设备和线路纳入省级平台监控。其中:1 .所有市到县(区)互联设备使用万兆诩口;2 .所有市到县(区)强路流量线路带宽*50%;3 .省到市广域网双设备双线路讨接,市到县(区)广域网具备双线路双设备.市政务原务数据管理局负责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瑜保达到省均衡化指标。各县(区)或府(管委会)负责本地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确保达到省均衡化指标。序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6升市务络务也提全政网.¾能提高市、县(区八镇(街八村(居)四级网络覆盖能力。市、县(区)、镇(街)网络支持一网多业务平面架构。完成市级网络“一网多平面”改造.1.市级网络完成“一网多平面”改造:2.所有县区)级网络完成“一网多平面”改造。市、县(区)、镇(街)网络支持“一网多平面”架构。7市、县(区、镇(W),村(居)网络全面支持IPv6.市、东源县网络全面支持IPv6.市、县(区)、镇(街)、村(居)网络全面支持IPv6.市、县(区)、俵(街八村(居)网络全面支持IPV6。8市、县(区)、镇(街)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玫务服务中心政务外网覆盖率达到90%。市、县(区)、镇(街)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外网覆盖率达到100%.市、县(区)、镇(街)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外网覆盖率达到100%.市、县(区)、镇(街)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政务服务中心玫务外网覆盖率达到100%«序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9提升数据资源«网共享工完善敷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数据资源“一网共事”平台分节点全面具备数据资源统一管理能力。1 .建立健全政务数裾共享协调机制,成立市市级政务数据共享协调小组:2 .数源需门实现5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共享审核。1 .开展我市第二期数据普查工作,厦蛊市、县所有部门,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责任清单:2 .按照省公共数据元规范,持续推进市、县两级部门数据资源目录的新增和脩改:3 .健全政务数务共享协调机制。1 .完成市级公共数据元规范和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明确部门枭集的公共数据涉及字段标准和数据共享责任:2 .依托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按照“一数一源一标准”规范要求,推动市、县(区)级部门按照省、市两级数据元规范和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完成数据资源编目挂接工作:3 .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优化审枇流程,精简审批材料,实现5个工作日内完成部门问数裾共享审核。市政务及务数据管理局也责完善我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完成市级公共数裾元规范和部门数据共事责任清单褊制。各领各部门依托数摒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按照“一数一源一标准”和市公共数据元规范要求,完成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相关数据资源目录的端目挂接工作。序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10建设市级视频和物联感知平台。完成视版和物联感知平台部署工作,实现与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对接,汇聚接入本地观翔和物聆感知数据资源,数裾资源清单100%上报到省平台。1 .谋划建设视频数据共享管理平台:2 .谋划建设物嵌感知平台。1 .完成“雪亮工程”平台与“一网共享”平台的时接.持续推进视频数资汇聚共享;2 .完成建设物联感知平台,并与“一网共享“平台实现对接.根据省质检标准持续推动物联感知数据汇聚共享。依托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发布监控视频5万路以上,发布物联感知设备1万台以上,视频和物联感知类数猾质检通过率90%以上,视频和物联感知类数据共享1万路以上。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林费统筹建设市级视频和物联感知共享管理平台,推进视频、物联感知数据接入市级视频和物联感知共享管理平台,并将数据资源上报到省平台。各皴各部门负责把本前门本行业视频和物联数据资源汇聚接入市级视频和物联感知共享管理平台,并“一网共享”平台进行数据编目挂接。11加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应用。推动各美政务服务应用接入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已进驻政务服务网的事项(不含国垂系统中的事项)100%实现单点整录。我市各级已进驻政务服务网的事项(不含国垂系统中的事项)108实现单点登录。我市各级已进驻政务服务网的事项(不含国垂系统中的事项)IOM实现单点登录。.我市各级已进驻政务服务网的事项不含国垂系统中的事项)100%实现单点登录。市政务及务数据管理局认费统筹推动各类政务服务应用接入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做好各部门业务系统接入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技术支撑工作。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将本部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满足单点登录要求。序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公共费源交易平台汇聚共完成与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时接,按全省统一规范,实现交易全过程数据汇聚共享至省公共按全省统一规范,实按全省统一规范,实29享交易规划阶段。现交易全过程数据汇观交易全过程数据汇全过程数据。聚共享至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聚共享至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资源交易平台。1.完成市级“一网统1 .完成市级“一网统管”基础平台(包括部署O网统管”标准版和自建系统)对接省级平台:2 .有条件的县(区)部署“一网统管”基础平台并开展专题陇设工作,其他县(区)已复用市级平台开展专题建设工作(或复用市级专题投入本地实战)。市政务原务数据管理局负优化管”基础平台(包括部署“一网统管”标准版和自速系统)对责“一网统管''基础平台能力建设。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提升搭建市、2022年度完成市级“一网统管”基础平台(包括部署“一网统管”标准版和自建系统)对接省级平台。接省级平台;负责推动本地区至少一项“一县(E)完成市级及有条件2.2023年12月底前,“一网统管”重点应用专30网统两级“一的县(区)“一网有条件的县(区)部题建设,强羞经济运行调管”基网统管”统管”基础平台部署“一网统管”基础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础平台能基础平台。暑。平台并开展专题建设工作,其他县(E)公共服务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负责推力。已复用市级平台开展专题建设工作(或复用市级专题投入本地动本地区已建政务信息系统上架“粤复用“。市直有关部门负责推进本实战)。部门一网统管专题健设.序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31推进市、县(E)两«重点应用专题创新建设。建设市、县(区)重点应用专题。完成市级及有条件的县(区)重点应用专题建设.基本覆盖经济运行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生杰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1 .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在冰同共治、物联感知、赋码管理、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等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2 .地市已健政务信息系统上架数字政府应用超市“号复用”。1 .市级重点应用专题建设,市级重点应用专题已覆竞的政府职能数量/政府职能总数240%;2 .根据省里的统一努署,在协同共治、物联感知、赋码管理、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等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3 .县(区)重点应用专题建设,已运设厦盖政府职能领域专题的县(区)数量22;4.地市巳箧政务信息系统上架数字政府应用超市“粤复用”.1 .市级堂点应用专题建设,市级重点应用专领已覆盖的政府职能数量/政府职能总数2100%;2 .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在协同共治、物联感知、微码管理、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等工作上取得成效;3 .县E)重点应用专题运设,巴建设覆羞政府职能领域专题的县(区)数量22;4.地市巳建政务信息系统上架数字政府应用超市“粤复用负责推动本单位已建政务信息系统上架“粤复用”。其中由市政务及务数据管理局牵头负责推动经济运行调节专题、公共服务专题建设:古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推动市场监管专题滨设;由市委政法类奉头负责推动社会管理专题建设;由市生态环境局举头负责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建设。32展学”7台务7.易力拓“政平服能提升“导政易''开通率。各部门“亨玫易”开通率达到100%。市、县(区)部门“粤政易”开通率90%市、县(区)部门“粤政易”开通率达到100%.市、县(区)部门“粤政易”开通率达到100%.市政务及务数据管理局¾责统筹“寻敌易”应用接入技术支撑工作。各皴各部门负责杭理本地区本部门业务应用,推进相关业务应用接入“专政易”。33丰富“考政易”内部办公应用。在“专政易”平台进驻的本地业务应用不少于30项(其中服务基层的应用不少于5项)。推动各级各部门完成K)个本地业务应用迸驻“专政易”平台。在“粤政易”平台进驻的本地业务应用不少于25项(其中服务基层的应用不少于4项)。在“粤政易”平台进驻的本地业务应用不少于30项(其中服务基层的应用不少于5项)。序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34提升电子公文交换能力.提升电子公文交换能力。可进行电子公文交换的政府部门比例达100%.可进行电子公文交换政府部门比例达10()%可进行电子公文交换政府部门比例达10()%可进行电子公文交换政府部门比例达100%,市政务及务数据管理局负责统筹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在各级各部门的应用,实现各级各部门电子公文实时交换。各JR各部门负责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推广应用工作。35提升全市视频会议能力。推进视频会议互联互通。机族会议系统全面晟盅县(区)政府视频会议室,辖区内需要使用视频会议的政府部门基本具备视频会议能力。视频会议系统全面糙盖县(区)政府办公室视频会议室。辖区内奇要使用视频会议的政府部门基本具备视频会议能力.祝,(会议系统全面濯盖县(区政府办公室视频会议室。辖区内客要使用视频会议的政府部门基本具备视会议能力.视版会议系统巳全面覆盖县(区)政府办公室视频会议室.辖区内需要使用视频会议的改府部门基本具备视频会议能力。市政务原务数据管理局负责统筹推广应用“专视会”机频系统。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实现政府视频会议室具备接入“与视会”视频会议能力。各领各部门负责按需实现接入“卑视会”视频会议能力。序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36完善政务云基砒安全保障体系。完等玫务云基础安全保障体系O建成“云管端”一体、管理与技术防护并重的网络安全体系,厦盖网络攻击发现、通报、处£.溯源、打击全流程.1 .完成地市政务外网系统、IP、服务端口、数据等信息资产采集及更新;2 .印发地市政务外网安全管理制度:3 .完成云平台运维专用VPN建设:4,建立地市政务外网骨干网边界及互联网出口访问控制、高级持续威胁监测、网络攻击阪断'入侵防护、流量审计等安全技术防护豌力,其中,DDos防护能力不低于出口总带宽10倍,政务外网骨干网边界及互联网进出口流量安全监测覆盖率须达到100%;1 .完成地市政务外网系统、IP、股务端口、数据等信息资产采集及更新;2 .印发地市政务外网安全管理制度:3 .完成云平台运维专用VPN建设:4 .建立地市政务外网骨干网边界及互联网出口访问控制、高级持续威胁监测、网络攻击阪断、入侵防护、流量审计等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其中,DDos防护能力不低于出口总带宽10倍,政务外网骨干网边界及互联网进出口流量安全监测覆盖率须达到100%:1 .完成地市政务外网系统、IP、服各端口、数据等信息资产采集及更新;2 .印发地市政务外网安全管理制度:3 .完成云平台运维专用VPN建设:1.建立地市玫务外网骨干网边界及互联网出口访问控制、高级持续威胁监测、网络攻击阪断、入侵防护、流量审计等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其中,DDos防护能力不低于出口总带宽10倍,政务外网骨干网边界及互联网进出口流量安全监测覆盖率须达到100%;市政务蜃务数据管理局负黄云基础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各«1各部门充分利用市政务云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按需申请政务云安全能力,负责本地本部门云上系统等保、国密应用及运行安全稳定。序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完善政务云基础安全保»体系。完善玫务云基础安全保障体系。5 .建立网页监测和互联网攻击暴露面管理能力,实现地市级玫务类网站监测和互联网资产暴露测全覆6 .爱立政务云平台云主机进程查询、Web查询、账号控制等安全能力,实现云主机全覆盖。5 .建立网页密测和互联网攻击暴露面管理能力,实现地市级政务类网站监测和互联网资产最露测全消6 .建立政务云平台云主机进程查询、Web查询、兴号控制等安全能力,实现云主机全横盖。5 .建立网页监测和互联网攻击暴露面管理能力,实现地市级玫务类网站也测和互联网资产暴霭监测全植蓄:6 .爱立政务云平台云主机进程查询、Web查询、账号控制等安全能力,实现云主机全覆盖。37利用大数据分析、自动化照排等技术,开展集中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安全运营,提供覆董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服务能力。1 .实现地市云网7*24小时常态化网珞安全运营:2 .重要时期云网安全零重大事故,每年针对云平台开展攻防演练不少于1次;3 .建立威胁情报运营体系,实现多源接收威胁情报,以及安全1 .实现地市云网7*24小时常态化网络安全运营:2 .重要时期云网安全零重大事故每年针对云平台开展攻防演练不少于1次;3 .建立威胁情报运营体系,实现多源接收威胁情报,以及安全1 .实现地市云网7*24小时常态化网络安全运营:2 .重要时期云网安全零重大事故,每年针对云平台开展攻防演然不少于1次;3 .建立威胁情报运管体系,实现多源接收威胁情报,以及安全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完善政务云基础安全保»体系。完善玫务云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情报与资产快速关联;健立资产探测和风险闭环处理的机制;实现自动化攻击IP封禁、自动化应急响应处置、安全事件闭环处理;4 .地市安全运营平台完成与省级安全运管平台对接,建立安全数据采集.事件通报、响应处置机制;5 .地市业务系统上线前安全测评厦盖率2022年12月底前达30%;6 .政务云平台云上业务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合规率2022年12月底前达30情报与费产快速关联;健立资产探测和风险闭环处理的机制;实现自动化攻击IP封禁、自动化应急响应处置、安全事件闭环处理;4 .地市安全运营平台完成与省级安全运管平台对接,建立安全敷裾采集、事件通报、响应处置机制;5 .地市业务系统上线前安全测评厦盖率2023年12月底前达80%:6 .政务云平台云上业务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合规率2023年12月底前达80%。情报与资产快速关联;建立资产探测和风险闭环处理的机制;实现自动化攻击IP封禁、自动化应急响应处置、安全事件闭环处理;4 .地市安全运营平台完成与省级安全运管平台对接,运立安全数据采集、事件通报、响应处置机制;5 .地市业务系统上线前安全测评覆盖率2024年12月底前达100%;6 .政务云平台云上业务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合规率2024年12月底前达100%o序号重点任务子任务指标要求2022年工作目标2023年工作目标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分工38推进政务领域商用密码应用.推进政务系统的商用密码应用.核心政务信息系统通过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传。制定我市密码资源池建设方案。1 .建立地市级政务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技术支撑体系,统筹提供密码机、宙钥管理、签名验签及加解密等密码应用支撑股务;2 .等保三级及以上政务信息系统逋过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比例2023年12月底前达80%.1 .建立地市级政务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技术支撑体系,统筹提供密科机、密钥管理、签名独签及加解密等密玛应用支撑股务;2 .等保三级及以上政务信息系统通过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比例2024年12月底前达10(限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依托省市两级政务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支撑体系.统筹提供密码机、密钥管理、签名验签及加解密等密码应用支撑服务。各皴各部门按需申请密码资源,并同步做好自建系统看码应用方案编制及密码应用评体工作。39强一共平数安保加“网k台据全心数源网平节全运保资一k分安第确据“共台点可亿“一网共享”平台分节点全面具备数据加密、数相脱敏与数据审计能力。完成“一网共享”平台的安全评估工作。结合实际的业务开展,建设数据加密、数据脱敏与数据审计等安全技术工具。同步开展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编制与数猾分类分级工作,建立数据费产台账,制定数猾加密脱敏工作计划.初步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定期开展数据审计工作。1.根据如密脱散工作计划,先成数据加密和脱敏工作;2.根据数据安全审计机制,对本级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数据操作进行审计,定期汇总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报告。市政务总务数据管理局负竟“一网共享”平台的数据库审计、加密、脱敏的能力建设。各皴各部门依托“一网共事”平台做好本地本部门的数据库审计、加密、脱敏,落实数据安全责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