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气象局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预案.docx
XX县气象局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 4编制原则2应急响应体系及职责1.1 指挥部1.2 应急办1.3 监测网络组1.4 气象服务组2. 5装备保障组2. 6后勤保障组3应急分级响应标准3.1 Iv级应急响应标准3.2 川级应急响应标准3.3 11级应急响应标准3.4 I应急响应标准4应急响应工作4.1 应急响应准备4.2 分级应急响应行动4.2.1IV、In级应急响应行动4.2.2IUI级应急响应行动4.3应急响应分级变更4.3.1应急响应等级升(降)级4.3.2应急响应等级升级请求4.3.3应急响应终止5后期处置5.1应急响应处置情况总结上报5.2台风灾情调查与终报5.3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5.4 预报技术总结5.5 装备维修5.6 台站受灾情况上报5. 7文件资料等整理归档5.8先进事迹宣传报道6保障措施6. 1人员保障7. 2技术保障8. 3装备保障6.4经费俣障7奖励和处罚7.1 蛔7.2 处罚8附则8.1名词术语解释8.2有关分类信息及其说明8.3人员替代原则8.4其他说明8.5预案管理与更新8.6预案制定与解释部门8.7预案生效1总则1.1 编制目的保证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响应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梅汛期应急气象业务服务处置能力.,1.2 编制依据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气发20XX134号)、XX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政发2OXX12号)、XX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X政办发20XX19号)、XX省气象局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预案、XX市气象局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业务规范。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县气象业务服务责任区内梅汛期气象灾害及其方亍生灾害的应急预警业务服务工作。1.4 编制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坚持统一领导、分级指挥,上下联动、属地负责原则;(3)坚持防灾与减灾并举、以防为主原则;坚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发挥最大效益原则。2应急响应体系及职责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响应机构由县气象局应急响应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及其办公室耳,象局应急DB应指挥都且气象局且想响应指挥能办公室(应恁办)(以下简称“应急办,)二象服务蛆装备保障烟勤闻,国象服务组、监测网络组、装备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组成,应急响应体系结构如下(图1):图1XX县气象局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响应机构组成图应急办为应急响应日常管理机构,第一副主任所在单位为具体应急工作牵头单位.各应急响应工作小组第一成员单位为该项应急工作牵头负责单位。2. 1指挥部组成人员:指挥长:局主要领导副指挥长:局分管业务领导成员:办公室、气象业务单位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其工作职责:组织指挥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的应急处置工作;制订本应急预案和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3)负责向本级党、政、军等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指导和督促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开展工作;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装备等资源;划定重点影响区域,决定、签署并宣布梅汛期应急响应的启动、变更和终止;履行上级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部署的其他工作。督查相关业务运行、制度执行情况。2.2 应急办组成人员:主任:指挥部指挥长(兼)副主任:气象台、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成员:各职能小组负责人其工作职责:根据指挥部命令,统一组织、协调梅汛期应急响应处置工作;根据指挥部授权,向同级三防指挥部报送梅汛期应急预警报告单;检查、督促各小组全程应急响应工作,并向指挥部做好相关情况报告;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必要时对机关和各直属单位人员、设备等进行调集、彳正用,以递补相应不足或缺失;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2.3 监测网络组组成人员:气象台人员。其工作职责:负责各类探测资料准确、完整、及时的采集和传输;负责对实时运行设备的监控、维护;完成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任务。2.4 气象服务组组成人员:气象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减灾科等部门人员。其工作职责:负责天气实况监视、有关资料收集分析;负责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制作;(3)负责公众、专业专项等气象服务,负责短时(临近)、短期、预警信号等相关预报产品制作发布、传输;负责灾情调查、收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负责与上台、周边台之间的天气联防;负责向指挥部、应急办等提供相关天气实况、预报信息;负责应急响应有关业务材料汇总、上报;2.5 装备保障组组成人员:气象台、减灾科等单位人员。其工作职责:负贲气象探测仪器检查、备份、调剂;负责业务运行设备监控、应急抢修和维护;完成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任务。2.6 后勤保障组组成人员:办公室人员。其工作职责:做好应急响应文件、文档收发;负责供电、供水、车辆安排、食品供给、医疗保健、保卫等工作;(3减好应急期间相关文稿整理(批示、动员讲话、录音录像等);负责做好应急响应宣传报道,对外新闻联络;负责相关会务安排;完成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任务。3应急分级响应标准以一个县(区)为一个应急服务单元(以下简称“单元”)3.1IV级应急响应标准。达到以下标准之一:实况或预报有一个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50(30)mm以上;实况或预报两个以上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30(20)mm以上;实况一个单元的水库已处警戒水位以上,并预报该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30(20)mm以上;或实况两个以上单元的水库已处警戒水位以上,并预报上述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20(10)(Din以上;实况一个单元的水库已处危急水位以上,并预报该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20(10)mm以上;或实况两个以上单元的水库已处危急水位以上,并预报上述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10(5)nn以上;预报有一个单元范围内将出现4级范围出现4级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同级政府或其应急指挥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IV级应急处置指令,确定本区域为重点处置区域。3. 2In级应急响应标准。达到以下标准之一:实况或预报有一个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70(50)mm以上;或实况或预报两个以上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50(30)mm以上;实况一个单元的水库已处警戒水位以上,并预报该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50(30)mm以上;或实况两个以上单元的水库已处警戒水位以上,并预报上述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30(20)mm以上;实况一个单元的水库已处危急水位以上,并预报该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30(20)mm以上;或实况两个以上单元的水库已处危急水位以上,并预报上述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20(10)mm以上;因降雨原因,实况出现小型地质灾害或一般级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预报有两个以上单元范围内将出现4级范围出现4级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同级政府或其应急指挥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IH级应急处置指令,确定本区域为重点处置区域。3.2 11级应急响应标准。达到以下标准之一:实况或预报有一个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100(70)mm以上;或实况或预报两个以上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70(50)mm以上;实况一个单元的水库已处警戒水位以上,并预报该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70(50)mm以上;或实况两个以上单元的水库已处警戒水位以上,并预报上述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50(30)mm以上;实况一个单元的水库已处危急水位以上,并预报该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50(30)mm以上;或实况两个以上单元的水库已处危急水位以上,并预报上述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30(20)mm以上;因降雨原因,实况出现中型地质灾害或较大级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预报有一个单元范围内将出现5级范围出现5级地质灾害气象条I牛等级;同级政府或其应急指挥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II级应急处置指令,确定本区域为重点处置区域。3.3 I级应急响应标准。达到以下标准之一:实况或预报有一个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150(100)mm以上;或实况或预报两个以上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100(70)mm以上;实况一个单元的水库已处警戒水位以上,并预报该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100(70)mm以上;或实况两个以上单元的水库已处警戒水位以上,并预报上述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70(50)mm以上;实况一个单元的水库已处危急水位以上,并预报该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70(50)mm以上;或实况两个以上单元的水库已处危急水位以上,并预报上述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50(30)mm以上;因降雨原因,实况出现大型以上地质灾害或重大级以上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预报有两个以上单元范围内将出现5级范围出现5级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同级政府或其应急指挥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1级应急处置指令,确定本区域为重点处置区域;上述分级响应标准对应表见附表。4应急响应工作4. 1应急响应准备每年5月15日起(必要时提前,下同),气象台应密切关注天气形势演变,加强与上级台站天气会商分析,及时掌握重点流域、重点水库实时汛情。当气象台预测降雨过程可能持续影响本业务服务责任区域,有可能对服务区域汛情造成较大影响时,应及时向指挥部或应急办报告情况,指挥部或应急办根据形势判断,决定是否命令各应急小组进入应急响应准备。5. 2应急响应行动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分级晌应标准,启动对应等级的应急响应。6. 2.1IV、HI级应急响应行动指挥部指挥部领导确定重点责任区并签署应急响应命令(命令格式见附件1,下同);指挥部主要领导或其授权人向分管副县长,必要时直接向县长、县委书记汇报。根据需要,确定指挥部或应急办、有关职能响应组(主要是气象服务组)新闻发言人。应急办确定各组组长及人员(包括征用人员),列出名单及联系电话(样表见附件2);指挥部及应急办成员、各组组长到岗,各组确保24小时有人员值班,相关人员待命,上述人员手机全天候开通;一及时向各组传达部署指挥部命令;根据指挥部授权,向同级防汛防旱防台指挥部报送梅汛期应急预警报告单(样式见附件3);及时完成指挥部领导下达的其他任务。监测网络组相应值班人员到岗并开展工作,其他人员做好应急待岗准备;随时监控探测、传输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资料采集传输及时、准确和完整;发现设备、网络故障,第一时间开展抢修,同时上报应急办、业务管理组;一随时准备按上级指令启动加密观测和资料传输;做好值班工作日志的登记上传;及时完成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任务。气象服务组加强天气形势、实况信息等分析,全面收集掌握国内外主导意见;在常规会商基础上,加强内部会商,加强与上级台站针对性天气会商;全面及时掌握本责任区前期天气气候状况和防汛动态,并向指挥部报告;及时编辑制作天气公报等决策服务材料,经指挥部审核后报送相关部门(党、政、军决策部门,国土、水利、水务、农业等政府职能部门);与相关媒体(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联系做好防御梅汛有关的气象监测、预报信息和气象灾害专题信息刊播,及时通过手机短信、气象门户网站,微博、声讯电话等开展梅汛期专题服务;加强与上级业务管理部门联系、及时汇报业务服务重大事件(重大装备、网络事故等);一按上级规定启动自动站加密观测;做好灾情收集上报工作,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产业)灾害影响预评估;做好值班工作日志登记上传;及时完成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任务。装备保障组提前做好可能重点影响区域关键设备备份;做好自动站设备应急巡检,并实行24小时监控,发现故障,及时抢修;做好值班工作日志登记上传;一及时完成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任务。(6)后勤保障组准备相应文稿处理设备(摄影、摄像、传真等),随时查看Notes信箱,及时收发传真、政务公文,并报应急办等部门,必、要时直接报送指挥部领导:按要求做好上级有关部门指令的下达,相关材料上报;一做好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安排,对业务服务动态信息和工作中出现的先进事迹及时进行报道;及时做好新闻发布会会场准备,随时做好摄影、摄像、录音、文稿整理及发送工作等;天候做好供电.供水系统巡检,严密监控供电、供水系统运行情况,确保运行正常;做好值班人员用餐、医疗、休,息场所等保障工作;做好本级安全防护准备工作;一根据应急办要求做好车辆维护和调度应急准备;及时完成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任务。4.2.2II、1级应急响应行动指挥部及应急办、各组主要负责人24小时带班工作。指挥部、应急办、气象服务、后勤保障组响应内容同N、11【级工作。其他组完成IV、川级响应的所有程序,并执行以下响应程序。监测网络组严密监控探测、传输设备运行状况,确保常规资料、加密资料采集传输及时、准确和完整.气象服务组一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分析实况资料,并及时提供给相关小组;根据需要,及时增加针对性会商,随时与上级台站、重点责任区气象台站天气会商;根据短时(临近)预报要求,专人负责开展全天滚动短时(临近)预报和临阵服务;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滚动发布梅汛期信息,并根据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做好预警信号的发布和变更工作,并通报上下级台站.随时做好灾情收集与续报工作,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产业),继续跟踪做好灾害影响预评估;做好突发事件现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产业),继续跟踪做好灾害影响预评估。装备保障组专业技术保障人员进驻重点防御区域,在确保人员安全前提下进行现场装备保障服务.4. 3应急响应分级变更5. 3.1应急响应等级升(降)级应急响应标准升(降)到相应等级时,指挥部领导签署应急响应等级升(降)级命令,各应急小组自然进入新的应急响应等级工作状态(程序)。跨级升级时,应同时做好氐级别应急响应相关工作。指挥部可以根据前期天气气候状况和汛情防御动态,提高应急响应等级。若遇法定休息日,视情况可以适当提前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6. 3.2应急响应等级升级请求根据当地梅汛期影响实际情况,如需对应急响应等级进行升级,需(书面)向上级应急响应部门请求提升应急响应等级0如应急响应等级升级时,按4.3.1处置。4. 3.3应急响应终止省台发布“X中北地区出梅”公告后,应急响应终止。应急响应工作概念流程图如下(图2):急响应终止后,应急办和各小组自动解除应急状态,进入正常业务运行和管理状态,相关具体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完成。4.1 应急响应处置情况总结上报按照省局关于做好重要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情况上报工作的通知(气业函20XX23号),气象台等业务单位应在48小时内初报、5个工作日终报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应急响应处置情况总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天气要素实况(及其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灾情实况、响应组织工作、业务服务情况、体会与经验等。4.2 灾情调查与终报各业务单位按照关于转发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试行规定的通知(X气发2OXX103号)要求执行。5. 3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启动11级及以上应急响应程序的灾害性天气过程,各业务单位应做好过程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服务效益评估材料在3个工作日内上报市局减灾与法规处、观测与预报处;若出现重大气象灾害,由减灾科组织相关业务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在48小时内进行联合调查、评估;评估材料在过程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经局领导审核后,上报市局减灾与法规处、观测与预报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总体应包括以下内容:天气要素实况(及其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灾情实况、出现灾情的原因(包括对气象条件的科学估计)、预报服务的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党政决策部门及其领导评价、存在的问题等。根据上级管理部门或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求,积极协助、配合做好过程灾情调查和服务处置工作效益评估(应急办或减灾科牵头).5.4预报技术总结气象台应指定技术人员,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并报市局观测与预报处。5. 5装备维修对应急响应过程中受损的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修复.5.6台站受灾情况上报受梅汛期灾害影响地区的气象台站应及时组织本级及所辖台站工作场所、业务运行设备等恢复自救工作,受灾情况应及时逐级上报上级相关管理部门。5. 7文件资料等整理归档做好应急响应处置工作中相关文件、文档、声像资料等材料的整理归档(办公室牵头,气象台、减灾科等部门协助)。5.8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做好应急响应处置工作期间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工作,相关服务信息或新闻通讯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或媒体(办公室牵头,气象台、减灾科等部门协助)。6保障措施6.1人员保障各科室应保障各业务、管理岗位人员数量.每年5月15日前,需制定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响应处置工作的人员配备计划,并报应急办。6. 2技术保障每年5月15日前,参加市气象台组织的视频会商系统或交流会形式,开展梅汛期相关业务技术交流.梅汛期结束后,对年度的梅汛期天气预报进行分析、总结.并上报市局观预处;各科室应加强梅汛期监测、预报、服务等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及时投入业务应用;做好各类气象信息传输、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决策、公众)等系统运行与技术保障。应建立梅汛期灾害应急晌应专家顾问咨询机制,为梅汛期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各类气象信息上下传输、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决策、公众)等系统运行与技术保障。6.1 装备保障每年5月15日前制定梅汛期应急处置各类业务正常运行的设备的备份、调度计划,储备足量易损易耗器材,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或补充,6.2 经费保障按照分级财务管理原则,同级财务管理部门应提供本应急工作响应的经费保障。7奖励和处罚7.1 奖励在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响应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个人,各单位可按照XX省气象局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先进表彰办法(X气发20174号)办法,向省局申报评奖.年度梅汛期影响特别严重时,可参照XX省气象局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先进表彰办法,进行专题表彰。获地方党政部门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申报及奖励材料,应及时上报上级人事管理部门备案.7.2 处罚对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工作中失职、玩忽职守、推诿责任等单位和人员,视情节严重程度,根据气象业务服务工作重大差错与责任性事故处理办法(试行)(X气发200074号)等规定给予处罚,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8附则8.1名词术语解释本预案中"测站”含义未特别说明的包括气象观测站自动站和区域自动站。本预案中有关数量表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8.2有关分类信息及其说明XX重点水库一览表(见附件4)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临灾险情分级(见附件5)8.3人员替代原则本预案中各应急指挥部门或机构负责人,因故不能正常履行其职权时,经指挥部同意,其次序替代人立即进岗替代其行使职权。替代人因替代而缺失的岗位,由其后续替代人员依次替代,并行使相关职权。上述替代情况,应急办一般应在限定时间内(IV、IH级响应状态在4小时之内,II、I级响应状态在2小时之内)通报各应急响应职能机构。一般工作人员因故不能正常履行其职责时,各机构应及时报告应急办,由其调集或征用解决。8.4其他说明应急响应启动后,各应急小组负责人,根据应急小组工作职责和应急办确定的人员名单,具体落实各应急小组组内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分工。本预案中涉及的相应工作,如本预案未加详尽表述,应按其日常工作要求执行,如新闻发布办法、决策服务内容及格式规范、预警信号发布规定、预报会商制度等。8.5预案管理与更新本预案一般每三年组织修订完善一次,必要时随时组织修订完善.8.6预案制定与解释部门本预案由XX县气象局制定并负责解释。8.7预案生效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行。分级响应标准对应表达到以下各栏之一降雨情况地质灾害情况同级政府有关响应实况警戒水位以下实况警戒水位以上实况危急水位以上一个单元两个以上元一个单元两个以上单元一个单元两个以上单元IV级实况或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50(30)mm以上。实况或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30(20)m以上。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30(20)nun以上,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20(10)mm以上.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20(10)mm以上,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10(5)mm以上.顼报有一个单元范围内将出现4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同级政府或其应急指挥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IV级应急处置指令,确定本区域为重点处置.区域的。III级实况或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70(50)mm以上。实况或预报而雨量24(12)小时达到50(30)m以上.预报而雨量24(12)小时将有50(30)mm以上.预报而雨量24(12)小时将有3Q(20)mm以上,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30(20)mm以上,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20(Io)Ora以上.因降雨原因,实况出现小型地质灾害或一般级地质灾害后灾险情,或预报有两个以上单元范围内将出现4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同级政府或其应急指挥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川级应急处置指令,确定本区域为重点处置区域的。I1.级实况或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100(70)mm以上.实况或预报而雨量24(12)小时达到70(50)m以上.款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70(50)mm以上.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50(30)mm以上.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5。(30)mm以预报面而蜃24(12)小时将有30(20)rm以上.因降雨原因,实况出现中型地质灾害或较大级地质灾害治灾险情,或预报有一个单元范围内将出现5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同级政府或其应急指挥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H级应急处置指令,确定本区域为重点处置区域的.I级实况或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150(100)mm以上.实况或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达到100(70)mm以上.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100(70)mm以上.预报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70(50)mm以上.预报该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7Q(5。)t三以上.预报上述单元面雨量24(12)小时将有50(30)rm以上.因降雨原因,实况出现大型以上地质灾害或至大级以上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预报有两个以上单元范围内将出现5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同级政府或其应急指挥部门或上级主臂部门下达I级应急处置指令,确定本区域为重点处置区域的.XX县气象局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响应命令(样单)XX县气象局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响应命令编号:2XXXX号【情况描述与预报意见根据上述情况,现在我宣布:我县已进入梅汛期业务服务X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县应急响应指挥部成员小组按照对应等级,启动应急响应工作.特此命令。命令人:(签名)20年月日时分XX县气象局梅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应急响应人员名单组别T:指挥部编号姓名职位全号/短号/其他号码备注1-1指挥长1-2副指挥长1-3副指挥长组别-2:应急办编号姓名职位手机虚拟号/全号/其他号玛备注2-1主任2-2成员2-3成员2-4成员组别-3:监测网络组编号姓名职位手机虚拟号/全号/其他号码备注3-1组长3-2成员3-3成员组别7:气象服务组编号姓名职位手机虚拟号/全号/其他号码备注4-1组长4-2成员4-3成员组别-5:装备保障组编号姓名职位手机虚拟号/全号/其他号码备注5-1成员5-2成员5-3成员组别-6:后勤保障组编号姓名职位手机虚拟号/全号/其他号码备注6-1组长6-2成员(13成员注:1 .上述各组别中,有关人员如因故不能正常履行职权时,指挥部及应急办、各小组负贲人按上述次序替补.2、指挥部应在上述名单中确定相应新闻发言人.3 .参加日常值班的一般工作人员可在上表中不列出,但各组负责人应随时全面掌握,并报应急办备案.梅汛期X级应急预警报告单(样单)XX县气象局梅汛期X级应急预警报告单编号:20XXXX号县三防指挥部:根据目前监测的天气实况和预报预警分析意见,按照气象灾害应急等级响应标准,目前我县已达到X级气象业务服务应急响应等级.基于上述状况,建议通知相关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启动应急处置工作。特此报告。报告单位负责人:(签名)20年月日时分注:应急预警报告升级、降级或解除样式类似。XX重点水库一览表(总位:万立方米)地点库名正常库容地,血正常阵容XX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临灾险情分级根据XX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试行)(X政办发20XX1.号),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临灾险情分级如下: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2 .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O万元以下的;3 .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4 .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按照受威胁的人数、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1.特大级:受威胁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5 .重大级:受威胁人数在500人以上100O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6 .较大级: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7 .一般级: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重大级以上地质灾害临灾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