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糖的变化(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大象版).docx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3.1糖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们拥有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重点在于引领他们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观察与实践心得,以此激活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沟通欲望。同时,为了更深层次地根植节约资源的观念,通过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比如“绿色市集”旧物交换活动,计划用堂课的时间展开,前期预备工作包括指导学生亲手创作活动海报、设计邀请函以吸引更多参与者,让大家都能够真实感受到废物利用和资源共享所带来的乐趣和深层含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能切身领略到变废为宝的魅力,又能实实在在地掌握并运用节约资源的方法,从而使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理念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和日常行为之中。二、学情分析在认知发展阶段上,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理解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学科知识积累上,他们已经系统学习了基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对资源、环境等方面有了初步的概念理解,但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内容的认识尚待深化。在情感态度方面,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关心集体、热爱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有了一定的关注和感知。他们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问题,初步形成了公民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长远利益和全球视角下的资源问题理解还存在局限性。在学习方法上,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对于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内化相关知识。三、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探究白糖的各种变化,认识到物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面发生变化。(2)科学思维:了解探究报告的基本体例,学习撰写探究报告。(3)探究实践I认识到物体的变化分两种:有的产生了新物质,有的没有产生新物质。学会判断物体变化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4)态度责任I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能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四、教学准备(D材料准备:白糖、研钵、烧杯、水、搅拌棒、酒精灯、蜡烛、三脚架、陶土网、蒸发皿、铁勺、火柴等。(2)活动场地:实验室。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臼糖的各种变化,认识到物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面发生变化。难点:了解探究报告的基本体例,学习撰写探究报告。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甜品吗?厨师们用白糖做了各种甜品。(课件出示:撒上糖粉的甜甜圈、糖画、绿豆糖水、焦糖布丁等图片)师:你还知道哪些甜品?你知道这些甜品的制作过程中白糖都有哪些变化吗?生1:甜甜圈在和面的时候加入了白糖,烤好后上面有一层白色的,是糖块磨成的粉。生2:绿豆糖水就是在煮绿豆时加入白糖,白糖溶解到水里,甜甜的,很好吃。生3,我在街上看过有些老艺人把白糖加热熔化成糖浆,可以做冰糖葫芦、糖画。生4:还有拔丝地瓜。生5:把白糖用火枪烤成焦糖,做成焦糖布丁。生6:对,那白糖的颜色都烤得焦黄焦黄的了,又香又甜。不过也有的烤过头了,吃起来就有点苦了。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科学家,留意到了白糖这么多的变化。老师想问问大家,白糖经历这些变化之后还是白糖吗?生1:当然是,它还是甜甜的呢。生2:糖水中的水分蒸发完后,糖会重新结晶的。生3:对,加热熔化的糖浆,冷了以后还是结成固体的糖块。生4:可是原来白糖没有香味,火枪烤了之后就很香,这还跟原来的白糖样吗?熬糊的糖浆颜色变了,冷却成的糖片还发苦,这就不是白糖了吧?(2)事实证据。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猜想。要想知道真相,还需要像科学家一样深入探究。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以下材料,请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课件展示实验材料,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师:各小组都有自己的实验方案了,老师要提醒几点注意事项。(课件展示:做蒸发实验时不要取太多糖水,糖水太多不容易观察到结果。使用酒精灯加热白糖时一定要规范操作,戴好护目镜,防止糖浆溅起烫伤。在实验室,未经老师允许是严禁用舌头尝的方式进行观察的,今天的实验比较特殊,老师提供的白糖虽已达到卫生安全标准,同学们可以用舌头来尝,但也要注意只能轻轻地、少量地尝,并且禁止吞咽,尝完后要立即吐出并漱口)(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表达交流。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具备了良好的规范意识,不仅善于合作,懂得边观察边记录,实验结束还能及时整理好实验材料。科学家们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一表达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呈现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有时是口头的,更多是文字的,比如探究报告。(呈现探究报告模板)探究报告通常包含探究者、探究时间、探究的问题、猜想假设、事实证据、研究结论等。同学们可以按这个模板,先尝试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完成自己关于本次探究的报告。(学生小组交流,参考模板填写探究报告)(4)得出结论。师:我们分别请几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不同的探究报告,同学们认真听,他们的探究报告写得完整吗?探究问题和结论是否表达清楚了?证据是否充分?(学生代表展示探究报告生1: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糖磨成粉后还是糖吗”。我们假设它还是白糖。我的事实证据是:白糖加热熔化后再冷却结成大块,或是把大块的白糖研碎成小颗粒、粉末状,都只是改变了它的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并没有变化,所以我们认为还是白糖,就像把一大张纸撕成碎片,它还是纸。生2:你们研究的问题是“糖磨成粉后还是糖吗”,但是在事实证据中提到''白糖加热熔化”以及“把白糖研碎成粉末状”这两个实验。我认为不符合要求,因为“白糖加热熔化”实验和研究的问题没有关系。生1:确实,这里我们需要修改一下。师:在一份探究报告中,它的题目、实验、结论等,都要用绕一个内容,做到前后一致。生3: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白糖溶解到水中还是白糖吗”。我们认为它还是白糖。以前学过溶解,我们知道,白糖只是均匀分布到水中,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已。如果把水蒸干了,白糖又会重新结晶。所以溶解的白糖还是白糖。生4,我们也做了这个探究,把白糖放入水中溶解成糖水后,又把糖水蒸干,发现蒸发皿中出现白色粉末状的东西,和研磨成粉状的白糖很像。我们尝了一下,有甜味。我认为你们要在探究报告中把探究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写清楚,而不是只写“如果把水蒸干,白糖又会重新结晶”。这样会让人误以为这些只是你们的假设,而不是事实证据。生3: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会做修改。生5: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白糖熬糊以后还是白糖吗”。因为我们发现白糖刚加热时熔化成液体,颜色是透明的,并且伴有一丝丝香甜的气味,和白糖很像。这时停止加热,白糖冷却后结成了块状,像是拼凑在一起的一大块白糖。我们认为这时的白糖还是白糖。但是我组的张凡同学加热的时间比较久,白糖散发出很浓的香甜味,液体开始冒出很多气泡,而后气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小,液体颜色开始变黄。之前的白糖虽然也能闻到气味,但是是清甜的气味,和这种香味不同,颜色也不同。所以我们怀疑这时的白糖和原来的白糖不一样了。后来我们继续加热,发现颜色越来越深,气味也由原来的香甜气味变成了一股烧焦的气味。我们还观察到有烟冒出来,糖浆最后变成黑色的了。尝了下,味道是苦的。我们认为这时肯定不是白糖了,而是一种又黑又苦、像炭i样的另外i种东西了。生6:我觉得他们的探究报告写得很详细,操作过程写得很清楚,观察到的现象也记录得很具体。生7:我觉得他们的探究报告有一点很好,就是观察到白糖加热成黄色透明液体时,只是怀疑这时的白糖和原来的白糖不一样。说明他们并没有充足的证据得出明确的结论,用了“怀疑”这个词,说明结论还有待验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实验观察得很仔细,也初步学会了填写探究报告时把探究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写具体。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得出结论的事实证据。确实,仅凭我们今天课堂上的实验,还很难分清1.I糖经历各种变化后还是不是口糖。在有疑问的情况卜.,我们还可以查阅资料,借助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以分析判断。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熬糊的白糖不再是白糖探究报告及补充材料白糖加热的变化过程。科学家们通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发现,白糖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脱水变成焦糖,所以当白糖加热成焦黄色液体时就已经变成另外一种物质,不再是白糖了。通过今天的科学探究,对于白轴的变化,你有什么认识?生h白糖会发生几种不同的变化。生2:白糖的变化有的只是形状、大小的变化,这时的白糖还是白糖。生3:有时白糖变化后已经和原来的白糖不样了,变成了新的颜色,出现了新的气味,产生了新的物质。师:是的。我们研究发现,口糖加热后会发生各种变化,有的只是白糖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白糖的物质没有改变。有时白糖发生变化时,构成白糖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变化,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生1:纸烧成灰也产生了新物质。生2:面粉做成了馒头。生3:米煮熟变成了米饭。师:这些物体无论在形状、大小方面还是内在属性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下课后,我们可以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看看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七、教学反思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将逐步培养起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汇报态度,这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要学会如何规范地填写科研探究报告,更要掌握如何基于客观证据进行有效的交流、提出建设性的质疑以及公正的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依托已有的知识背景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紧接着按照假设设计并执行相应的实验,通过获取第一手的实证数据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在取得可靠的事实证据后,全体学生将共同就所得结果展开热烈的讨论与分析,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解,学生还会被引导阅读权威的文献资料,寻找更多的证据支持,以扎实自己的研究成果。本课程巧妙地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所熟知的现象作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围绕“物质变化规律”这一主题,对常见的白糖变化现象进行深度探究。整个探究过程紧紧扣住“证据导向”的主线:从建立在既有知识之上的合理假设出发,经过基于实验观察的事实证明,再到详细记录探究过程和成果的报告撰写,最后回到基于确凿证据的交流、质疑与评价环节。可以说,本课程在努力达成“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撰写探究报告等形式展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能基丁科学证据理性审视和评价他人探究成果”这一探究型教学目标上做出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尝试,体现了如下两大教学特色:1 .生活化与实践性:本课程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通过对白糖变化这一日常生活现象的科学解析,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变化规律的探索兴趣,增强了科学教育的生活气息与实践性。2 .探究式与证据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以证据为基础,鼓励他们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一一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搜集数据,直至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和评估,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