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资料:输液反应抢救原则.docx
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另一方面,静脉输液属有创操作,药物直接入血,与其他给药途径比较,其风险相对较高,不合理使用输液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以下几种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药物热原反应、静脉炎、容量负荷过重、严重过敏反应。O1.药物热原反应药品生产本身带有或输液器材、输液操作不当都可引入致热原。热原主要是细菌的内毒素,输液过程中热原逐渐进入机体内,当超过人体耐受量时便发生反应。温馨提示:热原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外膜,活的细菌并不把内毒素排出菌体之外,只有当细菌死亡,细胞膜破裂时才释放出来。临床表现:热原反应一般发生在输液开始后20min左右,也有发生在24h内,一般持续约0.5-1.h热原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C以上,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皮肤灰白色、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抢救原则:1、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2、立即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或静注,或氧化可的松100-200mg静滴,或辛苯海拉明、氛苯那敏肌注。3、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寒战者予保温,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治疗。4、山苴若碱(654-2)是有效的治疗药物,静脉应用2030mg可迅速缓解热原反应,其治疗机制为改善微循环,缓解组织缺氧,同时也有利于热原的清除。02静脉炎静脉炎是机体静脉血管内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炎症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果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过高,输液速度过快等,药液对血管会产生刺激,局部出现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可有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等,沿静脉走向可发现条索状的红线。抢救原则:1、减慢、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2、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回流。3、理疗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o4、嘱患者不要按压炎症部位,避免栓子脱落,形成栓塞。03容量负荷过重输液过量或过快,特别是输入含钠液体过多时,容易发生急性左心衰,原有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肺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儿童输液应特别注意。临床表现:发病时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发组,严重时口鼻可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听诊两肺出现干湿性音,心音弱速。抢救原则:1、立即停止输液,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2、立即高流量吸氧。湿化瓶给予20%30%酒精,湿化吸氧。酒精能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其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3、强心、利尿、扩管:西地兰、速尿、硝普钠等.4、平喘:滴注氨茶碱。04严重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指临床上出现由药物制剂(包括有效药和赋形剂)引起的类似过敏症状的不良反应。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当症状满足以下3个标准的任意一个时患者极可能发生了急性严重过敏反应:1、疾病呈急性发作(几分钟至数小时内),有皮肤和/或黏膜系统症状,如皮疹,瘙痒或潮红,唇舌红肿和/或麻木等,及以下任一系统症状(不考虑过敏原接触史):呼吸系统症状,如音哑、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喘鸣、支气管痉挛、发组、呼气流量峰值下降、血氧不足等;血压下降或其相关的终末器官功能障碍,如麻木、肌张力减退、晕厥、大小便失禁等。2、患者接触可疑过敏原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有下述2项及以上的症状快速发作:皮肤黏膜组织症状,如各种皮疹,瘙痒或潮红,唇舌红肿和/或麻木等;呼吸系统症状,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喘鸣,支气管痉挛,发组,呼气流量峰值下降,血氧不足等;血压下降或终末器官功能受累,如肌张力减退,晕厥,大小便失禁等;持续的胃肠系统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3、患者接触已知过敏原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血压下降:婴儿与儿童:收缩压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值1岁,收缩压70mmHg;I10岁,收缩压V(70mmHg+2x年龄);H岁以上及成人:收缩压低于90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30%.抢救措施:1、除去过敏原,如静脉用药,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置患者于平卧位、给氧。2、首选肌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按0.01mg/kg体重给予,14岁及以上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5mg,14岁以下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3mg;515min后效果不理想者可重复给药。不推荐在严重过敏反应的紧急救治中皮下注射肾上腺素。3、抗组胺药可作为严重过敏反应救治的二线用药,主要用于缓解皮肤黏膜症状,不作为抢救药物使用(I可在给予肾上腺素抢救后可予口服或静脉滴注。4、糖皮质激素可作为严重过敏反应救治的二线用药。若患者出现持续的支气管痉挛,可考虑雾化吸入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索。5、扩容液体复苏可用于严重过敏反应伴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液体用量一般为20rn1.kg,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