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考古 宣化辽墓.docx
辽代汉人墓葬一宣化辽墓一、墓地概况宣化辽代壁画荣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城西约3公里的下八里村,荽地在村东北。五代时,西晋石敬塘割燕.分16州给契丹.其中包括唐博宗885年设立的武州,即现在的宣化区。契丹建辽国,辽改武州为归化州,仍储文第县,属西京道。宣化为当时州、县治所。1974年1993年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先后发掘了IO座墓,其中1座被盗,1座是修建后没有投入使用的空旷慕,8座蒙壁画保留很好。畜群分为2区,相互间的距离为110米.东部为张氏墓地,西部为韩氏墓地。张氏墓地乂分为东南和西北两个区。长辈在东南,晚辈在西北。有墓志的6座,根据墓志可知属M4轴师训天庆元年1I1.I年于4辈人的慕地。张氏墓地东南区墓号嘉主去世年卜葬年M1.O张匡正清宁四年1058年大安九年1093年M7张文慈成布十年1074年大安九年1093年M3张世本大安四年1088年大安九年1093年张氏莫地西北区M1.张世卿天庆六年1116年天庆六年1116年M5张世古乾统八年“08年天庆七年1117年M2张恭i秀天庆三年1113年天庆七年1117年西部韩氏要地二、墓葬形制宣化辽墓均为砖空墓,形制与中原、北方地区宋代墓葬较为接近,均为仿木结构砖眦壁画墓.仃单室、前后双室,墓宽平面为圆形、方形、多角形,墓室内有影作木结构。三、墓葬的葬仪火葬.使用木棺或小木棺为葬具,内装殁骨灰.也有使用木偶人做葬具,内装骨灰的.宣化张世卿墓志记载:火鼻是俄西天毗茶礼葬。说明辽代晚期宣化一带佛教的兴盛。严辘中:£跋隋故静证法如碎身塔,文物2003年第8期,对佛教火葬和全身葬有以下论述:佛教在印度时盛行火葬,称之为荼毗,或毗荼等。随佛教东传,在中国“自择氏火葬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然而自华严宗、禅宗流行,信念“得无来身,以无去故:得不生身,以不灭故:得不聚身,以无散坏”,尤其是禅密结合后,因为密宗是“不含肉身''的.肉身完葬或塔葬之风在出家和在家的佛教徒中都颇为流行,相当程度上冲击了火化葬式。这在唐、宋时的佛教文献中不乏其例,然而基本上都是全身入葬于塔的。如巨方“以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全身入塔云”,乂如普愿死后,“门人奉全身于灵塔,从其教也”:禅宗五祖弘忍故后,“门弟子神秀等奉桂全身于东山之岗'、:天台九祖港然化灭,亦“门人号咽,奉全身起塔,柑于智者大师至兆西南隅焉”等等,这些一般称之为人身塔,简称身塔。还有一种是碎身塔:分解身体,或骨骼分解分葬起塔,称碎身塔,后来的成i普“粉身碎骨”的由来。四、墓葬景画K宜化下八里辽茱每个墓都有壁画.内容丰富,鹿材多样,色彩鲜他,技术纯熟.2、星Sfi题材(1)出行图、门卫图.(2)散乐图、宴乐图、备茶图、备经图、挑灯图、侍者图。(3)屏风图、花鸟图、门或门楼图。(4黄道卜二宫与二十八星宿图、日月图、神怪图、莲花藻井图.总之,宣化墓壁画以家内生活为主,家内生活图中又以佛事活动为主。3、壁画的布局(1)早期级的布局:前室一东壁备茶,西壁散乐;后室一东壁门卫/侍女送茶/书泉/仙鹤,西壁门卫/侍女挑灯/妇人启门/仙鹤,北壁牡丹/门楼/牡丹.(2)晚期组的布局:前室一东壁散乐,西壁出行后室的北壁是屏风或门,左右是备茶、爵酒、备经等场面。(韩师训墓平面图与壁画分布)4、壁画欣赏(1)墓顶图,分3种:以莲花为中心的花卉图;以莲花为中心,外绕二十八星宿图(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地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普候乙慕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第的二十八宿的名称。):中外合壁星象图以莲花为中心,外绕二卜八星宿图,黄道卜二宫星相图(古代巴比伦把整个黄道圈从春分点开始均分为12段,每段均称为宫,以其所含黄道带星座之名命名,总称黄道十二宫。)(2)门卫图:不同打扮、不同神态的门卫像,反映出不同的李节、不同的族属在礼俗上有很大差别。(3>敢乐图:最常见的内容,反映当时由宗家内散乐十分流行。放乐图主要是依靠乐器的组合推断.郑绍宗分析,乐队性质可能是自家蓄养的艺人.辽史乐志:“散乐殷人作靡辞之乐,其声往而不反.流为郑、卫之声。秦、汉之间,秦、始用作.郑、卫浸亡.汉武帝以李延年典乐府,称用西凉之声。今之散乐,俳优(古代从事魏舞乐和杂戏的艺人的总称歌舞朵进,往往汉乐府之遗声e普天福三年(938年),遣刘询以伶官来归,辽有散乐盖由此矣“散乐器:一集(bi1.1.,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吹出的声音悲凄.羌人所吹。本出西域龟兹,后传入内地,为隋唐燕乐及唐宋教坊乐的重要乐器。纳西族)、脩、笛、型、琵雷、五弦、空篌(己姓失传)、筝、方响(出现于北周.具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宋代以后很少使用,现仅上海今虞冬社(创立于1936年)合奏古乐时偶用,濒于失传境地,)、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拍板”.燕乐:汉族俗乐与外来音乐的总称。教坊: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乐队队员性别,前期墓的乐队是女扮男装。后期墓的乐队都是男子。变化的原因不明。但是晚期的韩师训墓的散乐队没有一个人是带有胡须的,也可能是女扮男装。<4)备茶图:契丹人,嶷发,剃去顶发的人,男女性别的争议,报告仍认为是男子.小孩偷桃子的场面有温酒具、点茶具和果笼,说明三者可能有关系,属于一套饮宴用晶。大安九年(1093年)张匡正鼎(MIO)和张文藻慕(M7),M6和M9辽代晚期墓,天庆七年(1117年)张世古雅(M5)和张恭诱怒(M2)都有备茶图,这也是从中原传入的汉人习俗,从其掰茶、煮水和手持把急等候等图像来看,很可能是点茶。<5)备经图:盘上放置茶盆,已暗示出诵经必饮茶。印度佛教初创之时,燃香可以骅蚁,颂经时燃香有双重作用。黄色盒子应该是经书盒。韩训墓后室的设香案图,图中高桌上又设几案(供案),高桌上有香炉,香炉左右各有1件器物,上部脱落,有敞点,似乎是年.供案上有经卷宋代佛经有经折装、卷轴装,此图是卷轴装佛经.19661967年浙江瑞安北宋豫光塔,曾经发现这两种经书。文物1973年第I期,4853页)陈干两端,中间是圆盘,盘内盛放佛珠一巾。桌旁一女子手擎长盒(与M1.的经盒完全相同,与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发现的经函形制相同,该函有精美的花卉皎饰,梢香木,堆漆花蚊,盔顶盖,须弥座),向桌案走去,盒盖健有仙气飘出.莫前他方有侍女双手合十,作祈祷之状。此壁画内容难以明了,可能与迎经拜佛的佛事有关.6挑灯图。挑灯图是一女子全神贯注地给灯加油,挑拨灯芯。这是女侍在夜晚一次次地给诵经主人加灯油的写照。通过备茶和挑灯,暗示出主人勤奋读经,不舍昼夜的虔诚精神.这些汉文化浓厚的壁画,与当时契丹贵族墓的壁画有很大差异,花生活上表现的完全是两种情趣.备茶图在宣化墓中是最常见的壁画之一,对碾茶、候汤、点茶、送茶等情节都有细致表现,当时备茶的诸多用具在壁画中都有描绘,这在古代壁画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备茶图所表现的意境既不是主人品茶之好,也不是风度北宋朝野的点茶时尚,而是主人佛事诵经生活的一部分。<7)出行图<8)张文藻墓五鬼图壁画位于拱门顶部半圆形的堵头上,绘有五鬼,其中一鬼头戴乌纱帕.三鬼持刑具,鬼被牵索。曲中戴马纱帽的应是大鬼仲陋,其余小鬼作缉拿的动态和造型。画鬼于门是和唐宋以来画钟旭以屏祛胜厉、防卫门户的习俗有关.北宋人高承6事物纪原3、赵叔向圻聚录均有“今人家岁首贴钟施于门”的说法,是刻画钟陋像于门已成宋人的岁时习俗.辽张文藻墓门暨上方堵头上的壁画有理由称之为钟值捉鬼图二(9)张文藻墓会棋图画在甬道上方的半圆形堵头上,画面共6人。弈机者三人,中间观极戴硬脚候头,穿袍服,左侧为一束警老者,右为一僧人模样者,另三人为侍童,报告称之为£三老对弈图.(罗世平:辽慕壁Oi试读文物1999年第1期)这幅壁画并非一般的对弈图,而是-幅象征儒道释三教的宙意画。画中对弈二人,束将者为道人,光头者为僧人,观弈者为儒士。三老的侍从光头小和尚、道童、书童站在旁边。将儒、择、道三者安排在棋局前,取意即在三教合流,画家或用民间“棋”与“齐”的谐音,作成“三教会齐”的画面。更深一层的背景自然是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俗、佛、道三教互相论群争胜的事件。三教争胜的结果是“初若矛盾相向,后类江海同归”.这里所谓同归,实际上是归于儒家的正统,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这一同归意识大概在隋唐以降已经基本确立.壁画作人物安排时,将僧、道画成对弈的双方,儡士画作观弈若,其中多少含有评判统御的意味。因此将这幅画定名为£三教会棋图应更合适。宋时的全棋图有图样在画工中流传“据此图样,山水画家可杨柳捆枝,缄稚新作.最好的例证见于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的卷轴画£深山会机图K而道释画家得益更多,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到田原的£三教会棋图。宣和画谱记御府领画中以三教图3为画题的有孙位的三教图久王齐翰的三教定屏图、名克明的三教会棋图由画史和出土品而得知,张文廉装壁三教会棋图JB材和样式均来自汉地.<10)花卉图与屏风图:屏风或北壁门两侧以湖石、牡丹、芦苇、仙鹤最多。M1.墙上段的宝瓶生花。星相图、花卉流行与佛教有关,象征繁华似锦的佛士5、壁画的解读后室看似松散,实际是以佛事活动为中心设计的。四壁图的佛事活动为最主要,墓顶是表现佛上为中心的宇宙观,带表西方净土世界.墓主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让自己的亡灵进入佛士世界,那是他们的毕生.追求,造墓者用壁画的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他们最后的心愿,使他们美梦成真。宣化辽墓出土多方墓志,对r解壁画的创作目的和意境有重要作用。从墓志文记述知墓主人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们实行火葬是“依西天毗荼礼把崇佛诵经看作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所以,简短志文和馅文内,信佛积善的字句较多,而其它事迹很少,或宴宴无几。张世本“自生之后,不味腥血,日通法华经致力部二张世古“自幼及老,志崇佛教,常诵金刚行愿等经、神咒密言,口未尝辍张世卿“诵法华经一十万部,读训金光明经二干部长时间读通经文神咒必口渴喉干,饮茶润喉自然成为主人诵经必不可缺之事。张世卿墓墓宛立壁上部点缀着瓶花18个,山成组的莲花、牡丹、菊花构成,每瓶置一束。在墓顶卜缘也画成组的缠枝牡丹和莲花。初观这些花卉似为壁画装饰图案。读张世卿墓志所举善事中有:“以金募膏腴,幅员三斯,尽植异花百余品”,“自春洎ji)秋,系日果花,持送诸寺,致供周年“0因而这些荽室瓶中花卉图应与张世卿买地植花献佛有关.星象图.宣化墓顶的壁画也比校特殊,蓝色的底色象征若天空苍穹。中心最高处画一朵正视的重端大莲花,有的用铜镜代杵花芯。围绕莲花设置二十八星宿、太阳、月亮,多数再配以黄道十二宫.墓顶中央画莲花本源于木构建筑的藻井装饰,故常被称为莲花藻井。莲花及井本意是防止火灾,以压火祥.宋代£营造法式斗八藻井引4风俗通义:“殿堂像东井形,刻作荷凌.凌,水物也,所以厌火.”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发展,使莲花藻井又具有宗教的象征含义,所以在佛窟、塔寺建筑和墓葬中大量流行。莲花在佛教艺术中有多种象征意义,如圣洁、吉祥、化生、佛的存在、佛国圣地等等。辽宁朝阳发现的辽代龚祥慕志有:'亡始未旬,有二妇人所梦皆同,见样索卢鲜服,处道场中,徊翔举步皆金莲,捧足言日:余得生净士矣.”此事虽属虚构,但反映了辽代善力信女希望亡后灵魂能归宿到西天佛士的心愿。宣化张世卿墓志等也记述依西天毗茶礼而火葬,当然也希里灵魂进入西天佛土。所以,莲花为中心的天体星空应是象征着灵魂归宿的西天佛土。张世卿:亵、张恭诱墓等裂顶莲花芯以铜镜代替,即在中心悬挂一面铜镜,沿镜外周勾绘莲潜。这种作法源于道教总镜避邪思想.宋代成竹的d太平御览3引4抱朴子内篇日:“万物之老者,其精皆能假托人形以炫人.于镜中不能易其真形,是以人山道士以明镜径九寸悬于背,有老魅未敢近。”此说流行甚广,像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那样的医学名著也载有:“凡人家宜悬大镜.可避邪魅。”今日城乡民宅仍有于室外门窗之上悬破病镜慎宅避邪的,也是此风之流变。十二时神也是道教之神,所以,宣化墓顶的星象壁画体现了以佛土为中心的宇宙观,融佛道中西文化为一体。宣化壁画不仅有历史价位,还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特殊艺术风韵.汤池评论说“在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史上,宣化辽墓壁画与库伦辽墓壁画共同形成J'最后的艺术高峰做画的人只是民间的艺人.但是在构图上和表现各种人物身份、动物的形态、性格上都是精心设计,注意到相互呼应(人与人之间的呼应关系、人与猫的呼应关系)。神态传情,做到崽出画外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十里蛙声的艺术效果.五、墓葬的随葬品1、墓中常有小木泉、小木椅:2、辽兖器,有黄轴直器、白瓷器、三彩器,3、灰陶器,多数是叉器,代替使用的铁器、瓷器葩葬“有锅、水斗、变斗等“4、铁质的生活用具(铁炉).不见马具和兵器,与辽朝下诏“禁关南汉人弓矢''有关系“5、墓志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