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灯笼》导学案(无答案).docx
-
资源ID:7219825
资源大小:16.5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灯笼》导学案(无答案).docx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灯笼导学案(无答案)4.灯笼素养目标1.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2.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3.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4.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学法指引线索的类型及作用1.线索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事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变化为线索;以空间方位的变化或地点转换为线索: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以某一具体(或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2.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使行文富于变化;突出文章中心或烘托人物形象。知识导航1 .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1924年师范毕业后,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主要收录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等散文集中。2 .背景介绍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内形势严峻。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哆者的决心坚定,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课前预习1 .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2 .结合全文,你认为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基础练习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ZhengSbngO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IIngy()的。(2)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w6XUdno着的情事。(3)那种XixIrbn()庭院的jingmu(),是一辈子SimC()着的。(4)生逢乱世,人若飘蓬,他们的内心却那么笃实坚定,看不出丝毫的伤感ChdngWdngO。(5)遍悬殊玉金银而风至qingr4n()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6)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tuise()了。(7)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Ii6。yu6n()的一把烈火!(8)假定是nunr6ngr6ng()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脓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9)重庆市渝中区在邹容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公典活动,怀念这位彪炳史册的“革命军中m百qidnzu()(10)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r0nqIngsh1gUO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OA.全校师生装容严整,肃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B.新四军各部按照既定部署,以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使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C.春节将至,人民公园,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游园、观灯、买年货,年味渐浓。D.家风由一个家族代代沿袭,是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的体现,不可能。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OA.通过“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删掉“对”)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前途。(把“民族才有希望.和“国家才有前途”调换位置)C.棉花依靠纤维之间的空气层保暖,这种保暧作用是双向的,既阻拦外界冷空气不能侵入,又阻止自身热量不致发散。(删掉“不能"不致”)D.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水平。(把“水平”改为“能力”)素养提升学习灯笼一文后,班级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1.在中国人眼中,大红灯笼象征着光明与幸福。右边这只灯笼上诗句的字体是,你认为这只灯笼适宜挂在家中的(位置),理由是。(4分)2.活动中,同学们拍摄了一组灯笼、木梳、茶壶、折扇等老物件的照片,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参考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话。要求:能体现物件特征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示例:摇椅一一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名著练习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6分)1.下面关于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O(2分).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城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朱自清在说文解字一篇中从仓颉造字说起,把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文字的构成、各种文体的演变介绍得一清二楚。C.“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庄子:“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D.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担负外交的策士和游说之士开始受到重用。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不包括庄子。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的外部条件往往像打磨玉石一样磨砺人的意志,使之终有所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请从经典常谈提到的人物中,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书中相关内容,谈谈他/她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4分)课文精读1.“灯笼”在课文中起怎样的作用?(4分)2 .有人说这篇文章语言既雅致又朴实,请举例加以说明。(4分)3 .说说“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一句好在哪里。(3分)拓展阅读贺兰人的唱灯影子据骥才我每次看皮影,都要跑到布幕后边瞧上几眼。因为那些在布幕上神出鬼没、又哭又笑的灯影子都是在后边耍弄出来的。严严实实的布幕后边总是充满了神秘感,给我以极大的诱惑。今晚主演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剧目叫作王翦平六国,说的是秦代名将王翦捕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这出戏是张进绪从他父亲张维秀手里接过来的。张维秀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去世,如今张进绪也是六十开外,个子矮镂,灰衣皂裤,头扣小帽,神色平和。然而,他往布幕后边一站,立时好像长了身个儿,一员大将似的,气度不凡。布幕后边的地界挺小,不足一丈见方,叫拉琴击鼓的乐队坐得密不透风。布幕下边是一条长案,摆着各种道具;其余三面是用竹竿扎成的架子,横杆上挂了一圈花花绿绿、镂空挖花的皮影人。张进绪的这些皮影人儿和全套的乐器,都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老物件,摆在那儿,有股子唯老东西才有的肃穆又珍贵的气息。尤其这上百个皮影人,生旦净丑,一概全有,好似人间众生,都挂在那里等候出场。但他们不是被无序或随意挂在那里的,而是依照着出场的前后排次有序。别看他们面无表情,神色木然,只要给张进绪摘下来在布幕前一耍,再配上锣鼓喷呐,以及那种又有秦腔又有道情又有当地的山花的腔调,便立时声情并茂地活蹦乱跳,眉飞色舞,活了起来。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朝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主宰。后台是他的舞台。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但在布幕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当我回到布幕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一时觉得,这唱不是张进绪在唱,分明是灯影子在唱。于是,灯影、乐声和剧情浑然一体。如今的贺兰还有多少人有这种功夫?据说,此地的皮影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名叫赵小卓的满族人从陕西带到宁夏来的,后来由贺兰县几位颇具才情的村民接过衣钵,继承发扬,在皮影制作、演唱风格上融入本地的文化与气质,深受百姓热爱。昔时,交通不便,钱太少,戏班子很难深入到穷乡僻壤。老百姓便用这种简朴又优美的影戏自演和自娱。这应是一种原始的“影视艺术”。这种“唱灯影子"不单在贺兰县这一带扎下根,成了气候,影响还远及银南、隆德、盐池和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据说,当时传承赵小卓皮影戏的有刘派(刘有子)和张派(张维秀)两家。但刘派后继无人,人亡而歌息;张派却传了下来。难得的是,今儿的传人张进绪的禀赋依然很高,又深爱这门古艺,所有家传皮影和演奏器具都好端端地保存至今。时下,逢到各乡各村举办节庆或喜事的时候,都会请他去演出助兴。届时,他弟弟、妹妹、孩子全是伴唱奏乐的成员。如今这种家庭化的影戏班子,已经非常罕见,传承人的水平又如此之高,真叫我们视如珍宝了。我忽然想到,这么好的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可千万别只叫我们这代人看到。(有删改)1 .阅读全文,请将空格中“我”的活动补充完整。(4分)布幕后边,“我”;布幕前面,“我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4分)3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皮影戏的特点。(4分)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吴伯箫笔下的灯笼与贺兰人的皮影戏都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3分)写作练习按要求完成微写作。(10分)课文第2段作者运用排比写自己想起的声音。请你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你在音乐课上听到的声音。12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