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自己总结).docx
从瓶口喷出,喷射出来的混合物沿着铝箔流下,好像喷发的岩浆一样。实验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链上升侵入岩层,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实验六:物体传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物体能否传递热实验材料:金属物品,酒精灯(或蜡烛、热水等),凡土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可选的实验方法:1、把一粒豆子粘在杯壁上,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观察实验现象。2、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小木棍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加热,观察实验3、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金属物品上的豆粒或小木棍会脱落实验结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在同TJ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实验名称七: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9猜想假设: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较好实验材料: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实验过程: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结论:多数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一.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P3)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六.实验名称: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提出问题: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猜想假设:豆苗在填土中长得好实验材料: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3株绿豆苗实验过程: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填土的三个花盆里,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结论:豆苗在填土里长得好。七.实验:研究植物的向光性(P2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植物会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实验材料:两株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绿豆苗、纸盒、剪刀实验过程:1、将两株绿豆苗分成1、2两组,并且把两组绿豆苗都用纸盒罩住(I2、1组绿豆苗不作处理,将罩住2组绿豆苗的纸盒右侧上方剪开一个洞,使阳光能照射进去。3、一周后,观察两组豆苗的生长情况。实验现象:1组豆苗正常生长,2组豆苗偏向有阳光的洞口方向生长.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第二篇: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告单(自己弄好)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实验现象:1、在实验1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2、在实验2中第1组绿豆苗生长得好.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实验名称:研究根的作用提出问题:根的作用有哪些?猜想假设: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器材试剂:集气瓶、水、滴管、植物油、胶塞、带根的植物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小瓶里滴上一层植物油。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3、把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茎的作用提出问题:茎的作用有哪些?猜想假设:茎有输导和支撑的作用器材试剂:烧杯、红水、一段新鲜芹菜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红墨水的水瓶中。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是否会受到光的影响猜想假设:植物会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器材试剂:两株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绿豆苗、纸盒、剪刀实验过程:1、将两株绿豆亩分成1.2两组,并且把两组绿豆苗都用纸盒罩住。2、1组绿豆苗不作处理,将罩住2组绿豆苗的纸盒右侧上方剪开f洞,使阳光能照射进去.3、一周后,观察两组豆苗的生长情况。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现象:1组豆苗正常生长,2组豆苗偏向有阳光的洞口方向生长。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有哪些特性?猜想假设:植物可能有向水性、向地性。器材试剂:两种不同根的根系的植物标本、植物向水性实验装置实验过程:1、把筷子穿过纸盒,绿豆苗固定在筷子上,把一个盛水的盘子放入纸盒中,观察植物的根有什么现象2、把一株绿豆苗种在一个盛土的纸盒中,把一E殳海绵的一端与烧杯里的水连接,把海绵的另一端埋入盛土的纸盒,一周后,观察植物的根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现象:在实验一中,绿豆苗的根都向着盛水的盘子方向生长,在实验二中,绿豆苗向着有水的土壤方向生长。结论:植物具有向水性。实验名称:仙人掌一一莲提出问题:仙人掌与天竺葵的区别有哪些?猜想假设:两种植物的叶子蒸发水分的能力有所不同。器材试剂:仙人掌、天竺葵、大塑料袋。实验过程:将仙人掌、天竺葵分别用大塑料袋套上,观察塑料袋内壁的变化.实验现象、及结论:现象:仙人掌的大塑料袋内壁水少,天竺葵的大塑料袋内壁水多.结论:仙人掌属旱生植物,自身蒸发水分能力弱.天竺葵属水生植物,自身蒸发水分能力强.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提出问题:冷水在热水中温度会不会变化呢?猜想假设:冷水在热水中温度会上升。器材试剂:锥形瓶、烧杯、温度计两支、铁架台、热水、纸板、冷水实验过程:1、向烧杯中加入280亳升热水(温度在80。C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亳升冷水.提出问题:物体的吸热能力与颜色有关系吗?猜想假设: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能力不同器材试剂:三个形状、材料相同的小瓶、大小相同的黑、红、白纸各一块、三支温度计、台灯.实验过程:1、分别用黑、白、红颜色的纸将小瓶包起来,尽量包严.2、分别向三个小瓶中各插入一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并同时将三个小瓶放在灯光下照射。3、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W:包黑色纸的小瓶内温度为19f包红色纸小瓶内的温度为16,包白色纸小瓶内的温度为10oC结论: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能力不相同,黑色材料吸热能力最强.实验名称:热水变凉提出问题:怎样让热水变凉猜想假设:与冰冷物体接触、增大容器表面积可以使热水变凉。器材试剂:一杯热水、冷水、形状大小材料不同的容器、金属管、温度计实验过程:1、把一个盛有热水的容器放入冷水里,观察热水是否要凉得快些。2、将热水放入大口的容器中,观察热水是否要凉得快些。3、向热水吹风,观察热水是否要凉得快些.4,把热水从一个杯子里倒入另一个杯子,再从另一个杯子里倒回来,反复如此。5、把热水放入金属容器中,看热水是否要凉得快些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用热的良导体,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增大容器表面积,加快水的流动或者风吹等方法可以使热水变凉。实验名称:褶皱断裂的模拟实验提出问题:地层在互相挤压下会有什么变化?猜想假设:地层在相互挤压下可能会出现褶皱甚至断裂.器材试剂:*象皮泥、小刀实验过程:1、将四五块条状的橡皮泥一块一块地包起来,就好比是组成地壳的岩层。2、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3、再取一条橡皮泥,用橡皮泥切割刀切一刀或两刀,让橡皮泥块之间能够滑动,就好像是被向上或向下挤压的岩石.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现象:当用手握住像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时"象皮泥会发生褶皱甚至断裂。结论:地球的地层在相互挤压作用下可能会出现褶皱甚至断裂。第三篇:翼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课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O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黏质土填土沙质土】O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甥响.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易积水,形成内涝,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会散开。壤土:土壤质地均匀,砂粒、黏粒所占比例大体相等,通气透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好,用手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9、黏质土【透水性差】,【透气性差】,适宜种植【芭蕉、水稻、芦苇、荷花、莲花、芦苇、金银花、榕树、杨树、柳树、苦菜花】等高大,寸屏艮深远的树木、花卉.10、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适宜种植【山茶、月季、玫瑰、茉莉、凤仙、熏衣草、美人蕉、竹芋、百合、龟背竹、百合竹、小麦、玉米】等木本、草本开花植物,以及观叶植物。11、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苦、花生、马玲茗、西瓜、虞美人】等块根茎作物。12、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痛,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填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有些能【茁壮成长】;有些则【长得缓慢】;有些开始【长得很好,过了一段时间却【干枯死亡了】.2、"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3、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貂牛下生长的要好一些。4、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怎样才能生长得更好。5、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6、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实验方法是:【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17、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了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8、种子的寿命与【保存条件】有关,在【低温】、【干燥】的情况下保存寿命可以延长。9、砖厂烧砖的土选用黏土是因为【土的颗粒小,黏性好,砖的硬度大且非常坚固.】10、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111、要使植物生长得更好,除了【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肥料】等条件,还需要【人类的呵护】,需要付出【情感和爱心】.12、"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13、喜阴植物的特点是【吸收光的能力特别强,能在很弱的阳光下正常生长。14、喜阴植物有【半夏、剑兰、海棠、蝴蝶兰、芦荟】15、【樟树】是喜阳植物,在幼苗时期怕强烈的阳光照射,只适合在弱光的环境下生长。16、喜阳植物有【樟树、月季、石榴、菊花、水仙、荷花、向日葵】.17、我们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答: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给它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可以给植物定期浇水、除草、除虫、松土、施肥,给攀缘植物搭架帮助其生长等。18、在研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有同学将对照组放进冰箱中,这种设计合理吗?答:这种设计不合理,因为一般冰箱中是无光的、黑暗的,因此,这种设计虽然满足了温度的变化,但光照这一因素也成了变量,从而无法保证实验的科学性。第四课根和茎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根】、【茎】和【叶】是植物从外界获取营养的重要器官。3、按植物根的特点,可以把植物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4、直根系的植物有【松树、柏树、棉花、油菜、蒲公英、甜菜、香菜、菠菜。15、变态的!:根有【胡萝卜、萝卜、甘善.】它属于【直根系】6、须根系的植物有【水稻、小麦、葱、蒜、筱麦】7、根的共同特点是:【根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生长在地下。8、根的作用是:【根具有固着,吸收、输送水和无机盐,养物质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功能。19、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10、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而根则没有"节"和"芽"。J11、植物主要通过【根毛】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12、在研究根的作用的实验中,在玻璃瓶里的水面上滴一层油,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13、怎样证明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取一些芹菜或白色康乃普,插入滴有一两滴红墨水的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茎和叶上就出现了红色斑纹。说明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第五课动物的食物1、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2、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叫【杂食性动物】。3、植物能够【自己制造养分,获得能量】o动物需要【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取营养和能量】。4、草食性动物有【蝴蝶、蛾、鹦鹉、犀鸟、大蝙蝠、大熊猫、树懒和海牛。15、肉食性动物有【螳螂、瓢虫、乌鱼、鲨鱼、齿鲸.】6、杂食性动物有【蚂蚁、老鼠、乌鸦、大猩猩。】7、杂食性动物又称【泛食性动物】。8、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草食性动物的犬齿退化,门齿发达像锄刀适于切草,腿较长,趾端有蹄,便于快速奔跑,可以躲避敌害和觅食。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猎物.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抓捕食物。杂食性动物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锄刀一样的门齿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爪比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9、举例说明"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答:草食性动物,例如马、牛、羊及一些鼠类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大都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10、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1建立自然保护区。2禁止捕杀,退耕还林。3不过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4保护水源,河流不受污染.第六课葵花向阳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在没有光的黑暗世界里,人们很难【正常地生活和工作】。2、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3、大多数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以外,还具有【向水性】和【向地性】.4、植物的茎、叶、花等器官都有【向光性】,除此外,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和【向地性】,5、多数植物的根、茎生长方向有共同规律,一般情况下,根总是【向下生长】,茎总是【向上生长】。6、【植物的根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总是向地下生长】,这种特性称为向地性。7、"飞蛾扑火”说明有些昆虫有【向光性】.8、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9、养鱼者可在夏季充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集昆虫来喂鱼】。10、灯光诱虫养鱼法一般采用【黑光灯或普通灯泡】,以【黑光灯】为常用,而且【效果最佳】。11、植物的向性运动,指的是【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触性】、【向化性】等。12、太空中植物的根可能向什么方向生长?为什么?【向四面八方生长,因为太空中没有地球的引力作用】第七课燕子南飞1.生物学家们把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2、在迁徙过程中,大多数鸟类会有规律地停下来【休息】和【进食】O3、有些鱼平日生活在海里,到生殖季节,它们会逆着河流返回淡水中去产卵,如【鞋鱼】鱼.4、有些鱼类大部分时间栖居淡水,只是在生殖季节入海产卵,如【鳗维鱼】鱼.5、除鱼类以外,能长途洞游的动物有【南极鲸类】、【海龟】o6、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时,动物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7、植物虽然不能移动,但是也有【迁移】现象.8、像鸟类一样,一些鱼类有【涧游】行为.9、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涧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O10、冬眠的动物有【蛇】、【青蛙】、【蜥蜴】、【熊】o复眠的动物有【蜗牛】等.11、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12、当冬天来临时,我们常用的抵御严寒的方法有:【用炉火、暖气提高室内温度.去温暖的地方过冬.增加衣物,保持休内温度.适当多食用热量高的食物,减少外出等】。13、我能举出植物迁移的例子有:【蒲公英】、【郁金香】、【椰子】等。14、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生活习性?【鸟类的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向氐温和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15、夏候鸟有【黄鹏】、【杜鹃】、【鸳鸯】;冬候鸟有【大雁】、【野鸭】等多种雁鸭类.16、除了迁移和冬眠以外,动物和植物的过冬办法还有:【有的动物皮毛增多、脂肪增厚;有的动物体表颜色变为灰白色;树叶落地】第八课仙人掌的刺1、仙人掌的刺,其实就是它的【叶子】,是由于【炎热、干燥】的环境造成的。2、鱼身体长有【鳞片】、【弊】、【鳍】,所以鱼适合在水中生活。3、自然界里的动植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所依赖的【环境】,动植物就不能生存.4、仙人掌是我国常见的观赏性植物,它原产于美洲和非洲的【干旱沙漠】中。5、驼峰里贮存的是【脂肪】,足有4050千克重,约占体重的【五分之一】所以有人把驼峰叫做【"固体水库"】.6、莲,观赏名为荷花,是我们熟悉的【水生】植物.7、骆驼是最适应沙漠环境的动物之一,享有【"沙漠之舟”】的美称。8、水生植物有【莲】、【荷花】、【菱】旱生植物有【光棍树】、【芦荟】。9、鸭、鹅、青蛙之所以会游泳是因为它们的脚趾上长着【蹊】10、鸟类之所以会飞翔是因为【自身有羽毛】,【身轻体小】,【长有翅膀】。11、仙人掌和莲的形态上有什么区别?仙人掌的叶子全部变为尖尖的叶刺,干茎厚实、丰满;莲的叶宽阔肥大,茎内有很多空洞。12、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仙人掌肥厚的茎能贮存水分,变成刺状的叶能减少水分蒸发;莲的叶子有利于水分的散失,茎内的空洞有利于在水下吸收空气和水分运输。13、将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情况?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不能正常生长或死亡。14、观察鱼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流线形的身体有利于在水中运动。鳍可以在鱼游动时划水,尾鳍如船舵和噱旋桨发动机.鳗帮助鱼呼吸.5.骆驼身体的哪些结构适于它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生活?驼峰:固体水库,隔热.蹄肥大,有肉垫:防陷、耐高温。眼耳鼻:辨方向、挡风沙。第九课奇妙的护身术1、为适应环境,动物大多采用【保护色】和拟态的防御方法。2、有些植物受到伤害时,会分泌出【毒性物质】,作为自己有效的防身武器。人们可以利用【有毒植物中】的毒素,经过提炼后生产出【生物农药】。3、像蝗虫、甲虫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叫【保护色】4、像竹节虫和枯叶蝶那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拟态】.5、使用【生物农药】对环境【无污染】,既能【有效抑制有害动物,又不会对有害动物的天敌构成威胁】6、常青藤分泌的毒素,会引起【动物皮疹】7从鱼藤草中提取的毒素制成的【鱼藤菊脂植物杀虫剂】,对常见的蔬菜害虫蛉虫的防治效果达到99.85%而对蜥虫的天敌瓢虫的杀伤率仅为11.58%.8、动物防御方式的分类:放臭气臭鼬、黄鼠狼重刺蜜蜂变色变色龙、比目鱼、雷鸟喷射毒液蛇、蝎、黄蜂盔甲乌龟、蜗牛、穿山甲装死负鼠、甲虫逃跑鹿、兔、羚羊尖刺豪猪、刺猬拟态竹节虫、尺螃、枯叶蝶、螳螂保护色青蛙、蚱端自切壁虎排脏乌贼墨囊乌贼第十课人对环境的需求1、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来源于【大自然】.2、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工程师【乔治麦斯特罗】根据【芒刺】发明了一种新型纽扣-【尼龙搭扣】。这种纽扣一条上布满【小环】,一条上布满【小钩】。3、人类除了适应【自然环境】外,还需要适应【社会环境】。4、我们可以把家里的生活用品按【食物】【家具】【衣服】【运动器材】【药品】进行分类.5、怎样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答:这句话是说,人们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存。如住在山区的人们利用矿产、林业等生活,住在江海边的人们利用渔业、运输业等生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6、生活中还有哪些仿生产品?答:根据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新型日光灯;飞蓬草种子的启发发明了车轮;根据狗鼻子的构造发明了"电子鼻";草与锯、玉米叶子与桥梁设计、车前草与高楼大厦、鲨鱼与潜水艇、青蛙与电子眼、蝙蝠与雷达、蜻蜓与直升飞机.7、从发明尼龙搭扣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答:我们学到了他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认真钻研的品质。8、人类对环境有怎样的需求?答:人类依赖植物和动物生存。首先,人类把植物和动物当成自己衣食住行的材料;其次,人类从植物和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发明了很多创造性的物品.9、结合实际,谈谈我们怎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答:(1)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2)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能从多角度分层面分析问题(4)形成并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5)终身学习,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6)提高自己的创造力第十一课人对环境的影响1、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2、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就越大.3、人类的哪些活动会使动植物受到影响,使环境受到破坏?答:人们对森林过量采伐,在草原上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活动都造成对植物的严重破坏,工业污染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4、遮盖后的草地可能会出现:(小草变黄、小昆虫减少或死亡等现象)如果让小草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应该让它接受阳光的照射,因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5、请你以"告别一次性筷子"为主题,设计一张宣传海报。答:爱护森林就是爱护自己,为了您能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为了您能拥有更蓝的天空,为了您能享受到更绿的大地-请保护森林。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少用或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6、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森林?那应该如何做呢?答:森林是野生动植物和昆虫的乐园,会防止洪水和山体滑坡,自身的光合作用还制造大量的氧气。我们应该多种树,更应该从生活的细节处找到保护森林的方法,比如减少木制品德使用量并积极地回收利用.首先,纸张的两面都要使用,其次,牛奶包装袋或者报纸、纸箱等必须回收利用;再次,尽量减少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此外,还应该预防森林火灾。第十二课和谓相处1、人类对自然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2、在进行城市改造和规划时,应当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的和自然和谐相处,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3、自行车是最环保、最健康的交通工具.4、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答:使用无铅汽油;进行城市绿化;建立污水处理厂,减少向大自然排放污水;建立自然保护区5、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词。答: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6、哪天是世界环境日?我们可以做什么?答: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少用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不用一次性筷子,爱护花草树木,大力进行环保第四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科学实验是学生对未知的世界探索的一个窗口,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对世界上各种现象产生怀疑,而这个时候如果能动手做实验,让他们理解现象背后的奥秘,他们会豁然开朗.回顾这个学期,在实验课上真的留下了很多令人难忘的事情.现将这个学期五年级的科学实验课总结如下:一,学生方面.学生做实验积极,肯动手、动脑,每当自己把实验做完,做成功,学生会有成就感、满足感,同时也会因为获得知识而自豪,甚至因为自己在探索很久之后,把实验他成了,然后在欢呼雀跃。"老师,我成功了,快看,老师,我成功了!",每当他们发出这样的呼声时,我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会问我,老师是哪里吃问题了,我也只是给他们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不是直接给他们答案,他们会继续探索,直到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为止,如果实在不行,那就下一节课再来。我想这样才是学习,这样才使学习有意义。二,老师方面。作为科学老师的我,我会不断汲取科学知识,从书本上学习,从网上学习,看科学杂志,科技频道,这些现象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科学谜团?自己时常想这些问题。比如在上第一单元时,学生不太理解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会产生昼夜变化及四季成因,我会运用一个手电筒作为光源(太阳),随着地球仪的转动,看到不同在地球仪上面出现阴影的地方,从而理解了昼夜的变化,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随着地球的转动,地球上获得的光照会向南移,到达北回归线,又会向绻,这样循环往豆,形成了四季。有时候会在想,我这样讲学生理解吗?我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基础上我可以这么讲。科学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是一直在探索的路上。三,实验的操作。实验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操作,不会像写作文那样,可以把某些句子提前或者放在后面,可以打乱顺序,这个必须按照前后的顺序来,如果乱了,后果不堪设想。如用酒精灯时,不可以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必须要用火柴点燃;还有一些腐蚀性的药品,必须要带手套,以防背腐蚀,更危险的是一些爆炸类的药品,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要求学生把实验用品摆在桌子规定的地方,要用到什么器材,再从那里拿过来用,这样才有秩序,方便.做完实验,也要把材料、器材归档。再把桌子擦干净.实验让学生获得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研究钟摆的秘密中,列举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中,并用萝卜作为摆,细线作为钟的指针,让学生探寻钟摆的规律,奥秘。先分成小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派代表来说,看到他们激烈的讨论,我知道,学生已经获得了知识。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不会思考,不努力,那么将来的我们就要被机器人取代。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自主独立地学习,而不是仅仅知识照搬照抄,我们要做新时代具有科学思维的人。第五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总结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五年级科学的探究实验教学工作做以如下总结: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科学实验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培养了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由于科学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设计实验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学会了用所学知识来改善和解释生活.四、使学生将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灵活化。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找准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多多阅读一些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