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7 财政金融(1).docx

    • 资源ID:7179516       资源大小:121.99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7 财政金融(1).docx

    刘昌黎文集第二卷日本经济研究论文2.7财政金融目录:淡日本国债的发行方法,1985.2论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1985.4论日本的国债流通政策,1986.3 日本政府促进国债消化的政策措施,1986.5 论国国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89.3论日本的金融自由化,1996.4 试论日本的金融大爆炸,1998.1 论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及其变化与改革,2000.4谈日本国债的发行方法现代日本经济1985年2期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日本国债发行量迅速膨胀,来年间增加了14.3倍,大大高于同期美国国债增加的1.5倍、英国国债增加的2.4倍、西彼j国债增加的4.8倍和法国国债增加的1.8倍。大量发行国债是日本政府筹措财政资金的盎要途径,它一方面保证了财政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机能,另一方面又孕育了财政性通货膨胀,使日本陷入了“财政僵滞”的局面。日本为什么能够发行巨:额的国债,它与日本政府在国债发行、消化,流通和偿还等各个政策环节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方法有什么关系?这是深入研究日本财政和日本金融的费要内容。鉴于国债发行方法是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基础,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探讨。一、日本国债的发行方法及其沿革1 .日本银行认购方式日木银行认购方式是指政府发行的国债全额由日本银行包购,它始于1932年,是战前发行国债的基本方法。战后,按财政法第3条的规定,这种方法只适用丁大藏省证券、粮食证券和外汇资金证券等短期国债的发行1972年以后,根据财政法的补充规定,借还债发行也可以采取日本银行认购方式,但认购额要以其所持有的期满国债数额为限度。2 .辛地加集团认购方式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是指政府发行的国债由银行集团包购包销,最初实行于1941年,战后发行政府担保债和普通国债时都沿用了这一方式。以普通国债发行为例,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成立募集和认购国债的辛迪加集团,包括全国主要的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现共有33个成员;其次,每当政府决定发行国债时,就由日本银行和辛迪加集团进行协商,并缔结募集和认购国债的契约:又次,按见约规定,六大证券公司首先进行募集活动,即在金融资本市场进行认购国债的募集活动,主要任务是向个人推俏国债:再次,对于萼集后的余额,由各金融机构按合同分摊的比例自动认购:最后,金融机构认购的国债.年后基本上由日本银行全额收购.3 .费金运用部认购方式资金运用部认购方式是用资金运用部的资金认购国债,起源于1894年"965年以后,日本政府每年都用这种方式发行定数额的国债。4 .公募投标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资本市场公开招标的发行方法,具体包括三种方式:一是竞争投标与非竞争投标,其中,竞争投标是政府按投资者自报的价格和利率,或从高价开始,或从低利率开始,依次决定中标者名单,直到完成预定的发行额为止:非竞争投标是政府事先决定国债的发行价格和票面利率,投资者就认购数额进行投标,当投标额超过预定发行额时,则按投标的先后顺序,决定每个投标者的认购比例。二是价格投标与利率投标,其中,价格投标是政府事先规定国债活券的票面利率,使投资行对票面额100日元的国债证券,分别以99.50日元的价格投标10亿日元,以99.51日元的价格投标15亿日元,以99.52日元的价格投标20亿日元,等等;投标结束后,从出价最高的投标者开始,依次决定中标者名堆,到完成预定的发行额为止。利率投标是骈先规定国债证券的认购价格,让投资者以各种利率,例如以8.12%的利率投标10亿日元,以8.13%的利率投标15亿日元,以8.1娱的利率投标20亿日元,等等:投标结束后,从要价最低的投标开始,依次决定中标者名单,到完成预定的发行额为止。三是实行多种认购条件或单一认购条件,其中,多种认购条件是指中标者按自报的投标价格或利率来认购国债,单一认购条件是指中标者按投标结束后形成的相同价格或利率来认购国债。据统计,在19657975年的普通国债发行额中,用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发行的占84.5%其中金融机构认购占75.9乐证券公司认购占8.6%:用资金运用部认购方式发行的占15.5%。另外,公募投标方式虽然早在明治初期就已采用,但自1932年起就一直没再采用过,直到1978年中期国债发行增多以后,才又开始采用了。当年,用这种方式发行的国债占发行总额的2.8%:1982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21.5%®。由上述可见,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是日本发行国债的主要方法,而公募招标则是种开始增加的国债发行方法。二、日本国债发行方法的特点美英等国国债管理政策的重点,是调整期满国债的年限构成,平摊国债用用,至于发行方法,则基本上采用公募招标方式。相比之下,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重点是致力F国债的发行、消化、流通、偿还等具体环节,以保证国债大加、廉价、优先发行为口的。因此,日本的国债发行方法就有如下三个显著的特点:1 .统制性较强日本银行认购方式、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和资金运用部认购方式,是日本传统的、独特的国债发行方法.长期实行这些方法的结果,首先是使日本银行、辛迪加集团成员以及资金运用部所认购的国债数额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下。其次是使国债发行量不受金融资本市场资金量的限制,发行条件也不受各种利率变化的制约,从而国债的发行星和发行条件都置于了政府的掌控之下。日本之所以采取上述国债发行方法,除历史传统因亲外,主要是由战后金融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从战后初期一直到整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企业的资金严重不足,一直处于依赖例行超贷的局面。在这种形势卜.,若运用公募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不仅要受到金融资本市场资金余的限制,难以发行足额数量的国债,而且政府资金筹措和民间资金筹措的竞争,还会使国债发行条件提高,加重财政的偿还负担。2 .对日本银行侑用电胀的依陵性很大在美英等国,虽然也有中央银行直接认购国债的情况,但这始终是在公募招标之后进行的,认购数额也很小.另外,美英等国的中央银行虽然经常购入国债,但却不像日本银行那样全额收购金融机构保有1年以上的国债。其主要原因,一是金融资本市场的资金相对充足,二是国债发行量相对较小。而在日本,不仅短期政府担保债和相行数额的借还债是搭日本银行认购方式、即依靠日本银行信用膨胀而发行的,而且在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中,如果金融机构认购的国债在一年后不能由日本银行全额收购,金融机构就会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不能继续认购新的国债,这种发行方法也就难以为继。可见,在日本金融资本市场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年纪年地发行巨额国债,就不能不依赖日本银行的信用膨胀。3 .间接扩大家庭和个人认购用资金运用部认购方式发行的国债,表面上是动用政府资金,即资金运用部资金,而实际上却是依靠邮政储都筹集的家庭和个人资金。资金运用部的资金来源E要是家庭和个人的储蓄存款。所以,扩大资金运用部资金认购国债的过程,就是间接扩大家庭和个人认购的过程.这样,不仅把家庭和个人资金纳入/国债认购的施畴,而且把金融资本市场对国债发行条件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以普通国债的发行为例,只有证券公司认购的部分(不足10%),是受金融资本市场制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特点已发生了若干变化,其重耍标志,是1978年以后公募招标方式的应用开始增加了。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从国债管理政策方面看,为保证1975年以来巨额国债的顺利发行,客观上要求发行方法多样化:其次,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在企业地备投资锐减、金碘市场资出现金过剩的情况下,公募招标方式有/运用的条件:另外,因经济低速增长,日本银行向市场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动能减弱了,即日本银行的信用膨胀不再需要了。结果,日本很行从金融机构手中收购国债的比例趋于减小,金融机构持有的国债愈益增多,给其经营和资金周转都带来了些困难,进而使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的运用受到/限制-三、日本发行国债方法的作用和影响1 .日本国债发行方法的作用日本国债发行方法的主耍作用,是保证r国债大量,廉价和优先发行,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国债发行量迅速增大从战后各阶段的部分资料看,1946-1955年,短期政府证券的年发行额由1253亿日元猛增至17920亿日元,增加了13.3倍:国债余额中短期政府证券所占比垂,也由11.71提高到了43.0%®.1955-1965年,政府担保债发行额由200亿日元猛增至3010亿日元,增加了M倍:其占财政投资贷款总额的比重也从6.74,上升到了1965-1974年,普通国债发行额从1972亿日元猛增至21600亿日元,增加10倍。到1980年,发行额又达到了创纪录的141702亿日元,一般会计对国债的依存度和国债余额对GNP的比里,也分别达到了32.6%和39.7%的空前高度。(2)减轻了国债费用负担长期以来,日本国债发行条件一直被控制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0以付息国债的票面利率为例,19707980年间一直保持在638¾之间,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很少有的,大大减轻了日本财政的国债费用负担。同期,国债付息支出占国债余额的比重只从2.83%提鬲到4.61%,而美国分别为4.95%和4.73斩英国分别为6.4居和1.47乐西德分别为4.93%和6.01%,法国分别为5.91%和9.26%®.可见,除英国1980年的4.47%外,日本的国债费用负担率是最低的。(3)保证了国债的优先发行故后日本政府的国债发行计划,除个别年度因税收增加而减少发行外,大都顺利实现了。特别是在税收不足的年度,还大大超过了预定的发行额.以1971年度和1975年度为例,国债的实际发行额分别相当于原计划的276.%和274.4%相比之上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一般事业债,只分别完成了原计划的66.0与和65.5%®o综上所述,日本的国债发行方法保证政府的资金筹措,满足了扩大财政支出的需要,加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但另一方面,由于它使国债的发行量和发行条件摆脱了金融资本市场的制约,日本政府可以发行任意数额的国债,债台高筑,国债还本付息越来越成了财政的沉重负担。1965年,国债费用占日本财政支出的比率只为1.l乐而1983年则上升到了16.3%®。这样,日本经济就潜伏了严重的财政性通货膨胀危机,是导致“财政偏滞”的主要原因之一。2 .日本国债发行方法的影响日本传统的、独特的国僚发行方法,对日本的金融和金融政策都产生了特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影响了货币供应量在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中,金融机构认购国债的数额很大,在保持一年后几乎全额被日本银行收购。这意味着日本银行是国债发行的后盾,其全额收购不仅向金融机构提供了再认购国债的资金,而且成为日本银行扩大信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歪要途径,被称之为“新金融调解方式,不过,这种新金融调解方式虽有利于日本银行在金融缓和时增大货币供应量,但却不利于日本银行在金融索缩时控制货币供应量。(2)导致J'人为的低利率政策日本政府臼1932年采取日本银行认购方式发行国债以来,就推行了低利率政策。从1937年起直到战后,在不具备实行低利率基本条件的情况卜.,又推行了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咒其原因,首先是政府既能够大量地、廉价地、大量地等措财政资金,又能够低负担地支付国债费用,日本银行也能够低成本地认购国债和收购国债。为此,日本政府不仅要把国债票面利率作为金融资本市场利率的战础,而且还要压低金融资本市场的利率,以保证国债的优先发行。其次,金融机构年复年地认购了大量的国flt,一旦利率提高,就意味若其所持有的国债证券贬值,为维护金融资本的利益,日本政府必须通过人为的低利率政策,来维持国债证券价格的稳定。另外,日本政府通过统制性的国债发行方法,既掌握了国债发行条件的决定权,又控制了国债收购价格,从而使人为的低利率政策成为可能。(3)阻碍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在日本发行的各种债券中,国债占绝大的比重“然而在1977年以前,除证券公司认购的国债外,大部分国债都不能在金融资本市场交易。其主要原因,一是日本政府有一些禁售限制,二是日木银行控制了国债丽券的收购价格,国债证券的交易价格不体现金融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成了种管理价格,即成了人为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和个人出存国债证券就会有费本损失。结果,金融机构就只能把国债证券卖给日本银行,资金运用部和个人则只能把国债证券保持到期满为止。由于国债证券流通市场难以形成,日本债券市场也就一直难以发达起来。(4)维持了以间接金融为主的融资方苴由于国债发行方法保证了国债大量、廉价、优先地发行,因此,在金融资本市场资金有限的情况卜.,就势必排斥民间债和其它有价证券的发行。结果,日本企业就难以拈直接金融方式来筹措所需要的资金,不得不依林银行贷款,从而维持'间接金隅方式.(5)有利于日本银行的“窗口指导”国债发行方法挤压了民间资金筹措,导致了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在利率的市场机制受到制约,难以发挥资金配置机能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为保证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特定产业的资金需求,就加强行政干预,对金融机构发号施令,即通过日本银行进行窗口指导的方式,按政府的意图分配信贷资金。注画日武田降夫等饰:日本财政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3月出版,第130页。日中岛将蹲著:M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东洋经济新报社,1980年2月出版,第168页.日冷木达郎著:话说国债h东洋经济新报社,1983年5月出版,第16页.日】中岛将隆普:KFl本的国债管理政策丸东泮经济新报社,1980年2月出版,笫138页。同上书,第143页.日武困隆夫等编:日本财政要览3,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3月出版,第77页.仁同上书,第126、】3。页。日中岛籽陵著:日本的国傣管理政策3,东洋经济新报社:,1980年2月出版,第202页.日冷木达郎著:话说国债h东洋经济新报社,1983年5月出版,第22页.论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日本问题(现为日本学刊)1985年4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不仅是一个大量发行国债的国家,也是一个实行特殊国债管理政策的国家。所谓国债管理政策,是指政府在国债的发行、消化、流通、偿还等各个环节上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方法。研究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不仅有助于了解日本国债本身的问题,而II对深入研究日本经济的全貌也是有意义的“一、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主要内容1 .保证国债顺利发行的政策发行国债是筹措政府资金的一种形式.与租税不同,发行国债所筹措的政府资金来自金融市场或资本市场,是凭靠国家信用,通过金融交易筹措的一种有偿性资金。这种资金的筹措特点是:为满足财政膨胀的需要,必须大地地筹措:为减轻租税对国假还本付息的负担,必须廉价地筹措:为在金融市场资金量定的情况下确保政府的资金需求,必须优先地筹措“而战后日本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随着财政规模的迅速膨胀,租税收入难于满足政府的资金需求:另一方iSf,企业资金严重不足,长期处于依赖银行超贷的局面,金融市场的资金量已动用到最大限度。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发行国债,不仅在数量上要受到金融市场资金量的限制,而且发行条件(包括国债的发行价格、票面利率、偿还期限)也要受到金融市场和利率变化的制约。这样,是很难满足大量地、廉价地、优先地筹措政府资金的特殊要求的。为越过这一障碍,日本政府实行了保证国债顺利发行的政策。主要是实行了日本传统的、独特的国债发行方法,即辛迪加集团包购方式、日本银行(日本的中央银行,简称日银)包购方式和资金运用部包购方式.)上述发行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国债的发行数额和发行条件都由政府决定,从而把金融市场对国债的制约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例如,从1965-1975年,在普通国债的总发行额中,只有8.6%是受金滋市场制约的。2 .促进国债消化的政策日本政府利用辛迪加集团等包购方式,虽然可以摆脱金融市场的制约,发行巨额的低息国债,但国债毕竟要经由金融市场。因此,在金融市场不具备消化国债能力的情况下,还必须实行促进国债消化的政策。据1965-1975年的统计,在普通国债的总发行额中,有75.9。是通过辛迪加集团包购方式由金触机构认购的。而根据辛迪加集团包购方式的规定,证券公司认购的国债可以随时在金融市场向私人出传,至于金融机构认购的国债,则必须保持一年以后才能由日银收购。因此,如何使金融机构有能力认购巨额的低息国他并把它保持一年以上,就成为消化国债的关键.为此,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耍措施是:推行低利率政策,即通过降低官定利率、短期资本利率、存款利率以及降低其它债券的发行条件,既使金融机构较为顺利地筹措认购国债的资金,又为压低国债发行条件打卜了基础:创造Hl消化国债的资金,即通过缓和“窗口限制二降低存款准备率以及由日银进行收购国债的买入操作,来增加日银的资金供给:压缩私债的发行量,使金融机构把资金用于购买国债。3 .维持国债价格的政策由于日本政府利用辛迪加集团包购方式等发行国债的方法,以及推行低利率政策等促进国债消化的措施,一直把国债的发行条件压在很低的水平上,致使国债投资的利润率大大低于反映金融市场资金需求变化的国债潦通利润率,国债的市场价格大大打破了其额面价格。因此,当日侬收购国债时,若其收购价格是反映金融市场资金需求的市场价格,出售国债的金融机构就会产生资本损失。这对继续发行国债是相当不利的.为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日本政府又实行r维持国债价格的政策。其目标是,不仅不使国债的投资利泗率与流通利涧率相乖离,而且努力使国债的流通利涧率按近于投资利刑率。日本政府维持国债价格的关键措施,是把国债的交易所价格控制为管理价格。其具体做法,是由四大证券公司(大和、日兴、野村、山一)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所谓买空卖空的国债定价买卖,从而形成一种不需进行让渡结党的约定价格:政府再通过诱导使此约定价格符合政府的意向,于是就形成了国债的管理价格。4 .阻滞国债流通的政策尽管日本政府实行r维持国例价格的政策,但如果允许在金融市场上大址地买卖国债,久而久之,就势必形成体现金融市场资金需求变化的流通价格,动摇管理价格。所以,日本政府还实行了阻滞国债流通的政策。其实,阻滞国债流通是实行国债管理价格的必然结果。因为即使在证券交易所形成了国储的管理价格,但这只不过是日银从金融机构收购国债的价格,所以它是一种名义上的价格,维持这种价格的结果,使金融机构为避免资本损失,只能把国债出售给日银,从而阻滞了国债的流通。另外,日本政府之所以采取阻滞国债流通的政策,还由于在金融市场上资金显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行数额巨大的国债,其本身已导致了通觉供给st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国债任意流动,不仅会导致通货供给量的进一步增加,而且会使其失去控制。通过实行阻滞国债流通的政策,使金融机构只能把国债出传给日银,资金运用部和个人则把国债保存到期满为止,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置于政府和日银的控制之下。日本政府除通过国债的管理价格和日银收购来阻滞国债流通外,1978年以前还明确规定,除证券公司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债券业务,其持有的国债也不得在窗口出售。5 .现金偿还与借债偿还相结合的政策按日本政府规定,除特例国债期满后要次性地全部用现金偿还外,建设国债不分期限长短,一律实行60年内均摊偿还的原则.以10年期的建设国债为例,其偿还办法如下:在第10年期满时,现金偿还部分为总额的1/60X10=10/60,其余50/60则通过发行10年期的借换债来偿还:在第20年第一次借换债期满时,又用现金偿还方式偿还10/60,其余40/60则通过发行第二次借换债偿还,以此类推.这样,当第60年以10/60的现金对第五次借换债现金偿还后,最初的国债就全部还清了。由此可知,5年期的建设国债需发行11次借换债,3年期建设国债需发行19次借换债,等等。日本政府在发行借换债时,也同样采用了日银包购方式、资金运用部包购方式和辛迪加包购方式等发行方法。所不同的,只是由丁大部分满期国债都保存在日银手里,所以借换债主耍是用日银包购方式来发行的。日银、资金运用部和金融机构在认购借换债时,并不需要现金,只需用原到期的国债顶杯就行了,其发行也不受金融市场的制约,亦常顺利。二、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特点与作用1 .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特点与美英等国相比,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有如卜显著的特点:(I)国债管理政策的出发点不同美英等国战后伊始,就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巨额国债所造成的沉重负担。由此出发,我国债管理政策的目标,主要若盎于控制国债发行量和调整满期国债的年限构成,尽量减轻与均攫财政的负担。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也发行了巨额的国便,1944年国债余额曾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2.67倍,但由于战后国债的发行和日银包购方式的应用均受到限制,只发行J'增长虽快但数量却相对较小的短期国债和政府保证债,再加上战后初期恶性的通货膨胀与其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债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显得微不足道,1964年仅占2.1%。以此为背景,如何大量:地、廉价地、优先地发行国债,就成为日本国债管理的首要目标。(2)国债管理政策的基础不同美英等国因金融市场资金供给比较充足,基本坚持了接受金融市场制约的原则,尽量按金融市场许可的限度来筹措政府资金。而日本则不然,在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一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采取设法摆脱金融市场制约的方针,丁方百计地从金融市场外部来筹措政府资金。因此,美英等国的国债管理政策建立在接受金融布场制约的基础上,而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则建立在投脱金融市场制约的基僦上。这一政策基础的重大差异,使日本的国债市场与金淞市场分别开来,形成了一个搓脱r金融市场制约的隔离的市场一“人为的市场”,这是日本国债管理的最大特点。(3)实现国债管理政策的手段不同美英等国的国债管理政策是建立在接受金融市场制约的基础上,在国债的发行、消化、潦通和偿还过程中都坚持J'市场原理”其主要标志,是采取r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的国债发行方法,有时虽也采取维持国债价格的政策,但始终坚持债券竞争,一直积极地促进国债的流通。相比之卜.,日本国债管理政策建立在挑脱金融市场制约的基SII之上,国债发行、消化、流通和偿还过程都具有很强的统制性。即在人为的国债市场中,不仅国债的发行量和发行条件是人为决定的,而且消化国债资金的供给、管理价格的形成、流通的阻滞,偿还的进行,也无不具有人为的性质。总之,以国债的发行方法为首,日本在实现国债管理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实行了系列遇异于美英等国的措施和方法。(4)中央银行发挥作用的程度和途径不同发行国债是凭借政府的信用,各国央行在发行国债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只是因为不存在大量发行国债的金融市场条件,所以日银信用膨胀才对国债发行至关重要。再加上日银包购的国债发行方法,日银的作用就更加突出。日银包购方式始行于1932年,是日本战前大量发行国债的基本方法战后,由于财政法的禁止规定,这种方式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只能用它来发行短期政府证券和借换债。但在战后发行国债的主要方法一一辛迪加集团包购方式中,由于金融机构认购的国债在保持年以后几乎全额为日银所收购,所以实质上仍然是日银包购,只不过是碍于财政法的禁止规定,采取r一种纤I可的途径而己02 .日本国债管理政策作用(1)直接作用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直接作用,是实现了国债管理的目标,具体表现在:第一,保证r国债发行量的迅速膨眯.从战后各阶段的部分统计资料看:19461955年,短期政府证券的年发行额由1.253亿日元猛增至17.920亿日元增加13.3倍:政府债务中短期政府证券所占的比例,也由11.7畿高到43.0%购;1955-1965年,政府保证债的年发行额由200亿日元猛增至3010亿日元,增加14.()倍,政府保证债占财政投资贷款总额的比例也由6.7%上升到16.然:19651975年,国债的年发行额由1972亿日元猛增至52805亿日元,增长25.8倍:到1980年,又达到创记录的141702亿日元®。第二,减轻了国债费用。长期以来,日本国债的发行条件直保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以付息国债的票面利率为例,1970T980年基本为6%-8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少有的,大大减轻了日本政府的国债费用。以国债利息费用为例:1970年和1980年,日本国债利息支出总额占国债余额的比例分别是2.83与和4.6,而美国分别是4.95%和7.37%,英国分别是6.41%和4.47%,西德分别是4.93%和6.01%,法国分别是5.9战和9.26%®。可见,除英国1980年的4.47%外,日本的国债利息费用是最低的。第三,保证了国债发行计划的完成。1965年以后,日本政府制定的国债发行计划,除因税收增加而减少发行外,基本上都实现了预定的计划。特别是在收不足的年份,还大大超过/预定的计划.如1971、1975年,国债的实际发行额分别相当于当初计划的276.居和274.0%:相比之下,金融机构和私人企业发行的一般事业债,仅分别完成当初计划的66.0%和65.0%。可见,在政府和私人资金筹措的竞争中,国债发行取得了优先的地位。第四,把财政性通货膨胀控制在很轻很低的程度。1970-198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债余额和物价变化情况如附表表所示。从附表可以看出,即使把通货膨胀完全眄咎于国债,日本国债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是最低的,其国池余额每增加一倍,仅使通贪膨胀加剧15%.若进步考虑两次石油危机对日本物价上涨的重要影响,这个影响系数就更小综上所述,若就实现大量地、廉价地、优先地发行国债并尽墩控制财政性通货膨胀的国债管理目标而言,日木的国债管理政策基本上是成功的。附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债余和物价文化情况国*国债余额增长指数酒黄芥物价冶长指数国缉余微增长对消费者物价增长的影响程度1970年1的0年1970年1980年消费看物价Jfi长指数国镣余假增长指数H不100.01525.9810().0235.960.15美国!00.02:电OO100.0214.590.90英国100.0337.24X>.D367.451.09西伫100.0577.13100.0165.300.29法国100.028140100.0254.970.90JWJMMIH体余额增K折i根据【HI武川14天等&第mui负资料计Ul涓者?!物价增长指数根掂司楚、誉BJlB4日*#100年)第413-418页资料计算.(2)间接作用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日本财政、金融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就财政方面而言,它既促进了财政规模的膨胀,又保证了政府减栓政策的实施,使日木的租税负担率得以长期保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最低的水平。就金融方面而言,它不仅导致了人为的低利率政策,而I1.对日本金融其他特点的形成,诸如债券市场不发达、以间接金的为主的融资方式和“窗口指导”等,也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由此可见,国债管理政策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乃是非常常重要的。三、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弊害及其转折物极必反。在日本国债管理政策重要作用的背后,隐藏者最大的弊害一一国债膨胀和财政膨胀的反更循环。即一方面,由于国债发行摆税了金融市场的制约,政府可以发行任意数额的国债,从而促进了财政规模的膨胀。另方面,在财政膨胀和政府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由了利用国债筹措政府资金远比租税来得容易,所以势必造成国债发行量的膨胀。这种循环在其初期阶段,既加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机能,又没有引起严重的财政性通货膨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就逐渐走向了面。其原因是:第一,发行国债所筹措的政府资金,是一种无偿使用的有偿性资金,其偿还要依靠未来的税收。所以,这种政府资金的积极作用,就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债还本付息费用所抵消,以致完全丧失作用甚至产生副作用。1975年,日本政府的国债费用支出占当年国债发行领的19.7K1984年该比例已提高到37.2以据日本政府预测,到1989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108.5%,至I1990年还将上升到119.0%.如果能控制住赤字国债的发行,那末到1994年以后,这一比例才可能卜降到85.0%®。第二,愤若财政规模的膨胀.国家干预经济的机能也将走向反面。日本政府支出即一般会计占国内总支出的比例,1970年前一直为1族多一点,1980年该比例上升到18.3%ao,几乎上升了一倍。日本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充实社会资本,为垄断资本提供廉价的服务,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成熟和各种经济机制的健全,政府干预过多却越来越不经济了。与私营铁路公司相此,日本国营铁路公司的经营每况愈下,赤字崇累,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然而,日本的国债和财政膨张时至今日,已具有难以收缩的性质。1980年,日本国微发行量高达141702亿日元,在般财政预算收入中国债所占的比重高达32.6%。在财政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如不继续发行国债,日本的国税负担率就会由15.9%提高到22.60。这样大规模地提高税收,其后果显然是不堪设想的。那么,财政规模是否可以缩小呢?从占日本政府支出83%左右的六大支出项目、即社会保障费用、地方财政费用、国土保护及开发费用、国债费用、文化教育费用及产业经济贽用看,都处丁骑虎难下,削减不得的地步.尤其最大的支出项目社会保障费用,更是有增无减。如1977、1978和1979年,该项支出的预算额分别是56920亿日元、67801亿日元和76216亿日元,而实际支出分别达到63701亿日元、75727亿日元和84119亿日元,占般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也分别由预算的20.0%、19.8%和219.8%,提高到实际的21.9V22.2'和22.7id,国债与财政膨胀的有利作用日趋减少,而其膨胀又难于制止,这正是日本国债管理政策所面临的最大挑梭。这种国债管理政策在战前推行了14年,当时虽也曾获得/某些与战后类似的成功,却终了以战败为契机,制成/战后初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对此,日本各界是记忆犹新的。鉴于上述弊害,再加上70年代末期日本设备投资锐减,金成市场出现了资金过剩的局面,日本国僚管理政策已开始发生转折。其重要标志,是时隔四十多年,从1978年起重新采取了在金融市场公募招标的国债发行方法,并同时采取了建立国债交易市场、促进国债流通的政策。1978年,通过公募招标方式发行的国债只占国债总发行额的2.8乐而1983年该比例已提高到了29.8%的。1975年,国债市场交易额为3.3万亿日元,仅占证券流通总额的1.3%而1981年则楮加到199.1万亿日元,占63.8%心.可见,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出发点、基珈和手段,都已开始向美英等国的类型转变了。然而,枳战后30多年之经验,美英等国的国债管理政策厉尽了千辛万苦,至今也未能使其经济投脱巨额的国债之宙。日本欲共国债管理政策改变来吞下其自自生的苦果,看来也绝非易事。归根结蒂,巨额国债对日本经济的泮重威胁,是产生下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而不是产生于国债本身。注葬:日中岛将陵著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h东洋经济新报社,1980年2月版,第166页。日中岛将隆着日本的国微管理政策h东洋经济新报社,1兜0年2月版,第166页.日中岛将隆著: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东泮钱济新报社、I光0年2月版.第36页.日武国嗪夫著:日本财政要览h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3月版.第74页.IEn中岛将隆著:日本的国储管理政策瓦东洋经济新报社1980年2月版,第135T39页。同上,【日】武困隆夫等编£日本财政要览h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3月版,第7-77页.同上.根据日武阴阿夫等编日本财政要览第126页和130页的数据计算.日仲木达郎著/:话谈国债3东洋经济新报社,1983年5月版.第173页.(1D日武田降夫等编日木财政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3月版.第36页.(1机口武田陵夫等编I木财政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3月版,第69页。11武田隆夫等编£1木财政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3月版,第4577页.(日锌木达郎著:话谈国债K东洋控济新报社,1983年5月版,第16页。(15)同上,第Hl页.论日本的国债流通政策现代日本经济1986年3期国债流通政策是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对国债发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日本的金融和金融政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日本的国债流通政策,对研究日本的国债和金融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限制国债流通的政策日本与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1932-1945年大量发行国债时采取了限制国债潦通的政策,即人为地阻滞国债证券的买卖.战后,特别是1965年大斌发行国债以后直到1977年,日本政府又继续实行了限制国债流通的政策。以1974年为例,国债交易额仅为17585亿日元,只相当于公司债交易总额的5.3%。国债买卖周转率也仅为12.1%,远远低于进口事业债的105.战和金融债的84.3%2>当时,日本政府之所以采取阻滞国债流通的政策,人为地限制国债证券交易,首先是由统制性的国债发行方法决定的。战后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在金融市.场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保证大盘、廉价、优先发行大忌的国债,继续采取了传统的、独特的国债发行方法,即辛迪加集团包购方式、日银包购方式和资金运用部包购方式。上述国债发行方法有很强的统制性,它不仅使国债的发行量和发行条件摆脱了金融市场的制约,使日本政府得以用低廉的价格发行任意数额的国微,而且使国债市场与金融市场分离,成为个隔离的市场、人为的市场,为了巩固这个市场,日本政忖在实施人为低利率政策的同时,实现f管理国债价格的政策措施。即为了避免国债潦通利润率和国债投资利润率的偏高,日木政府通过行政指导,使证券交易所的国债交易价格符合政府的意向,形成了一个不受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影响的管理价格。其结果,不仅使大量购买国债的金融机构得以避免因国债价格变动所可能遭受的利益损失,而且使日本银行在必要时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从金融机构手中收购国债。这对于继续发行大量的国债是至关宙要的。可见,如果在这种情况卜允许国债的大量买卖,久而久之,就势必会形成体现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国债价格,动摇管理价格,进而使统制性的国债发行方法难以为继.其次,在金融市场资金已经充分动用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发行数额巨大的国债,实际上是实行财政膨胀的政策。日本银行几乎全额地从金融机构手中收购发行期1年以上的国债,实痂上是通过这种途径来供给增长通货,这就是所谓的“新金融调解方式为此,就必须使财政膨胀规模与货币供给证都置于政府和日本银行的控制之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国债流通,就势必会增加国债兑换货币的机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这样,不仅会加剧财政性通货膨胀,而且还会使货币供应量失去控制。战后以来,日本政府除通过国债管理价格和日银收购来阻滞国债潦通外,1978年还明文规定除证券公司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证券业务,其所持有的国债也不能在窗口出售。证券公司虽然可以经营债券业务,但除推俏国债外,很少从金融机构和个人手中买入国债。因此,金融机构就只能把国债卖给日本银行,个人和资金运用部则一般把国债保持到期满为止。二、促进国债流通的政策1978年,日本国债管理政策发生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从统制性的国债管理政策,向市场型的国债管理政策转变。其1R要标志,是全新实行了在金融市场公开招标的国债发行方法。当年,通过公募招标方式发行的国债只占国债发行总额的2.8%,而到1983年,读比重已提高到了30%左右。由于

    注意事项

    本文(2.7 财政金融(1).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